明子山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2021-03-02 永善黨建

  近段時間,正是葡萄、桃子、梨子、李子等水果陸續成熟上市的時節。走進永善縣溪洛渡鎮明子村明子山生態農業觀光園內,陣陣微風吹來,果香瀰漫,來往遊客在這裡採摘品嘗、拍照留影,盡情體驗鄉村田園生活的樂趣。在永善縣城工作的趙大哥高興地說:「明子山風景和空氣好,離縣城比較近,開車來回也很方便。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我都會約上親朋好友,帶上老人孩子,一起來休閒觀光、採摘水果、避暑乘涼,品嘗原汁原味的鄉村美食,特別的開心和愜意!」

  明子山距永善縣城10公裡左右,是觀光溪洛渡水電站和永善縣城全貌的最佳觀景點。站在明子山頭俯瞰,可以一覽溪洛渡巨型電站高峽出平湖之壯觀,盡收山城永善的繽紛繁華。幾年前,這裡還是崖高坡陡,道路難走,很少有人涉足,只有一些攝影愛好者冒險前來,拍攝永善縣城和溪洛渡水電站大壩全景。2016年以來,永善縣以發展休閒、生態、民俗等特色鄉村旅遊為重點,整合資金4000餘萬元,將明子山作為集登山觀景、戶外運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休閒度假「五大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點進行打造,對核心區住房提質改造91戶,硬化公路、戶間道10餘公裡,建設觀光廊道、旅遊觀光棧道4公裡,建活動廣場、停車場、觀景平臺4000平方米;建生態農業觀光園300畝、微菜園96個,形成完整的配套旅遊設施,前景發展十分廣闊。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肖奇富、肖奇貴、肖奇健三兄弟家住永善縣溪洛渡鎮農場社區。經過多年的打拼,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後,三兄弟懷著對農村的特殊感情,註冊成立永善縣華墾農林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並承擔了300畝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任務。在縣鎮村的支持下,流轉了當地300多畝荒山坡地和耕地,積極邀請農業專家進行指導,先後種植葡萄、青脆李、脆紅李、枇杷、烏桃、草莓、瑪瑙櫻桃、車釐子、梨等一年四季可成熟上市的特色水果,還種植有多種季節性蔬菜,養殖有土雞1000多隻,帶動開辦農家樂10家,可接待1000多名遊客同時遊玩就餐。為帶動當地群眾更好發展,2018年12月,肖奇貴又牽頭成立了永善縣富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當地140多戶貧困戶入社,為他們提供種苗支持的技術服務,由合作社負責包裝和銷售,帶動發展生態水果,增加群眾收入。明子村幹海村民小組村民的葉大哥就是直接受益者。生態農業觀光園租用他家20畝荒山和田地,一年支付租金1萬餘元,加上他外出打工和妻子在觀光園打零工,一年全家收入5萬餘元。

相關焦點

  • 雲南永德: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隨著年底高速公路、鐵路通車,臨滄即將進入第一次跨越發展期,如何抓住機遇,發揮資源優勢,把永德的「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成為了永德縣委、縣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為了解決村莊旅遊發展目標和定位同質化的問題,永德縣著重提煉鄉村旅遊資源「鄉、土、農」元素在各村的不同體現形式,推進「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建設,通過短視頻宣傳形式開展「尋找最美麗村莊」活動,集中突出村莊最顯著特色特點,比如,忙蚌是「河流掛在天上的村莊」、戶威是「訶子酒飄香的村莊」、大平掌是「長在石頭上的村莊」、扎模是「杜鵑花盛開的村莊」、二道橋是「原始黑衣俐侎部落的村莊
  • 浙江海鹽: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豐義村僅僅是海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海鹽縣委組織部了解到,海鹽縣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突破口,開展「五星達標,A級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全域秀美,開展農村全域整治,因地制宜建設「一村多景」,推動鄉村「盆景」變「風景」,實現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 永德縣變「美麗風景」為「美麗經濟」
    原標題:永德縣變「美麗風景」為「美麗經濟」隨著年底高速公路、鐵路的即將通車,臨滄交通基礎條件的改善,必將帶來大量的人流,永德縣積極搶抓機遇,發揮資源優勢,把永德「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全力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
  • 平頂山: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8月19日,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召開,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塘超小徑成網紅綠道,塘栖「美麗風景」變「美麗經濟」
    塘栖鎮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利用水鄉特色,修築了長約20公裡的塘超小徑,將古鎮塘栖、賞梅勝地超山、原生態溼地丁山湖串聯成線,成為沿線居民日常休閒散步的健身道,更吸引了不少徒步及騎行愛好者前來體驗感受地道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全面提升全域美麗發展。  網紅綠道串起一路美景
  • 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文成熱土看這裡→
    作為國家5A景區劉伯溫故裡的主陣地,也是溫州市未來鄉村的試點地,百丈漈鎮是如何將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讓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
  • 「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藉助資源稟賦,平頂山市文旅業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旅遊人次、收入持續呈兩位數增長,日益成為推動全市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帶動服務業的新龍頭、加快產業扶貧的新支撐、助力吸納就業的蓄水池,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形象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鄉村振興】黃龍縣瓦子街鎮:美麗鄉村「催熱」美麗經濟
    走進蔡家川村,環山路旁,村子深處,山頭綠,村莊靚,農作物鬱鬱蔥蔥,蔡家川的美不言而喻;走進瓦子街村,仕望河靜靜流淌,紅牆青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便民長廊裡農家飯飄香十裡,美麗鄉村風景如畫;走進小寺莊村,青山合圍、綠水環繞,水產養殖基地裡話豐年。
  • 永善明子山桃紅枝頭香氣怡人,你去了沒?
    永善明子山桃紅枝頭香氣怡人,你去了沒? 桃紅枝頭當下正是桃子成熟上市的時節,永善縣明子山生態農業觀光園裡的紅心水蜜桃白裡透紅
  • ...美麗經濟」風景這邊獨好——「美麗盛會」如約而至,東方美谷...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姜微、姚玉潔、蘭天鳴)11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危中求機,「美麗經濟」風景這邊獨好——「美麗盛會」如約而至,東方美谷逆勢飛揚邁向「世界化妝品之都」》的報導。這是「特殊」時期舉辦的世界化妝品產業盛會。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旅遊業被譽為「美麗產業」,是典型的生態親和型經濟。平頂山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壓力大,把文化旅遊作為轉型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不僅可以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有效降低汙染排放,還有助於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 平頂山:打造文旅名城,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8月19日,記者從平頂山市文化旅遊大會上獲悉,該市將以全域旅遊為主導,融入紅色文化,強點、優線、擴面相結合,多業態發展,到2025年,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近悅遠來的文旅名城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 宜興:「美麗善卷」激活「美麗經濟」
    原標題:要「顏值」更要「氣質」 「美麗善卷」激活「美麗經濟」 9月下旬,秋陽正好,碧空如洗。走進宜興市張渚鎮善卷村,青山綠水、農家別墅互相映襯,展現出一幅美麗的山村畫卷,吸引著一撥撥遠道而來的客人。
  • 讓「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全薺懷 彭國正 江西日報記者 陳青峰近年來,南城縣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色發展為統領,依託山、水、林、田、湖等生態旅遊資源和古村落、古建築等文化資源,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主抓手,大力實施「生態+」「旅遊+」戰略,推進全域旅遊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從「美麗風景」到「美麗經濟」的完美轉變。
  • 犁橋村: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而這些來自城市的遊客,亦感覺置身在如畫的風景中,平添了幾分愜意。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在犁橋村石橋鍾自然村經營農家樂的陳江水對此深有體會。52歲的陳江水與妻子姚翠玲一起經營明塘人家農家樂,味道可口的土菜讓許多遊客嘖嘖叫好。每逢節假日遊客很多,夫妻倆忙不過來時,家裡的親戚都會來店裡幫忙。
  • 習風和暢台州灣丨白塔鎮:把「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
    習風和暢台州灣丨白塔鎮:把「美麗風景
  • 河北贊皇:從「美麗風景」走向「美麗經濟」
    河北日報記者吳培源 董昌攝製從「美麗風景」走向「美麗經濟」——看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給贊皇帶來什麼風景優美的贊皇縣嶂石巖景區。旅發大會過後,置身贊皇,記者發現,這裡的「美麗風景」正在向「美麗經濟」蝶變,文旅互融、農旅互動、工旅互通、商旅互贏的融合發展新模式,不斷刷新著人們對贊皇的認知,更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告別單一景點遊,轉向綜合旅遊目的地山風清爽,沁人心脾。9月16日,記者跟隨嘉賓一起觀摩贊皇的山山水水。
  • 助力「美麗資源」轉化「美麗經濟」 懷陽高速明日開通
    「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需求,在廣東省交通集團『一路一策、一區一規劃』建設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在設計之初充分考慮到了提升服務區人性化水平。」據懷陽高速工程部負責人周保衛介紹,項目全線均配置無障礙衛生間、第三衛生間、母嬰室,並有配套垃圾分類設施。服務樓還增加了手機充電站、免費wifi、旅遊諮詢中心,旅客休息房間等服務性區域。
  • 南城縣:讓「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近年來,南城縣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色發展為統領,依託山、水、林、田、湖等生態旅遊資源和古村落、古建築等文化資源,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主抓手,大力實施「生態+」「旅遊+」戰略,推進全域旅遊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從「美麗風景」到「美麗經濟」的完美轉變。
  • 塘超小徑成網紅綠道,塘栖「美麗風景」變「美麗經濟」
    塘栖鎮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利用水鄉特色,修築了長約20公裡的塘超小徑,將古鎮塘栖、賞梅勝地超山、原生態溼地丁山湖串聯成線,成為沿線居民日常休閒散步的健身道,更吸引了不少徒步及騎行愛好者前來體驗感受地道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全面提升全域美麗發展。  網紅綠道串起一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