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海生彥祖軒 沈玲麗
七一前夕,浙江省海鹽縣通元鎮豐義村的歡庭·豐義別院開業了。豐義別院雖然只有16間客房,但是整體風格以江南水鄉為主,這裡既有山村特有的寧靜,也不失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秀氣,是個體驗山村、水畔農家生活的好去處。
豐義村僅僅是海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海鹽縣委組織部了解到,海鹽縣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突破口,開展「五星達標,A級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全域秀美,開展農村全域整治,因地制宜建設「一村多景」,推動鄉村「盆景」變「風景」,實現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描繪勾畫試點藍圖
記者走進海鹽縣通元鎮豐義村,映入眼帘的是江南少有的風景,放眼望去,湖光山色、水清鳥歡、民居點綴,最令人驚喜的是成群的白鷺也選擇在這裡棲居,儼然像一幅清幽山水水墨畫。
豐義村的村幹部告訴記者,今天的豐義村,擁有浙江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嘉興市十大美麗村落、3A級景區村莊等榮譽稱號。
實現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資金從哪裡來?海鹽縣出臺的《海鹽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海鹽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給出了答案,全過程管理和控制項目建設。試點項目總投資6507萬元,省財政補助資金2000萬元,縣財政補助資金1500萬元,鎮級配套1000萬元,其餘資金為村級自籌。在此試點項目基礎上,海鹽縣建立「點上精緻、線上出彩、面上美麗」的美麗鄉村建設路線圖,點線面結合,連點串線、串點成景,輻射、帶動線上、面上各條線項目落地。2018年,統籌各條線要素資源,落實各條線全縣美麗鄉村配套建設項目30餘個,配套建設資金1.02億元,最大程度帶動農旅產業等發展壯大,讓村民和村集體受益。
此外,海鹽縣還探索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多元化眾籌模式,撬動村集體、民間資本、個人等各類資本投資美麗鄉村。
多方攜手共同建設景觀節點,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海鹽縣試點項目共計建設王家大院、制茶廠、品茶館等大小景點百餘個,建設特色文化街區,舉辦打年糕等特色民俗活動,吸引了大批滬杭遊客前來海鹽縣休閒娛樂。探索成立了鄉村旅遊公司,由村集體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資數額比例入股40%,村民以資金或土地等入股60%,由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村集體、村民共享美麗發展成果。
標準化建設鄉村原味
如何謀篇布局繪就海鹽全域秀美藍圖?海鹽縣專門聘請中國美院風景設計研究總院,按照縣域自然資源、區域特色、歷史文脈、產業結構等現狀,編制完成《海鹽縣域美麗鄉村專項規劃》。並圍繞產業布局、村莊建設、文化挖掘、旅遊服務等方面,重點規劃「湖光山色·五味線、豐山溢水·鄉愁線、田野牧歌·農耕線、杉色染醉·水鄉線」四條美麗鄉村精品線,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標杆區,計劃到2022年,海鹽縣最終實現美麗鄉村「4321」的建設工作目標,即建成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3個精品區塊、2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和10個3A景區村莊。
在謀劃定位上,海鹽縣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江南平原式水鄉風貌和山水田園風光為美麗鄉村建設「美」之核心載體,聯動質樸鄉愁、特色旅遊和三產融合性新農等項目,不斷優化原「一帶二區三線」美麗鄉村空間布局,打造杭州灣「田園水鄉新五味」,形成品五味、讀農耕、戲水鄉、憶鄉愁,塑造「醉美鄉村·花園海鹽」的主題品牌定位。
建立項目節點化全過程標準化建設機制,形成美麗鄉村建設地方標準。海鹽縣以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為載體,將「就地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圍繞農村綜合改革重點環節,打造了沿海發達地區特色的「生產·生活·生態」三大標準體系,將涉及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90%以上的事項納入標準化範圍,將海鹽特色的標準化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向全國推廣。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
作為全國首個以豬為主題的一站式體驗地,豬豬星球以4A景區標準,打造以豬文化為主題的文創樂園。集合了萌豬表演、兒童遊樂、科普教育、餐飲購物等業態。僅2018年一年,遊客接待量就達到30萬人,帶動了地方產業發展、促進了傳統民俗的繼承和傳播,打造鄉村振興新模板。
海鹽縣下轄5鎮4街道共101個行政村(社區),該縣以增強試點村美麗發展能力為宗旨,結合試點村特點,精準定位美麗鄉村精品線及重點村建設要求,探索多樣化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徑。金星村、豐義村憑藉試點建成後的獨特魅力成功入選「嘉興十大美麗村落」。
在鼓勵引導發展農家樂的同時,海鹽縣積極引進新型業態,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點上,培育引進了賢遊天下房車俱樂部、寶貝自行車俱樂部、唯鼎莊園婚慶基地等項目,拓寬美麗經濟發展路徑。
在加快發展農業產業上,海鹽已累計發展吾味農場、仙桃緣農場、百合美農場、「沈福寶」蜜蜂園等一批家庭農場,以及九豐農業、壹草堂等一批農業企業,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在強村富民方面,我們不僅強村,還要富民,通過對人才、項目、技術進行政策支持,讓村民的腰包真真正正鼓起來。」海鹽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朱敏燕說。
截至2018年年底,海鹽縣101個村(社區)中,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佔90.9%,今年這一佔比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