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最近發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72.2%的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亞太航空客運量恢復近四成

  比利時布魯塞爾航空公司日前發表聲明稱,該航空公司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航班的預訂量比2019年11月有明顯增長,這是比利時為遏制疫情第二次「封城」以來出現的一個積極信號。布魯塞爾機場執行長阿諾·費斯特告訴本報記者,該機場去年11月平均每天起飛50個航班,12月平均每天起飛65個航班。

  「全球航空業正在疫情重創下緩慢復甦,但各國恢復情況不同,有快有慢。」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對本報記者表示,疫情防控形勢是影響各國航空市場的主要因素。亞太航空市場特別是中國國內航空市場正加速恢復。

  根據國際航協的報告,歐洲地區2020年10月航空客運量同比降幅為77.6%,北美降幅是70.1%,表現最好的是亞太地區,同比降幅61.6%,為全球最低,意味著亞太地區的航空客運量恢復近四成。

  亞太地區航空業的良好表現離不開中國的貢獻。據國際航協統計,去年10月,中國國內航空客運量已經全面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是全球恢復程度最好的國家之一。「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將使航空業在2020年年底前恢復盈利,中國也將引領全球航空業從疫情的影響中復甦。」朱尼亞克說。

  「在全球航空業版圖中,中國市場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國際航協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皮爾斯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2019年中國航空市場增速達到7.8%,位居各國國內航空市場增速榜首。

  「客改貨」成航空業一大亮點

  國際航協報告顯示,貨運業務是2020年國際航空業一大亮點。貨運收入逆勢增長,從2019年的1024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177億美元,增幅達15%。大約50%的空運貨物是用客機運送的。「2020年貨運表現明顯好於客運,雖然貨運業務無法填補航空客運收入急劇下降帶來的缺口,但在航空公司收入的佔比明顯增高,貨運收入使航空公司能夠維持其基本的國際網絡。」朱尼亞克說。

  為了增加收入,很多航空公司紛紛把客艙改為貨艙運營。美國聯合航空公司首個由客機執飛的「客改貨」包機航班於去年3月底首航,之後相繼開啟上海、成都、北京往返美國的「客改貨」包機服務,運輸急需的防疫抗疫物資。漢莎集團2020年也首度嘗試「客改貨」物流模式,旗下德國漢莎航空、奧地利航空、瑞士國際航空和布魯塞爾航空等航空公司都通過這一方式,執行漢莎貨運的貨班業務,其中中歐航線是重中之重。

  記者從漢莎貨運了解到,漢莎貨運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創下新高,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0%。從去年12月起,奧地利航空在維也納至上海航線上加開每周5班的「客改貨」航班,以滿足歐洲從中國進口抗疫物資的巨大需求。漢莎貨運負責人說,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為全球抗疫和世界經濟恢復提供了物資保障。航空運輸作為最快捷的國際物流方式,得到新的發展機遇。

  「疫情襲來時,我們就意識到需要改變商業模式,很早就開始了『客改貨』服務。」阿聯航空總裁蒂姆·克拉克說,「疫情前我們在全球的航班目的地有142個,現在為其中104個目的地提供航運服務,與以前大為不同的是,我們現在的航班絕大多數運載的都是貨物。我們因此沒有陷入財務危機。」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約80%的跨境電商業務需要航空貨運。隨著跨境電商業務蓬勃發展,貨運需求將會與日俱增。2021年全球客機轉貨機的數量將增加36%,達到90架,到2022年這個數字將接近110架。根據波音公司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到2039年全球貨機總數將超過2400架,其中約1400架為客機改造而成。

  航空業今年將進一步回暖

  國際航協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削減了45.8%的成本,收入仍下降了60.9%,淨虧損總額為1185億美元。「全球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而艱難。」朱尼亞克說,2021年全球航空業將進一步回暖,但預計仍將虧損387億美元。「國內市場的復甦速度要快於國際市場,各大航空公司至少要到2021年第四季度現金流才會轉虧為盈,而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財政支持是許多航空公司得以維持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各國政府及時提供1730億美元的財政救助,將會有更多的航空公司破產。」朱尼亞克呼籲各國政府繼續為航空公司提供支持,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旗下《航空》雜誌社總編輯蒂姆·羅賓遜撰文指出,現在各大航空公司都開啟了「生存模式」,但該模式不能完全依賴財政支持,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經營模式,否則就很難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勝出。航空公司需要更加重視不同旅客的特定需求,通過精細化管理細化產品定位,甚至開拓更多機票以外的收入。

  在法航荷航集團大中國區總經理龐道安看來,疫情將會導致全球航空業大洗牌,一些惡性競爭會被市場擠出,整個行業會更加市場化。龐道安表示,目前,法航荷航在圍繞競爭力、可持續性等方面展開重組計劃,荷航將向更關注效益、更靈活、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調整;法航將通過加快機隊現代化、優化支出、重組國內業務等方式提升競爭力。

  「航空公司現在不僅要考慮活下來,也要考慮如何好好活下去。」克拉克說。

  (本報布魯塞爾1月6日電)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 彥

相關焦點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最近發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72.2%的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全球航空緩慢復甦 亞太航空客運恢復近4成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
  • 川航英國籍機長親歷中國航空業復甦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成都10月18日電 題:川航英國籍機長親歷中國航空業復甦&nbsp&nbsp&nbsp&nbsp作者 單鵬&nbsp&nbsp&nbsp&nbsp「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航空業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
  • 全球航空業有望迎來復甦 努力應對嚴峻挑戰
    全球航空業正面臨疫情的嚴重衝擊,目前已有十幾家國際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眾多航空公司紛紛展開自救,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援助。近期,隨著不少國家和地區疫情防控形勢趨向好轉,並逐步放鬆邊界管控和旅行禁令,航空企業復工復產復航開始提上日程,全球航空業有望逐漸迎來復甦。
  • 裁員、破產、股價重挫,全球航空業復甦或需兩到三年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受疫情衝擊的全球航空業依舊被陰霾籠罩。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發布的報告,全球倒閉的航空公司數量正在增長,2020年第二季度,航空公司將消耗600億美元現金,包括漢莎航空、法荷航集團等航空公司巨頭也紛紛向政府求助,航空業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 分析師:目前雖仍面對嚴峻挑戰 全球航空業下半年料強勁復甦
    聯合早報1月16日報導:鑑於冠病疫苗的有利進展,全球航空業今年有望逐步復甦,儘管上半年依舊面對嚴峻挑戰,但分析師看好復甦勢頭進入下半年會更加強勁。  此外,亞太和北美地區將引領航空業復甦,由國內旅遊帶頭,國際旅遊因受限於邊境管制和旅行限制等不利因素,則需要更長時間來恢復。
  • 國際航協積極支持中國民航復甦 著眼全球航空業重啟
    國際航協積極支持中國民航復甦 著眼全球航空業重啟 2020-12-11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航空業多措並舉促恢復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航空業遭受嚴重打擊,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再次調高了對全球航空業損失的預測,認為今明兩年,全球航空業累計虧損額將達到1570億美元。在此背景下,國際航協呼籲各國政府及航空企業協同合作,在病毒檢測和隔離觀察等方面加緊協商,達成共識,國際航協也在積極開發「航協通行」等方案。
  • 共克時艱 史基浦機場推動航空業復甦
    ,全球合作登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今天,我們專門採訪了航線&業務發展部的Marcel Lekkerkerk,一起了解史基浦機場將如何推動整個航空業的復甦。  除了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史基浦集團還負責運營荷蘭另外三座機場:鹿特丹/海牙機場、埃因霍溫機場和最新的萊利斯塔德機場。Marcel說:「我們從零開始,一磚一瓦建成了萊利斯塔德航站樓。」。
  • 新加坡航空裁員數千人,疫情對於全球航空業的毀滅性影響
    該決定是根據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負面的影響,以及預計全球航空業復甦緩慢而做出的。新加坡航空執行長吳先生說:「當與Covid-19的戰鬥於今年年初開始時,我們沒人能預料到它對全球航空業的毀滅性影響。「從一開始,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我們的生存並挽救儘可能多的工作。
  • 亞洲航空業在經歷了毀滅性的衰退後緩慢開啟重建進程
    中國北京,2020年4月23日 –– 全球旅行和數據分析專家Cirium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國際航空業陷入了嚴重停頓。隨著一部分亞洲國家經歷了這場危機中最為糟糕的情況之後,目前亞洲和中國出現了極為有限的運力復甦。
  • 航空業復甦仍艱難
    事實上,除了身陷危機的波音外,在新冠疫情打擊下,全球航空業已是哀鴻遍野。波音、空客、法航集團紛紛相繼宣布裁員。隨著多國重新開放經濟和解鎖邊境,航空業有回暖的跡象,但復甦道阻且難。能否復飛仍不確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7月1日表示,已和波音公司完成737 MAX的認證試飛。
  • Cirium:亞洲航空業在經歷了毀滅性的衰退後緩慢開啟重建進程 |...
    全球旅行和數據分析專家Cirium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國際航空業陷入了嚴重停頓。隨著一部分亞洲國家經歷了這場危機中最為糟糕的情況之後,目前亞洲和中國出現了極為有限的運力復甦。,Ascend by Cirium首席經濟學家Peter Morris表示:「與去年相比,全球航空業的定期航班座位數量大幅減少。
  • 世界航空業「迫降」之後 2021如何尋求復甦?
    來源:央視原標題:世界周刊丨世界航空業「迫降」之後 2021如何尋求復甦 端2020年12月29日,全球航空數據公司發布了《2020航空洞察報告》,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客運量下降了約67%,降至上世紀末1999年的水平。在這樣一場「緊急迫降」之後,進入2021年,航空業會迎來轉機嗎?
  • 國際航協:航空業在新冠疫情中將趨於U形復甦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持續增加,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4月14日更新了疫情對2020年全球航空業客運收入影響的預測,並表示航空業在此次疫情危機中不太可能實現快速的V形復甦,而是將更趨於
  • 綠色航空2050技術願景:全球航空業應對氣候變化2050路線圖報告
    該路線圖指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第二輪大流行捲土重來,航空運輸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聯繫世界各國人民和經濟的同時,航空業對於氣候變化的行動承諾決不能改變,要在疫情後實現「綠色復甦」。其目標是,到2050年全球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一半。在此基礎上,再過十年左右達到淨零碳排放。
  • 國際航協:十月全球航空客運復甦緩慢令人失望
    10月份,全球航空國內客運需求復甦進展甚微,同比去年下降40.8%新華財經上海12月9日電(記者 王鶴)全球航空客運復甦十分緩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球航空客運總需求(按照收入客公裡計算)同比下降70.6%,環比9月份降幅(72.2%),有小幅改善。運力同比下降59.9%,載客率下降21.8個百分點至60.2%。同比去年,今年10月的國際客運需求暴跌87.8%,與9月份降幅基本持平。運力同比去年驟降76.9%,載客率下降38.3個百分點至42.9%。
  • 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 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迎至暗時刻
    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 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迎至暗時刻時間:2020-10-21 12:54   來源:大河報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 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迎至暗時刻 據香港媒體10月21日報導,國泰航空正式公布重組計劃,將整體裁員8500人,其中包括5300
  • 國際航協:十月客運市場復甦緩慢 環比降幅僅有溫和改善
    今日(12月9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10月份客運需求復甦仍然緩慢得令人失望。客運總需求(按照收入客公裡或RPKs計算)同比2019年10月份下降70.6%,環比9月份降幅(72.2%)溫和改善。運力同比下降59.9%,載客率下降21.8個百分點至60.2%。
  • 空客11月零訂單 巴黎航展推遲 航空業何時復甦?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讓全球航空業陷入了低谷,航空業究竟何時才能復甦? 從數據來看,空客交付速度有所放緩,隨著中國大陸國內航空業的復甦,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中的一些航空公司一直渴望購買新飛機。但是,由於旅行需求仍然受到抑制,現金消耗仍然很高,大多數航空公司也不願購買大量新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