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她理財
人生,總有好多好多的第一次,自從第一次咿呀學語,就與這個世界開始了最生動的接觸。
第一次背起小書包,第一次踩單車,第一次約會,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帶著觸動、興奮和成長。
如今,第一次買房成為了正在努力奮鬥的80、90後的難題。
「房」是現代人繞不過的一個話題,現在年輕人買房的越來越多,很多都是通過上下6個錢包才勉強湊齊首付。
還有小部分人是完全靠自己的收入,這部分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吃苦耐勞實現的買房夢,對於他們,她姐只有大大的「服」字!
前幾天她姐在網上看到的「神仙攢首付方式」(可能只是個段子):
剛畢業,沒有「拆遷」這個所謂合法暴富的方法,只能靠盆友了。
買房首付需要40萬,問父母借了兩萬,拿了一萬請39個盆友吃了頓飯,然後每個盆友借了一萬給我付首付。
哈哈哈哈這樣的飯局請給我來一打!
其實在她理財app裡,也做過一個關於人生第一套房的首付多少?怎麼攢的?的話題,財蜜們都積極參與了討論。
今天我們就來看下「正常人」們人生第一套房的首付都是怎麼來的吧~
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被炒股耽誤了
@紅影
時間回到2006年6月,我離婚淨身出戶。
2006年工資攢了兩萬,2007年在朋友的指導下開了股票帳戶,兩萬啟動資金。
然後股票帳戶交給朋友打理,我沒理它。
然後2008年的大股災,除了最初投入的2W,後面又加了2W,也是我的工資攢的~
可惜,08年的大股災,4W虧成9K,我記憶猶新,雖然當時帳戶全權由朋友在操作。
然後09年想買房,和同事商量準備看房子,但是,因為這僅有幾萬資金在股市套著,只是想著看房子而已,沒有行動。
然後,同事背著我自己行動了,買了一套60方左右的房子,首付才6萬左右,當年是兩成首付,75折貸款利率。
所以,我想,我的首套房子,是被股市耽誤了。
首套小公寓
也是拼了全部
@小娃娃
婚後一年後吧,我和先生買了一套總價97萬的小公寓,面積並不大,小區不錯,綠化很好,首付需要三成,公積金貸款,大約需要30來萬+稅費中介費等。
我們積蓄不多,公婆給了5萬,先生姐姐借了15萬,其餘是自己的積蓄。
想起當年一窮二白,也沒啥積蓄,首付時,還套現了1000元現金,現在仍然是記憶猶新。
感謝歲月溫柔對我,從那時起慢慢的對房產交易有了興趣和關注,使得我後面幾年房產交易的流程和談判有了更好的經驗積累。
第一套房首付只要10來萬
一去不復返的便宜
@作孚
買第一套房的時候我剛畢業兩年,兩年裡攢了不到5萬。
儘管身在北京,而且那會也沒有那麼多政策要求,更沒有限購,可是北京的房子想都沒想,儘管現在回頭看,當年帝都房價相當便宜,但是對於當時的自己,依然遙不可及。
於是在周邊衛星城繞了一圈,去看房的時候並沒打算買,畢竟那麼大一筆錢,而且買了自己也不可能去住,而且是期房,感覺有風險。
我記得售房小姐說我是300多號選房,那天正好有順車,我就過去了,人超多,烏央烏央的,定了哪套房就在那套房上貼個籤兒,我一看,幾棟樓都快被貼完了。
人們排隊等著進去選房,交定金,籤合同,整個大廳瀰漫著焦躁的情緒,跟搶似的。我架不住被周圍那種急迫的情緒裹挾,便也定了一套。
當年房價不到一萬一平,首付10來萬。
我沒那麼多錢,於是跟媽媽打電話。正好當年家裡收入不錯,電話裡,媽媽儘管有些不確定,但依然毫不猶豫地給我打了七八萬(從小到大我媽總是特別支持我,無條件信任我)。
其實當時是可以買再大一點的房的,首付也就15萬,稍微借一點就可以買到了。但是左思右想,拿著筆在紙上算來算去,我決定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當年的我還很年輕,也就沒有踮腳尖往上夠。
現在看來,買房肯定是正確的決定啊,房價已經翻番,這錢要是就那麼放著,別說翻番了,不貶值就不錯了。
第一套房首付79萬
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了!
@byby
第一套房買的是二手房,首付需要69萬,加上各種稅費中介費,需要79萬左右。
這79萬,除了公婆出了5萬,其他都是我跟老公兩人攢的,公婆還幫忙借了10幾萬裝修。
79萬應該我出了30萬,我老公出了剩下的近50萬吧。
這些錢,已經是從工作到買房之前攢的全部了,應該有10年吧,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了。
而且這些錢都是我跟之前在一線城市工作攢下來的。回廈門之後,工資大幅縮水,可惜房價沒有大幅縮水啊,現在幾乎攢不下錢了。感覺二套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僅靠工資的話,真不知道其他人怎麼在廈門靠自己買房的,估計太少了。說到買房,廈門真是幸福感超級低的城市了。
第一套房首付13萬
畢業一年買下
@紫戀子
人生第一套房是在老家買的,2011年夏天畢業,2012年底我和男朋友回家過年就開始看房了。
看到2013年初的時候,相中了一套3室2廳電梯房,南北通透的戶型,當時付了30%的首付,13萬拿下,月供1800。
後來利率降了些,現在月供只有1571了,今年房租基本可以覆蓋房貸了,實現了高租售比!
現在想想當時買下還是很划算吶。現在這套房子價值已經翻番了,暫且留在家,以後養老住吧!
畢業7年
首付1萬買房!
@Jessie喵
16年底,剛好有機會,有幾個樓盤可以首付分期,就買了一套小單間36平,月供不到1千。
因為當時手上確實沒什麼錢,畢業7年存款2萬,還是刷信用卡把這1萬塊付了。
雖然單位提供住宿,但是總覺得有機會買到屬於自己的小窩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人生第一套首付差不多50萬
工作四年攢的
@Molan
人生第一套房子,2015年。那時工作四年多點,其實我自己才攢了30多萬,找親戚朋友借了一些,湊夠了差不多50萬首付。
當時還覺得挺多的,好多錢,現在想想好便宜,真是幾年變化好大啊!
(工作四年攢30萬????也太厲害了吧)
首付40w+
多方支援
@溫泉
2012年購入第一套小房子,54平米,均價2.22多,總價120w左右。
公積金6w左右、公婆給了8w、爸媽給了10w、我倆攢了16w、借了親戚5w。
大致就是這個費用,時間太久遠,當時也沒有記帳,現在看看還是記帳好啊。
2016年賣的時候,相比其他區域翻3、4倍,我家那片房價真沒漲多少,房子賣了210w左右,均價3.9左右,都沒翻倍。
首付33w
自己一毛沒存
@na娜些花兒na
人生第一套房子也是現在唯一的一套房子,在2016年8月買的,當時付的30%的首付,33萬。
錢是公婆+老公+爸媽,自己一毛錢沒存就有了首套房。
首付加稅費60萬
父母給的
@Jam醬
首付是父母給的,55萬左右,稅費給了兩萬多,全部弄完大概60。
貸款60萬,清水房,現在比較愁裝修,裝修按每平米2000的底價,也要準備30萬現金,但是裝修真心貶值太快,現在有些不想裝修。
現在在想辦法攢第二套的首付,準備100萬左右,換個生活條件更好的學區房,想換一個高新區附近,程式設計師家庭較多的,希望五年之內買到。
人生第一次正經攢錢
買了第一套房
@yuyan
我們是2006年初買第一套房,首付近20萬,自己只有10萬。那是人生中第一次正經攢錢。
剛來北京時,一開始LG工資只有3000多元,第二年第三年都分別漲了點,我那時讀書剛開始只有1千出頭的學生補貼。
剛工作半年大多都在反哺家裡了,所剩不多,所以,正式攢錢應該是從2004年初。
所以,距離第一次買房交首付,10萬元我們攢了兩年半,也是小有成就。
正是有了這10萬,我們有點底氣可以買房了。
但第一套房的首付近20萬,借了一半之多,那時候借錢都是一萬、兩萬的借法,借了六七家,我們甚至跟有位同學還借了7000元,因為她的活期現金只有7千,哈哈,當時壓力非常大。(她姐覺得這位財蜜你怕是文章開頭那位段子手吧?)
其實2005年的時候也有過買經適房的機會,才2650元/平米啊,那可是帝都經適房開發的最後階段了。
當時資格具備、手續齊全,但我們看了幾套房後,覺得離單位有點遠就放棄了,我們的同學朋友有買的,100平出頭的房子不到30萬就拿下了。
後來我們也有點後悔,因為隔了近一年我們花了一倍多的錢買了同樣距離開外的商品房,壓力陡增。
不過後來安慰自己,如果當年30萬買100多平的經適房,壓力沒那麼大,可能後來就沒有那麼大的動力賺錢、攢錢了。
所以,凡事真要看兩面。
回到這個話題,攢錢買房的故事千千萬,但真要著手買房了,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總結一下:
1、趁早規劃,趁早攢錢
我們剛畢業半年時手裡錢大多給家裡匯走了,並沒有把買房提上日程。
直到我2004年初給家裡一次匯走了一萬元後,LG提醒我咱們該攢錢買房了,再不規劃,什麼時候能買上房啊,難道要一直住單位宿舍嗎,一句話點醒我,也就從那時起,我開始記帳、攢錢。
2、勿以錢少而不攢
我們剛開始工作時,工資相對不高,但千萬別因為錢少而縱容自己消費,花的少就攢的多,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有了目標,規範自己的消費行為,等目標達成再適當滿足一下自己也未嘗不可。
我當年開始記帳後,1塊、兩塊的帳都有,可見把錢看得多重要,積少成多,一塊兩塊我也會看在眼裡。
3、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既然決定買房,就多看、多打聽。
同學、同事都是扎堆買房的年紀,可以很容易地獲取不少信息量。
我們買第一套房就是跟同學聚會的時候得知,然後開車直接殺過去買的。
4、資金不夠、適當啃老
我們當年手裡資金有限,也沒那麼大膽子多貸款,我姨不止一次跟我說,如果知道後來房價漲這樣,當時借錢也要讓你們再多買套房,哈哈,這都是後話了。
講真,如果遇到合適的機會,手裡沒那麼多錢,條件允許的話,那就請父母幫忙籌點資金、跟大家借一借。心存感恩,以後再報。
買了第一套房就是跨出了人生的一大步,雖有貸款但動力滿滿,繼續加油,將會走的更遠、攀得更高。
fine,看完這麼多「亂七八糟奇形怪狀」的攢首付方式,她姐來給大家做一個「首付可以怎麼湊」匯總。
除了文中出現過的,她姐再附贈各位幾款湊首付方式哈~
以下方式可任意組合,直到湊齊為止。
1、自己的血汗錢
2、那位的血汗錢
3、向父母借
4、向那位的父母借
5、向親戚借
6、向那位的親戚借
7、向朋友、同學、同事借
8、向那位的朋友、同學、同事借
9、父母資助,俗稱啃老
10、那位的父母資助,俗稱啃那位的老
11、分期
12、貸款
13、信用卡
14、撿到錢
15、中彩票(忽略前面選項)
16、拆遷戶(忽略前面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