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園路街道龍翔路老舊小區停車難,居民提建議

2020-12-17 京報網

路側施劃斜列停車位,設置立體停車設施,拆除地鎖……為了解決龍翔路兩側老舊小區停車問題,街道社區想了各種招兒,可停車資源仍捉襟見肘,居民眼巴巴盯著拆遷騰退後的一大片空地,希望空地上規劃的公園能夠配建停車設施。

居民希望拆遷空地能規劃出一塊停車場。

馬甸公園的地下停車場入口。羅喬欣攝

投訴焦點

小區沒地路邊違停被貼條

「龍翔路一帶停車特別困難。」日前,市民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這條路兩側都是居民樓,附近沒有停車場,亂停車現象嚴重。現在這有兩個市場給拆除了,說是要跟京藏高速西側的公園連上,我們希望建公園的同時能考慮增設停車場。」

記者發現,相關的投訴接連不斷。「我家住在花園路街道的龍翔路小區,入住八年了停車一直非常難,小區內停車位數量有限,外面停車會被貼條,下班回家晚了總是找不到地兒停車,希望小區周邊增設停車場。」

據負責解決停車類問題的街道城管辦介紹,12345市民熱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投訴關於車位不足問題案件245起,2020年因前半年疫情原因,投訴量有所下降,但截至12月也有197起,大約佔他們部門收到的總訴求量的兩成。

此外,龍翔路為花園北路次幹路,因前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醫的病患量大,導致花園北路非常擁堵,接診日上午車流甚至會堵至龍翔路路段。有市民反映,「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停車位不足,每次進停車場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在等待過程中還被拍違停,前幾天自己排隊又被拍了。如果附近能停車我怎麼會違停啊。」

陷入困局

全力挖潛車位仍缺八千個

「這不前兩天,有小區居民因為拆除地鎖的問題,抓傷了現場工作人員的脖子。」花園路街道城管辦的工作人員愁眉不展,為了解決停車問題,他們沒少下功夫。

據介紹,周邊臨近龍翔路、小關、乙28號院、花園路、牡丹園、北極寺等6個社區共計38個小區,涉及戶數13115戶,人口31646人。初步統計各小區及路側可用正規車位4000餘個,停車位缺口保守估計達8000個。

解決停車難,街道首先採取措施,協調物業或產權單位在這些小區內部挖掘停車空間。可是除了新建的高層住宅中鑫嘉園(二期)建有地下車庫,車位勉強自給自足外,該區域大多數小區都為老舊小區,當年配建的車位數量較少,而且小區空間狹小,能夠改造停車位的空間非常有限。有個別小區在街道的協調下,本來準備建設小型的立體停車設施,但由於居民對噪音、安全、遮擋視線等因素的擔憂,結果不了了之。

為了提高小區內停車空間的利用率,街道綜合執法隊試圖清除私設的地鎖。但有小區的地鎖拆了裝,裝了拆,竟然反覆了十多次。地鎖也一度成為引發居民矛盾的導火索,投訴量居高不下。

與此同時,花園路街道盡力挖掘小區外部停車空間的可能性。2019年,根據交管部門的意見,街道重新規劃了龍翔路的路側停車位,由平行式改為斜列式後,增加了30個正規車位,才達到201個車位。

雪上加霜的是,牡丹園東街西側原本有停車位,街道打算規範收費停車秩序,但從北京市河道管理處了解到,由於路面下方有暗河,不宜長期停車,於是取消了近百個車位。

最近,龍翔路的一棟辦公建築E園進行空間改造,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街道與其溝通,希望物業能把部分車位讓出來,和居民錯時停車。

 轉機乍現

騰退出6萬平方米空地

「海澱區牡丹園東街東側疏解拆除批發市場等建築後空地2年多未使用,而附近經常佔道停車造成擁堵,此處空地什麼時候可以利用?是否可以規劃出一片停車場,緩解附近小區停車難?」

帶著居民的建議,12月2日記者來到現場。龍翔路與牡丹園東街呈「L」形連接,拆遷騰退的幾塊空地集中位於這一區域,空地上都圍著藍色鐵皮圍擋。龍翔路北側的空地上停放著幾十輛旅遊大巴。門衛告訴記者,這些旅遊大巴暫時在這裡停放,晚上就會開走,目前不讓附近居民進入停車。

而在牡丹園東街東側的一條狹長空地上,有的地段挖掘機正在作業,有的地段覆蓋的綠色網布已經破爛,看來閒置已有些時日了。雙向通行的牡丹園東街十分狹窄,雖然沒有施劃停車位,但路西側幾乎停滿了車。

記者了解到,龍翔路目前的三處地塊原為東升鎮集體土地,因規劃京昌路楔形綠地,於今年徹底完成拆遷騰退。現為公園用地,處於待建狀態。原泰翔商務區拆遷騰退地塊面積約4.38萬平方米,龍翔市場的面積8676.2平方米,吉祥天地7661.96平方米,三處拆除的建築面積合計約6萬平方米。

為了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屬地街道曾向園林局呼籲,希望能藉助本次建設公園契機,將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考慮進去,在建設綠地同時,挖建地下停車場,可以增加超過3000個車位。然而,該建議並未被納入設計方案。

記者電話諮詢了海澱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園林部門必須按照規劃性質建設公園和綠地,並配套建設一些服務於遊客的停車位,但這些停車位數量非常有限,不可能滿足周邊社區的停車需求。緩解停車難的問題還是得由交通部門和屬地街道綜合考慮。本報記者 羅喬欣

專家分析

公園配建停車場可行嗎

居民關於公園綠地修建地下停車庫的建議是否具有可行性?記者調查發現,同樣為京昌路楔形綠地一部分的馬甸公園,其地下就建有一個停車場。

12月2日記者來到該公園。雖然氣溫逼近0℃,但夕陽下公園裡鍛鍊休閒的市民仍絡繹不絕。簡介上寫著該公園建於2003年11月,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所屬海澱區園林綠化隊,為免費公園。

記者繞行一圈,在公園外圍的西南角找到了停車場的出入口,不時看到車輛出入。停車場的保安介紹,該地下停車場共有車位500個,屬於中冶置業運營管理,暫不對外開放。

據花園路街道的責任規劃師介紹,複合利用城市空間,比如在公園綠地下面建設停車庫,是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大城市進行城市規劃的一種趨勢。但在具體實施上需要因地制宜。比如祁家豁子綠地項目,為了不影響大型喬木的根系發展,要保證局部土層厚度至少5米,如果是修建兩層的地下停車場就要繼續下挖至少6米,建設造價會很高。這片空地的規劃性質是綠地,是園林局留白增綠計劃的一部分,目前報批的項目設計方案並沒有地上或者地下車庫。但是可以考慮,在公園裡增設立體停車設施,但需要充分考慮如何減小對公園景觀的影響。

規劃建設領域的專業人士也告訴記者,從技術上看,下挖地下室建停車場沒有太大難度。相比普通的建築物地下室,如果地上物是園林綠地,需要加厚土層。但建設的前提是先要進行地質勘探,要充分考慮地質結構、地下管線等複雜的情況。更實際的阻力可能來自於工程造價,行內有一種說法:「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意思是粗略估算地下建設一層的成本是地上的三倍。而且一個大型停車場是需要單獨立項進行規劃審批的,項目主體是誰?由誰來投資和運營?這些具體問題需要一一突破。

記者查詢獲知,今年10月26日,北京市發改委披露,「回天地區」明年5月將新增兩個地下停車場,共提供停車位1203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地下停車場均選址於綠地景觀地下。項目介紹顯示,這樣做是為了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增加車位供給,實現空間的集約利用。

(原標題:龍翔路老舊小區停車難,居民建議

騰退空地能否建個停車場)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羅喬欣

流程編輯 u003

相關焦點

  • 停車太難了,這麼大片空地不能建個停車場嗎?
    路側施劃斜列停車位,設置立體停車設施,拆除地鎖……為了解決龍翔路兩側老舊小區停車問題,街道社區想了各種招兒,可停車資源仍捉襟見肘,居民眼巴巴盯著拆遷騰退後的一大片空地,希望空地上規劃的公園能夠配建停車設施。
  • 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看南京施展「錦囊妙計」
    以南京市江寧區為例,該區城管局堅持目標導向,將提升全區停車管理服務水平、解決「停車難」問題、打造高品質生活作為「一號民心工程」強力攻堅克難,充分挖掘存量停車泊位資源,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今天,記者來到江寧區湖山路的天元吉第城小區,門口近1.2萬平米的停車場整齊停放著各類機動車。
  • 委員:解除「地鎖」關鍵是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
    對此,三義裡小區居民是有苦難言。該小區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三義裡小區是老舊小區,車位本就不足,加上沒有專門的物業公司看管,「社區裡的居民都是見縫插針裝地鎖」。  由於缺乏合理的停車位規劃,三義裡小區地鎖遍地,小區居民仍然經常為停車犯難。趙先生表示,希望小區裡的地鎖能夠儘快拆除,進行合理規劃解決停車難問題。
  • 老舊小區停車難?全市推廣「融合拳」
    市城管局停車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全市所有老舊小區停車泊位的標準融合。   位於江寧區湖山路的天元吉第城小區2007年建成,入住2700多戶居民,當時配建的車位有1600多個。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急劇上升,不少家庭擁有2輛甚至3輛汽車,停車難矛盾在這個小區日益凸顯。
  • 老舊小區居民周邊停車可享優惠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老舊小區周邊可劃優惠車位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確定了一個基本原則,各區縣應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根據轄區實際,落實好小區周邊佔道停車場居民停車優惠政策。這實際是對三環內老舊小區居民停車收費單獨給出了政策。  在部分老舊小區內停車位不夠,周邊停車位漲價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停車難?
  • 老舊小區停車難?民建上海市委建言:有條件的可建地下停車庫
    老舊小區停車難,民建上海市委建言在有條件的小區建地下停車庫。近年來,隨著家庭擁有私家車的數量不斷增長,老舊小區停車難已成為上海存在的普遍問題。在現有的緊缺資源下,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在即將召開的2020年上海兩會上,民建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集體提案,建議上海在有條件的老舊居民小區內,試點規劃、建設地下停車庫,讓老舊小區也能實行人車分離,還路於民,還綠於民。
  • 緩解老舊居民小區停車難,雨花臺普德村路創建南京首個「摩天輪...
    昨天(5月4日)上午,荔枝新聞網友隨南京市城管局組織的南京知名網友市容參訪團,驅車來到了南京市雨花臺區普德村,目睹了當地政府為解決附近老舊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而創建的」摩天輪「室外立體車庫的方便快捷和便民利民。
  • 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南京在全市推廣「融合拳」
    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題,南京正通過建設、管理、創新相融合的方式破解。南京市城管局停車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昨天介紹,我市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所有老舊小區停車泊位的標準融合。位於江寧區湖山路的天元吉第城小區2007年建成,入住了2700多戶居民,當時配建的車位有1600多個。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急驟上升,不少家庭擁有兩輛甚至三輛汽車,停車難矛盾在這個小區日益凸顯。不過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過去雜亂的綠地所在位置,如今新建成了一處停車場,入口處寫著幾個大字:湖山路公共停車場。
  • 豐臺區編制發布停車精細化管理指引——探索老舊小區停車管理新路子
    為加強住宅小區機動車停放精細化管理,規範機動車停放秩序,指導業主、物業及相關單位參照落實,近日,豐臺區發布《豐臺區住宅小區機動車停放精細化管理與安全工作指引》,並將前泥窪社區作為老舊小區停車治理試點,通過頂層法規宣貫落地、典型案例經驗引路,著眼機制模式創新,聚焦停車秩序治理,破解小區內停車難、停車亂問題。
  • 南京探索「融合」方式 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以位於江寧區湖山路的天元吉第城小區為例。該小區2007年建成,入住了2700多戶居民,當時配建的車位有1600多個。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急驟上升,停車難矛盾在這個小區日益凸顯。「小區西側是一塊公共綠地,因小區內無法停車,不少居民及沿街商戶就直接把車停了進去,無秩序停車加之殭屍車長期霸佔,綠地雜亂無序。」
  • 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家園美麗居民受益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未成年犯管教所主生活區居民餘女士的心聲,同時也是青秀區紮實推進老舊無物業小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為給居民創造舒適、和諧的居住氛圍,青秀區以老舊無物業小區治理為契機,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轄區多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
  • 受益居民約15萬戶!今年杭州302個老舊小區全面完成改造
    原來坑窪的泥路,這次修成瀝青路面,沿路庭院燈也有了。 挖空心思新增泊位解決停車難 老小區的停車難問題,是很多市民的心病。錢江晚報多次報導的美政花苑停車難,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閒置地塊變身停車場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楊軍 宋颺 記者 陳彥琳 文/攝)車位少、停車難一直是老舊小區的「痛點」。11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江寧區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江寧區為了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充分挖掘各類可利用建設場地,建成了天元吉第停車場、金寶裝飾城停車場等六個公共停車設施,新增了1500多個停車泊位。
  • 馬家堡街道老舊小區「改」出居民幸福感
    1998年建成的嘉園二裡社區地處南三環、南四環之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備,可居民的訴求量卻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物業的缺失。都說老舊小區管理難,沒有物業的失管樓管理更是難上加難。如何讓失管樓不再失管?讓居民的盼望成為現實?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 老舊小區地下室還能這麼用?普陀區石泉路街道居民儲物難題迎刃而解
    記者昨天獲悉,在開展樓道堆物清除活動的同時,石泉路街道採取「跟進」措施,利用小區閒置的地下空間資源,建起了普陀區首個老舊小區地下儲物空間,先期已建成的22間不同規格的便民儲物間,讓居民們無處存放又捨不得扔的物品有了地方儲存。圖說:老舊小區地下儲物空間。
  • 衡陽市石鼓區舊院變新居 青山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的大事。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石鼓區青山街道辦事處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怎麼改、如何改,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建議,努力做到改造效果讓群眾滿意。目前,青山街道青山街社區青山片區和西湖二村社區易賴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有序地推進。
  • 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_2020年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
    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專題為您提供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老舊小區街道改造案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勁峰、朱筱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來臨,對城市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加裝電梯的需求日益強烈。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已先行探索,鼓勵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但「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解到,這項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在不少地方推進緩慢,有的業主申報審批「無人受理」,有的社區拿到批文卻籌集不到資金。
  • 北京將重點整治違法停車 立法規範路側停車亂象(圖)
    「去年已經下社區調查停車問題,要摸清底數和需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紹,今年將下大力整治違法停車,力爭年內製定綜合性的措施,最為混亂的路側停車管理將儘快通過立法解決。  周正宇表示,北京停車問題涉及方面多,不僅是違法停車問題,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引起很多停車亂象。根本解決還需要立法來推進,已經啟動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
  • 銅陵市銅官區政協專題調研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
    日前, 銅陵市銅官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專題調研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調研中,委員們深入部分老舊小區進行現場察看、了解民情民意並聽取了區住建局相關情況匯報。據了解,作為主城區隨著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及出行需求,小區停車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難點、焦點問題。
  • 今年,杭州富陽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居民說「舒心」!最新進展來了
    整治面積約3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36億元目前,城區南園路區塊、金城陽光苑、清風陽光苑、兒童公園北側、南門街、名仕花園等6個區塊已基本完工。「我是2010年入住的,在我的印象裡,那時,小區基本沒有進行過大的改造,無論是道路、綠化,還是路燈、安保系統,都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樓瑤介紹,由於缺乏投入和規範的治理,小區的「顏值」直線下降,以至於成為了小區居民口中「富陽最差的小區」——腳下無好路,頭上沒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