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政治史上最瘋狂的72天開始了!"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熊超然 觀察者網 收錄於話題#2020美國大選62個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餘波未平,爭議不斷。在大選中受挫的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一邊和媒體打嘴仗,一邊在各州打法律戰,另一邊還不忘做人事調整。在把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主席給換了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美國防長,傳了很久的「川普將解僱防長」傳言,最終還是成真了。

當地時間11月9日,川普當天在推特上宣布解僱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將出任代理國防部長,立即生效。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援引多位國防系統消息人士稱,埃斯珀與川普的關係緊張由來已久,外界普遍認為他將遭到這位現任總統的解僱。因此,事實上埃斯珀幾周前已準備好辭呈,想要「體面地退出」。

同時,CNN指出,此番埃斯珀被解僱引發了外界的擔憂,其他一些曾惹怒過川普的美國國家安全高級官員可能會成為下階段的「火力目標」。

埃斯珀早已心生去意?

在川普的這條「解僱推特」中,他感謝了埃斯珀在任時所提供的服務和努力付出,但事實上兩人之間關係早已惡化,白宮方面一段時間以來也對埃斯珀表達了不滿的情緒。

早在今年8月川普力拼連任之時,他已經開始對可能的下一個任期進行布局。當時,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外媒援引內部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因分歧正不斷加大,川普已私下和幕僚們商討了今年大選後,撤換國防部長埃斯珀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埃斯珀本人也似乎心生去意,他當時向身邊的人透露,無論大選結果如何,他都打算離開。

大選過後的11月5日,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援引三位國防部官員的消息稱,埃斯珀甚至已經準備好了一份辭職信,因為他也預感到,自己是長期以來預計將在選舉後被趕出內閣的官員之一。

埃斯珀在出任國防部長前,曾擔任美國陸軍部長。2019年7月23日,他宣誓就任美國國防部長,距今不滿一年零四個月,任期與柯林頓政府時期的首任國防部長萊斯·阿斯平(Les Aspin)相差無幾。(註:阿斯平在位一年零兩周,是自尼克森政府以來任期最短的國防部長)

資料圖:川普與埃斯珀 圖自新華社

據CNN介紹,此次接替埃斯珀的米勒曾是美國陸軍軍官,在就任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之前,曾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政策官員。此前,他一直在伊朗問題、與敘利亞及伊拉克戰爭有關的反恐問題上給川普提供政策建議。

不過,新官上任的米勒,在9日前往美國國防部的時候,他進五角大樓時被樓梯絆到,差點摔了一跤,並且還沒進門就把口罩摘掉了。

川普與埃斯珀,分歧嚴重

CNN稱,自2019年上任以來,埃斯珀一直在多方面與川普發生分歧,這是如今他被解僱的最重要原因。

例如,川普此前一直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施壓,用對烏援助要挾烏方調查競選對手拜登之子在該國的「黑料」,但埃斯珀卻是敦促總統開放對烏軍事援助的主要政府官員之一;而對於川普計劃從敘利亞完全撤軍的問題上,埃斯珀同樣持不同意見。

今年6月,美國各地因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之死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示威,當時川普曾威脅要派遣軍隊平息,但埃斯珀卻公開反對部署軍隊處理反種族抗議活動,這引發了川普的極大不滿。

此外,「南方邦聯旗幟問題」是兩人產生分歧的又一重要根源。今年7月,五角大樓公布了一項新政策,禁止軍事基地等國防部所屬建築懸掛南方邦聯旗幟。然而,川普一直對此表示反對,並稱懸掛邦聯旗幟是「言論自由」。

各種消息和報導都顯示,川普與埃斯珀之間關係非常不睦。終於在大選之後,同時也是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預測拜登勝選後的第二天,川普解僱了國防部長埃斯珀。

除了埃斯珀,恐還有更多人被「炒魷魚」

CNN在報導文章中還提到,開除埃斯珀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預計將會有更多美國國家安全高官成為川普的「火力目標」。

大選前的10月25日,美國「Axios」新聞網曾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若在今年總統選舉中成功連任,川普將會立即解除包括埃斯珀在內的多名高官的職位,美國安全機構將面臨「大換血」。

除了埃斯珀,報導更直接點名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Christopher Wray)和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吉娜·哈斯佩爾(Gina Haspel),稱二人在川普的核心圈中普遍不受信任。有官員直言,如果不是考慮到在大選前採取行動容易引發麻煩,川普早就將二人解僱了。

埃斯珀(左)、哈斯佩爾(中)和雷

此前,「郵寄選票易造成選舉舞弊」一直是川普在選戰中操弄的議題,然而領導FBI的雷卻對美國國會表示,沒有發現「全國選民欺詐的證據」。

本月初,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裡夫(John Ratcliffe)批准向司法部解密相關文件,這些文件將有助於司法部審查歐巴馬政府對川普「通俄門」的處理方式。但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的這一做法與哈斯佩爾意見相左,她堅持認為與這些材料相關的消息源需要得到保護。

對於相關傳聞,白宮發言人賈德·迪爾(Judd Deere)在大選前回應「Axios」時予以了否認,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事態正朝著報導中的方向發展,即在埃斯珀之後,雷和哈斯佩爾可能將遭川普解僱。

「船要沉了」?白宮防止員工「跳船」

就在川普已經解僱或即將解僱多位政府高官之際,似乎卻也有人主動不願意幹了。

雖然並不能說大選已經完全結束,但各大美國主流媒體均已紛紛預測拜登以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之姿勝選,川普雖啟用訴訟戰等手段,但最終敗選機率依舊極高。

而據美聯社、CNN和「Axios」新聞網等美媒報導,白宮總統人事辦公室約翰·麥肯蒂(John McEntee)日前告訴各行政部門,如果有政治任命官員在川普政府「日漸式微」時期試圖尋找新工作,就開了。

據報導,在白宮和各大聯邦政府機構工作的政治任命官員通常約有4000人,他們的工作會在新一任總統就職時停止,因此必須事先尋找新的工作。美媒分析認為,麥肯蒂的言論表明,川普及其核心幕僚圈的人士仍舊不願接受大選中輸給拜登的說法。

此外,CNN報導稱,不服輸的川普競選團隊正在訴諸法律訴訟行動,同時也在阻止內部員工跳槽出走。據報導,競選團隊的官員要求工作人員繼續工作,原本他們11月15日就能結束大選工作,但可能他們將不得不工作至下周日以後。

「美國現代政治史上最瘋狂的72天開始了!」

雖然在一屆政府中,總統兩度在推特上解僱國防部長已是震撼事件,但放在川普身上卻也顯得「稀鬆平常」。

CNN就認為,埃斯珀被解僱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事情,但他被解僱的背後卻蘊含著一件值得注意的事:這可能標誌著美國現代政治史上最狂野、最無拘無束的72天正式開啟。

原因是,雖然川普仍未正式承認敗選,而且其競選團隊依舊十分活躍,但在未來的幾天或幾周時間裡,現實必須要去面對。那就是,川普不會贏,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難以吞下的苦果」。

CNN認為,輸了的川普將會非常憤怒和痛苦,他是個報復心極強的人。從現在開始到明年1月20日任期結束,如果有人認為川普之前的行為已經夠無拘無束的話,那就錯了,真正的無拘無束你還沒見識到呢。

就像川普在選舉日之前所說的:「獲勝很容易!失敗從來都不容易。」

來源|觀察者網 文/熊超然

原標題:《"美國現代政治史上最瘋狂的72天開始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4天開「四槍」,美媒直言「瘋狂72天」已經開始,中方立場堅定
    文丨西樂 審丨高靜美國媒體披露了川普政府欲在任期內最後十周對中國予以持續「重擊」的計劃。實際上在媒體爆料之前,美國已經開始行動,4天開「四槍」,瘋狂程度令人髮指。美國不僅對中國企業進行針對性制裁,還對中國內政橫加幹預,在涉港、涉臺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線。美媒直言「瘋狂72天」已經開始。對此中方立場堅定,絕不讓步!
  • 卸任倒數30天!CNN曝川普2招搞爛美國:行徑更趨瘋狂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卸任倒數30天。CNN評論指出,如今的川普是日復一日躲在白宮,身邊圍著一群死忠追隨者,散布謠言及政治仇恨,想要透過下令戒嚴、查封搖擺州投票機、幹預參眾兩院1月6日的會議,「從拜登手中偷走大選」。 文中點出,川普在未來數日,可透過2種方式來傷害美國,也就是採取激進預謀計畫以及漠視自身應盡的領導職責。
  • 美國打破41年的默契!派高級別閣員訪問臺灣是川普的瘋狂政治大...
    而在系列政治操作對選情拉抬有限的情形之下,川普便開始啟動瘋狂政治大冒險的試錯遊戲。假若這種非理性的、缺乏長遠大局意識的操作手法被無限上綱,很有可能會導致既有的互動模式瀕臨崩盤,甚至產生質變的危險。此次,美方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派遣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 (Alex Azar)高調訪問臺灣地區,公然挑戰中美關係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問題,是對中美關係及臺海和平穩定的嚴重傷害,也是川普為選舉利益考量,不顧中美大局的政治冒險舉動。美方為了攪動臺海局勢,不斷試圖挑戰該國既定的臺海政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 美國最恐怖72歲連環殺手姦殺30名老婦(圖)
    72歲的小約翰·弗洛伊德·託馬斯很可能就是洛杉磯市史上最大的連環殺手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5月1日報導,美國洛杉磯市警方在近日宣布,一名72歲的黑人男子涉嫌在過去20年間強姦殺害至少30名老年婦女
  • 儒家政治思想的現代價值:「出世」與「入世」
    《儒家政治理論及其現代價值》,傅永聚、任懷國著,中華書局2011年9月第一版,49.00元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出世」與「入世」始終是知識分子群體必須要認真面對的難題,而不同的選擇也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態度和發展路向
  • 「金錢政治」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再次暴露無遺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已經結束一個月,對於此次選舉的反思已經開始。或許川普始終不能釋懷的是,他比2016年籌得更多的競選捐款,甚至得到更多的普選票支持,但仍然不能成功連任。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大選已經成為燒錢的政治遊戲,而普通民眾在其中的發言權越來越小。
  • 從美國推出最嚴墮胎法案談起:宗教為何加劇了美國政治分裂?
    繼阿拉巴馬州出臺史上最嚴苛的墮胎法案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參議院於當地時間5月21日通過了一項州憲法修正案,稱該州女性在憲法上無權墮胎,同阿拉巴馬州的墮胎禁令一樣,該修正案也沒有剔除強姦和亂倫的特殊情況。自川普上臺後,「捍衛生命」(Pro-life)反墮胎陣營聲勢大振。
  • 國際解讀|蓬佩奧「最後的瘋狂」?指控俄在地中海「玩政治遊戲」
    隨著美國大選局勢逐漸明朗,拜登入主白宮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這也意味著在現今美國政府的班子中,將有一大批人會隨著川普一起下臺,其中就包括了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不過,在即將離任之際,蓬佩奧依然不改在國際舞臺上四處煽風點火的行為,近日更是再一次指控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搞小動作製造混亂,大玩「政治遊戲」。
  • 埃爾多安瘋狂而輝煌的計劃,將使土耳其的政治影響力迅速增加
    直逼俄羅斯克裡米亞的土耳其「伊斯坦堡」運河將於2月開始,五年後,美國巡洋艦和航空母艦可以在塞瓦斯託波爾停泊。塞瓦斯託波爾(Sevastopol),克裡米亞半島著名港口城市、黑海門戶,俄羅斯海軍基地、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 世道真變了,美國開始指責中國"政治正確"了
    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大家常聽到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應當說,因為歷史以及政治傳統,「政治正確」在美國是個客觀事實。比如,不能對有異於主流的種族、宗教、性取向人群有歧視性行為。發展到後面,其實就是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否則會有需要承擔的後果。這一點跟其他國家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 關注美國大選:美國史上最高齡總統競選團 他們保持年輕的秘訣在這裡
    據美國多家媒體7日報導,美國億萬富翁、紐約市前市長麥可·布隆伯格正在積極醞釀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 一旦參選,布隆伯格憑藉巨大的個人財富,可以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強大的競選團隊,迅速對前副總統拜登構成威脅。另一方面,77歲的布隆伯格一旦參選,將成為美國史上最高齡總統競選團的最新成員。
  • 史上最瘋狂的電影:替身死了3個,輾轉10個國家,網友:導演瘋了
    但有一部電影被稱為是「史上最瘋狂的電影」,拍攝時光替身演員就死了3位,輾轉10個國家,你知道是哪部電影嗎? 它就是電影《極盜者》,這是一部由美國好萊塢公司巨製的動作冒險電影,是由中國DMG印紀娛樂傳媒集團、美國華納兄弟、美國艾肯娛樂聯手打造的好萊塢動作片,講述了一位年輕的FBI特工
  • 會議|丸山真男與日本現代政治思想
    丸山真男被視作日本戰後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學家,他對日本現實政治的分析和看法,基本構成了戰後日本政治學的走向,也由此誕生出「丸山學派」。丸山真男(1914年3月22日-1996年8月15日),日本政治學家、思想史家,被視作日本戰後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學家。
  • 美國海軍史上最可怕的災難: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覆沒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公布了72年前沉沒在菲律賓海的美國海軍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殘骸照片。此前,艾倫團隊一直在對附近海域進行搜索以確定沉船的具體位置。8月22日,保羅·艾倫公布了這艘二戰傳奇巡洋艦的最新細節。
  • 新罕布夏州初選:美國將走向「政治革命」?
    美國走向「政治革命」?  民主黨內,桑德斯一舉打破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不可戰勝的神話,凸顯收入不均和貧富差距已成為美國社會必須面對的難題。但是,據此斷言美國將走向「民主社會主義」將是言過其實。桑德斯的獲勝,一則源於新罕布夏州從政治光譜上更偏向自由,人口結構上以白人居多,自稱「社會主義者」的桑德斯在該州更受青睞;二則,桑德斯的政策主張,恰好對該州選民最關心的收入不均、經濟和就業、醫療保險等問題做出響應,由此成功吸引年輕選民和藍領工人的支持。然而,無論是免費上大學,還是醫保全民覆蓋,充其量也只具有「民主社會主義」之形而無其實。
  • 破壞美國與盟友關係,美媒刊文稱蓬佩奧是「史上最差國務卿」
    新華社華盛頓9月1日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登評論文章說,國務卿蓬佩奧在任內優先其個人政治野心,破壞美國與盟友關係,並造成國務院內部士氣低迷,直言他是「史上最差國務卿」。《華盛頓郵報》社論版副主編傑克遜·迪爾8月30日在該報發表題為《邁克·蓬佩奧是史上最差國務卿》的評論文章。
  • 富豪民粹考驗美國政治
    但是在其他地區的政治舞臺上,現在開始出現一種新型的民粹領袖——億萬富豪。他們富可敵國,缺乏從政經歷,其政策主張往往與主流理性相悖,但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基層民眾支持並順利掌權。在泰國、南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出現,可以解釋為現代政治發展初期階段,大眾尚未經歷充分的參與和動員,也沒有累積足夠的參政經驗,是在民主學習過程中交的學費。在中東歐國家中出現類似現象,可以說成是蘇聯陣營國家政治轉軌過程中的陣痛,是抗拒心理與懷舊情緒交織而成的階段性反彈。
  • 奧運會史上最瘋狂一幕!百米4人跨入9秒80,冠軍放水仍破賽會紀錄
    這些年,這些巨星帶給了我們多少經典鏡頭,又帶來了多少瘋狂時刻?1936年出現了「黑色閃電「傑西·歐文斯,他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拿走四枚金牌。1980年出現了」全能天才「卡爾·劉易斯,10枚奧運金牌獨處一檔。1995年出現了「跨世紀的飛鳥」喬恩·愛德華茲,奧運會上縱身一躍跳出塵封至今的跳遠紀錄。2008年出現了」UGO「世界飛人博爾特,奧運會」回頭望月「好不愜意。
  • 川普雖然失去了美國總統的位子,但政治影響力依然巨大!民主黨不...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川普執政四年之間,對美國政治傳統的破壞可謂史上罕見。他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美國史上書寫「濃重一筆」。因此,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對外政策等方方面面,川普的烙印在拜登總統任內都將難以輕易抹去,甚至為拜登執政帶來眾多的挑戰。從政治上而言,在川普任內美國已經從極化走向「部落化」,政治妥協與「兩黨共治」局面恐怕將難以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