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的北朝刻經久已聞名,此前已有「四山」與「八山」之說。八山是指山東的北朝摩崖刻經已見之於八座山嶺。這就是:泰山、水牛山、徂徠山、尖山、鐵山、葛山、崗山、嶧山。這八座山峰除泰山、徂徠山和汶上水牛山外,都在鄒城市境內。其中位置相對特別集中、不出三十華裡範圍的尖、鐵、葛、崗四座山峰,又有「四山」之稱,史稱「古邾四山摩崖」。鐵山、崗山摩崖石刻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崗山摩崖刻經
崗山在鄒城北郊2公裡處,與鐵山一澗相隔,其山勢嶙峋,巨石相疊,松槐掩映,景色幽深。刻經在山陰蘭花谷內,自東向西散刻在三十餘塊花崗巖石壁上。依內容與鐫刻形式分作五部分:一、散刻大字《入楞伽經·請佛品第一》,字徑40釐米。二、小字《入楞伽經·請佛品》,字徑20釐米。三、《佛說觀無量壽經》,字徑15釐米。四、《佛號》、《佛名》。五、《題名、刻經年月》。由於山水衝蝕和地震,有少量刻經倒匍傾斜,大部分刻經保存完整,刻字清晰。《題名》中記述崗山刻經刻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較鐵山刻經晚一年。其書法藝術風格與鐵山刻經差異較大,《佛說觀無量壽經》以隸意為主,樸實豐茂,圓腴敦厚,神韻飛動。《入楞伽經·請佛品》則楷意結體、方正規矩。散刻《入楞伽經·請佛品第一》則隸楷相間,筆鋒外露,奇譎瑰麗,富有變化。崗山刻經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