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咱國家的特色美食之一,它色澤金黃,外酥裡軟,深受大家的喜歡。尤其是早餐,油條和豆漿,已經是經典的搭配之一了。很多人愛吃油條,卻不會做,經常要去外面買。以後想吃油條不用買,把配方和做法教給你,自己在家就能做,口感蓬鬆酥脆,味道超好吃!
想要油條好吃,最關鍵的就是和面的技巧,只有面和的好,口感才會好!下面給大家說一個配方,有興趣的可以記一下:中筋麵粉300克、食用鹽4克、酵母3克、小蘇打2克、雞蛋1個、純牛奶160ml,攪拌成絮以後,再加入食用油 20克。
首先,和面。按照上面的配方比例進行和面。注意手感是比較軟一點,略有黏手的感覺,不是那種非常硬的。把麵團揉光以後,用保鮮膜包裹一下,壓緊實了。放進冰箱冷藏發酵3-5個小時,或者直接發酵一夜。若是室內溫度高的話,也可以直接放外面,醒發1個小時就足夠了。
接著,做油條。等到麵團發好以後取出來,此時應該是按著鼓鼓的,彈性很好。在案板上撒上少許澱粉,或者塗抹少量食用油,把麵團放上去。不要揉,直接用擀麵杖把麵團擀成長條,四周稍微整理一下,讓邊緣整齊對稱。
改刀切成寬窄大小一致的面劑子,然後用一根筷子,蘸一下水,在面劑子中間輕輕按壓一下。再把面劑子兩兩對摺,疊加在一起。再用筷子從中間按壓一下,讓兩個面劑子的中間粘連在一起,面劑子兩頭也稍微捏一下,就可以了。
最後,炸油條。起鍋倒油,開中火加熱,等到油溫6成熱時(約180度),就把油條下鍋開始炸。注意控制火候,一直用中火油炸,要及時來回撥動油條,讓它四周都要均勻受熱油炸。基本上兩三分鐘就可以了,看到顏色炸至金黃,就可以撈出來控油。
好了,外表金黃酥脆,裡面鬆軟可口奶香油條就做好了。撕開以后里面非常蓬鬆,口感宣軟好吃。若是想要奶香味更足的話,在和面的時候,可以加一小勺奶粉。其他步驟不變,最後吃起來味道更香,大人小孩都愛吃。
上面這是家庭版的做法。也可以把牛奶換成清水,酵母少放1克,然後再放1克無鋁泡打粉(注意一定要用無鋁的泡打粉)。其他做法不變,這樣炸出來的油條會更蓬鬆,這是一些早餐店的做法。
但是不論那種方法,記住面醒發以後,不要揉,揉的話就把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從面裡擠出來。那樣面就會變硬,下一步炸的時候,不宣軟也不蓬鬆。這和蒸饅頭是完全不一樣的操作,切記麵團醒發以後,就直接開始擀,不要再二次揉面。很多人炸油條不蓬鬆,就是這個環節做錯了。
想吃油條不用買,配方和做法教給你,上面就是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話,自己在家就能做,出鍋後色澤金黃,口感蓬鬆酥脆,味道超好吃。現在不僅咱們國內人愛吃油條,很多國外也開始炸油條,上圖就是泰國清邁的「網紅」油條。最後再說一個關於油條的小典故來結尾。
很多人喜歡吃油條,卻不知道油條的來歷;其實它源自南宋時期,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金國入侵南宋,秦檜是當朝宰相,主張議和,嶽飛是抗金名將,主張力戰。後來秦檜設計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並且陷害了嶽飛。
老百姓們痛恨秦檜,於是就有民間手藝人,用麵團捏成秦檜夫婦的樣子。然後下鍋油炸,並且取名叫做「油炸檜」。這就是油條的前世起源,後來逐漸簡化了做法,演變成現在油條的樣子。好了,關於油條就介紹完了。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和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