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古第一文人——蘇軾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散文

宋代古文家蘇軾各體散文眾多,大致可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和小品文等,這些散文的出現標誌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一、議論文,以政論、史論為突出。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採交融,感情與理智並注,語言明快暢達,長於形象的說理,頗具文學價值。

二、記敘文包括碑傳文、記體文及文賦等,而以其中的山水遊記和亭臺樓閣記為代表。憑藉議論為文章闢出新的境界,善於表現對自然景物的賞會與人生哲理領悟之間的融合。山水遊記,如前、後《赤壁賦》,表現出借景立論的特點。亭臺記,如《喜雨亭記》先敘為亭作序之由,次則記雨,再渲染人之喜樂,文章如水波層層蕩開去,文理自然。記敘文多數是文學性散文,將敘述、描寫、抒情錯雜並用,隨意揮灑。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的書札、題跋、雜記和隨筆為主要文體樣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雜記和隨筆、記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見聞和感受,如《記承天寺夜遊》。這類小品文,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寫作特點是信手拈來,漫筆寫成。

蘇軾散文藝術特色:

一、「辭達」、「通脫」,有圓活流轉、錯綜變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於用比喻,多形象思維。如《前赤壁賦》

三、有詩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於想像。

蘇軾的詩歌

一、蘇軾詩歌的分類:

1.社會政事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枝嘆》。

2.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懷遣興之作,寫流動景色的《江上看山》;寫奇幻煙雲的《登州海市》;寫景寄懷升華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濃厚的身世之感,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

3.和陶詩:寄情山水,以自適為趣的意味更濃,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平淺而有深味,在藝術上把握了陶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特色,能夠將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寫,達到了「神似」陶詩的地步。

4.題畫詩:把畫景轉化為詩境,善於寫出畫面的動態,並就畫意進行藝術聯想,揭示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二、蘇軾詩歌藝術特色

1.「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以文為詩」實際上是以才氣為詩而獲得成功。

2.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

3.敏銳細緻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學為詩,體現為好議論、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蘇詩兼備各體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一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閒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蘇軾的詞

一、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

1.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個性。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的還採用詞題小序的形式確定表現的內容,交代創作動機。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的抒情貼近現實生活,詞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一對應。使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面向社會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範圍。

3.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詞境,把詞家「緣情」與詩人「言志」結合起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二、蘇軾的「以詩為詞」

1.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大,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體制,向「士大夫化」發展。

2.在蘇軾之前的「曲子詞」的曲子,基本上是「輕音樂」「軟性文學」。到蘇軾將詞題小序發展起來,做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論入詞、大量用經、子典故,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如《臨江仙》。蘇詞充分體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詞。

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在於改變了詞的舊傳統,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

三、蘇軾詞的風格

蘇詞的風格是豪放,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風格是多樣化的。

1.豪放,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婉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此詞為悼亡之作,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置於生死兩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嘆喟中。

3.清曠,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巨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相關焦點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近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文物為主,併兼顧了文物種類的多樣性,在保證學術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覽的觀賞性。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故宮「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入口處現場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世稱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 詩詞與肉,家國情懷,萬花筒式的文人──蘇軾
    很多人提到蘇軾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那首名垂千古的中秋絕唱「明月幾時有」,第二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廣為流傳,風靡至今的「東坡肉」了吧。一者為詩詞文化,一者是飲食文化。
  • 蘇軾一首詞寫活景點,成就千古名灘
    蘇軾一首詞寫活景點,成就千古名灘蘇軾這首詞,與七裡瀨有關。七裡瀨(lài),又名七裡灘,七裡瀧,嚴陵八景之一,景落浙江桐廬。因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綿七裡,故名。七裡灘之勝,文人薈萃,一度是中國詩詞文化的一道風景。早在南朝時就有謝靈運的五言古詩《七裡瀨》,以灘寄慨,七裡灘成文人青睞之地。唐宋以來,詠者更多。孟浩然、白居易、張祜都留有詩篇。
  • 國慶去北京旅遊,蘇軾個人故宮書畫展覽《千古風流人物》不容錯過
    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宋人赤壁圖》今天單獨介紹蘇軾以《千古風流人物》為主題的個人秀。蘇軾《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第一單元「勝事傳說誇友朋」通過選取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展現他的交友圈以及所處的時代氛圍
  • 千古絕句!蘇軾一生最優秀的七言詩,49字順讀、反讀都是佳句!
    在眾多的古代文人中,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蘇軾。千古絕句!蘇軾一生最優秀的七言詩,49字順讀、反讀都是佳句!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蘇軾,他不僅在文學上有比較高的成就,而且他的人生,似乎也非常的豐富多彩。蘇軾本人就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所以他身邊的朋友也非常的有趣,比如:和尚佛印、蘇小妹。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千古情詞,卻引出蘇軾藍顏知己的悲喜人生!
    <2>東坡的小迷弟和東坡的知心人李之儀是蘇軾門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毛晉《姑溪詞跋》)。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慶雲人。李氏是名門望族。
  • 蘇軾展:穿過千古風雅,他終於來了丨觀故宮蘇軾主題書畫展有感
    前觀萬般風流悉至眼前,如此生命力旺盛者,真乃「千古風流人物」……// 本次探展信息/// 本期探展:「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故而,本展第一單元《勝事傳說誇友》既可說是一個「東坡先生友人匯」,也可說是「北宋文人群像」。
  • 蘇軾的經典詩詞,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林語堂稱此詞為「全宋第一」
    蘇軾的這一份豁達跟坦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跟模仿。蘇軾把對待人生的態度跟感悟都寫在了他的詩詞中,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一代文豪蘇軾,雖然蘇軾的仕途並不順利,但是蘇軾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高,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
  • 蘇軾著名的5首悼亡詞,其中3首關於恩師,1首被譽為千古第一
    而蘇軾的悼亡詞,每一首都情真意切,每一首都令人落淚,令人讀罷不禁鼻頭一酸。一、千古伯樂,永遠的醉翁歐陽修,是蘇軾最為敬重的人之一。歐陽修為政期間,曾經舉薦過許許多多後來名滿天下的人物,比如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等人,由於歐陽修的慧眼,因此也被後世譽為「千古伯樂」,而蘇軾,正是歐陽修最初舉薦的人,所以終蘇軾一生,都對歐陽修十分尊重。當這位千古伯樂去世之後,蘇軾每每想起恩師,都十分懷念,所以蘇軾關於恩師的詞作也非常之多。
  •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回懟4個字,讓蘇軾老臉通紅
    你知道的蘇軾是大詩人、大文豪,你不知道是其實蘇軾是一個「對聯」狂熱愛好者!很多人覺得對聯俗,難登大雅之堂,但其實對聯也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瑰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古時候被稱為「桃符」直到到了明朝民間才稱呼為「對聯」。
  • 蘇軾:流離數十載,詩詞傳千古,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玄機
    通過詩詞,走近這位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第一文人」,感受他「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文學成就。一蓑煙雨任平生」仿佛看到在面對風雨來襲時,暢快吟詩自由快活的蘇軾。《文壇全才:蘇軾》寥寥百頁,道盡蘇軾一生。遣詞造句短小凝練,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把蘇軾的身世、家庭、求學、生活及詩詞書畫等一一呈現。將蘇軾所處的時代背景娓娓道來,讓讀者能置身其坦蕩沉浮的經歷中感受他的抉擇。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卻少有人知道全詞說起宋代的文人,無論是詩詞方面,還是散文方面,蘇軾都是不得不提且不容忽視的一位。詩詞方面,他頗有造詣,許多詩詞一經問世便被大家追捧。許多人讀完他的作品之後都非常欽佩他樂觀的品質和出世的思想,欣賞他能夠在困境中堅守自己的信仰,能夠不向世俗低頭且繼續邁步向前,能在這種困窘的情況下給人們留下許多千古佳作,並在自己的文章中向大家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氣。
  • 從李白的詩看千古文人俠客夢
    從李白的詩看千古文人俠客夢  說起中國最著名的文人,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李白。這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詩人,「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詩),猶如歷史長河裡最璀璨的星辰,永遠照耀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在我們的印象裡,他天賦異稟灑脫不凡,猶如一位笑傲江湖的超級俠客。
  • 蘇軾,既是一流的文人,也是舌尖上的美食家
    蘇軾,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大文豪,他的詩詞文章流傳千古,他的精神思想綿延至今。蘇軾既是一位豪邁而豁達之人,從他那首千古名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可以看出。同時,蘇軾又是一位細膩而充滿溫情之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見證了他對亡妻的思念。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則是蘇軾的另外一個身份--「美食家」。在蘇軾眼中,江水中的魚,山林中的筍,果園中的鮮果都是他的盤中餐,甚至連有毒的河豚也要拼命一嘗。
  • 宋朝千古絕對:三光日月星,能對出的都是天才,蘇軾對出了4個
    這些文化瑰寶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那些文人騷客留下的那些趣味故事也常常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點心,被我們津津樂道著。有一樣藝術形式是雅俗共賞的,那就是楹聯。經常會出現在廳堂樓閣以及門柱子上。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就是春節的時候貼在大門上的「春聯」或者叫「對子」的。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對聯是三國時代。對聯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組織結構,言簡意賅,平仄相對,有的還會有韻律。
  • 「文藝復興式天才」蘇軾: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活成古代文人的傳奇
    蘇軾的畫作《瀟湘竹石圖》他可以是豪邁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可以是率性自由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即使是曾經的政敵王安石,也願意放下政見上的分歧,與蘇軾相談甚歡。蘇軾能夠有如此「好人緣」,一方面得益於宋代開明的社會風氣。彼時許多大文豪都在政壇上大放異彩,即便有政治觀念的衝突,但在文學上都能夠相互欣賞。自宋太祖時期,立下祖訓,「不殺大臣及言事官」,對文人群體給予了極大的尊重和包容。
  • 蘇軾巧借韓愈的千古名句,改編在自己的詞作中,堪稱絕美!
    大多數人以為只是自己的錯覺使然,但其實不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很多文人在寫作時擅長運用「借鑑」的手法去創作。宋代晏殊所作的《木蘭花》一詞中的「長於春夢幾時多」就曾借鑑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非花》;同是宋代詞人的晏幾道更是直接將晚唐詩人翁宏《春殘》之中的原句,原封不動地套用在自己的《臨江仙》中,而這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也更是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篇寫梅,卻不見一梅字,蘇軾的千古寫梅第一詞
    而且自古以來,文人門便將梅花和雪放在了一起比較,梅雪之爭也是由來已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許這就是梅花的魅力吧,正是寒冬之中的一縷香意,才讓眾多的人流連忘返。而今天推崇的一首詞同樣是寫梅花的,但是這首詞卻通篇未見一個梅字,可是卻將梅花之美寫的淋漓盡致。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大多數詩詞,都偏向於豪放派,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之作,對後世影響巨大,不過蘇軾最絕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