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瓦當之美

2021-02-08 佛教建築

屋頂的風景,

多的是鱗次整齊的瓦片,

有「桂華流瓦」,

也有「鳳樓鴛瓦」。



瓦當,俗稱「瓦頭」,是古代中國建築中筒瓦頂端下垂部分。


古文「當」為「底」,因為瓦一塊壓一塊,從屋脊一直排列到簷端,而帶頭的瓦正處在眾瓦之底,故名瓦當。瓦當的下面就是椽頭,「當」可以抵擋風吹、日曬、雨淋,保護椽頭免受侵蝕,延長建築壽命。



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字體行雲流水,極富變化,有雲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等,為精緻的藝術品,屬於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



文字瓦當字數不拘,

1字到12字均有,

「無極」「萬有熹」「長生無極」之類的吉祥話,

「惟漢三年大並天下」「崇湧嵯峨」的記事語。

不管幾個字,都以排滿當面為主

且多為篆體,大氣典雅。

加上布局巧妙,比圖案更精緻。

圖案瓦當更是花樣百出。



人踏楊柳岸,滿眼曉風殘月;

風過三千裡,看遍美景良辰;

似乎,繁煙過耳,

才不枉人間走一遭。

----千秋萬歲

 


但當馬蹄踏過石板街道,

仰首輕望,

瓦當那最原始的陶土質感,

卻仿佛在提醒世人,

鉛華易褪,天真難尋。

-長樂未央


▲漢 四神瓦當


四神瓦當無論是圖案形式,

還是尺寸大小,

都有嚴格的規定:



龍紋瓦當直徑19.3釐米,

龍頭大張,龍體盤曲,氣宇軒昂;



虎紋瓦當直徑17.2釐米,

瞪目張口,虎腿伸張,騰驤咆哮;



朱雀瓦當直徑18.3釐米,

或是鳳,或是鸞,

口銜寶珠,昂首翹尾;



玄武瓦當直徑19釐米,

龜伏蛇曲,凝重不失活躍。

瓦當,最早產生於西周時期,有素麵瓦當及飾有重環紋的圖案瓦當兩種,形制均為半圓形,也就是瓦當發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戰國時期,地域風格彰顯無疑,洛陽周王城主要是素麵半瓦當和動物紋瓦當,還有少量的雲紋瓦當;齊國流行樹木雙獸捲雲紋半瓦當;趙國以素麵圓瓦當為主,有少量三鹿紋瓦當;燕國多饕餮紋瓦當;秦國流行單個動物圖案組成的瓦當;楚國以素麵瓦當為主;魯國以雲紋瓦當為主;齊國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瓦當。


 

秦漢時期是全國各地造型風格的大融合時期。畫像瓦當多先齊風格,多取材樹木、樹葉、動物等圖案。由於瓦當圖案中多取材於社會生活,對後來的漢畫像石藝術起了深遠的影響。


漢代瓦當圖案完成了由具象向抽象、有寫實到寫意的形式上的轉變,反映農牧業生活的瓦當漸漸少了,四神瓦當盛極一時,瓦當圖案以雲紋和幾何變形紋為主,文字瓦當也繁盛起來,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瓦當也開始大量運用於民間。


▲漢 四夷盡服瓦當


▲漢 天降單于瓦當


▲漢 田氏富貴瓦當


魏晉至宋代隨著西方佛教的傳入,蓮花紋、獸面紋瓦當漸漸多起來,雲紋則簡化變形,並且漸漸消失。紋飾有素瓣蓮花變為復瓣蓮花,周圍多飾有連珠紋,成為魏晉隋唐以至於宋代瓦當的主要裝飾題材。



元代瓦當清一色的採用獸面為主的瓦當紋樣,並無出新之處。明清兩代瓦當以琉璃瓦為皇室用瓦,圖案採用雲龍紋為主。這一時期,由於普通民居的磚雕發展起來,衝淡了瓦當作為裝飾的主體地位,瓦當無發展之地,逐漸失去了創新的動力,以造型統一的蟠龍紋為主。



自古以來,凡事均有兩面;

如夫妻,如兄弟,如姐妹,如陰陽;

瓦當,亦有一兄弟名曰滴水:



周代,古人發明了瓦。制瓦人先做一個圓筒形的陶坯,然後剖開入窯燒造,4剖或6剖為板瓦,對剖為筒瓦。瓦當就是把筒瓦一端做成封閉狀即可。


中國傳統建築中,屋頂的瓦有仰鋪和俯鋪。所以最前面的瓦也有兩種,一種圓形或半圓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種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才是瓦當,後者叫「滴水」。



西周中晚期,建築上已有瓦當蹤跡。三角形滴水卻是唐朝才出現,瓦當和滴水,一個防止雨水倒灌,一個引導雨水下流,都是為了保護屋簷,不讓椽子爛掉。大體上功能差不多。但是瓦當的出現比滴水整整早了1000多年。


在古代,能夠用到瓦當的首先是皇家、然後是官府和貴族。而且瓦當的尺寸很有講究的,直接和房屋建築大小有關。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傅,可以通過瓦噹噹面直徑和瓦片長度推斷出建築的面積大小。


像宮廷王府、官宦人家、寺廟等大型建築上所用瓦當的直徑多在15~17釐米,瓦片長度在20~70釐米間。普通居所用的瓦當直徑通常在8~11釐米,瓦片長度在10~20釐米間。


▲戳圖回顧瓦的形制


幽巷煙起,青石留細雨。
粉牆黛瓦,垂淚欲滴。
身披蓑笠,搖櫓引歌。
珠落碧盤起漣漪。



片瓦之下,曾經是無數人的家;

片瓦之上,曾經是變幻的風雲;

瓦當,

古人帶給我們的視覺盛宴,

如今,已徐徐遠離歷史的舞臺。



逝去的是時間,

永恆的是存在。

回饋讀友古建築經典圖書

獨家打折活動

掃描下方二維碼



以下是本號收集的電子資料,購買的朋友務必留下微信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從兩則秦文化動物紋瓦當圖案,來解讀秦瓦當文化
    本文選取兩枚前人定名為「獸紋」的瓦當進行研究,結合文獻、出土時間和同時期相似瓦當圖案進行推斷,試圖辨清動物種屬,並對圖案內涵進行解讀。四(怪)獸紋瓦當(一)、「四獸」為虎豹形象辨疑在《陝西地區秦漢雲紋、動物紋瓦當紋樣研究》中將其定為「四獸紋」瓦當,也有學者認為是四獸是「虎豹」類動物,認為瓦當圖案描繪了虎(或豹)穿行於山林間。但有以下兩點矛盾之處:一是畫面形象與秦文化傳統瓦當「虎」、「豹」相差巨大。
  • 山西古建細微之美(一)以小見大的精彩—瓦當
    歲月的沉澱中,不時會浮現出歷史的影像,留給來訪者聯翩的浮想……舉首巡視,屋頂房簷處,一片片青瓦盡頭是一幅幅別致的瓦當。看似不起眼的建築飾品會不由讓人細細品味,你會感到濃縮在其中的、以小見大的精彩。春秋歲月的過往,南北江山的更迭,留下了太多的印跡。
  • 藏品介紹|神秘的朱雀紋瓦當
    青龍瓦當、白虎瓦當、朱雀瓦當和玄武瓦當合稱為四靈瓦當。青龍是龍形,白虎是虎形,朱雀是一隻類似孔雀或者鳳凰的靈化了的鳥,玄武是龜與蛇的合體。《三輔黃圖》卷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除了四靈,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這一組合有時又被稱為四象、四神。
  • 瓦當雖小藏宇宙:兩千年瓦當「通史」盡在南越王宮博物館
    這就是瓦當。為什麼叫「瓦當」?《辭海》裡這麼說:「當,底也,瓦覆簷際者,正當眾瓦之底,又節比於簷端,瓦瓦相盾,故有當名。」它也常被稱為「瓦頭」「瓦花」,與通常是三角形或如意形,尖端向下的「滴水」一道,構成了傳統中國建築簷頭的第一道風景。這是屬於古代中國獨有的浪漫。方寸之間,有天地宇宙。讓我們跟隨南越王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灶新的解說,一覽瓦當歷史。
  • 陵川發現疑是四神獸瓦當古建
    為了安全起見暫且隱去該廟宇具體位置。此廟宇為一進院,兩邊耳殿比大殿高出一屋脊。仔細觀察,難免讓人產生懷疑:難道是後人模仿王莽時期的四神獸瓦當?瓦當是中國古代宮室房屋簷端的蓋頭瓦,俗稱「筒瓦頭」或「瓦頭」。漢代出現多為篆體書的文字瓦當;三國兩晉時期瓦當邊緣則有鋸齒紋;王莽時流行一種「四神瓦當」,即在瓦當上面繪燒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東、南、西、北。
  • 瓦當欣賞—華夏文明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具有闢邪禳災、祈福承喜、康樂安寧之神力。各個版別的四神瓦當,其構圖均雍容堂皇,製作精工細緻,藝術水準極高。時至今天仍被人們廣泛的應用於各種圖案裝飾設計中;堪稱瓦當家族中的天皇巨星。其高古神韻使人強烈感受到富有深厚底蘊的古代文化藝術的衝擊和魅力!整套「四神」瓦當彌足珍貴。本館共館藏五套四神瓦當,各具特色,當面造型,高度誇張,氣勢磅礴,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 北京瓦當旅舍
    北京瓦當旅舍  瓦當青年旅舍(WADA)在北京舊城區的一堆小院子裡,一點也不顯眼。所以,瓦當的早晨,是在街頭巷尾的嘈雜聲和小鳥的歡聲高歌中醒來的。每天都會有好奇路過的大爺大媽,圍觀從瓦當裡出入著一群神奇而充滿了友愛的生物。
  • 【歷史記憶】昌黎一中出土的千秋萬歲瓦當
    秦代主要盛行動物圖案的瓦當。到了漢代以後,在繼承秦代瓦當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和創新,特別是在瓦當的圖案裝飾上一時湧現出大量篆體書的文字瓦當,成為漢代瓦當的一大特色。如「長樂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漢並天下」、「延年益壽」、「億年無疆」等。秦漢瓦當的區分斷代大致有五點。一是秦代瓦當,中央無大圓柱,漢代必有圓柱。
  • 南京六朝博物館的LOGO是一個「沉思」的瓦當
    「六朝博物館」五個大字的上方,是根據出土於南京的六朝人面紋瓦當設計的博物館LOGO。 已進入最後收尾階段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長江路六朝博物館,這裡本來是漢府街車站,就位於總統府景區和梅園新村紀念館之間。2008年左右,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這裡挖出了六朝建康宮城(臺城)的一段夯土城牆遺蹟,後來成為了六朝博物館定址於此的最重要依據。
  • 鹹陽原上出土風格各異的六國瓦當,難道鹹陽宮的傳說,竟是真的
    在我國古代,「瓦當」是用來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築物簷頭的建築附件,是一種很常見的物品。在鹹陽原上,專家們曾出土多塊風格迥異的六國風格瓦當,通過研究後,他們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關於鹹陽宮的一個千古傳說,有可能是真實的。這兩塊瓦當的背後,究竟隱藏什麼傳說呢?
  • 日本考古界證實:九州出土的中國系瓦當產自寧波
    、胎土化學成分分析等研究,首次科學性證明了日本九州出土的中國系瓦當的產地為寧波,這些瓦當是從寧波運送至日本的。「同範瓦當在日本國內並非沒有,但基本都屬於近距間的同範瓦當。遠距離的例子十分稀少,尤其是這樣超遠距離的同範瓦當是首次發現。」關於日本瓦當中國造的說法也一直屢見不鮮,一直以來都缺少該類瓦當系在隔海相望的寧波製作並運輸進日本的決定性證據。
  • 七旬老人收藏瓦當40年成「磚家」 曾在廢墟中找瓦摔倒昏迷
    千百年來,屋簷上的瓦當,是中國傳統建築重要的構件。72歲的董紀法對瓦當很痴迷,在他眼裡,瓦就是「玉」。說起瓦當,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嘉善幹窯。幹窯據傳是「千窯」的謬稱,曾經窯墩數以千計,盛產瓦當京磚。在這座深受窯文化薰陶的小鎮上,活躍著一支專門收藏瓦當、京磚、磚雕的民間收藏家,今年72歲的董紀法就是其中最為痴迷的一位。
  • 六朝人面紋瓦當韓國現「孿生版」 專家出書答疑(圖)
    方旗廟闢邪的墓主是誰,南京東吳人面紋瓦當為何出現在韓國,秦漢時期秣陵縣縣城在哪裡……這些南京歷史上的有趣問題你能解答嗎?最近,我國著名六朝考古專家、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志高推出《六朝建康城發掘與研究》,收錄其多年來從事六朝考古和南京地方史研究的數十篇論文,解答這些問題。
  • 阿贊煉屈當一四面,阿贊煉屈當一四面神怎麼樣,瓦當四面佛
    瓦當寺阿贊穎那屋沙(龍婆練)生於佛曆2490年(西元1947),初喻近世紀最有名能與四面佛通靈師傅,傳說他仍帶天命下凡,自幼便可與四面佛通靈溝通,且慧力極高,佛曆2507年(西元1964年)他在瓦當寺教導一些信眾有關四面佛的「等嗎」(佛法)及道理,教助世人如何用平靜心態對待世事,同時知道真實世界奧秘,當很多信眾學後,在生活上都一步步得到成功及開心。
  • 通過對奇石「五德」含義的解讀,可以讓我們充分理解奇石之美
    有人用「美、雅、奇、意、素」來形容奇石的五德,我認為相當有道理,奇石的五德對奇石的鑑賞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精品奇石必須具備「五德」中的四德才能稱為精品奇石。下面我對奇石五德進行淺顯的解讀。人們都喜歡美的東西,好的奇石就是一眼看去,就會有美好的感覺,不論你對奇石懂與不懂,都會被它的外在美所吸引。這種美可以是玉石般的質地美,純正豔麗的色彩美,具象或抽象的形狀美,紋路或圖案的構成美,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韻美,可以是華麗之美,也可以是古樸之美。精品奇石一定要雅致。雅就是奇石之美的一種氣質,高雅之美是玩石者所推崇的。
  • 蔣勳破解高更之美:解讀「後印象派大師」高更爭議一生
    《蔣勳破解高更之美》 蔣勳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10《蔣勳破解高更之美》是美學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蔣勳先生的經典作品——「蔣勳藝術美學」系列第六本,也是本系列的壓軸之作。美學大師蔣勳由生命潛伏的本質的角度,解讀神秘異域的原始荒野,讓美學重新找到起點,走進高更充滿爭議性的一生。蔣勳先生現任臺灣《聯合文學》社長,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代表作:《美的沉思》《蔣勳說<紅樓夢>》《孤獨六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勳說唐詩》《蔣勳說宋詞》等。
  • 銅把手、瓦當、馬燈 他用鋼筆畫「活」老物件
    付利軍付利軍的鋼筆畫黑白的花格窗、銅把手、瓦當、老房子的門樓、活潑好動的貓咪……如果你以為這是某個攝影師的黑白老照片,那一定就上當了。他拍攝老城區的老房子的門樓、瓦當、磚頭、磚雕、老井、老木門、老街、老巷、小動物等等,回來用水筆或鋼筆畫素描。在他的筆下,有人物、老鹹魚、石頭、馬燈、抽象人物裝飾畫等近30幅作品,他還嘗試用不同材質的畫紙來作畫,「牛皮紙與木紋比較接近,速寫紙可以很好地表達黑白光影。」
  • 解讀田徑女性之美:伊娃決傲之美 克魯夫特全能
    解讀田徑(田徑新聞,田徑說吧)女性之美  1、克魯夫特——全能之美  她就像萬能的藝術家--跑動靈動變幻,跳高形如流水,跳遠輕盈動人……幾乎沒有明顯的漏洞,也許正是克魯夫特身上體現出來的多樣性,才能展現了田徑運動無窮盡的延伸和可能
  • 奇石之美,美在天然
    對於奇石的美麗以及魅力,石友們都有自己的見解:奇石的美在於天然,奇石的美在古樸,奇石的美在於意想不到,奇石的美在於純粹,奇石的美在於意境深遠等等 這些都是奇石的美,奇石可以說是美的就合體,這也是奇石的魅力所在。奇石是立體的畫,奇石是無言的詩,奇石是大自然的無意之作,奇石是藝術品裡最「真」的作品。這個真就是不留痕跡,自然天成之意。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