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生兒肚子鼓鼓脹脹的,排除這些原因很關鍵
小菊的寶寶還不滿月,經常在群裡曬圖討論孩子的餵養及育兒問題,前兩天她拋過來一張孩子剛吃飽的圖片說:「你看我家孩子的肚子鼓鼓的,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群裡媽媽頓時炸開了鍋,紛紛拋出自家孩子肚子鼓鼓的照片,小傢伙們個個都很精神,最大的相似之處都有一個大肚子。對於大肚子的嬰兒媽媽們可謂都見過,首先考慮到新生兒出生時身體的比例不協調,頭大身子小,一般這種情況下只要孩子一般狀況好,精神好,媽媽們不必太著急。如果寶寶肚子鼓鼓的,孩子的精神及情緒不好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寶寶胃腸道內通常存在100毫升~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寶寶的腹壁肌肉還未完全發育好,彈性不如成人,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就容易產生脹氣的現象。
寶寶肚子鼓鼓的要排除這些疾病:
01.腸脹氣
腸脹氣嬰兒一般有明顯的不適感,寶寶通常精神及情緒不是特別好,容易哭鬧,打嗝或放屁。這時候如果家長要敲一下孩子的肚子聽聽是否有脹氣的「砰砰」聲,如果有就要從自身的餵養及養育習慣上找原因。孩子餵養要根據月份的大小調整餵養的奶量,不能根據自身的餵養習慣。
一般情況下1-2個月每天600-800ml的奶量分5到6次餵養,平均每次120-140ml左右為易。2-3個月的寶寶每天900ml的奶量分5到6次餵養,平均150-160ml左右。3-4個月的寶寶一般一天以1000ml的量為易,每次200ml左右分4-5次餵養。這個每次的餵養量是個參考的範圍,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飲食習慣增加餵養的次數,減少餵養的量,根據實際情況可自行調整。而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餵養時間及餵養的量。孩子到了六個月以後逐漸添加輔食,可以適當地減少奶量,把輔助食品加進去。
在這裡提醒家長寶寶餵完奶後抱起來拍嗝,因為寶寶的胃還未發育完善,像個直立的容器容易溢奶,拍嗝不但有利於食物的蠕動,還有利於進入胃內空氣的排出,防止胃腸脹氣。
腸脹氣不但和餵養有關,和父母的養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家長在照顧寶寶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涼。就像曾經的一位寶媽孩子由月嫂照顧,因為月嫂接受的都是比較先進的養育方法,不一定所有的都適用於孩子,月子期間不給寶寶穿襪子,洗澡直接在水管下衝,使寶寶身體寒氣太重,總是肚子鼓鼓的,後來老人照顧孩子比較細心,注意保暖孩子很快就恢復過來。
02.腸道功能發育不良
便秘也是寶寶腹脹的主要原因,由於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餵養及冷空氣刺激的原因,胃腸蠕動功能減弱,腸道的積聚的宿便越來越多,引起肚子鼓鼓的。還有一部分寶寶因為胃腸受涼,腸道蠕動功能增強,腸道應激反應性充血,引起腹脹。
03.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巨結腸及腸梗阻也是引起寶寶腹脹的主要疾病,父母在養育和餵養的過程中要特別的細心,檢測寶寶排便的量,排便的次數,排便的顏色,及時的發現孩子腹脹的原因。
養育寶寶是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對於肚子鼓鼓的原因還有很多,但哪些情況很少見,只要父母足夠的細心,我們的寶寶就能健康幸福的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