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我有「三寶」,請你們把握住而且保持下去。不管做人做事創業立功,上至治理國家,下至做一族之長,都離不開這三寶。
慈
「一曰慈」,不管做什麼事情,永遠都要懷有一顆慈愛之心,而且要推己及人,處處仁慈。
「慈,故能勇」,具備了慈愛之心,才能大智大勇。有了愛天下人的心,才有犧牲自我的勇氣。
《孫子兵法》中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這就是仁慈激發的巨大作用。
儉
「二曰儉」,這是指物質上的節儉,也指精神的消耗。言行也要節儉,不要說那麼多廢話,也不要做那麼多不著調的事,以免徒然浪費精神。
諸葛先生曾誡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清心寡欲,修身之要。老子用儉字,作為治國、事天、養生之根本原則。
「儉,故能廣」,因為節儉,所以發揮起來更為廣大。比如,一個人什麼事都做得很瑣細,那麼精力有限,就不能做到廣博了。
謙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要在天下人之前爭先,不要老想著出風頭,做事情恰到好處就可以了。
老子為何崇尚謙柔之德?因為「物極則反,過盛必衰,盈滿則覆」。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過於自我膨脹的行為,都不會持久!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因為不為天下先,就能統領全局,使得萬事萬物符合自然之道,生命悠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現在捨棄了慈愛之心,而去好勇鬥狠,侵略他人。捨棄了節儉,欲望越來越多。把個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只顧自己,不管別人。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國。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有了慈愛之心,用它來打仗就會取勝,用它來防守就會穩定國家。上天如果想救誰的話,一定會讓他有慈愛之心。「天心仁愛」,萬物依靠天地而生生不息,一個人真正有了慈愛心充沛於體內時,上天自然會佑護你。
對這一章的理解就到此為止。但是,也有諺語說,「慈不將兵,義不掌財」,仁慈的人不可以帶兵,慷慨的人不能掌握財政。一般學軍事的人,很少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仗。老子為什麼說「夫慈,以戰則勝」呢?這就要深入到較高層次的哲學境界了,《孫子兵法》中提到「仁」,認為假如沒有仁愛之心,沒有愛天下人之心,不能為大將。至少在這個意義上,統領全軍,如果沒有仁慈之心,不能愛惜土兵,那是無法打好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