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僅500株!四川特有五小葉槭升格為「極危」

2020-12-25 四川在線

近日,世界自然聯盟(IUCN)正式宣布,綜合物種生存情況和趨勢,決定自今年起,五小葉槭正式從瀕危「升格」為「極危」。

五小葉槭,分布於雅礱江流域的四川特有種。目前已知,五小葉槭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至3000米的河谷地帶,其野外種群數量僅500株左右。

五小葉槭具辨識度的是它的葉子。每到秋天,外形類似于楓樹葉、但更細更長的五小葉槭樹葉就會變色。變色規律是,先由綠色變成黃色,最後變成金紅色。也正是如此,五小葉槭被廣泛引種至各地栽培,被譽為世界上最具觀賞價值的兩種槭樹之一。在國內,其與珙桐(鴿子樹)齊名。

為何「升級」?

與五小葉槭打交道多年的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員馬文寶介紹,五小葉槭所以極危,其自身相對低下的繁育能力是原因之一。

五小葉槭原生地環境和它的種子、幼苗需要的生存環境之間相互矛盾。如,雅礱江河谷地帶屬於乾熱河谷氣候,土壤薄、蒸發量大。但其種子萌發需要溼潤的環境和厚實的土層。

在IUCN的評定標準中,一個物種只要出現以下幾類情況中任意一個,即可認定為極危。這些情況包括:過去十年內,物種減少九成以上;棲息地或分布區的面積、質量在衰退;外來物種或環境汙染讓其受到不利影響;物種的分布區少於100平方公裡,棲息地嚴重分割或者已知只有一個地點,且沒有明顯擴張跡象等。

「經證實,五小葉槭的之所以進入『極危』行列,是因為最後一項。」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受氣候變暖等影響,五小葉槭野生種群棲息地雖沒有明顯衰退,但也沒有明顯擴張,且仍處於分割狀態。

如何「脫危」?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相關專家認為,「保護物種方式有很多。但重中之重,在於保護它所賴以繁衍的棲息地。」

此前,在發現五小葉槭的棲息地後,各地均不同程度採取了封禁保護等措施。「但這些還不夠,可以考慮把它們的棲息地就地建立起保護區,納入保護地管理範疇。」四川省林科院相關專家建議,應從全局考慮,把保護範圍擴大至五小葉槭的伴生物種、棲息地周邊區域,「周邊區域有可能是潛在棲息地,保護的好,它就能把自己家『擴大』。」

其次是從法律層面完善保護。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注意到,五小葉槭並未納入現行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這意味著在申請其科研、保護經費乃至相關領域執法均缺乏法律支撐。

最後,是著手對物種本身的研究,實現人工繁育和遷地保護。

「已經有部分成果了。」馬文寶介紹,2013年前後,他和同事從異地移栽樹苗開始嘗試五小葉槭的人工繁育。目前,我省已在甘孜、瀘州等地建立起多個五小葉槭種苗繁育基地。經過6年左右探索,其種苗發芽率已從試驗階段的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儲備人工種苗3萬多株。

人工繁育的成功,也在催生一個問題:人工繁育成功後,五小葉槭是否能回遷野外?「我們已經嘗試了。」馬文寶透露,去年,我省在雅安、甘孜局部開始野外回遷實驗。

 

相關焦點

  • 比楓葉好看比熊貓少見 四川五小葉槭亟須搶救
    四川省林科院的專家已研究成功人工繁育技術,栽種出一萬餘株。  他們制定的地方標準已通過專家審定,這對拯救五小葉槭「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五小葉槭,這個多數人都很陌生的物種名稱,近年屢次引起專家關注,出現在公眾視野。這個四川特有、極具觀賞價值的世界「極危」物種,殘存於木裡、雅江、九龍和康定四縣,野外種群僅餘500株左右,比野生大熊貓的數量還少。
  • 五小葉槭搶救性保護的一點一滴 | 中國綠髮會保護地體系
    五小葉槭由於集中放牧、砍伐薪柴、公路、水電站設施建設等人類活動,野生五小葉槭的原生境遭到嚴重破壞,種群數量銳減。據實地考察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知野生五小葉槭僅餘500株左右,分屬4個居群,分別分布於四川省的九龍縣、康定縣、雅江縣和木裡縣,其中以雅江的居群最大,約有260多株並有部分自然萌生幼苗,九龍次之,約166株,康定縣的居群最小,僅有23株;這四個種群相隔遙遠,基因交流困難,再加上其原生境土壤出現石化(如九龍居群),自然更新比較困難,居群總體已瀕臨滅絕。
  • 抗訴四年後,五小葉槭最大野生種群或迎來「命運審判」
    甘孜中院開庭審理川內首例瀕危植物公益訴訟案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從2015年9月提起訴訟到開庭,甘孜州雅江縣境內的262株五小葉槭野生種群的未來即將浮出水面。五小葉槭,四川特有物種。而根據調查,目前五小葉槭野生種群約在500隻1000株左右。本次等待甘孜州中院裁決的,是其最大野生種群,也是目前已確認唯一具備自然繁育能力的種群。原告方認為,根據將要實施的雅礱江流域梯級電站建設規劃,者一種群棲息地將面臨著消失的威脅。
  • 植物保護達人魯成代呼籲:將五小葉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為此,天水市五小葉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魯成代呼籲:應將「五小葉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據魯成代介紹,「五小葉槭」是中國特有的植物物種,以其形似手掌的獨特葉型和秋季葉片由綠變黃最後變紅的絢麗色彩,而成為極具觀賞價值的槭樹之一。但因其種子產量少、發芽率極低,加上生境人為破壞嚴重,因此野外種群急劇減少。
  • 從20到3萬多棵,8年裡他搶救下的五小葉槭結了兩茬種子
    「當時有個四川的朋友跟我聊天時,說是四川雅礱江邊上有一種植物,特別瀕危,連外國人都來看過了」,老魯種養植物多年,對它們有感情,於是自己坐長途車趕到四川雅安,見到了那種傳說中的神奇物種。「長在巖石山壁上,根扎在石縫裡,樹的樣子很秀氣」,老魯說當時這些倖存的五小葉槭生存條件很差,石壁沒有土壤,種子落下來也無法生根,山坡還滿是牛羊,很容易被踐踏。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我國特有物種,野生僅有6株的絨毛皂莢
    在我國所有皂莢品種裡面,庭院村落最常見的就是皂莢樹,山野多為野皂莢和山皂莢,這些樹種如今雖然較少,可是還可以看得到。然而有一種皂莢樹,卻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全世界僅僅有6株,並且只分布在南嶽衡山地區,那就是——絨毛皂莢。
  • 深圳銀湖山栽下首批500株紫紋兜蘭植株
    紫紋兜蘭   昨天上午,首批500株紫紋兜蘭植株在深圳銀湖山栽下,這是這種堪稱植物「大熊貓」的稀有蘭科植物首次重返原生境,標誌著我國野生蘭科植物保護已經發展到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   去年被列為極危物種   紫紋兜蘭,又名香港拖鞋蘭、香港兜蘭,隸屬於蘭科兜蘭屬,主要分布於我國華南、西南部分地區,以及越南部分山區,廣東陽春、臺山、深圳、惠陽、河源等地均有分布,在2017年的《IUCN紅色名錄》中,紫紋兜蘭被列為極危物種。
  • 浙江17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有一種建德獨有!
    目前建立了浙江安息香保護小區,開展了育苗試驗並繁育苗木數十株。細果秤錘樹九龍山榧是近年新發現的形態界於長葉榧與榧樹之間的一個類群,資源稀少。目前已開展繁育試驗並繁育苗木百餘株。玉蘭葉石楠
  • 野生擰筋槭山地移栽技術
    野生擰筋槭山地移栽技術擰筋槭( Acer   triflorum Kom )是東北地區普遍應用的觀賞樹種之一,廣泛分布於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山西、陝西等省區。三出複葉,小葉卵狀橢圓形至長倒卵形,長7~9cm ,中上部有2~3個粗齒,背面脈上疏生柔毛。花小,黃綠色;傘房花序。翅果密生有毛,兩果翅張開成銳角或近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2  生態學習性喜光,中等庇蔭。耐嚴寒,耐土壤瘠薄,但喜肥沃土壤,常生於山體中下腹闊葉林中。栽培於水肥條件好的全光下,生長更佳。
  • 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格為國家一級
    原標題: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格為國家一級   長江江豚是長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是長江水生生物系統的指示性物種,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現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二級保護動物)。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江豚的數量急劇減少。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孫衛邦:多數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我國特有種類,具有重要的生態、科學、文化和經濟利用價值,是自然界中瀕臨滅絕的國家戰略性生物資源,對他們的拯救保護是實現我國重要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也就是說,只有優先拯救保護了它們,它們才能像「綠色金礦」一樣「發光」。許多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具有藥用、食用、保健、材用、工業原料、觀賞等經濟利用的價值。
  • 全世界最瀕危的植物沒有之一,它在野外僅剩5株!
    加拿大國旗上的紅色圖案即為糖楓的葉片。槭樹樹姿優美,葉形秀麗,在全球眾多的紅葉樹種中,它的秋葉獨樹一幟,為最著名的秋色葉觀賞樹種。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雅士對槭樹的秋葉十分青睞,以槭樹為主題的詩詞不勝枚舉。如唐詩有杜牧的「停事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宋詩有趙成德的「山色未應秋後老,靈楓方為駐童顏」。說起漾濞槭的發現,純屬偶然。
  • 植物「雲」科普丨山野中需要保護的血皮槭
    血皮槭(Acer griseum)這種植物目前在全世界都有栽培,但他的老家在中國,目前在甘肅、四川、重慶、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省還可以找到零星分布,模式標本採自今天重慶市的城口縣。野生血皮槭根據2004版《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汪松等)記載,血皮槭種群數量至少減少50%,為中國特有種,瀕危種。血皮槭走向瀕危的原因仍在研究之中,但生理特性和人為幹預都是影響它野外種群下降的重要原因。血皮槭開花習性方面有點奇怪,但在植物界很常見,有的血皮槭可能開出的花朵都是雄花,有的即開出雄花也開出兩性花,有的開出的都是兩性花。
  • 報告:歐洲特有樹種超半數瀕臨滅絕 66種屬極危
    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日前發表報告,指出歐洲特有樹種中,超過半數正面臨滅絕危機,原因包括外來物種入侵、毫無節制地伐木和城市化。此外,根據該機構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多達58%歐洲特有樹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66個種類屬於「極危」,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情況令人擔憂。IUCN表示,害蟲、疾病和外來入侵物種,正加速歐洲特有樹種減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七葉樹的數量已大幅減少,被列為「脆弱」樹種,主要原因是來自巴爾幹半島的害蟲「潛葉蟲」迅速擴散,以及伐木、森林大火和旅遊業急速發展。
  • 秘境之眼|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
    中國是眾多瀕危動物的故鄉它們在華夏大地繁衍生息下列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大熊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6年《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易危物種坐標: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的「名片」大熊貓集珍稀、易危、特有等標籤於一身
  • 古老孑遺植物,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樹種,還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羊角槭(學名:Acer yangjuechi)為槭樹科槭屬下的一個種。羊角槭為雙子葉植物屬槭樹科,落葉喬木,樹幹挺拔,姿態婆娑,單葉3~5裂,中央裂片極長,翅果羊角形,奇特迷人。羊角槭特產於中國浙江省臨安市西天目山,為中國特有的古老孑遺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羊角槭是古老的殘遺種,對研究植物地理學和古植物學有一定的價值,該植物種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經陷入滅絕的險境。
  • 國家Ⅰ級保護瀕危植物|我國廣西特有的古老孑遺物種——元寶山冷杉
    >在國務院1999年8月4日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當中,松科以7種Ⅰ級瀕危植物名列第一,其中有4種都屬於冷杉屬(Abies),分別為百山祖冷杉、梵淨山冷杉、元寶山冷杉、資源冷杉,並且還有1種秦嶺冷杉,為國家Ⅱ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