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極度瀕危的植物——漾濞槭(yangbiqi)。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漾濞槭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全球野外僅剩5株。
意外地發現
槭樹是槭樹科植物的泛稱,俗稱楓樹。全世界約有槭樹科植物140種,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北緣。
我國是世界上槭樹科種類最豐富的國家,有103種,大約佔全部種類的76%。槭樹科植物有很多是世界聞名的觀賞樹種,如雞爪槭、三角槭、糖楓等。加拿大國旗上的紅色圖案即為糖楓的葉片。槭樹樹姿優美,葉形秀麗,在全球眾多的紅葉樹種中,它的秋葉獨樹一幟,為最著名的秋色葉觀賞樹種。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雅士對槭樹的秋葉十分青睞,以槭樹為主題的詩詞不勝枚舉。如唐詩有杜牧的「停事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宋詩有趙成德的「山色未應秋後老,靈楓方為駐童顏」。
說起漾濞槭的發現,純屬偶然。專家在研究槭樹科的分類過程中發現一份採自雲南省漾濞縣馬鹿塘的不太完整的標本。該植物被我國首位槭樹科專家方文培先生於1959年定名為貢山槭。
但它們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份標本初看起來有些像貢山槭,但標本的葉片5裂,葉片背面有顯著的白色絨毛,果無毛,果實表面有顯著凸起,比較容易區別:貢山槭的葉片通常只有3個裂片,葉片背面為黃棕色的毛,果實有長毛,堅果卵球形,跟這份標本差別較大。實際上,這份標本更像分布於四川的雷波槭,如果實都有顯著的凸起以及無毛、葉片下表面灰白色:但它與雷波槭也有些不同:葉片5裂,葉片下表面有濃密的白色絨毛,並且地理分布上相距甚遠。
因此,專家當時初步推斷它可能是一個新種。然而,由於標本的果序不完整,要證實這個假設就必須到產地進行考察。於是,專家們去了漾濞縣。
馬鹿塘是位於蒼山中部的最後一個小村莊。專家們在村裡一位嚮導的帶領下,沿著山谷向蒼山深處進發。到了當天下午4點多,依然沒有見到這個新種的蹤影。於是它們決定返回村裡,第二天繼續找。幸運的是,他們沿著另外一條路返回村莊,結果在村子附近發現了一株孤立的大樹,葉片5裂且對生,很像是要找的槭樹。這株大樹正在開花末期,已經長出了幼果,果序很長,它確實是一種跟雷波槭比較接近的新種。由於這種槭樹是雲南漾濞特有的,後來被命名為漾濞槭。
不樂觀的現狀
經過幾次考察,目前我們發現的漾濞槭僅分布於雲南省漾濞縣馬鹿塘村附近海拔2200~2400米的山谷山坡中,而且只有5株。這5株漾濞槭的現狀也極不樂觀,它們相互之間的分布比較孤立,彼此不能進行異花傳粉,其中只有兩株能開花結實,所以樹上很少能有飽滿的種子,附近也沒有任何小苗。換句話說,這幾棵漾濞槭的種群已經不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擴大種群,等待它們的只能是滅絕。
我們熟悉的瀕危動物大熊貓的種群數目現在是2000多隻,兩相比較,漾濞槭是一種比大熊貓更加瀕危的物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漾濞槭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其受威脅等級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價為「極危」,它被確認為是世界上最稀有和瀕危的物種之一,但漾濞槭同時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形態特徵
漾濞槭為落葉喬木,高達20米。當年生新枝綠色,二年生小枝棕綠色,多年生枝條淺棕色或深棕色,具有顯著的皮孔。冬芽卵球形,深褐色,芽鱗覆瓦狀排列。葉紙質,長10~20釐米、寬11~25釐米,通常寬大於長,5淺裂,葉片基部心形,正面綠色無毛,背面有灰白色密絨毛,沿葉脈更是密布絨毛:基部裂片較小,先端漸尖:側裂片和中間裂片較大,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邊緣全緣或有不明顯的梳齒;主脈5條,在葉背面顯著凸起:葉柄長4~17釐米,有灰白色柔毛。
總狀花序無毛,下垂,從2~3年生枝的側芽發出。花黃綠色,花萼5;花瓣5,花盤位於雄蕊內部,無毛;雄蕊8,花柱2,基部合生。果序下垂,有9~17個果實,幼果紅綠色,成熟後黃褐色,堅果直徑約7毫米,有顯著凸起;翅與堅果長4.7~5.5釐米,翅寬1.4~1.7釐米,形成銳角或近直角;果梗長2.7~3.4釐米,無毛。花期4月,果期9~10月。
保護漾濞槭
2018年,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對漾濞槭採取保護行動,一方面進行就地保護,另一方面進行遷地保護,通過嫁接繁殖和種子繁殖來增加和恢復種群數量。聯合研究小組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獲得了漾濞槭種子,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漾濞縣蒼山管理局開展了漾濞槭的人工繁育及遷地保護工作。經對採集到的漾濞槭種子進行萌發處理試驗,種子開始萌發。
在北京、昆明和漾濞三地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成功培育出漾濞槭幼苗幹餘株,為該物種的遷地保護、未來物種回歸自然實現種群人工恢復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