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鞋底的薄膜發電設備。
sciencedaily.com網站4月15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以利用降雪發電的薄膜式新設備。該設備開創了同類產品的先河,具有價格便宜、體積小、靈活等優點。UCLA研究人員、化學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教授、論文作者Richard Kaner介紹說:「『雪花』發電機為自供電設備,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在偏遠地區開展工作。設備非常智能,它不僅可以自供能,還可以像氣象站那樣告訴用戶降雪情況、風速和風向。」研究人員稱,設備是一種利用雪摩擦力的摩擦電動納米發電機(TENG)。摩擦電動納米發電機通過靜電產生電荷,經電子交換產生能量。相關成果發表於《納米能源》雜誌中。
Kaner教授解釋道:「靜電源於電子『捕體』和電子『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能把電荷分隔開,就能產生電能。」雪帶正電荷,並容易釋放出電子。矽橡膠是一種由矽、氧和碳等元素構成的類合成橡膠,它通常帶負電荷。當雪花與矽樹脂表面接觸時,產生的電荷可以被設備捕集,從而產生電能。UCLA博士後研究員Maher El-Kady補充說:「既然雪是帶正電的,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用另一種帶相反電荷的材料來發電呢?雖然雪花傾向於釋放電子,但設備的性能取決於其它材料對電子的提取效率。在測試了鋁箔和聚四氟乙烯等大量材料後,我們發現矽橡膠的性能最好。」
El-Kady指出,每年冬天,地球表面大約30%的區域會被積雪覆蓋。在此期間,積雪大大減少了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接收的日照量,限制了電池板的功率輸出,降低了它們的工作效率。他認為,將新設備集成到太陽能電池板中,可以在下雪時提供持續的電力供應。此外,該設備還可以用於監測滑雪等冬季運動項目、更精確地評估和提高運動員在跑步、跳躍時的表現。Kaner說,設備具有識別滑雪中主要運動模式的潛力,這是智能手錶無法做到的。
研究小組利用3D列印技術設計了發電裝置。考慮到矽橡膠製造的便利性和可用性,設備的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唐林芳
期刊來源:《納米能源》
期刊編號:2211-285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