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印巴衝突!歷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戰役之一 印軍以少勝多

2020-12-20 騰訊網

朗格威爾戰役發生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它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戰役之一,面對兵力數倍於自己的巴基斯坦軍隊,印度軍隊表現出了巨大的戰鬥力,以少勝多,為戰爭的最終勝利夯實了基礎,在朗格威爾戰役中,駐守在一個村莊的100名印度士兵更是擊敗了數千名巴軍,創造了戰爭奇蹟。當時,巴基斯坦的作戰計劃是以賈巴爾--朗格威爾為主要軸線,對印度發動突然襲擊,然後一路直取賈沙麥爾、巴馬爾、比爾內爾等印度重要城鎮,1971年12月3日,巴基斯坦派出2個機械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發起了閃電進攻,企圖合圍布放在這裡的1個印度步兵師,朗格威爾戰役正式打響。

12月5號,巴基斯坦一支擁有3000名士兵和55輛坦克的部隊行進到一個叫做壠格瓦拉的村莊時,遭到了一支印軍抵抗,這支由堪沙普利少校指揮的印軍只有100名士兵和少量的反坦克武器,從理論上講,抵抗巴軍無異於螳臂當車,然而,這100名印度士兵卻爆發出了神一般的戰鬥力,巧妙的利用地形擊退了巴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成功堅持到了增員部隊尤其是空軍的到來,由於這支巴軍沒有有效的防空武器,所以在印度空軍的打擊下,很快便倉皇而逃。經戰後統計,在壠格瓦拉戰場,印軍僅僅有2人死亡和1門反坦克武器被摧毀,而巴軍這邊有200多人死亡,包括36輛坦克在內的500多個武器裝備被摧毀或被繳獲。

壠格瓦拉戰場是朗格威爾戰役的縮影,佔據兵力優勢的巴軍屢屢被印軍打退,12月6號,越來越多的印度戰機來到朗格威爾對巴軍進行狂轟濫炸,沒有拿到制空權的巴軍全線潰敗,12月9號,印度組織兵力開始進行大規模反撲,並一直打到了巴基斯坦信德省,至此,原本想要利用閃電戰打蒙印度的巴基斯坦反而失去了將近3000公裡國土,之後巴軍又重振旗鼓進行了多次反攻,但一直沒能拿回失地。

朗格威爾戰役的勝利和反撲的成功,使得印度不再為西線戰場擔憂,另外,因為孟加拉族的騷動,東線戰場也越來越有利於印度,12月11日,印度的傘兵部隊在東巴基斯坦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達卡城西北部降落,切斷了巴軍後路,12月15日,印度地面部隊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抵達,將達卡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同時印度空軍和海軍也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嚴密封鎖,切斷了其與外界的聯繫,12月16日,駐守在達卡城的巴軍向印軍投降,12月17日,目的已經達成的印度又單方面宣布在西線全面停火,實力不濟的巴基斯坦只能屈辱性的接受停火建議,第三次印巴戰爭正式結束。

在整個印巴戰爭中,印軍傷亡11000餘人,損失戰機41架、坦克81輛以及軍艦1艘,而巴軍則有9萬人被俘、損失飛機86架、坦克226輛、軍艦22艘,戰鬥力的差距可見一般。

印度通過第三次印巴戰爭將東巴基斯坦變成了現在的孟加拉國,那麼為什麼印度不直接吞併東巴呢?原因很簡單,東巴面積只有14.75萬平方公裡,卻生活著1億多貧困人口,與面積達到1710萬平方公裡的俄羅斯人口數量相當,而且東巴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礦產資源,所以將東巴納入版圖,就等於給自己背上了一個大包袱。

相關焦點

  • 印巴衝突,能給中印衝突幫上忙嗎?
    先說第一個觀點,即巴基斯坦軍隊同印度軍隊的衝突具有某種聯動效應。眾所周知,印巴之間的克什米爾問題從性質上界定,屬於典型的「歷史遺留問題」。英國殖民者接近從南亞次大陸撤離時,克什米爾的畫風是一堆百衲衣一樣的介於部族和地方豪強之間的土邦。
  • 歷史小百科:幾十年來在克什米爾土地上的印巴衝突
    衝突的起源《蒙巴頓方案》 造成克什米爾衝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的「印巴分治」。 1965年8月,由雙方零星交火引起第二次印巴戰爭,戰爭從地面坦克戰到空中對決,異常慘烈,印軍慘敗至查溫達亞克爾運河與巴軍對峙。
  • 印巴又打起來了!巴鐵軍方:已重創印軍
    其中,印度長期對印巴兩國之間的克什米爾地區懷有覬覦之心,由此已是無數次對巴基斯坦進行武力挑釁,雙方衝突幾乎沒有斷過,剛又傳出兩國軍隊開打的消息。12月9日,土耳其《星報》報導稱,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兩國再次發生衝突,並導致人員傷亡。
  • 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天時地利人和就能勝利!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戰役,其中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常常談及。你知道國內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 印巴衝突鬧烏龍:印軍將爆竹當成敵軍手榴彈開槍還擊
    印度政府最近的做法,真的是令人頗為費解。他們先是在中印邊界地區,蓄意挑起了印中兩國矛盾,直到現在這一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最終解決。其次,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矛盾又一次激化,如今兩國的關係也是不那麼融洽。最後,就連印度自己的領土範圍也是一樣不太平。
  • 印巴邊境地帶,印軍邊防部隊又發現一條越境地道,現場照片曝光
    近日,在印巴邊境地帶,印軍邊防部隊又發現了一條越境地道,現場照片曝光。據環球網1月14日報導,當地時間13日,印度邊防部隊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發現一條新隧道,這條始於巴基斯坦境內的隧道挖進印度境內近100米。
  • 由弱變強,南亞大象,印軍的強軍之路,解讀印軍作戰思想的變遷
    不過,這並沒有對印軍的作戰思路產生太大影響,印軍一改之前的消極防禦作戰,轉為進攻型作戰。開始強調進攻精神,不論在防禦上還是進攻上都強調一個進攻,以消滅敵武裝力量、摧毀敵戰鬥意志為作戰的基本目標。目前,印軍旨在打贏一場諸兵種協同、速戰速決的常規局部戰爭。
  • 克什米爾問題——印巴衝突的由來
    專題:聚焦印巴衝突  2004年1月5日,在印度和  巴基斯坦交界的瓦格赫  邊境檢查站,兩國士兵在  各自舉行的降旗儀式中。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
  • 美國人盤點歷史上10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中國僅有一場
    近日,有美國網友對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進行了盤點,中國竟然只有一場戰役,著實讓人不理解。 10.摩加登戰役 如今,我們知道瑞士是一塊盛產巧克力、手錶和和平的土地。然而,瑞士人曾經不僅習慣於打仗,而且習慣於贏得戰爭。
  •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中國給予了巴基斯坦怎樣的支持?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遊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衝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第二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
  • 第二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印巴交界處有一片沼澤地叫庫奇蘭恩,面積1.8萬平方公裡,沒什麼價值,也無法劃定邊界。1965年2月,印度人突然進駐,引發了幾個月的印巴衝突。在英國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調停下,於7月1日籤訂協議。然而雙方的鷹派卻並不罷休,不斷講話刺激對方,導致克什米爾的穆斯林發生騷亂。印度實施大規模打壓,部分遊擊隊逃入巴基斯坦。
  • 印軍高層在首都開了3天會,幾十萬人陷入迷茫
    圖為印度國防部長辛格近日,據媒體報導,印度衛星監測到鄰國在邊境升級軍事基地,面對死敵動真格了,印軍高層非常慌亂,拿不定主意,所以緊急在首都召開了3天會議,談論了關於邊境問題的相關對策,印軍還化身為基建狂魔,在邊境地區狂修道路和橋梁,但當衛星監測到對手也在邊境加強軍事設施之後,印度立刻慌了,其國防部長辛格聯合其他高層以及海陸空三軍負責人召開了一次安全會議,討論了實際控制線局勢和其他地區現狀。
  • 印巴衝突恐大規模升級,巴鐵將克什米爾劃入自家地圖,印度很生氣
    克什米爾地區一直是印巴兩國的爭議地區,每一次印巴衝突都是從這裡爆發。現在印巴衝突雖然因為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不會大打出手,但是小規模衝突還是不斷。近些天巴基斯坦做了一件令印度十分氣憤的事情,將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劃入自己的地圖上。
  • 曾經厲害的巴軍空軍去哪裡了?僅兩天就被印軍給摧毀了基地
    但是在最近的印巴戰爭中,巴軍的空軍表現的卻是非常的差強人意。尤其是在印巴的第三次戰爭當中,他們甚至遭受了印軍毀滅性的打擊。在印巴的第三次戰鬥當中,從空軍的數量上面來看巴軍比印軍少了30多個中隊。而巴軍的空軍只有13個中隊。在當時印軍主要配備的是米格21戰機,而在當時印度自己就可以生產米格21了。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所以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和戰役打響後能否速戰速決,成為第三次戰役決勝的關鍵。 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下令停止追擊,第三次戰役至此結束。戰役中共殲敵1.9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南朝鮮軍。中朝軍隊傷亡僅0.85萬人。
  • 「翼龍」無人機飛向巴基斯坦,單機可攜帶12枚飛彈,印軍發出抗議
    印媒對此頗有深意的評價到,中國一直是全球無人機最大的製造商和出口國之一,這次巴基斯坦擁有的這批無人機引來了卡達地區控制線印軍發出對此發出抗議,印軍認為這款裝備已經對印軍地面部隊的安全造成了威脅,打破了印巴兩軍之間的平衡。近年來,印巴雙方火藥桶般的關係是再次降至引爆點。
  • 印巴衝突會引燃南亞次大陸戰爭嗎?(3)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葉海林對參考消息網表示,與2016年印度因軍營被襲而對巴基斯坦採取的報復行動類似,此次軍事衝突也是遭受襲擊之後的「應激反應」。葉海林指出,印巴兩國在歷次衝突中形成「受襲—報復」的行為模式。他強調,這種模式是可預計的。「印度政府在當前的形勢下,必須對巴方進行報復,否則難以向洶湧的民意交代。」葉海林說。
  • 印巴海拔最高戰場對峙 大量士兵出師未捷已凍死
    戰略要地 印巴不惜代價爭奪  從經濟角度看,錫亞琴冰川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它到處是冰雪。印巴雙方之所以對這個不毛之地展開激烈爭奪,主要是緣於它重要的戰略地位。  錫亞琴冰川位於中、印、巴3國交界處,是3國間交通要道的制高點。誰控制了這裡,誰就能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
  • 歷史闢謠:官渡之戰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嗎?
    發生於袁紹、曹操之間的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也被稱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之所以被稱為是「以少勝多」,是因為一般認為,曹操當年是以區區三四萬人馬,擊敗了袁紹精兵十餘萬,雙方的兵力對比在1:4左右。 但是,如果考證戰前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這種兵力對比其實是不符合史實的。曹操在綜合實力上一點也不比袁紹差,甚至還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 印軍機越過邊境550米,鄰國二話不說直接擊落,給盟友作出榜樣
    近些年來,南亞地區的局勢十分緊張,巴基斯坦、印度經常爆發激烈的衝突,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並沒有讓邊境處於穩定的局面。據巴基斯坦國內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月2日,一架印軍的無人機闖進了巴方實際控制線一側550米,而巴基斯坦防空部隊,果斷地給予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