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美國駐中國廣州領事館突然發布一則「健康警報」,聲稱領事館一名職員在中國工作期間出現對「聲音和壓力」的異常感知,之後回到美國被診斷出「輕度腦損傷」。
這條消息按正常說並不起眼,就跟我們村裡二狗子得了痔瘡一樣,除了二狗嫂,誰會在乎這破事?
然而此事發展並不尋常,短短一天時間,CNN等西方大媒體迅速跟進,大肆渲染,又對中國含沙射影地抹黑一番,總之,中國是一個充滿著危險的國家。
從官方參與級別來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馬上出面,強行將去年古巴「聲波襲擊」與廣州職員「症狀」聯繫起來,說在導致「病症」原因上完全一致。
然後,一個「受傷的無辜者」和一個「陰險的惡棍」故事就此展開。
跟街頭碰瓷不一樣,美國這種外交碰瓷可謂到了爐火純青,集團作案的境界。
這齣戲分工很細緻:男主角(受傷職員),男配角(職員同事講述恐怖經歷),主持公道的西裝男(蓬佩奧),大呼小叫的路人甲,路人乙(盟友使館),長舌婦(CNN等)
還有導演,編劇,燈光師,道具師……拿了片酬都會一一出場。
外交碰瓷並不常見,一般發生在美國與敵對國家關係趨於緩和之時,而美國國內一些政治力量,又覺得這種緩和不划算。
大家對這種外交碰瓷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去年哈瓦那使館聲波攻擊事件,從健康狀況鬧成外交紛爭,再升級到政治事件。年代更久遠是蘇聯時代的種種離奇故事,關於蘇聯等下再說,先說古巴。
哈瓦那的異響
去年五月,美國國務院公開聲稱他們駐古巴的外交官健康受到了損害,因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不得不回國治療。據匿名官員透露,外交官們甚至出現了聽力喪失的情況。
「匿名官員」戲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事情炒起來後,人們胃口就被吊起來了,美國還聲稱從2016年就開始發現這種異常情況。
八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聲稱共有21名駐古巴外交官被診斷出失聰、噁心、頭痛、嘔吐,平衡失調、輕度腦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聽起來像是集體懷孕,白宮宣布要深入調查這一「傷害」事件,從輿論效果來說,人們很自然被引導到一種情境之中:20幾名善良勤勞的美國外交官在地上痛苦翻滾,邪惡的古巴特工在邊上獰笑著……
9月15日,加拿大駐古巴外交官的家屬也跳出來說,他們至少有5個家庭在古巴期間遭受過類似「聲波攻擊」,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
法國大使館也煞有其事對使館工作人員進行體驗,並對館區進行排查。一場完美的碰瓷上演了,歐巴馬大力促成的美古緩和關係,順理成章的惡化了。
勞爾.卡斯楚無論怎麼否認這一派胡言,聲音就是傳不出去,最後,勞爾說FBI如果想到古巴來,就過來吧,你自己查。
美國說舉行會談吧,結果一會談,美國談的卻不是這件事,而是要古巴解決居住在古巴的美國逃亡者以及流亡美國的古巴人的問題。
就像街上碰瓷一樣,倒地者拉住你糾纏,其實跟「傷勢」無實,他就是要訛你錢。美國也一樣,它要在政治上訛古巴一筆。
古巴拒絕了這種政治訛詐,10月3日,白宮下令驅逐15名古巴駐美大使館官員,原因是哈瓦那大使館官員遭受「神秘聲波攻擊」。
古巴稱白宮簡直是寫科幻小說,有被迫害臆症,背後有政治目的。
為了讓碰瓷看起來更真實,10月12日白宮通過美聯社公布的一份錄音,據說這份錄音就是採集到的「聲波攻擊」。
新的角色又出現了,就是科學權威,伊利諾伊大學電工程教授詹姆斯.林稱:因為微波脈衝會使頭部溫度升高,所以美國外交官腦殘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衛生學教授喬爾·莫斯科維茲稱,電磁輻射超敏反應造成了美國外交官腦殘。
出來分析的還藥物專家,武器專家……
古巴科學家證實,美國所謂錄音帶裡的聲音,是蟋蟀的叫聲,屬高分貝的牙買加蟋蟀,如果不信,可以請國際昆蟲專家參與分析。FBI說自己再研究研究,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但是美國通過這種碰瓷,推翻了歐巴馬「解除對古巴禁運」的承諾,不碰瓷,面對遵守承諾的古巴,白宮怎麼能找到違背承諾的理由?
莫斯科電磁事件
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用過這種碰瓷手段,這類事件,其實就是間諜活動。隨著蘇聯解體,很多間諜事件都解密了。寫一個百度上沒有的往事。
1975年8月1日,福特政府與勃列日涅夫政府籤署了《赫爾辛基協議》,再一次確認美蘇在歐洲勢力範圍邊界。
美蘇關係緩和了許多,但是美國保守派指責福特和基辛格對蘇聯過於軟弱,協議對美國不利,自由派則抗議福特拒絕接見蘇聯異見人士人索忍尼辛。
兩派夾擊之下,福特有些動搖,但基辛格說這種反對聲浪目的在於選舉,為了協議,暫時承受指責是值得的。
到了10月初,情況卻發現了變化,勃列日涅夫將原定的訪美時間推遲,想等來年美國大選之後訪問。
這樣,反蘇院外遊說集團與國會反福特力量結合,利用手中的媒體大肆製造輿論,說福特對蘇聯忍讓反而受到了莫斯科的羞辱。
福特甚至以哀求的口吻希望蘇聯能給他帶一些積極影響的東西,不要推遲訪問,但勃列日涅夫並不願意如期訪問,因為蘇共要開代表大會。
在壓力之下,11月,福特突然改組內閣,撤掉CIA局長威廉.科爾的職務,把喬治.布希從北京召回,出任CIA局長,還撤掉國防部長施萊辛格,讓辦公廳主任拉姆菲爾德接任,並把洛克菲勒從黨內大選候選人名單中剔除,基辛格的總統安全顧問職務也被撤掉,只剩下國務卿一個職務。
雖然基辛格還主導著外交政策,但內閣對蘇強硬派明顯增多,如何破壞美蘇關係緩和趨向,就成了白宮內部一場博弈。
原先,基辛格跟蘇聯達成過協議,以消除間諜醜聞被媒體曝光造成美蘇關係緊張的可能性。
一,雙方保證不將間諜案件公諸於眾。
二,如果有證據確鑿的間諜案,不公開驅逐外交官,由對方不動聲色召回。
三,FBI局長對外界發表涉蘇言論,必須經過總統或國務卿批准。
這是雙方共同的約定,一直相安無事,臺面下的鬥爭不讓媒體知道。
但是內閣班子調整之後,美國馬上先出招。11月下旬,一個令人驚恐的消息被披露出來:美國駐蘇聯大使斯託塞夫被懷疑得了白血病。
基辛格告訴莫斯科,美國情報部門認定這是電磁輻射結果,如果大使的白血病病因曝光,將成一大醜聞,所以蘇聯必須停止對美國大使館的電偵活動。
莫斯科指示駐美大使多勃雷寧不要理會美國的胡說八道,不存在什麼蓄意輻射的問題。
電磁輻射到底怎麼回事?這個內幕跟這次廣州外交官「生病」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
美國的駐外使領館,表面是外交機構,但裡面人員並不全是外交人員,摻雜著許多間諜,這是眾所周知的心照不宣的「秘密」。
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裡面有一塊區域是竊聽基地,所有電偵監聽設備由美國特工分批運入,再組裝起來,24小時收集蘇聯重要的官方電話和無線電對話。
然後再把信號還原和破譯,以獲取重要情報。克格勃當然知道這種把戲,但他們又絕對不能夠進入使領館內搜查。
所以,克格勃在使館附近採取了電波幹擾技術,以破壞美國情報監聽活動。
美國大使被「白血病」,蘇聯的確嚇了一跳,這玩得有過了,蘇聯外交部向美國私下澄清,絕不可能有這種危險,除非是核輻射。要是核輻射的話,難道只射美國大使一個人?
美國堅持碰瓷計劃,反正你得負責,最後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說,這樣,成立聯合調查組,進入美國大使館全面排查,看看輻射源頭在哪裡?有了結果再公開。
美國堅持拒絕了這一要求,一般碰瓷都不願意上醫院。
雙方爭執不下,搞了折中方案。由霍普金斯大學派出特別醫療隊和蘇聯專家一起,全面排查從1954年到1975間所有在駐蘇使館工作人員和家屬病歷,共計5000份左右。
果查出來美方人員,有女家屬意外懷孕紀錄,有外交員性病紀錄,精神病也有,總之,沒有一個跟電磁輻射有關。蘇聯說你要不要公開?
不久,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身體也不舒服了,喉嚨痛得不行,蘇聯專家認為這是呼吸道被輻射所致,肯定是美國特工在夾牆裡放了磁場。
FBI大喊冤枉,大哥你玩得也太狠了吧。
雙方互相碰瓷,一直鬧到卡特上臺,美國國務院私下通知蘇聯外交部,此事結束。
白血病事件,沒有在美國輿論上公開大炒,是因為對手是蘇聯,還有基辛格壓著。
但本質沒有區別,就是美國想通外交碰瓷達到破壞《赫爾辛基協議》的目的。
廣州聲波攻擊
上面說過監聽和反監聽的事情。美國現在把事情炒到這麼大,無非是想說自己是受害人。它是受害人嗎?
一個小偷去偷別人家的東西,別人家安了鐵絲網加碎玻璃,小偷鑽不進來,就自劃一刀,說被碎玻璃劃流血了,要人家賠錢。
太可恨了,你居然不讓我好好偷東西,真是沒天理!
廣州所謂的「聲波攻擊」就是這麼回事,美國手段很下作,它們腦子中就從沒有廉恥二字,看來是真的「腦損傷」了。
不知道美國接下去是不是也要放一卷廣州錄音帶給大家聽聽?
估計「外交官」耳朵裡的聲音是:
「丟累老木!」
「僕街仔!」
「食屎拉你!」
廣州領館「聲波攻擊」事件,並不單純,它會配合美國的外交攻勢,甚至軍事演習一起上演。
不管美國想把這齣碰瓷鬧劇玩多大?對付外交碰瓷慣犯的最好辦法就是碾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