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所謂的養生號,為了流量,時常發布一些食物相剋的言論博人眼球,輕則影響吸收,重則中毒致命,像是蝦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會砒霜中毒;蟹和柿子同時吃,會拉肚子;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不利於鈣的吸收等等。
事實真的如此嗎?食物搭配的「禁忌」是否真的存在?
網傳的食物相剋
多是誇大其詞和經驗理論
事實上,食物相剋基本不存在,即使有,也屬於誇大其詞和經驗理論。
為什麼說這是誇大其詞呢?因為,兩種普通食物搭配著吃,只有短時間內、一次性地吃上很多,才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網傳蝦與維生素C同吃,等於吃砒霜。理論上看,蝦裡面含有五價砷,遇到維生素C,會生成三氧化二砷,而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但其實,個人吃的蝦和維生素C,生成的這個三氧化二砷的量,遠不至於中毒。
而關於經驗理論,我舉一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的例子: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會中毒!這個結論,很有可能是有人某一次吃了蟹和柿子鬧肚子了,然後把自己的這個經歷告訴了身邊的親友,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就被宣傳為「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會中毒」的食物相剋理論了。網絡上流傳的很多食物相剋謠言,就是這麼來的。
健康飲食養生
什麼都吃,但都不多吃
我接觸過很多中西醫的養生營養專家,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是很少忌口,幾乎什麼都吃,包括講營養時最常拿出做反面例子的燒烤和炸雞,但他們在什麼都吃的同時還有個總則,就是什麼都能不多吃。
我認識中日友好醫院的一個醫生,他的門診病人很多,每次應診前的早餐都是一個雞腿漢堡配一杯咖啡,有時還會吃一份薯條。之所以他對這些熱量過高的垃圾食物不忌口,是因為一個上午的工作量很大,身體完全可以消耗掉這個套餐的熱量。
相反,如果他休假在家,早餐就絕對不會吃這些高熱量的食物了,因為工作量降低,不能把吃進的高熱量食物及時消耗掉,這些未被消耗的熱量就會存在身體裡,為各種慢性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曾經我和一位營養專家一起做節目,當時的他已經快80歲了,身體很好,能自己開車到錄影棚。錄製結束後,他還和我們一起在外吃了一頓大魚大肉的晚餐,絲毫沒有忌諱。之所以他敢這樣,是因為他會在一個星期之中找平衡,比如這頓吃肉多了,那麼晚餐就素一點;前半周吃多了,後半周就素一點。
他們這種「什麼都吃,但都不多吃」的做法,其實也給我們2個提示:一是保證了食物的多樣性,符合經典的營養學規律;二是避免了中毒,甚至還從飲食上起到了預防慢性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不為吃什麼不吃什麼吃多少而糾結的人,心態是放鬆的,這對健康的價值遠在單純的營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