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佳節已至 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2020-12-24 環球網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想必你都知道,但是在寶島臺灣,還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這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快跟隨我們的腳步走近臺灣那些有趣的元宵習俗吧。

北天燈——新北市平溪舉辦的天燈節

「北天燈」是指每年正月十五在新北市平溪舉辦的天燈節,新北市位於臺灣北部而得名「北天燈」。平溪天燈節曾被評為「世界上52件最值得參與的年度新鮮事」,已有17年歷史。天燈也被稱為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起初用來傳遞信息,現在則被當成節日祈福許願的工具,人們在天燈上寫下心願或祝福,然後目送它升上夜空。

每年元宵節當天,新北平溪將會施放多波天燈,每波約為200盞的4呎(約為1.2米)天燈。剪紙等藝術形式還會融入天燈創意。天燈放飛之時,將由一盞大天燈主打,上百盞天燈配合,一時間天燈齊飛,美不勝收。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用不同語言在天燈上寫下心願,既有「高大上」的「世界和平」,也有「小確幸」的「考試順利通過」「投資房地產升值」「股票賺大錢」……

南蜂炮——臺南鹽水蜂炮

如果說「北天燈」屬於溫馨、暖心的治癒系,「南蜂炮」活動則成了冒險家尋求刺激與好運的樂園。

在臺南市鹽水武廟元宵節蜂炮活動現場,蜂炮點燃時萬炮齊發,拖著焰火尾巴如蜂群傾巢而出,射向四方。每年元宵放烽炮的過程中還有神轎在蜂炮中穿梭,神轎所到之處各種蜂炮煙火,爆竹衝透雲霄,聲聲如雷,滿天烽火既美麗又壯觀。當地習俗相信蜂炮放得越多、蜂炮挨得越多,這一年的財運也會越來越好。

為了安全地享受到一年的好財運,成千上萬的民眾也是蠻拼的——安全帽、護脖毛巾、棉質長袖衣褲、口罩、手套等全副武裝上身——在「三羊開泰」「喜氣洋洋」「獨佔鰲頭」等主蜂炮城下迎接數十萬隻「炮火」的洗禮。儘管如此,當蜂炮從四面八方襲來時,不少民眾還是四處躲閃,既刺激,又狼狽。

蜂炮的習俗,據說跟鹽水武廟有很深的淵源,每年的元宵節以蜂炮驅逐瘟神,直到現在成為臺灣元宵一年一度的盛事。

西炸龍——苗慄炸龍晚會

在元宵節的炸龍在苗慄本地人叫做「『火旁』龍」,因為「火旁」這個字打不出來(「火旁」這個字念做「棒」),所以臺灣的報章雜誌都用炸龍來做介紹。苗慄的炸龍晚會在元宵當天除了會請舞龍的冠軍進場表演外,還會邀請苗慄個各廟宇的代表龍進場同時表演舞龍的活動,今年的炸龍活動就會有十一條龍同時在場表演。

表演的場地放滿了鞭炮與大龍炮外,參與表演的廟宮與圍觀的群眾也會不斷在馬路旁點放鞭炮(大龍炮是一種聲音很大也會噴火噴煙的鞭炮)。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到群龍在煙霧與鞭炮的火光中穿梭,再配合傳統舞龍的敲鑼打鼓,就好像真的有龍神下凡來幫大家祈福,保佑未來風調雨順。在苗慄客家人的習俗認為把龍炸的越爛越好,這樣明年就可以旺整年。

東寒單——臺東炸寒單

炸寒單是臺東元宵節近五十年來特有的習俗,寒單爺本稱為邯鄲爺、也稱玄壇元帥、玄壇爺。

寒單爺的祭祀大多在晚上舉行,寒單爺出巡時,一般是將寒單爺的神像綁在竹椅子之上,然後椅腳綁上兩根充滿彈性長竹竿,並由四名轎夫赤膊上身抬著寒單爺的神轎。

在臺東想要改運的人可以報名當寒單爺坐上神轎,面塗五顏六色的大花臉代表太陽光芒四射,有別於其他地區的黑面濃須寒單爺。

一般真人扮演的寒單爺都會掛著神明保佑的天師印和符籙外,赤腳裸上身威風凜凜的站上神轎後,再由十多名壯丁輪流扛著寒單爺前進。

也因為傳說中的寒單爺怕冷,所以人們就丟鞭炮為他驅寒。臺東人認為鞭炮炸得旺,寒單爺就會感謝他,給予好的財運。不過真人扮演的寒單爺可能會被炸傷,而抬轎的人則從頭包到腳避免被炸受傷。

本文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 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 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2017年02月13日 09:27:22  來源:新華網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想必你都知道,但是在寶島臺灣,還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這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元宵習俗知多少?
    元宵放燈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吃元宵元宵作為節日特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後因多在元宵佳節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
  • 元宵習俗知多少
    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的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春節剛剛過去,年味兒還未盡散,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也即將到來啦!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些小活動,來留住最後一抹年味,迎接歡樂元宵節吧!快到元宵節啦,小朋友們知道元宵節是如何來的嗎?
  • 元宵佳節,在臺灣這樣度過…滿屏的儀式感!
    元宵佳節,賞花燈,吃湯圓。
  • 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湯圓?元宵?湯糰?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 「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臺灣元宵習俗知多少?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猜燈謎、賞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想必你都知道,但是在寶島臺灣,還有一些奇特的習俗,「北天燈、南蜂炮、西炸龍、東寒單」,這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快跟隨我們的腳步走近臺灣那些有趣的元宵習俗吧。
  • 元宵節習俗知多少你的正月十五是這樣過嗎?
    就節期長短而言,元宵節經歷了很長的歷程,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但不管長短,元宵節都是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你的正月十五是這樣過嗎?
  • 元宵佳節到了,我們中國元宵節的習俗,看看有哪些是我們看過的?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部分地區也有自己的特色習俗。今年的元宵節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全國各地都在抗擊疫情,待在家裡,就是過最好的節日。下面一起看看我們中國的元宵佳節都有什麼習俗,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通過千年的發展,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獅子、舞龍已經成為了我們元宵節重要的民間習俗。一、吃元宵、湯圓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與湯圓都是「團團圓圓」的含義,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 兩「東石」元宵「數宮燈」映證兩岸血脈相連
    中新網晉江2月24日電 (記者 林永傳)在閩南晉江,有一個地方叫東石鎮,每年元宵節都會舉辦一個活動,名字叫「數宮燈」;在臺灣,同樣有一個地方叫東石鄉,每年同樣也有「數宮燈」的習俗。  今年的元宵佳節,14位臺胞已確定前來參加福建晉江東石嘉應廟的數宮燈活動,並已提前在泉州定做要參展的花燈。
  • 找回古色古香元宵味彰化傳統燈會慶佳節(圖)
    彰化縣的傳統燈會  中國臺灣網3月2日消息據臺媒報導,島內元宵燈會越來越國際化的同時也過度商業化,由此引起許多民俗藝師的憂心。彰化縣各鄉鎮市為了找回元宵節提燈籠、猜燈謎的習俗與傳統,紛紛推出迎排燈、賞燈牆以及古早燈籠創意展等活動,希望找回古色古香的元宵味。  據報導,春節過後,賞花燈猜燈謎的元宵佳節隨著到來,全臺各地元宵燈會與慶祝活動也早已熱烈展開。然而,隨著元宵燈會越來越國際化,也嚴重遭受到了商業化的汙染,讓島內不少民俗藝師憂心,已逐漸失去傳統的元宵味。
  • 「2015臺灣燈會」助興元宵佳節 主燈創歷年新高
    原標題:「2015臺灣燈會」助興元宵佳節 主燈創歷年新高   3月5日,「2015臺灣燈會」在臺中市烏日高鐵特定區正式亮燈。圖為4日晚主辦方舉辦試燈活動。(臺旅會供圖) 鍾欣 攝   中新網臺中3月5日電 「2015臺灣燈會」5日晚在臺中市亮燈。
  • 吃元宵、觀花燈、猜謎語…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這一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 元宵佳節,團團圓圓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現在,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送孩兒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 【深度中國】春節習俗知多少?
    、米血,各種滋啦啦的聲音伴著誘人的香味,哇,強忍住口水。。。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民俗也把今天稱「小除夕」,①二十九,去祭祖,這是自漢代以來春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②二十九,蒸饅頭,還有蒸花卷、豆包③二十九,去打酒,食物都已備好,過年自然少不了酒。你家準備了啥?周刊君家裡除了準備剛才說的那些吃的,下午還會貼春聯。  春節習俗還有哪些,周刊君一次性大放送,看完記得來和我們分享你們家鄉的習俗哦!春節習俗知多少?
  • 元宵節的習俗知多少?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麵等。猜燈謎
  • 「春節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賞燈
    元宵是新年首個能看到滿月的夜晚,元宵節是家庭團聚的傳統佳節。過了元宵節,春節節慶活動結束。關於元宵節的起源,自古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為了慶祝,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
  • 逛廟會 看花燈 渝中區元宵佳節耍事多
    活動將持續至19日,為市民們尋找年味提供了一個好去處。白象花燈會喜慶鬧元宵2月17日,「白象元宵花燈會」在白象街傳統風貌區舉行,吸引眾多市民及遊客觀賞遊玩,提前感受元宵佳節的喜慶氣氛。白象街傳統風貌區內掛滿了大紅燈籠,各類燈謎懸掛於燈籠下方,市民、遊客們認真挑選燈謎謎面,思考著燈謎謎底。
  • 春節習俗知多少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北方)、回娘家。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豬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傳統習俗為燒門神紙。
  • 中國習俗|新年春節之後是元宵!淺析中國傳統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
  • 臺北過端午:中華傳統節慶習俗「嘉年華」
    中新社臺北6月9日電 題:臺北過端午:中華傳統節慶習俗「嘉年華」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陳小願  端午節,中華傳統節慶之一。臺灣放起四天小長假,貫通南北的高速路上,部分民眾一早堵在回鄉途中。在臺北,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這個節日裡該有的習俗,樣樣不缺,猶如一個「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