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6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史話」欄目今天刊載署名周玉山的文章《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文中介紹了蔣介石1945年8月和1946年10月的一些日記內容,日記中提到了蔣介石當年看到的早期臺灣的狀況。
全文摘編如下:
1946年10月21日正午,蔣先生偕夫人,從南京飛往臺灣。下午4時,抵達松山機場。下機,乘車直駛草山溫泉,即今日之草山賓館。10月22日,他在日記中補述:「沿途但覺日本風習之深,想見其經營久遠之心意,而今安在哉?餘九歲喪父,同年喪失臺灣,至今已51年矣。」
10月22日下午,蔣先生往圓山忠烈致祭後,經北投往淡水港,巡視舊炮臺故址。「營舍猶存,榕樹未衰,見劉銘傳手書『北門鎖鑰』額,不勝感慨。即在球場俱樂部左側,與夫人各手植樟樹一棵。回抵草山,已七時。」
10月23日,上午10時半,蔣先生由臺北起飛,經新竹上空,11時半,抵達臺中市長官舍。下午一時半,乘車往霧峰、草屯、埔裡,沿途受 民眾和學生歡迎。「八年抗戰,今得收復臺灣,見到臺胞,私心竊慰」。
10月23日,蔣先生夜宿日月潭涵碧樓。「湖水之綠,山色之秀,風景可謂佳絕,實餘平生所理想之風景也」。24日下午2時,循原路回臺中,沿途民眾歡欣迎送,比昨日更踴躍。他在草屯下車,巡視區公所,臺中市民與學生,列隊送行者十餘裡。「其情不自禁,敬仰之心,流露於行動聲色者,誠不能 以筆墨形容也」。
10月25日上午,蔣先生從草山賓館出發,9時半到臺北市,民眾與學生沿馬路兩側,「自中山橋至公會堂廣場,十餘裡長徑,接續不斷,狂呼歡躍之情緒,使此心受到無限之激蕩。……」
蔣先生在中山堂,對民眾代表3000餘人,發表光復節演說後,走向廣場,對10萬臺胞致詞。既畢,再到臺灣大學主持全臺運動大會開幕典禮,檢閱2600餘位選手,正午回草山旅次。「申刻,到舊總督官舍,招待黨政軍民各界代表。茶會畢,分別垂詢各部門工作與訓示。」
蔣先生的光復節演說,首段如下:「今天欣逢臺灣光復周年紀念,中正特來參加這次慶祝大會,與我相別五十年的臺省同胞相聚一堂,共同慶祝臺灣的光復,使我五十年的宿志得如願以償,實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榮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