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贊日月潭平生理想風景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贊日月潭平生理想風景

  中新網11月6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史話」欄目今天刊載署名周玉山的文章《蔣介石日記裡的早期臺灣》,文中介紹了蔣介石1945年8月和1946年10月的一些日記內容,日記中提到了蔣介石當年看到的早期臺灣的狀況。

  全文摘編如下:

  1946年10月21日正午,蔣先生偕夫人,從南京飛往臺灣。下午4時,抵達松山機場。下機,乘車直駛草山溫泉,即今日之草山賓館。10月22日,他在日記中補述:「沿途但覺日本風習之深,想見其經營久遠之心意,而今安在哉?餘九歲喪父,同年喪失臺灣,至今已51年矣。」

  10月22日下午,蔣先生往圓山忠烈致祭後,經北投往淡水港,巡視舊炮臺故址。「營舍猶存,榕樹未衰,見劉銘傳手書『北門鎖鑰』額,不勝感慨。即在球場俱樂部左側,與夫人各手植樟樹一棵。回抵草山,已七時。」

  10月23日,上午10時半,蔣先生由臺北起飛,經新竹上空,11時半,抵達臺中市長官舍。下午一時半,乘車往霧峰、草屯、埔裡,沿途受 民眾和學生歡迎。「八年抗戰,今得收復臺灣,見到臺胞,私心竊慰」。

  10月23日,蔣先生夜宿日月潭涵碧樓。「湖水之綠,山色之秀,風景可謂佳絕,實餘平生所理想之風景也」。24日下午2時,循原路回臺中,沿途民眾歡欣迎送,比昨日更踴躍。他在草屯下車,巡視區公所,臺中市民與學生,列隊送行者十餘裡。「其情不自禁,敬仰之心,流露於行動聲色者,誠不能 以筆墨形容也」。

  10月25日上午,蔣先生從草山賓館出發,9時半到臺北市,民眾與學生沿馬路兩側,「自中山橋至公會堂廣場,十餘裡長徑,接續不斷,狂呼歡躍之情緒,使此心受到無限之激蕩。……」

  蔣先生在中山堂,對民眾代表3000餘人,發表光復節演說後,走向廣場,對10萬臺胞致詞。既畢,再到臺灣大學主持全臺運動大會開幕典禮,檢閱2600餘位選手,正午回草山旅次。「申刻,到舊總督官舍,招待黨政軍民各界代表。茶會畢,分別垂詢各部門工作與訓示。」

  蔣先生的光復節演說,首段如下:「今天欣逢臺灣光復周年紀念,中正特來參加這次慶祝大會,與我相別五十年的臺省同胞相聚一堂,共同慶祝臺灣的光復,使我五十年的宿志得如願以償,實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榮的一天。」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南投5月11日電 題:日月潭蔣介石行館「重生」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臺灣南投縣日月潭畔的蔣公行館,曾是蔣介石休憩迎賓的所在。震驚一時的「9·21」大地震曾將它徹底毀損,原址上建起的日月行館如今吸引越來越多大陸遊客造訪。
  • 圖:臺灣風景名勝日月潭風光綺麗
    圖:臺灣風景名勝日月潭風光綺麗 2008年01月23日 09: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月二十二日,從日月潭周邊制高點——慈恩塔頂層拍攝到的日月潭綺麗風光。站在蔣介石當年因思念母親而專門修建的慈恩塔頂層上觀賞,日月潭全貌盡收眼底。
  • 臺灣日月潭,景色很美,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故事也很美
    日月潭位於中國臺灣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舊稱水沙連、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亦名水裡社。準備出發,到湖中小島去。晴空萬裡,水天一色,潭面微波蕩漾。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態面積為7.93平方千米(滿水位時1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碧綠的潭水,被美景吸引的孩子們,終於實現了願望,這就是嚮往已久的日月潭。玄光碼頭,遊客從這裡下船,登到山頂俯瞰日月潭美景。玄光碼頭有當地邵族人表演歌舞。提到臺灣的少數民族,大家一定會想到高山族,其實臺灣並沒有一個民族被稱為高山族。
  • 中國臺灣日月潭遊記
    當我去臺灣時,我不得不去臺灣最著名的景點日月潭,今天的第一站是日月潭。清晨,天空中有一點小雨。每個人都帶上雨具,跟著導遊出發了。當我們到達風景區時,天空放晴了。那真是早晨和黃昏,雨和陽光。風景不同了。臺灣日月潭, 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小學從中文課文中知道這是臺灣的一個著名景點。
  • 蔣介石曾在日月潭建永久性建築慈恩塔,以紀念母親,不過惹來爭議
    蔣介石退守臺灣後,在居室內供奉母親的遺像,每天都會看一看。人在晚年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往往會越來越淡,但蔣介石年逾八旬還感念母親。他決定在日月潭邊修築慈恩塔,以紀念逝世多年的母親。蔣介石的這一做法在今天的臺灣引發爭議,有人說他勞民傷財,只為個人私利,也有人說慈恩塔確實激勵很多人恪守孝道。蔣介石很小的時候,祖父、父親就相繼去世,蔣家在當地也是名門望族,一家的產業全壓在母親身上。蔣母性格剛毅,一個人又得照顧孩子,還得管理家業。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哥哥比他大十幾歲,父親去世後沒幾年,哥哥就提出分家。
  • 汙染日月潭 蔣介石昔日行館涵碧樓挨罰
    日月潭水社碼頭岸邊,明顯可見不少伸進潭中的商家排汙管。(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海網12月21日訊 臺灣最具觀光價值的日月潭風景區,近年來區內涉外飯店卻接二連三爆發廢汙水處理不當,已衝擊日月潭水質,包含知名的頂級飯店涵碧樓等四家涉外飯店均被環保署開出罰單。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環保署」表示,日月潭是臺灣的門面,不容業者違法破壞水質,明年起已鎖定日月潭區內涉外飯店,行為優先稽查對象。
  • 蔣介石最愛行館: 臺灣日月潭涵碧樓 獨家送三溫暖
    回復"040"立即搶購如此優惠套餐涵碧樓位於日月潭,位於中國臺灣省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臺灣唯一的天然湖,僅次於曾文水庫的第二大湖泊,中國最美的湖泊之一,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The Lalu之名取自原於日月潭地區的原住民邵族語言,而涵碧樓則是蔣介石生前最愛的行館。最初的涵碧樓可溯源於公元1901年,然而公元2001年重新打造的涵碧樓。1970年代蔣介石対於要去前線的將領都會邀請全家去住一下。
  • 曾是90年代在大陸最著名的景點,臺灣日月潭如今卻慢慢失去熱度
    前些年,臺灣的經濟發展很迅速,很多旅遊景點的開發使臺灣成為很多遊客理想的旅遊勝地。臺灣日月潭,曾經90年代在大陸是最著名的景點,後來隨著大陸旅遊業的發展,東南亞旅遊大熱,以及臺灣旅遊業下滑,這個景點慢慢失去熱度,但它現在仍然是吸引遊客比較多的臺灣景點。
  • 蔣介石的出洋經歷:理想與現實
    在這一時期出生、成長並接受初等教育的蔣介石,自然也受到了時局的深刻影響。1905年,18歲的蔣介石進入「箭金學堂」讀書,在這裡他遇到了對他後來影響極大的老師顧清廉。在學堂裡,蔣介石在學堂裡很受顧清廉的疼愛,而他也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的「革命思想」。
  • 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尋找答案
    1922年35歲的蔣介石初遇22歲的宋美齡,他自稱對宋一見鍾情,「第一次遇見宋女士時,即發生此為餘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在其後的歲月裡,蔣介石開始對宋美齡展開愛情攻勢,終於在1927年抱得美人歸。下圖是當時兩人的結婚照,在當時蔣宋二人的聯姻可謂是轟動民國社會各界。
  • 最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1949年日記(組圖)
    作家李黎生長在強人主政、臺海緊張、生活困頓年代的臺灣,如今機緣巧合,細讀強人內心的國讎恩怨,愛恨轇輵,自是別有一番體會,並與讀者分享。  我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檔案室裡翻閱蔣介石日記。  在一個安靜明亮寥寥數人的大房間裡悄悄翻閱一個人的日記,雖然已非原件,而是淺綠色紙張的複印,依然隱隱有著窺視他人隱私的不安。
  • 日月潭蔣介石專用教堂開放供遊客使用(圖)
    日月潭風管處首度開放蔣介石與蔣宋美齡過去作禮拜的教堂,供新人在湖畔體驗浪漫婚禮。中新社香港三月六日電臺北消息:二00八年有三十對大陸遊客新人赴日月潭依達邵舉行結婚典禮。看準大陸客赴臺婚禮市場,臺灣「觀光局」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首度開放蔣介石與宋美齡做禮拜的「耶穌堂」,供民眾及遊客使用,讓新人在日月潭湖畔留下愛的見證。據《聯合報》六日報導,日月潭管理處處長曾國基表示,「耶穌堂」位在水社的荷梅園中,管理處近日推出優惠結婚方案,新人還可漫步廊道,飽覽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晚間欣賞水舞表演。而近日正逢櫻花季,走過櫻花隧道到教堂結婚,別具風味。
  • 臺灣遊紅紅火火——風景如畫的日月潭
    臺灣遊紅紅火火——風景如畫的日月潭 (3/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五一節來臨
  •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蔣介石在日記寫道:一生最後悔不是退到臺灣,而是答應史達林這一要求 【導語】:大多數之所以會十分了解蔣介石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在當時把槍口對準了我們的同胞,所以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次就是蔣介石的功勞,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才停止了內戰,開始聯手抗日,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竟然又開始捲土重來
  • 美國史丹福大學公布蔣介石「228事件」時期日記
    圖為胡佛展出之收藏之蔣介石日記原本(圖上)及公開之微卷和影印本(圖下)。 (臺灣《聯合晚報》圖片)  中國臺灣網7月19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18日公布蔣介石1946到1955年之間日記,包括當時蔣介石面對的國共內戰,「制憲」,「228事件」,撤退到臺灣,國民黨改革,尼克森訪臺等重大事件。
  •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敗走臺灣,這3人才是罪魁禍首
    不成想,結拜兄弟李宗仁這時卻聯合其他人藉此機會,逼得蔣介石於1月21日下野了。 蔣介石因此將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三人視為導致其敗走臺灣的罪魁禍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蔣介石敗走臺灣跟史達林、馬歇爾以及李宗仁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三人中蔣介石至死不渝恨著的人又是誰?
  • 碧綠秋水呈現眼前 訪臺灣最大的湖泊日月潭
    東方網10月12日消息:日月潭與阿里山,是最為人所知的兩處臺灣名勝。有些人以為,日月潭是阿里山上的一個湖泊,實際上前者位於南投縣,後者位於南投之南的嘉義,之間隔著層巒疊嶂。記者近日乘車從阿里山出發,經過臺灣也是中國東南第一高峰——玉山,一路山路曲折,耗時約3個小時。
  • 印象·臺灣之五:日月潭
    回答驚人地一致:阿里山和日月潭!臺灣人奇怪地問:為什麼呀?答曰:課文裡有!《祖國的寶島臺灣》這篇課文,引發了多少人對臺灣的嚮往!昨天晚上住在臺中市,臺灣有臺北、臺中、臺南、臺東,就是沒有臺西。這個是日月潭的形狀,有「日」、「月」的形狀嗎?沒有!為什麼呢?原來日本佔領臺灣後,在這裡築起了大壩,修建了水電站。日月潭就變得名不符實了。 據介紹,原來日月潭是兩個湖,並不相連。
  • 臺灣八景之一的日月潭是邵族部落的聚集地
    這條峽谷承接了玉山山脈和阿里山的雨水山泉,匯集成一道寬闊的峽谷河流,它就是臺灣中部山區的陳有蘭溪。陳有蘭溪由南向北,蜿蜿蜒蜒,流經數十公裡。在一個名叫水裡的地方,它又裹挾了從中央山脈流下來的卡拉溪和丹大溪。然後,它又調頭向西,一路接納了清水溪和西螺溪,形成了波濤洶湧的大濁水溪,滾滾流進臺灣海峽。陳有蘭溪兩岸山勢高聳,林木蔥蘢。峽谷中溪水譁啦,奔流不息。
  • 蔣介石敗退臺灣,恨透了哪三人?親筆日記曝光,兩個都是外國人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漸漸感覺到了自身的危機,著手打算了撤退臺灣的一系列事宜。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所發起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大捷,國民黨主力被殲滅殆盡。蔣介石面對著既定的敗局,最終只能承認自己的失敗,撤退於臺灣苟延殘喘。蔣介石一直有著堅持記日記的習慣,他喜歡把每天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