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漢庭發家的華住酒店集團打算在它的APP上添加機票預訂、訂餐、單車預訂等功能,莫非這個擴張迅速的酒店集團已經不滿足於只做酒店生意?莫非它又想和攜程等在線旅行社(OTA)打擂臺?
在7月15日華住酒店集團舉行的「首席體驗官兩周年慶典」活動上,華住酒店集團CEO張敏劇透了一個月之後,華住即將升級其APP,在升級之後的「華住會APP1.0」將打通飛機、高鐵、共享單車。
但令人感到有些驚奇的是,在這一次華住自由預訂平臺的升級中,兩年前曾與華住爆發過「冷戰」的在線旅行社巨頭攜程此番成為了華住的供應商,以華住的APP平臺為流量入口,提供機票、火車票預訂等服務。這種供求關係的轉換,意味著華住在與在線旅行社多年的角逐中並未處於下風。
會員數量誇張的速度要快於酒店門店擴張除了一個月後即將全面上線的機票、火車票、共享單車預訂服務外,張敏透露,未來華住還計劃將訂餐功能也納入APP預訂平臺中。
「有時候顧客會有晚到的例子,本來計劃晚飯時間前抵達酒店還能吃個飯,但碰上飛機晚點,晚上八九點鐘才到酒店,已經很餓卻沒有東西吃。」張敏說,未來華住希望可以通過訂餐功能讓顧客事先點好外賣,一抵達酒店便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這些新的功能似乎顯示著經營者的野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來華住的預訂平臺確實會兼具在線旅行社和其他行業預訂平臺的功能。
難道原本專注於酒店領域的華住這次是想玩跨界嗎?
張敏否定了這一猜測。「我們的意圖並不是要成為一個很大的機票預訂入口,這不是我們的目的。」張敏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明確表示,華住並無意與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行社搶機票、火車票的預訂生意。
「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客人更方便。」張敏透露了華住的真正意圖,華住希望藉此獲得更多具有忠誠度的會員。
張敏預計,此番APP的升級能讓華住的會員人數更迅速地擴張,「現在我們有8800萬會員,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年底能達到1億會員。」張敏稱,會員擴張的速度將快於旗下酒店門店的擴張速度。
顯然,華住把「觸角」伸到機票、訂餐等領域並不是希望入侵在線旅行社的地盤,而是想更好地守住自己的大本營——住宿領域。
至少,在過去與在線旅行社的「拉鋸戰」中,華住並未處於下風,而在未來與OTA的相處中,華住仍不希望合作的天平失衡。要做到這一點,華住的「砝碼」便是繼續依仗會員體系。
兩年前已意識到「危機」:不可觸碰會員體系底線酒店集團與在線旅行社相愛相殺的故事要從兩年多前說起。
當在線旅行社擁有了越來越多用戶時,在線旅行社與酒店、航空公司、傳統旅行社原本的合作平衡也開始打破:擁有足夠的用戶,意味著在線旅行社有了向酒店、航空公司等供應商收取更高比例佣金的資本。
一旦在線旅行社成為了用戶流量上絕對的主導,作為其供應商的酒店集團則再無與其討價還價的能力,淪為在線旅行社的「打工仔」。
華住成為了最早預見到這種「危機」的酒店集團之一。
2015年4月,華住曾一度發出過對於攜程、去哪兒、藝龍三家在線旅行社的「封殺令」,全面停止對上述三家OTA供貨。「封殺」的原因是當時OTA通過價格促銷及返現迅速提升了預訂量,但此舉觸及了華住的價格底線。
當在線旅行平臺的酒店預訂價格低於華住自有平臺給予會員們的優惠價時,在線旅遊平臺已然撼動了華住的會員體系。這是華住所不能接受的。
華住與在線旅行社的這次「冷戰」持續時間並不長,通過此番較量,華住也獲得了它想要的結果:保住了其會員體系在價格上的優勢。
「冷戰」結束之後,華住明顯大大加強了對於其會員體系的維護工作。除了繼續堅持保證給予會員最優惠的預訂價格外,還加緊完善、豐富了自有預訂平臺的各種功能,以提高會員粘性和自有平臺的預訂量。
OTA與國際酒店集團們鬧彆扭,但卻與華住「擁抱」在一起兩年多以後,當初華住這種「危機意識」被證明是必要的。
一些國際酒店集團開始慢慢意識到在線旅行社的「威脅」,它們試圖效仿華住等中國本土酒店集團維護會員的方法。
「許多國際酒店集團在會員體系上並沒有做價格上的區分,而是更多強調了對於會員的禮遇性。」張敏介紹,過去兩年,希爾頓、萬豪等國際酒店集團開始在會員體系建設上有所轉向,對某些等級的會員給出直供折扣,讓會員在酒店的官方渠道預訂獲得更低的價格。
但國際酒店集團的轉向似乎有些晚了,它們遭到了來自OTA們的抵抗。今年6月,業內一度爆出消息稱,有在線旅遊平臺實行對部分國際酒店集團所有酒店不推、無排名、搜索置底等「對抗」策略。
顯而易見,當在線旅行社變得足夠強大、強勢之後,酒店集團再想維護自己的會員體系便不再那麼容易了。
當OTA與萬豪、洲際等國際酒店集團鬧彆扭的同時,曾一度與OTA「冷戰」的華住酒店集團不但與OTA握手言和,而且關係變得更為親密起來。在華住即將升級的APP預訂系統中,攜程搖身變成了華住的「供應商」,以另一種身份與華住結成了合作關係。
這種供求關係的轉變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在酒店集團與在線旅行社經歷了多年情感糾葛之後,華住並不是處於被動的那一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