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將軍打仗之前講話激勵士氣,下怎麼保證將士們都能聽到的?

2020-12-12 菊花說唐朝詩人

相信很多喜歡看古代戰爭劇的朋友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場面,在古代為了鼓舞士氣,很多大將軍在出兵打仗的之前,都會進行類似演講的一段話,並且通過這段話,激起了全軍將士的鬥志,不僅士兵們會積極回應將軍,有時候我們在聽到這番話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戰場,跟著大將軍馳騁沙場。

這是這畢竟是演出來的片段,真不真實我們先不說,並且為了給人物特色,導演會專門設置一些特寫的鏡頭,這也讓我們能清楚地知道,大將軍到底在說什麼,就算沒注意聽,畢竟還有字幕嘛,可是仔細想一想,如果這是在現實,可能又是另一種情況了,就好像是我們在聽以前學校開會,或者是在開運動會的時候,說話的人,都會用到話筒和音響,來保證無論你坐在哪個角落,都能夠聽清楚發言人所說的話,那麼在古代那個落後的年代,難道說大家都能聽清楚將軍的話嗎?就算可以,那是怎麼做到的?

要知道古代的人還是非常的聰明的,就好比是大將軍,難道他們會想不到這個問題麼?當然是想到了,在以往軍隊集合的時候,所有人都要保持安靜,這個時候,整個場上就只有將軍一個人說話,這個時候站位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站在前面的人,肯定能聽清楚在說什麼,那後面的人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為了讓後面的人聽清楚,前排的人在聽清楚之後,就會給後面的人複述一遍將軍說的話,以此傳遞。

可能有人會說,將軍說話應該不會只有一句話吧?難道一句一句地傳話,不會打斷將軍的話麼,如果是這樣那還怎麼傳?其實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真實的情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對於戰場之前的演講,大多都是來自畫面中帶給我們的,但是很多導演們為了能夠讓片子給觀眾留下印象,在劇情和臺詞方面就會下功夫,可以說是故意寫出來調動看官情緒的,所以我們會覺得,電視劇就裡將軍要說好多話啊,所以才會提出會不會打斷說話的問題。

可是真正打仗並沒有什麼長篇大論,對於古代士兵來說,打仗就是打仗,所以他們只會喊一些口號,口號一個人喊沒什麼意思,就是靠所有人一起喊的那種氣勢,所以,將軍喊完,前排喊,以此類推,就變成了所有人一起大喊,自然不存在什麼聽不到。

並且一般打仗前都會有寫著這場的殺敵獎勵,大家都知道獎勵如何,自然少了很多廢話,戰場殺敵可不是開玩笑,有的人上去看到屍橫遍野,便會兩股戰戰,作為統帥只要做到,會說話調動大家的士氣就好了,能夠安穩人心就足夠了,從這我們就可以發現,雖然古人沒什麼擴音設備,但是依然可以達到自己想要效果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時,軍隊每天給士兵多少夥食?為何只讓士兵吃個半飽?
    在現在這個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時代下,酒足飯飽已經是人們的常態,但往往就是這種狀態讓我們太容易鬆懈下來,有句俗話說的好「飯寶神虛,不吃飽人才不會懈怠」,指的就是如果我們吃的很飽,對胃也是有傷害的,只有在不吃飽的時候,人才會不懈怠時刻保持警惕性。
  • 抗日戰爭:開國將軍每次上戰場之前都要喝酒!喝完後宛如神將附體
    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軍隊的紀律,那可是十分嚴明的,打仗的時候必須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在古代,要是延誤軍機,違反命令那可是要殺頭的。打仗的時候也是這樣,要是誰敢違反軍規軍令,可是要拖出去槍斃的!可是,咱們今天要想到這位大人物啊,不僅僅可以不遵守軍令,還特地有了特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是誰這麼牛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古代沒有音響,將軍是怎樣給數10萬人訓話的?網友看後十分佩服
    在我們學生時代,班級裡上課的老師一般都是使用擴聲器講課,要是單憑自己的聲音講課的話,不但費力氣不說,還有可能後排的學生聽不到,那麼在古代那個沒有音響的年代,出兵之前將軍們是如何給10萬人訓話的呢?
  • 古代沒有音響,如何給數十萬人訓話?不得不佩服祖先智慧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社會科技非常的發達,想要給幾十萬人同時傳達信息是非常的方便的,但在古代,科技落後,當要出徵打仗的時候,都是要事先訓話的,而且有幾十萬士兵,但古代並沒有音響,那麼他們是怎麼給數十萬人訓話的呢?
  • 古詩鑑賞之十《從軍行》作者明餘慶:感悟能打仗、打勝仗
    3.常山陣:古代一種首尾呼應的陣法。4.笳(jia):即胡笳,從少數民族傳入的一種軍中樂器;細柳營:漢文帝時,以治軍嚴明著稱的將軍周亞夫駐軍處,這裡指軍紀嚴明的兵營。5.劍花:寒氣在劍上凝結成的霜花。6.會:定能;河南地:指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一帶。
  • 古代攻打城池時,為何總有人願意第一個爬上雲梯,原因很簡單
    先登在歷代以來都屬於頭等功。理由很簡單,古代攻城戰是很艱苦的,而第一個上城的人又十分顯眼。雙方的軍隊又全都看得見,這對自己軍隊的士氣的激勵十分有效,並也能有效摧毀敵軍的信心。中國歷史有多場著名的戰爭,而關於軍事的史冊也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孫子兵法。
  • 古代打仗時真的喝酒嗎?
    經常會在熒幕前看到古代打仗,會有將軍帶領眾多士兵的喝酒,慶功酒,壯行酒,犒勞酒。打贏仗喝酒很正常,但為什麼打之前也要喝?古代打仗給喝酒的基本上都是敢死隊,最前方衝鋒的,去了有很大可能回不來,衝鋒在前的兵出現一個掉鏈子,會影響到其他人情緒。
  • 從一樁嶽家軍「風月案」,說中國古代軍屬中的女人們
    事關重大,李娃馬上安排,請了那些被牽涉的眾將妻們來家中見面。很快,李娃向嶽飛匯報:諸將妻們都已年過中年,都是「類老矣」的女人了。這下,嶽飛長舒了一口氣:原來都是快老的女人,風情不再,都沒那需求了,還怎麼可能會跟人私通?於是下令,只處理了賀妻和與那和尚,其他一概不再追求。這樁差點引發嶽家軍動蕩的「風月案」,就此了結。
  • 皇宮發生政變,將軍從城牆上扔下這個東西,將士們見後四散逃竄
    在古代的時候,物資肥沃、生存條件良好的中原地區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地區的皇位也是眾位皇子之間競相爭奪的東西。在皇宮之中,皇位之爭從來都不是平靜的,其中暗藏著各種的明爭暗鬥,可以說是危機四伏。有人會問,那最後是怎麼取得了勝利呢?只因李世民身邊的一個將軍從城牆上扔下了這個東西,將士們見後四處逃竄,由此李世民才取得了勝利。話說當時李世民因為有玄武門守將敬君弘的幫助已經勝券在握了,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關鍵時候這個敬君弘本應該死守玄武門,但是他竟然衝出玄武門要與太子黨一決生死,這可不是自不量力嗎?
  • 戰場上如何提高部隊士氣?有三種方法,最後一招既香豔效果又好
    軍隊是以士兵為單位組建而成,作戰時奮力衝殺,攻城略地都是靠士兵來實施完成。幾十萬人的部隊如果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不但要靠將帥的謀略,更要靠部隊一往無前的士氣作支撐,士氣是衡量一支部隊戰鬥力強弱的標尺。那古代作為領軍將帥怎麼提高部隊的士氣呢?
  • 怎樣才能讓團隊有士氣?登普西將軍的三個要求
    那麼在這個「二進位「、溝通和組織文化都顛覆以往的時代,說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就連任正非也在前一陣的內部講話中提到:要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管理信仰!,這句話來自於陸軍四星上校鄧普西將軍的至理名言,同時他也將這套思想寫著成了《打勝仗的思想》這本書。其中就講到了他是如何在危機下解決問題的。
  • 古代那些全副武裝的鐵甲將士,在夏天如何打仗?這要看統帥的水平
    古時打仗,並不是一窩蜂的上去狂呼猛砍,而是有相當多的講究。比如在應對自然條件方面,水流、地勢、風向、天氣等都在考慮之中。舉個例子,如果戰場上有風,那進入戰場是要搶佔上風位;如果是遭遇戰來不及調整怎麼辦?那就先做好防守,等風勢變弱再行出擊。
  • 解密古代殘酷的軍法,將軍戰死部屬全部處斬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是很殘酷的,作戰軍隊要直接手持武器進行肉搏,除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士氣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證軍隊的士氣和戰鬥意志,制定軍法制裁那些逃跑,作戰不積極的將士就是理所當然的。在古羅馬採用十一抽殺律,是羅馬軍團中對叛亂或者大規模臨陣脫逃的部隊施以集體懲罰的一種手段。
  • 這位開國將軍打仗,靠喝酒壯膽,喝完酒打仗猶如戰神附體百戰百勝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是一位開國將軍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湧現出不少的打仗神勇的將軍,他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一個強大的新中國,如今的我們才能生活在這麼和平的國家,這些開國將領的故事我們很有必要去了解,緬懷革命先烈,飲水思源,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那些為了國家犧牲的人。
  • 古代最神奇的一戰,10萬大軍互相廝殺了10小時,雙方只陣亡68人?
    戰爭作為一種雙方爭奪利益的手段,可以說是十分殘酷的行為,尤其是在古代,雖然沒有現在飛機大炮所造成的殺傷,但是短兵相接,戰況也是更加的激烈,一場戰鬥下來,往往會死傷無數,然而古代最的一場戰爭,十萬大軍廝殺一天,雙方只陣亡68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 古代將士打完仗,為何汗流浹背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的死是個例子
    而在很多影視作品或者演義小說當中,想必大家都看到過,那就是古代將士打完仗之後,即便汗流浹背,也是不能脫去盔甲的那就是打仗的時候天氣太熱怎麼辦?換句話說,打仗一打少說也得個把個月,那將士們還不得熱死?事實上,如果對這方面了解的話,就知道古代行軍打仗很少會選擇在夏天和冬天進行。即便選擇夏天打仗,也會儘量避開太陽直射。
  • 楊得志將軍血戰平型關,戰鬥究竟有多慘烈?將士們的英勇嚇壞鬼子!
    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楊得志,率領全團將士埋伏著,他們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但時間過去了好久,但公路上仍不見鬼子的蹤影,是情況有變化嗎?一營長從山頭左側跑過來,有點著急地問楊得志將軍:「團長,鬼子怎麼還不來?」
  •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作為一名將領帶兵打仗,全軍將士的生死可都在將軍的手裡攥著呢!所以說將軍要熟知兵家之法,其中「看雲識天氣」就是兵法中的重要內容;什麼樣天氣的雲適合出兵,什麼樣天氣的雲適合攻城,什麼樣的天氣的雲適合安營紮寨等等,這些都是關係到戰爭的勝利和將士們生死的大事,所以將軍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因此將軍就需要一份「圖譜」來參考和學習,所以《佔雲氣圖》就應運而生。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一氣之下駕車送其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穿小鞋」的做法,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而且,面對這種下三濫的套數,員工還無法明面上回擊,可謂著實憋屈。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穿小鞋」的故事。令人欣慰的是,這個被「穿小鞋」的員工,最後的回擊可謂相當漂亮,讓人十分解氣。
  • 中國古代最能打仗的五大將軍,白起只能墊底,第一天下無雙
    第五、白起  白起 ,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 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 、吳起 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 、李牧 、王翦 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