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代殘酷的軍法,將軍戰死部屬全部處斬

2020-12-20 歷史戰爭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是很殘酷的,作戰軍隊要直接手持武器進行肉搏,除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士氣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證軍隊的士氣和戰鬥意志,制定軍法制裁那些逃跑,作戰不積極的將士就是理所當然的。

在古羅馬採用十一抽殺律,是羅馬軍團中對叛亂或者大規模臨陣脫逃的部隊施以集體懲罰的一種手段。叛亂或者作戰膽怯的部隊要被處以十一抽殺,是把這隻部隊分為每10人一組進行抽籤,抽出一人處死,方法通常是用石頭砸死或者用棍棒打死。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部隊中的恐慌與怯戰心理,堅定士兵們作戰的決心。但是事實上,十一抽殺律往往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於士兵們直面其戰友被自己人而非敵人屠戮,因而士氣低落或者對自己的指揮官失去了信任。這種集體處罰的方式由於殘忍又容易失去軍心所以並不常用。

在公元前71年,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中,為了消除羅馬士兵對斯巴達克的恐懼和萎靡的士氣,使用了「十一抽殺律」。當時共有4000名士兵被處死,以至於羅馬士兵對克拉蘇的恐懼勝於對斯巴達克的恐懼,並在日後的作戰中變得英勇無畏。

在中國五代十國的梁國開國君主朱溫,制定了一個軍法名曰:跋隊斬,這是比羅馬的十一抽殺更殘忍的軍法。如果將校有陣亡的,他部隊所屬的士卒也要全部斬首,稱之為「跋隊斬」。打個比方說一個連長在打仗的時候陣亡了,那麼這個連隊就要被全部處斬。

這樣的軍法制定的看似有點不可思議。在五代的時候軍人跋扈驕縱,發生部隊譁變和逃跑的事情經常發生,跋隊斬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將領的威信和在戰場上的安全。但由於這樣的軍法太部近乎人情,終於不久被朱溫取消。後世也有人效仿朱溫的「跋隊斬」,但幾乎都是臨時使用作為制度載入軍法的不多。

相關焦點

  • 古羅馬軍隊的「十一抽殺律」到底多殘酷?長官:搞不好我也會死
    軍法,是軍隊的規則,也是軍隊的底線,無論是什麼人,只要觸犯了軍法,都需要面臨懲罰。縱橫馳騁在歐洲大陸上的古羅馬軍隊,曾被譽為「陸戰之王」,以軍紀嚴明而冠絕一時。然而,其中的一項殘酷軍法——十一抽殺律,則飽受人們詬病。
  • 古代都怎麼安置戰死將士遺骸的?看看明朝皇帝的做法,大概就懂了
    ▲長平之戰畫像所以很有可能古代戰爭的規模,並不像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龐大,或者說實際上陣殺敵的人數並沒有那麼多。冷兵器時代的搏鬥看起來非常殘酷,血肉橫飛,但是刀劍的致死率遠遠比不上槍炮。很多人是在逃亡途中被分散殺死,或者是受傷後不治身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死者不會集中在一個較小的區域,而是會分散在較大區域內。
  • 古代五大軍法兵器,大砍刀,大鍘刀,除了它們你還知道哪些?
    軍法兵器,是軍中用於執行軍法的兵器,古代各國軍隊都有裝備,輕者用於懲戒,重者用於處決。現在我們舉出五個了解了解。1.馬來曼都馬來曼都,該冷兵器握把和刀鞘外觀漂亮、給人一種古典、高雅的美感;可是刀刃部分造型極為奇特,呈凹凸不平狀,刀身並無太大的亮點之處;但是可別小瞧這把冷兵器,它的用處讓你毛骨悚然、冷汗直流,它是古代馬來西亞用來給不法分子執行死刑的專用兵器。2.大砍刀大環刀為步戰所用。
  • 帝國大廈保衛戰:3000名守軍幾乎全部戰死,倖存幾個俘虜仍不低頭
    帝國大廈保衛戰:3000名守軍幾乎全部戰死,倖存幾個俘虜仍不低頭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聊,有關於二戰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全球人民可以說都生活在十分慘痛的背景之下。當時在蘇聯的第一個士兵突破德國最後的防線,來到國會大廈廣場時,這場戰爭打響了,雖然國會大廈裡的守衛兵比較少,但是他們全部同仇敵愾,守衛著他們最後的根據地。因此他們奮力一搏,蘇聯的軍隊一時竟沒有能夠成功踏進廣場的,隨著蘇聯士兵一個一個的倒下,憤怒的蘇聯士兵士氣愈發高昂,他們在坦克的掩護下,成功踏進廣場,並且炸毀國會大廈一層。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
    導語: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將軍打仗的場景出現,他們帶領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雖然讓觀眾看了以後感覺很熱血,但真實的戰場實際上要比電視劇殘酷得多。
  • 吃人肝割婦人乳,從良家子到丘八和赤佬,古代當兵為何變成賤業?
    編者按:「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每當談及中國歷史的輝煌時代,總是繞不過漢唐的赫赫武功和與之相聯繫的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它們歷經歲月長河,已經成為了一個民族的不朽記憶。
  • 史海鉤沉英最新解密文件顯示納粹將軍親手焚燒希特勒屍體
    英國國家檔案館3月1日最新解密文件卻顯示,希特勒的確已在柏林地堡中自殺身亡,一名希特勒地堡的衛兵在二戰後接受審問時證實,他曾親眼看到納粹將軍在地堡外焚燒希特勒和愛娃的屍體。然而英國國家檔案館最新解密文件顯示,希特勒屍體被焚毀的過程沒有絲毫尊嚴可言。納粹黨衛軍將軍埃裡克·凱姆普卡被捕後供認,當希特勒和愛娃自殺後,他曾親自幫助將愛娃的屍身抬出地堡。在此之前,他看到另一名納粹官員已經將用毯子裹著的希特勒屍體抬了出去。凱姆普卡稱,希特勒的副手馬丁·鮑曼、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和另外兩人接著將汽油澆在了希特勒和愛娃的屍體上,然後他們將屍身點著了火。
  • 午時三刻:封建王朝處斬犯人的標準時間點
    經常看歷史古裝劇的朋友可能對「午時三刻」這個詞非常熟悉,經常會有類似這樣的橋段:時間已經到午時三刻,犯人馬上就要被處斬,此時往往會有人大喊:「刀下留人」,然後宣讀皇帝的聖旨,這個犯人就被救下來了。那麼這個午時三刻到底指的是哪個時間點,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處斬犯人?
  • 搞笑漫畫:將軍的人偶娃娃…
    好了,話不多說,那麼就讓小編帶著大家看起來吧搞笑漫畫:將軍的人偶娃娃…話說天下大勢催平,百姓安居樂業,中原大地已安定平和了數百年。然而最近西北部一些部落作亂,禍軍四起,戰事一觸即發。王上收了八百裡急報後當機立斷,召最厲害的大將軍老杜進宮,將平定西北的任務交到了這位戰功赫赫的杜將軍身上。
  • 江南才女蘇坦妹,晚上被送到朱元璋房中,為何第二天就被處斬?
    朱元璋拿下浙江一帶後,開始張榜告知百姓,自己正式接管浙江,並且說了一下拉攏百姓的話,古代沒有廣播,只能拿著告示滿街張貼。百姓們大多數是文盲,基本上不識字。蘇坦妹恰好看到了告示,就站在告示旁邊為百姓們講解,結果碰到了朱文正和胡德濟。朱文正是朱元璋的養子,看到這蘇坦妹長得是傾國傾城,於是以「誤導百姓」為由給抓了去。
  • 古代最詭異的一場戰爭:十幾萬大軍互砍5天,卻只有60多人戰死
    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比如將領的智慧能力、士兵的鬥志及後期補給等,但有一個因素則至關重要,那就是士兵的人數。試想一下,如果面對於數倍於己的敵軍,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除非奇蹟發生,否則幾乎不可能取得勝利,這就體現出了數量的優勢。
  • 雍正私訪,問毛尖多少錢1斤,老頭說500文,回宮後3人被處斬
    相比乾隆的皇位得到輕而易舉,雍正卻經歷了「九龍奪嫡」的殘酷境遇,康熙一朝,所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一生生育了35個兒子,面對只有唯一一個皇位,皇子們各立黨派,互相傾軋,互相拆臺
  • 將軍戰敗回朝,皇帝反而大喜:賞你倆金盆,將軍:昏君,老子反了
    將軍戰敗回朝,皇帝反而大喜:賞你倆金盆,將軍:昏君,老子反了古代的統帥在戰爭失利時,往往用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來安慰自己的將領,藉此讓大家重拾信心,反敗為勝。當然,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古代的軍法嚴苛,對待戰敗的將軍往往有嚴厲的處罰,西漢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曾因作戰失利被漢武帝貶為了庶民。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宋朝末年,一位將軍在戰役中全軍覆沒,宋徽宗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大加封賞,結果這位敗軍之將不僅沒有感恩,反而帶著敵軍一路南下,滅亡了北宋。這個人就是郭藥師。郭藥師身為一個漢人但是卻一直生活在遼國境內的燕雲十六州。
  • 古代日本幕府將軍的生活,錦衣玉食卻又枯燥乏味
    日本幕府將軍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就像我們好奇古代皇帝的生活一樣,我想大家也挺好奇古代日本幕府將軍一天的生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幕府將軍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將軍起床後,用過精緻又乏味的早餐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上午十點是總召見時間,也就是朝會。
  • 歷史名人:楊再興人物生平、四處徵戰、商橋戰死……
    後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人物生平早期經歷紹興元年(1131年),曹成擁眾十餘萬,佔據道州、賀州,楊再興為曹成部將,跟隨曹成南下,劫掠嶺南。次日,楊再興又與偽齊軍在孫洪澗展開戰鬥,擊敗敵人二千人,收復長水縣,繳獲糧食二萬石供給軍民,全部收復西京險要地區。又得到偽齊留下的馬匹一萬匹,糧草數十萬。中原地區群起響應。而後楊再興又到蔡州,焚毀偽齊軍糧草。
  • 趙登禹將軍戰死沙場,遺體幸得僧人收殮,藏於龍泉寺達八年之久
    ▲趙登禹將軍捐軀大紅門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愛國將領趙登禹與佟麟閣率部指揮駐守南苑,英勇抗擊日寇。趙登禹臨終時,對流淚的衛兵說:「軍人戰死沙場原為本分,沒什麼可悲傷的。北平城還有我的老母,你去對老人說,忠孝不能兩全,兒子為國犧牲,也算對得起祖宗。」當時,趙登禹年僅39歲。有關趙登禹殉難的具體地點,說法不一。一說在大紅門以西的黃亭子附近,二說在大紅門附近的天羅莊,三說在大紅門附近的御河橋。
  • 許世友將軍:越南戰爭開始前,給自己定做紅松木棺材,花了50元!
    許將軍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忠孝兩全的傳奇經歷,大家都耳熟能詳,活著盡忠、死後盡孝土葬老家侍奉雙親的義舉人人敬仰。他給兒子50元訂做壽材死後卻沒用上,裝殮他的卻是尤太忠將軍給做的一口楠木棺材,這是怎麼回事呢?(王子瑞 攝)許世友1976年過七十大壽的時候,在廣州軍區任司令員,他交代前來祝壽的大兒子許光,回老家新縣後,給他準備一口紅松木材的棺材。
  • 驃騎將軍祠介紹一覽
    驃騎將軍祠介紹一覽  在花都區炭步鎮鴨湖村,有張氏祖祠、讓齋張公祠兩座頗為醒目的祠堂,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據了解,其中的張氏祖祠是為紀念明朝洪武皇帝親封的驃騎將軍張柏庭所建,而其戰死沙場的故事至今流傳。  鴨湖張氏第二十六代後人張文祖告訴記者,鴨湖村張氏的一世祖是張叔夜,但他並未來過鴨湖村。據了解,張叔夜生於北宋英宗治平二年,生有兩子。
  • 殘酷謊言4:石像女王 免安裝硬碟版下載
    遊戲名稱:殘酷謊言4:石像女王英文名稱:Grim Tales: The Stone Queen 遊戲類型:冒險解密類(AVG)遊戲遊戲製作:Elephant Games遊戲發行:Bigfish【運行說明】1、解壓壓縮包2、運行「開始遊戲」或遊戲原始執行程序進入遊戲【遊戲介紹】《殘酷謊言4:石像女王》是一款由Big Fis工口GAMEs發行的冒險解密遊戲,該作是《殘酷謊言》系列的第四部。遊戲講述的是你的侄子布蘭登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小鎮中遇到了神秘的石像女王。女王曾經守護著山裡的礦工,然而現如今她卻在復仇!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那麼這兩種刑罰哪一種更殘酷呢? 相當於整個姓氏分支家族全部處死。血脈相傳就此徹底斷絕,這對於注重家族延續傳承的封建禮教古人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這麼嚴厲的刑罰,那些即將受牽連被處死的親屬為什麼不逃跑呢!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