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開始北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重新走進公園去放鬆自己壓抑已久的身心。但是由於疫情並未徹底結束,目前還是應該儘量避免扎堆聚集,相比較而言圓明園遺址公園地域廣闊,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今天旮旯兒就跟大家聊聊西洋樓景區的諧奇趣遺址。
西洋樓景區位於圓明三園的長春園,是乾隆年間歷時三十餘年才建成的西洋景兒,由十餘組不同的建築組成。如今一提到圓明園人們首先會想到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其實諧奇趣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水法建築。如今諧奇趣景區已經被圍欄圈了起來,而過去這裡是可以走進去參觀的。
如今諧奇趣景區內只有部分後來依據資料復原的石柱是立著的,其餘大部分都散落在景區內,而遊人到西洋樓景區大都是直奔標誌性景點遠瀛觀大水法,而往往會忽略到像諧奇趣這樣的遺址。
旮旯兒上中學的時候經常來圓明園玩兒,那時候西洋樓景區還不單獨收費,而且每一處遺址都是開放的,遊人可以隨便上去,以至於在很多石柱上都有遊人的塗鴉。而現在公園加大了文物的保護措施,很多遺址都被護欄圈了起來,雖然觀看起來不如過去方便,但是對於文物保護卻是大有好處的。
當年旮旯兒曾經多次進到諧奇趣遺址內去仔細欣賞拍攝那些精美的建築構件,這隻被砸斷為幾截的石獅子是旮旯兒目前拍到過的上百隻石獅子中最特殊的一隻,其造型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石獅,而是帶有明顯的西洋風格。
圓明園被焚之後,那些相對完整的石構件早已被拉走成了皇家或者私人園林內的裝飾之物,剩下的只是一些無法再利用的殘件,由於現在遊人只能沿著景區外的木質甬道參觀,很多細節都無法近前觀看,實際上隨便找一塊殘存的石構件都可以發現上面精美的石刻花紋。
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與中國傳統磚木結構建築不同,西洋建築的特點是主要以石材為主,不僅堅固而且耐火,因此當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西洋樓景區相對來說損毀並不像其他地方那樣嚴重。
旮旯兒手裡收集了很多各個時期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大量老照片顯示,在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十多年後西洋樓景區內還保留了大量的建築遺存。
小時候去圓明園玩兒旮旯兒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圓明園內數以百萬計的珍貴文物或毀於大火或流失海外可以理解,但園內那麼多的石橋、石殿座臺基,以及西洋樓景區內大量的漢白玉石材可都是不怕火燒的啊,怎麼也都沒有保留下來呢?
等後來看了很多資料才漸漸明白,原來在隨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使得這座萬園之園屢遭浩劫,歷經火劫、土劫、石劫等劫難之後,如今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劫後餘生的建築殘件也真算是難得了,而圓明園的遭遇帶給人們的深思也遠非落後就要挨打這麼簡單……
近年來圓明園遺址公園做了大量的遺物追繳工作,很多當年散落各地的圓明園遺物又回歸到公園內,比如這組噴水池石雕構件就是被追繳回後又重新安放在諧奇趣北邊原位的文物。
前不久西洋樓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中的馬首回歸圓明園則可稱圓明園文物回歸的一件大事,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從圓明園流失出去的文物重新回歸到這座萬園之園當中來,只有圓明園才應該是它們的最終歸宿。有圖有故事,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一千多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朋友們閱讀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