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次劫難,圓明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

2020-12-23 老時光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圓明園四十景仍剩下超過13處的景觀,但山形水系並未破壞。此後100多年,圓明園先後歷經「火、木、石、土」四次劫難,最終將一個美麗絕世的圓明園變為一片廢墟。

劫火

1860年10月,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焚毀,大多數建築絕被燒毀,園中的花草樹木也遭到嚴重損害。同治年間,清政府調查後發現圓明園尚存13處景觀。比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國人沒有船,因此燒不到。至少圓明園的中國園林部分還未成為一片廢墟,甚至有些建築還保存得相當完整。但這場劫掠和焚燒,僅僅只是是這座名園災難的開端。

劫木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期間,圓明園裡的太監勾結土匪、地痞,拆除建築木料,砍伐大量古樹,甚至把它們燒成木炭拿出去賣。這次的破壞主要是倖存建築物被拆毀,古樹破壞殆盡,但此時,圓明園的山形水系仍然沒有遭到破壞。

劫石

清朝覆滅後,北洋軍閥時期,圓明園管理疏散,幾乎無人管理,當時,北京的軍閥、官僚、政客乘機對圓明園的石料巧取豪奪,用於建造自己高大的府邸。民間也有人肆意取用圓明園的石料用於庭院裝飾。因此,圓明園石刻文物被拆運到各地,南京靜海寺的露陳墩、鐘山風景區譚延闓墓前的牡丹花壇都是圓明園文物。還有一個牧師私自拆走了圓明園的一個華表,今矗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

劫土

致使圓明園的山形水系遭到破壞的是民國時期。從民國年間開始,很多農民住進圓明園,為了發展生產,建造房屋,農民紛紛挖山取土。圓明園裡還有耕地、工廠、打靶場,還住了2000多戶人家,整個山形水系都被破壞了。新中國成立後,因為管理不當,農民越來越多,破壞也越來越嚴重。一些農民為了養家畜種水稻,建房子挖山取土,圓明園慘不忍睹。尤其文革時期,文革時期一些農民自主進入圓明園挖土。一些當時的愛國人士無不感慨道:「故宮禾黍,人世滄桑。」

相關焦點

  • 圓明園的廢墟
    因時間所限,圓明園遺址和香山等景點未列入遊覽計劃。然而,緣於一種難以釋懷的情結,第四天上午遊覽完頤和園之後,我還是決定放棄計劃中的北海,選擇了圓明園遺址公園。長春園西洋樓大水法遺蹟歷史上的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 歷經多次劫難的圓明園西洋樓景區,滿地的碎石殘件引人深思
    但是由於疫情並未徹底結束,目前還是應該儘量避免扎堆聚集,相比較而言圓明園遺址公園地域廣闊,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今天旮旯兒就跟大家聊聊西洋樓景區的諧奇趣遺址。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 今天,圓明園罹難160周年
    圓明園,曾被譽為萬園之園.本是由康熙帝賜給四子雍正的一片園林,雍正帝即位後,將明園重新建設改造,從原來的六百餘畝打大到了三千餘畝。後又先後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共一百五十多年的經營,把圓明園建立成了座可以避署、聽政、處理軍務等集多項功能為一體,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 圓明園罹劫150周年新聞背景:兩度劫難圓明園(圖)
    圓明園大水法遺址 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 圓明園遭受焚掠,在人類文化史上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其損失不僅是難以用數字來估計的金珠寶物、中國歷代所珍藏下來的文物典籍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其後軍官和士兵就開始瘋狂地搶劫和破壞,劫掠行徑使他們中的不少人獲得了累世花不盡的財富,回到母國後成了富翁。為避免分贓不均,英法聯軍專門成立了一個「戰利品管理處」,對所有的「戰利品」進行拍賣。  為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等下令於10月18日縱火焚燒圓明園,這場大火持續了兩三天。
  • 萬園之園-圓明園展覽館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即使把法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都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座規模宏偉的東方博物館媲美(雨果所說的「東方博物館」指的就是圓明園)。就讓我們一起遊覽這個曾讓雨果傾倒的東方博物館,體會—下它到底有何等魅力。
  • 史詩記錄片《圓明園》基本資料:劇情簡介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是清朝鼎盛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園,其營造時間長達150餘年。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它與紫禁城共同構成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故為名副其實的御園。
  • 圓明園「馬首」回歸,左耳朵被壓彎,背後一段血與火的民族劫難史
    從被搶走到回到祖國,這座馬首在160年裡,一共歷經了6任收藏者:英法強盜後已知的最早收藏者,是時任法國駐大清國公使秘書謝滿祿,他收藏了很多圓明園文物,在他去世後的將近100年內,馬首一度銷聲匿跡。1707年,54歲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園林賜給四子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大帝。康熙親自給這座園林賜名「圓明園」,並御筆手書牌匾,「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 歷史上的圓明園,圓明園的園林特色
    世界上十大歷史廢墟,圓明園有幸入選,與瑪雅、馬丘比丘、龐貝等古城被放在了一個高度上。像這樣的新聞,很難讓中國人感到欣喜和自豪。逝去的東西再美好,也只能是蒼涼和悽美,何況圓明園還承載著華夏民族曾經的恥辱和傷痛。圓明園,一個經歷康熙至鹹豐5位皇帝、用了160多年時間建造起來的皇家園林,殿堂樓閣、亭臺軒榭等各種建築更是數不勝數,是比今。
  • 歷經1500多年,3次劫難,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歷經千年滄桑,巴米揚大佛多處已經受損,21世紀,這裡聚集了不少外國專家學者和當地藝術匠人。其所做的,就是全心全意修復大佛,同時也揭示出了巴米揚大佛的劫難命運。上世紀由於多年的戰亂,許多佛像已經千瘡百孔,三次劫難之中,尤其以2001年最為嚴重,巴米揚所有佛像幾乎悉數遭到毀壞。早在1966年,印度與阿富汗考古隊就合力修復巴米揚佛像。
  • 圓明園曾遭遇四劫: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 四件獸首: 牛首、虎首、猴首、豬首等4件銅獸:由保利藝術博物館購回。  ● 霽藍描金瓜稜粉彩花卉大瓶: 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中亮相,該拍品是圓明園陳設之物,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類品種實屬罕見。
  • 被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為何只剩一堆石頭?其他東西去哪了?
    自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這座曾被視為世界文明奇蹟的建築,就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遺留在那裡,用它們那空寂無瀾的眼神,默默的打量著這個世界,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什麼。它們在說什麼?百餘年來,人們意欲一探究竟,然而面對著一片廢墟與散落其中的石頭,最終卻也只能悵然若失的離去。
  • 圓明園被毀前照片在拍賣會上賣出天價,網友感嘆:「簡直太美了」
    很多人喜歡中國的歷史,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我們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建築群——圓明園。說起圓明園,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皇家園林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歷經幾代帝王的不斷修建,最終在一個多世紀之後才竣工完成。圓明園可以說是集中國園林建造藝術之大著,並且在圓明園中,還創造性的加入了外國建築,使得圓明園更加的具有國際範。
  • 圓明園:昔日帝王皇家園林 今日百姓遊憩之地_中國網
    資料圖片:圓明園迷宮   張愛東 攝中國網訊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
  • 哭泣的圓明園 憤怒的圓明園
    觀感圓明園,曾是一座舉世聞名的中國皇家園林。為了銷毀罪證,侵略者又於18日、19日,放火燒了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使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最終化為一片灰燼。、廢墟,殘簷斷壁,滿目瘡痍,零亂的石塊、遍地的碎瓦,不禁感慨萬千。
  • 假期出遊好去處: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
    閨女這學期的語文書裡,有關於圓明園的一篇課文,這使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課本裡的名勝古蹟一個都沒去過。自小在小地方長大,著實沒見過世面。如今旅居北京,可不能讓孩子再重蹈覆轍,擇日不如撞日,正值假期,正好帶孩子前往圓明園遊玩。
  • 圓明園讓人心痛
    圓明園,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有 「萬園之園」 之稱。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後,搶的搶、砸的砸,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歷代的名人書畫、奇珍異寶,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搶不走砸不掉的最後再縱火焚燒,大火連燒3天3夜,曾經珍寶無數的萬園之園變成一片廢墟。
  • 圓明園廢墟遺址是否復原重建?專家觀點不一
    昨天是圓明園罹劫150年紀念日。在北京,圓明園管理處等單位牽頭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除了文物展外,還邀請了法國歷史學家伯納 布立賽以及臺灣歷史學家汪榮祖等做訪談。而昨晚,圓明園學會發布了一份針對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全球倡議書。 面對這個最大的「民族傷口」,中國民眾最關心的兩個話題———眾多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如何回歸?
  •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在修復過程中,竟發現了一個意外驚喜
    而在清朝康熙帝掌權期間,他一眼就相中了這裡的風水,就下令著手修建圓明園,等到雍正登基以後,每到酷暑季節都會來到圓明園當中避暑,而且對其不斷進行擴建,直至乾隆時期,圓明園終成「萬園之園」。
  • 150年前圓明園被毀,之後專家對其修復,廢墟下竟然還有意外之喜
    ,比較知名的便是圓明園十二獸首,這些年通過國家和民間收藏家的努力,有些文物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國家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並且對於那片廢墟,國家也一直抱有希望,先後進行過好幾次考古挖掘,嘗試修復。一、保護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對圓明園的遺址的保護工作就提上了日程,首先做的就是恢復園內的綠植,至於為什麼從綠化開始,原因自然是當時國內百廢待興,這項工作是比較簡單好做到的。而且綠植看起來生機勃勃的,也讓這片廢墟看上去有了幾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