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圓明園四十景仍剩下超過13處的景觀,但山形水系並未破壞。此後100多年,圓明園先後歷經「火、木、石、土」四次劫難,最終將一個美麗絕世的圓明園變為一片廢墟。
劫火
1860年10月,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焚毀,大多數建築絕被燒毀,園中的花草樹木也遭到嚴重損害。同治年間,清政府調查後發現圓明園尚存13處景觀。比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國人沒有船,因此燒不到。至少圓明園的中國園林部分還未成為一片廢墟,甚至有些建築還保存得相當完整。但這場劫掠和焚燒,僅僅只是是這座名園災難的開端。
劫木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期間,圓明園裡的太監勾結土匪、地痞,拆除建築木料,砍伐大量古樹,甚至把它們燒成木炭拿出去賣。這次的破壞主要是倖存建築物被拆毀,古樹破壞殆盡,但此時,圓明園的山形水系仍然沒有遭到破壞。
劫石
清朝覆滅後,北洋軍閥時期,圓明園管理疏散,幾乎無人管理,當時,北京的軍閥、官僚、政客乘機對圓明園的石料巧取豪奪,用於建造自己高大的府邸。民間也有人肆意取用圓明園的石料用於庭院裝飾。因此,圓明園石刻文物被拆運到各地,南京靜海寺的露陳墩、鐘山風景區譚延闓墓前的牡丹花壇都是圓明園文物。還有一個牧師私自拆走了圓明園的一個華表,今矗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
劫土
致使圓明園的山形水系遭到破壞的是民國時期。從民國年間開始,很多農民住進圓明園,為了發展生產,建造房屋,農民紛紛挖山取土。圓明園裡還有耕地、工廠、打靶場,還住了2000多戶人家,整個山形水系都被破壞了。新中國成立後,因為管理不當,農民越來越多,破壞也越來越嚴重。一些農民為了養家畜種水稻,建房子挖山取土,圓明園慘不忍睹。尤其文革時期,文革時期一些農民自主進入圓明園挖土。一些當時的愛國人士無不感慨道:「故宮禾黍,人世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