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置 在西洋樓遺址北側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位置

  春熙院位於西洋樓遺址北側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置,不在北京大學校園的北部,現址位於圓明園北牆外的二河開地區。昨天,北京晨報記者來到毗鄰圓明園北牆的二河開21號院,此地在拆違之前曾是海澱區五環內的最大違建群,如今惟餘拆除違建後的磚石泥瓦和一些樹木,難以想像當年身為皇家園林的風採。

「圓明五園」方位圖

  考證 春熙院在長春園之北

  圓明園管理處昨天發布消息,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對圓明園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於圓明園東北角、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北側,總面積約150畝。

圓明園北牆外的二河開21號院,就是當年圓明五園之一的春熙院。

  公眾熟知圓明園有「三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但實際上,盛時的圓明園由五個園子組成。何瑜告訴記者,「圓明五園」中,剩餘兩園是位於今清華大學的熙春園以及位於西洋樓遺址北側的春熙院。此前,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的位置學界沒有爭議;熙春園經清代園林史專家考證,位置在今清華大學範圍已成定論;只有春熙院究竟在哪裡爭議較大。

  一直以來,諸多專家學者認為春熙院位於北京大學校園的北部區域,「未名湖以北的鏡春、朗潤、鳴鶴三園一帶」。但也有學者根據樣式雷《圓明園以東水道圖》認為,春熙院應在長春園的北部。

  何瑜根據史料研究,確定春熙院位於圓明園的東北角,南面隔牆即是長春園的西洋樓。他告訴記者,春熙院在乾隆朝以前是一座賜園,名淑春園。之前學者認為位於北大的淑春園就是後來的春熙院,其實這個淑春園為和孝公主下嫁時的賜園;而長春園之北的淑春園才真正是御園春熙院的前身——兩個淑春園,園名相同、地點不同、景觀不同。

  掌故 長春園沒有與圓明園北牆取齊

  何瑜介紹,根據清代樣式雷圖檔和專家考證,春熙院的前身淑春園,很可能是康熙二十四子允袐的賜園。允秘是雍正最小的弟弟,雍正十一年(1733)分府時,允袐首次封爵位即被封為諴親王。允袐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病故,享年58歲。

  何瑜說,圓明園東北角與長春園北面有一大缺角,在這一缺角內有湖泊及山形地勢,明顯透露出這裡曾經也是一座園林。「乾隆十年開始興建的長春園北部,為什麼不與圓明園北牆取齊,而是遺憾地存在一個缺角,原因很可能是乾隆帝要照顧他的小叔叔諴親王,而沒有收回他的賜園」。

  據何瑜考證,乾隆四十五年(1780),已收歸內務府的原賜園淑春園(位於長春園北),設置八品苑副一人,負責該園管理。乾隆四十七年(1782)正月,奉旨將「淑春園更名春熙院」,至此,春熙院形成,圓明五園成。

  嘉慶七年(1802),嘉慶帝將春熙院賜給了四女莊敬固倫公主。道光二年(1822),道光帝又將熙春園一分為二,分別賜予其弟綿愷與綿忻,圓明五園縮小為圓明三園。

  興衰 盛時野鳥嬉戲遙望西山

  站在現今圓明園北牆外的二河開21號院,拆遷後裸露著泥土的地面用綠網苫蓋著。雖然能看到長春園的北牆,但難以想像這裡曾是當年圓明五園之一的春熙院,那個曾擁有十餘處景點的皇家園林。二河開21號院的違建面積曾達到7萬平方米,2015年底外來人口高達1萬餘人,被稱為海澱區五環內的最大違建群,今年5月底違建全部拆除完畢。

  乾嘉之際盛時的春熙院是什麼樣的?何瑜經過考證描繪出了當年的美麗畫卷:「春熙院北鄰清河,水源豐富,園外的河灘溼地,常引來諸多野鴨、野鳥等覓食嬉戲;園子西邊順著圓明園北牆,遙望西山,一覽無遺,美不勝收」。乾隆帝當時曾作「披霞榭」詩一首,贊道:「澄淡映紫碧,波谷含雲綺」。

  何瑜描述,春熙院有南宮門和西宮門,南宮門內有三孔板橋,過橋即主殿春潤堂。春熙院內有兩灣小湖,中有溪水相連,湖中有島。全園主要景點有十三四處,除春潤堂外,還有三間樓、點景樓、鶴來軒、融綠堂、凝芳軒、靜香閣、披霞榭等。

  「春熙院最後一個納入圓明園,僅僅存在了23年(1780-1802)。」何瑜說。如今,中外參觀者還可以在清華大學尋覓到當年熙春園的名勝古蹟,但春熙院永遠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湖泊水系全部被破壞,任何遺蹟都沒有留存下來」。

  北京晨報記者 王海亮  圓明園管理處/供圖

相關焦點

  •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內諧奇趣遺址的一地碎石
    西洋樓景區位於圓明三園的長春園,是乾隆年間歷時三十餘年才建成的西洋景兒,由十餘組不同的建築組成。如今一提到圓明園人們首先會想到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其實諧奇趣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水法建築。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漫步皇家園林——萬園之園【圓明園】
    【圓明】是雍正皇帝皇子時使用的佛號,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法號【圓明】。1860年和1900年,圓明園遭到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頁屈辱史。現在看到的只是圓明園遺址。常聽介紹說,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被稱之為圓明三園。其實圓明園還曾有過五園之盛。
  • 中國六十年紀行-98 「萬園之園」圓明圓
    圓明園位於,是一組的大型,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熙春園和春熙院組成,而較大的三園通稱為「圓明三園」 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約合5,200畝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 佔地1.5%的西洋樓遺址,是圓明園的精華,保存下來最多的部分
    每個遊客來到這裡,都會說一句話「勿忘國恥」,這裡是圓明園的西洋樓遺址,很遺憾存留下來的是這個樣子,想必大家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我不在這裡過多贅述,來這裡讓我真的很震撼。一把火燒毀的皇家園林,這裡的石頭非常大。是什麼才能破壞掉,我無法想像。
  • 歷經多次劫難的圓明園西洋樓景區,滿地的碎石殘件引人深思
    西洋樓景區位於圓明三園的長春園,是乾隆年間歷時三十餘年才建成的西洋景兒,由十餘組不同的建築組成。如今一提到圓明園人們首先會想到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其實諧奇趣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水法建築。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身邊】圓明園長春園宮門首次開門迎客
    彼時僅供皇帝出入,建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的圓明園長春園宮門,18日起首次開門迎客。
  • 圓明園風光:圓明園原來這麼美,被西洋樓遺址給固定思維了
    提及圓明園,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這個「廢墟」形象了,它是西洋樓大水法遺址,整個西洋樓景區全部景觀佔地僅80畝,大約佔圓明園總面積的1.5%。也就是說,圓明園還有98%以上大家並不了解,其實她很美很大!今日剛剛立春,大部分地區還沉浸在冬的肅殺裡,但圓明園此時的景致依然如畫,,陽光透視下很美,滿眼明媚與溫柔湖面金光閃閃,還會不時有很多鳥飛過,心情瞬間會變得像灑脫自由的詩一樣。
  • 圓明園最真實歷史照片,網友們看過嗎?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搶掠;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遭焚毀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西洋樓景區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 再現圓明園西洋樓風姿(組圖)
    李俊閣,雖是個年過七十貌不驚人的老人,但是,看到他精心製作的圓明園西洋樓微縮景觀時,不禁為他的精湛技藝而拍案叫絕。  圓明園太大了,如果沙盤以1比150的比例製作,西洋樓的微縮景觀就難以展現以往的風姿。1998年,李俊閣退休了,他決心要實現這個願望,再現圓明園裡這座立體的西洋樓的風姿。李俊閣回到文物局,跟資料室溝通,讓他們把所有有關的資料都給他。
  • 圓明園裡的特色不只是西洋樓遺址,容易被忽略的是這些橋
    圓明園經前後各朝150多年在建造,總體面積是350公頃融合了江南塞北的景色。在遊覽圓明園的時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圓明園的橋,園區內有很多的橋,作為景點推出的只有幾座橋。在遊覽圓明園的時候多注意一下你走過的橋吧!
  • 北京現存最滄桑的歷史遺址,遊客去圓明園遺址公園拍照也擺剪刀手
    今年4月15日,因施工引起的一場熊熊大火吞噬了巴黎聖母院,給巴黎聖母院造成了嚴重損毀,進而讓人聯想到圓明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並洗劫寶物,網上出現了一種得到報應的聲音。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的1707年,距今300多年的歷史,凝集了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華,享有「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的美譽,連法國大文豪雨果都盛讚不已。然而,現在看到的圓明園核心建築卻是這樣的斷壁殘垣,讓人痛心不已。
  • 為什麼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
    圓明園地處在北京城西北郊,與頤和園相毗鄰。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也就是公元1707年,是由圓明長春綺春森源組成和稱圓明三園,總面積346萬平方米。曾經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命名的,雍正皇帝解釋起名緣由說,「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圓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入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中園有中西各國風格的建築145處,建元時間長達150餘年,其規模之宏大,園林之優美,冠絕天下,被稱為萬園之園。
  • 圓明園西洋樓裡傳出北京故事
    十二生肖元素的帽子西洋樓在圓明園內有「東方凡爾賽」之稱,它既有濃鬱的中國傳統審美趣味,又融合了西方造型藝術的特點,「為什麼乾隆皇帝偏偏在圓明園建造這樣一個中西合璧的樓,他怎麼不在故宮在西洋樓裡皇帝吃什麼樣的西餐?」 圓明園管理處展覽館館長李玉明向記者表示,目前研發的西洋樓文化旅遊紀念品將在年底上市,這些紀念品將向遊客講述西洋樓裡傳出的北京故事。「西洋樓印象」衍生品年底上市18世紀中期,乾隆命令宮中任職的義大利畫師郎世寧、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王致誠等人按西歐園林風格設計,由中國工匠耗費數十年建造西洋樓。
  • 圓明園罹難159周年,遺址公園明天免費開放
    2019年10月18日,圓明園將迎來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為銘記歷史,讓更多的人走進圓明園,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將對公眾免費開放。1860年10月18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焚毀。從2016年起,每年的10月18日是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日,是希望更多的人來到圓明園,走近遺址,悼念圓明園遠逝的輝煌,銘記歷史,更喚起心中的愛國主義熱情。
  • 對圓明園古建築的再認識
    清代重要的政務場所 現在的西洋樓遺址景區,留下了十組建築的殘跡,一般人往往以為看了它就等於參觀了圓明園,其實西洋樓景區在當初圓明園裡所佔的比例只有全園總面積的2%。 那麼圓明園的核心部分在哪裡呢?這要從造園歷史說起。
  • 萬園之園圓明園,殘垣斷壁難掩往日輝煌,雜草青石訴說百年興衰
    如今的圓明園只剩下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苦難,空留一段歷史讓人憑弔。地鐵圓明園站位於清華西路,圓明園遺址公園南門西南側。毗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西洋樓殘柱為背景,以《圓明園四十景》的文字形式為內容,又有建園、毀園、燒園3個歷史畫面,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拍照留念。
  • 男子闖圓明園禁區稱「這是我家」
    針對北京市圓明園遺址公園內一男子爬入「請勿進入」區域並聲稱「這是我家」一事,10月20日上午,北京市圓明園遺址公園宣傳科回應記者稱,園方已接到遊客反映信息,確認事發地為北京圓明園內的西洋樓遺址。涉事遊客為未成年人,從「請勿進入」區域上來後就離開了。希望大家抱著寬容的態度看待此事。
  • 北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
    ,以及仿杭州西湖勝景而建置的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夾鏡明琴等;  5)長春園,位於圓明園東面,始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以水面為主體,內設景點30餘處,園內主體建築為中式,但在園北的東、西向狹長地帶建有一組西式宮殿,統稱西洋樓,是中國皇家園林內首次出現的歐式建築,主要有淳化軒、海嶽開襟、獅子林、如園、西洋樓、觀水法的獸戰和時鐘、黃花陣裡捉迷藏、線法山上觀望威尼斯城;
  • 「萬園之園」和「一切造園藝術之典範」-圓明園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塊區域組成,歷史上無比富麗優美,有「萬園之園」的美譽1860年英法聯軍將主要建築燒為灰燼,如今遊客前來只能在殘骸中憑弔,尋找當年輝煌的帝國身影圓明園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以水景取勝,既有廣闊平靜的湖面,又有狹窄湍急的溪流圓明園主要由兩大區域構成:福海景區、後湖景區福海是園中最大的水面,取「福如東海」之意,是當時皇家御園的水上遊樂中心海的中央有三個以橋梁連在一起的大小不同的方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