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承認元朝正統,提出「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種說法合理嗎?

2020-12-25 東南史官

元朝作為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在史學家的眼中也是存在爭議的。西方史學界不承認蒙古的正統地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以至於提出「是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論調。那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說,元朝算不算是一脈相承的正統王朝?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是按照蒙古帝國分封制繼承法嚴格選出來的。這是要承認的,哪怕其他汗國敵視忽必烈和他打仗,可是嘴上必須承認他是蒙古帝國大汗。如果不承認忽必烈的正統,那麼他們的正統也會動搖。

元朝是忽必烈把蒙古帝國名稱改成元朝行秦漢制度,這是他作為一位蒙古帝國大汗的權利,也就是說忽必烈的元朝其實就是蒙古帝國的中心區域。其他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分封王國,也就是說元朝有其他汗國的一半主權法理。

最關鍵的來了,忽必烈他自己承認自己是中國,後期明朝完全繼承元朝,也就是明朝繼承了蒙古帝國中心領土法理,和其他分封王國一半法理。

簡單說,中國有個元朝,元朝是蒙古帝國繼承者,而且按蒙古帝國繼承法,元朝是所有蒙古汗國的宗主國,而宗主國有一半附屬國法理,明朝後來繼承了元朝法理,同樣也繼承了元朝宗主國身份。這是要明確的,也是給後入留的遺產繼承。

元朝從國號到統治制度均為漢制、按相關規定受天命,是中國朝代。蒙古高原屬於唐朝都護範圍,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對中原的戰爭名義上是內戰。

可以往前倒騰:蒙古部落都是金國人,女真部落都是遼國人,契丹部落都是唐朝人。唐朝之前,那裡屬於高句麗,是扶餘人。而扶餘部落之前是屬於鮮卑管轄,鮮卑部落是屬於漢朝管轄。漢朝管轄之前,這裡是屬於匈奴。

而史記記載:匈奴是夏之苗裔;現代考古:遼寧紅山文化。最終結論:大興安嶺兩側的胡人就是中國人。就像德國人是歐洲人,法國人也是歐洲人一樣。最終中華民族是集合成了一個超級統一體,所以,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因為成吉思汗起兵反金的理由就是:金朝皇帝是個傻子,我鐵木真不服,要取而代之。然後開始徵服金國,結果就是把金國打趴下了,接著才開始西徵。

元朝從建國開始就依照著中原王朝那一套,定都中原,自稱中國,全套班子都在中國的國境之內,承認在他之前的所有王朝均是合法的,自己是繼承的,帝位是由堯舜傳下來的,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歷史作為一個曾經的旁枝跟中原王朝的歷史融合起來,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

元世祖忽必烈是個高度漢化的蒙古人,後世的蒙古人也都要學習漢文化,元朝制度也以六部制度延續,到後面元朝人都已以自己的漢名稱呼。

絕大部分外國史學家都認為元朝歷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但沒有史學家認為大蒙古國是元朝。即,中國的元朝是大蒙古國的一部分。

大元大蒙古國的稱號從法統上來說只有33年,即使在這33年裡元朝與其他蒙古汗國,更像是宗主國與僕從國之間的關係。世界上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元朝算作蒙古史,連蒙古國自己都把元朝歸入中國史。

西方的徵服王朝論不適合中國歷史,因為不論是諾曼王朝相較於英國、託勒密王朝相較於埃及、留裡克王朝相較於俄羅斯、莫臥兒王朝相較於印度,其建立者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實實在在的外國民族。而不論是元朝還是清朝,或者是北魏、遼朝、金朝等,都是中國本土民族在中國境內建立的政權,最後又亡於其他中國政權之手,怎麼能和外國那些「徵服王朝」相提並論呢?只因為這些政權的統治者是少數民族,徵服漢人建立的政權就要叫「徵服王朝」嗎?

那麼在少數民族眼裡,漢唐明也應該是徵服王朝——漢人徵服少數民族地區的王朝!信奉了外國「徵服王朝」論這一套東西,就是中了外國人的圈套,就等於默認「中國」等於漢族地區,等於承認「中國」和滿洲、蒙古、西域、吐蕃等地區屬於並列關係的不同國家。

元朝是華夏文明無疑,注意是元朝不是蒙古帝國,事實上也有純大蒙古主義的人們,比如阿里不哥,他們估計就是想把中原城池都扒了放牧,把漢人當牛羊圈養,信仰長生天的一波純純的蒙古文明代表,可惜這種反社會的原始部落模式肯定是無法成功的,最終重用漢人。

深刻學習並皈依了中華文明的忽必烈取得了成功,這個政權雖然有很多蒙古本身特色的文化殘留,但主體是中華文明無疑,連國號都是取自周易的元而不是xx汗國,元武宗的時候準備討伐叛亂的伊斯蘭漢國,還要說他們不敬祖先。

元代的對中華文明的負面影響,有,但是有限。元代時間短,不足百年,來不及蒙古化。蒙古漢子,馬背上的性子直,不夠陰柔,腦子算計能力達不到兼容漢人的水平。勇武有餘,心眼不足,對文化影響力的了解認識不夠,所以對文化禁錮程度不太高。

元政府高層有很多宋官僚,文化程度高,對漢文化對元政府高層中起到了很好的影響力。比如趙孟,從側面影響了元皇帝對漢文化的不反對。最主要的,幾千年漢文化確實博大精深,對異族異域文明的同化能力超強。

百十年時間,不足以斷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諸君看清朝統治300來年,對漢文化的負面影響就遠遠大於元朝。元代的文明,基本上在宋基礎上延續得很好。元瓷器,戲曲,書畫,文學,科學,等等各方面並未落後和斷層,宋的影響歷歷在目。

元修遼金宋史,明修元史。修前朝史就是說自己是繼承前朝正統的,也就是元認可自己繼承了遼金宋的衣缽。說元朝不是中國朝代的其實就是大漢族主義心理作祟,都2020年了居然還有這種心理,漢人王朝的才算中國歷史?元修了宋史,明修了元史,這就足夠了。《沁園春雪》裡「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就給元朝的屬於中華民族歷史的定位。

相關焦點

  • 西方不承認元朝正統,提出「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種說法合理嗎?
    西方史學界不承認蒙古的正統地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以至於提出「是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論調。那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說,元朝算不算是一脈相承的正統王朝?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是按照蒙古帝國分封制繼承法嚴格選出來的。這是要承認的,哪怕其他汗國敵視忽必烈和他打仗,可是嘴上必須承認他是蒙古帝國大汗。如果不承認忽必烈的正統,那麼他們的正統也會動搖。
  • 真的是「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嗎?
    觀點首先表達我的觀點,我不認同「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欺騙性,所以讓很多不明白文化特性的朋友對這種謬論產生了認同感。出處「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的詳細出處已沒有明確記載,流傳較廣的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元朝時期的朝鮮人,另一是抗日時期的日本人。
  • 日本學者:「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而有日本學者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言論,崖山是我國廣東省的一處,這裡曾經經歷了崖山海戰,崖山是宋朝最後的倔強,不過這場戰爭最終以蒙古人獲勝告終,本是一場遵循歷史的朝代更迭,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說成「崖山之後無中華」?
  • 日本學者:「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而有日本學者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言論,崖山是我國廣東省的一處,這裡曾經經歷了崖山海戰,崖山是宋朝最後的倔強,不過這場戰爭最終以蒙古人獲勝告終,本是一場遵循歷史的朝代更迭,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說成「崖山之後無中華」?
  • 崖山之後無中華?我們是不是中國人,需要別人承認嗎?
    崖山一戰,顯示的是中國人的骨氣,想當初宋朝雖說積弱多年,但是對外徵戰無數能和遼金西夏一起能三分天下能坐穩江山的,絕對不是什麼孬貨!宋朝抵抗外來侵略時從楊業到嶽飛再到文天祥,反倒是出了無數的人才!最後崖山一戰那是孤注一擲豁出了命去打的,最後全體殉國,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的!
  • 崖山之後中國在,莫為東夷遮明睛
    但是,假的再怎麼吹,也成不了真的。事實就在那裡,不偏不倚,不是幾句簡單的腦補就可以隨意加工的。(圖)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是古代日本學習中國的體現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不靠譜?1、這是怎樣一種「舉國縞素「?中國對日本的認知最早開始於徐福東渡日本,雖載於《史記》,不過這更像一個美好的故事。
  • 謠言粉碎機,從來沒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說法
    有時候吧,這謠言不知道從哪兒就冒出來了,傳的有鼻子有眼兒,比如「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且不光捏造了這句話,還煞有介事弄了兩個出處。據我不怎麼靠譜的記憶力的不完全回憶,我至少在三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大V那裡,看到他們義正言辭,氣憤填膺的批駁這是日本人編造的謠言,美化侵華的罪惡手段。名為闢謠,可這也是不折不扣的謠言。據稱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觀點的,是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內藤湖南。註:京都學派,以京都帝國大學人文研究所為中心的學派。
  • 「崖山之後無中國」——這話真為日軍侵華創造了合理性嗎?
    「崖山之後無中國」的含義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在大多人的理解中,這句話的含義是:南宋崖山之戰以後,南宋歸於蒙元,幾千年華夏文化的積累被破壞,中華文明就此中斷。當然,還有一種含義,是在上述含義的基礎上添附而成。大體意思如下。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背後有怎樣的陰謀?
    近些年以來,一種「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調又開始興起!筆者首先表態,這是種論斷實際上是一場割裂華夏文明傳承的陰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一論點荒謬到了何種地步?一、「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證基礎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其理論基礎是基於宋朝和明朝兩個漢人王朝被草原民族所滅亡的事實。首先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 文揚:「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錯在哪?
    中國歷史真的是5000年嗎?秦朝是世界第一個現代國家嗎?中華文明真正的起源在哪裡?不懂人類文明史,你可能只看見世界的1%。最近,觀察者網邀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的文揚老師,為大家帶來40節音頻課程《文揚論文明》。
  • 崖山之後無中華?我們是不是中國人,需要別人承認嗎?
    崖山一戰,顯示的是中國人的骨氣,想當初宋朝雖說積弱多年,但是對外徵戰無數能和遼金西夏一起能三分天下能坐穩江山的,絕對不是什麼孬貨!宋朝抵抗外來侵略時從楊業到嶽飛再到文天祥,反倒是出了無數的人才!最後崖山一戰那是孤注一擲豁出了命去打的,最後全體殉國,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的!
  • 為何日本學者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你怎麼看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的歷史,一直有「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我們都知道提出這個論據的是日本的學者,崖山,是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自盡的地方!崖山海之戰,南宋十萬軍民蹈海殉國,此戰之悲壯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 駁崖山之後無中國
    駁崖山之後無中國為什麼有人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那麼我今天就和大傢伙一起探討一下。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什麼崖山海戰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誰說的?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如果對的話,對我們中華民族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謠言粉碎機,從來沒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說法
    有時候吧,這謠言不知道從哪兒就冒出來了,傳的有鼻子有眼兒,比如「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且不光捏造了這句話,還煞有介事弄了兩個出處。據我不怎麼靠譜的記憶力的不完全回憶,我至少在三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大V那裡,看到他們義正言辭,氣憤填膺的批駁這是日本人編造的謠言,美化侵華的罪惡手段。名為闢謠,可這也是不折不扣的謠言。據稱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觀點的,是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內藤湖南。註:京都學派,以京都帝國大學人文研究所為中心的學派。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竟然出自日本人之口
    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 ,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網際網路興起後出現的一種網絡歷史學論調。崖山海戰是宋朝末年宋朝與元朝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失敗告終。此次戰役之後,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制了中國。
  • 崖山之後無中國,崖山海戰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江門市新會區向南約50公裡處有個地方叫崖山。735年前,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在這裡展開。  風雨交加中,被認為是南宋最後一支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力量,與追擊而至的元軍水師在崖門銀洲湖海面上進行了決戰。近20萬南宋軍民或戰死或投海。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崖山之戰通常也被視為南宋滅亡的標誌。
  • 歷史 為何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太傅張世傑護楊太后突出重圍,左丞相陸秀夫背負年僅九歲的少帝趙昺蹈海殉國,「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后聞趙昺死,赴海死。宋遂亡。 所以「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是指宋臣陸秀夫背負著宋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後宮及群臣大多隨之殉國,中國的精英盡喪,華夏文明自此而絕。這句話還有後半句,「明亡以後無華夏」。
  • 崖山之後再無華夏是一個天大的謊言,你知道其用意嗎
    崖山之後再無華夏,意思是說,崖山海戰之後華夏文明至此消失。其實此話包藏著一個天大的陰謀。於是乎便有了崖山之後再無華夏之說。順手點讚,謝謝支持最先提出崖山之後無華夏的是明末清初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其本來意思是崖山海戰之後,中原統治權不再屬於漢人掌管,而是交到了蠻夷手中,
  •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句話:崖山之後無中華。以前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這句話的背景是什麼。讀水滸之後,又讀了一些關於宋朝的歷史,才知道這句話背後其實是對一個大朝代謝幕的哀嘆。但是,很多人會以為這句話是出自崖山海戰,這本沒錯,但是真正說出這句話的卻是個日本人。一個日本人為何要用這句話來評價中國的歷史呢?
  • 歷史| 葛劍雄:崖山前後,都是中國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公眾號【高中歷史教學】整理這句話是說,崖山海戰後南宋宰相陸秀夫背負著幼帝投海自盡,後宮及群臣大多隨之殉國。由於宋的滅亡意味著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朝的亡國,此後漢民族被「落後民族」所奴役。有網友認為,中國獨立發展的進程由此中斷,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以及先進的政治制度都中斷了,因此元對宋朝的取代,是古典意義上的中國的結束。這句話的出處也眾說紛紜,有說來自提出了「唐宋變革論」的內藤湖南(日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