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學者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你怎麼看

2020-12-20 貳品先生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的歷史,一直有「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

我們都知道提出這個論據的是日本的學者,崖山,是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自盡的地方!

崖山海之戰,南宋十萬軍民蹈海殉國,此戰之悲壯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崖山海戰,十萬南宋軍民赴海殉國!

萬灰俱滅之下,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負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毅然、決然的投海自盡!

而這一跳,也代表著宋王朝的徹底敗亡!

背著小皇帝的陸秀夫

以往一千多年的中國古歷史中,漢文化,一直是各個輪流上臺的封建王朝的主流文化!

我們也俗稱是「漢本位」文化,但是我們也都深知,中國地大物博,歷史上擁有著繁多的少數民族,在各個朝代、各個歷史階段的推進中,各個民族的文化不斷融合到整個華夏文明中來!

日本文化深受漢文化影響,日本的古建築

但是,漢文化,始終是佔據了有力的主導地位,為何?

因為,漢人始終是各個朝代的王朝締造者;直到遊牧民族,成吉思汗領導的草原鐵騎入主中原;才為這一沿襲了一千多年的慣例,畫上了句號!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所向披靡!

而日本又是中國漢文化的極度崇拜者,今日我們去往日本的很多城市如名古屋、京都、大阪、東京等地都能夠看到我國古代如漢、唐、宋等朝代古建築的影子!

日本的古建築

就連他們的和服都是唐朝的唐服,更不用提及日本的文字了!

可以這麼說,日本就是學習中國漢文化中最用心也最上進的學生,比同樣是我們學生的韓國強多了,那就是一個半吊子,整天一副一瓶不滿半瓶晃,吊兒郎當的臭德行!

日本的古建築

日本國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師被幹掉了,你說它能不心疼嗎?能不氣憤嗎?

這也是自宋滅亡之後,日本再也不正眼瞧宋代之後的,任何一個朝代的主要原因!

包括強大無匹的元朝,包括後面的明朝以及清朝!

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些都不正統!

而日本則認為自己是漢文化的集大成者,並以此頗為欣慰,甚至沾沾自喜、引以為傲!

它瞧不起元朝,也就導致忽必烈兩次發動大軍遠徵日本國,可惜都未成功,幾乎全軍覆沒!

蒙古大軍渡海攻打日本

它瞧不起後來的明朝,因為它覺得「漢文化」不夠純粹,所以日本國的海盜遍布我明朝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它更瞧不起扎著辮子子的清朝,通過隱忍最終在甲午年間驚天一擊,把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徹底的消滅乾淨!

甲午海戰,日本海軍全殲北洋水師!

它瞧不起清朝後的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最終發動了邪惡的侵華戰爭,犯下了滔天累累罪行!

其實,它哪曉得,漢文化雖然是我華夏民族的本文化,但是我們還有其他數十個民族,他們的文化依舊無比燦爛奪目!

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只是其中一支!

只是,它已對漢文化的痴迷程度,已經呈現瘋魔狀態;這也是他們說出「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番話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日本是數個學習我華夏民族漢文化中成績不錯的「學生」之一,但是在我看來,它也只是學了個皮毛罷了!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日本累累罪行的地方

而且這個學生有點倔、有點狠、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歹毒的狠!

至於他們所說「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就當個笑話看看得了,我華夏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若星辰,它日本才學了幾成?

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真的是「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嗎?
    觀點首先表達我的觀點,我不認同「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欺騙性,所以讓很多不明白文化特性的朋友對這種謬論產生了認同感。出處「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的詳細出處已沒有明確記載,流傳較廣的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元朝時期的朝鮮人,另一是抗日時期的日本人。
  • 日本學者:「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歷了多次朝代更迭,但無論怎麼變,都是我們中國人內部的政權變化。而有日本學者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言論,崖山是我國廣東省的一處,這裡曾經經歷了崖山海戰,崖山是宋朝最後的倔強,不過這場戰爭最終以蒙古人獲勝告終,本是一場遵循歷史的朝代更迭,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說成「崖山之後無中華」?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背後有怎樣的陰謀?
    近些年以來,一種「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調又開始興起!筆者首先表態,這是種論斷實際上是一場割裂華夏文明傳承的陰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一論點荒謬到了何種地步?一、「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證基礎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其理論基礎是基於宋朝和明朝兩個漢人王朝被草原民族所滅亡的事實。首先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 崖山之後無華夏,什麼意思
    X 崖山之後無華夏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崖山之後無中華?如此離譜的一句話為何會流傳至今?
    宋代三傑宋代之後的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華大地的時期,不知從何時起,「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論調不斷被鼓吹。雖然明清的科舉用八股文的形式嚴重僵化了讀書人的思想,但兩朝都相繼湧現出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因此「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就尤為可笑了。2.這句話是誰說的?其原本的意思是什麼呢?關於「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在網絡上流傳已久的話,竟然難以找到原話的出處。
  • 崖山之後中國在,莫為東夷遮明睛
    從此,在日本眼裡,「崖山之後無中國」……(圖)崖山海戰這是一個充滿國際友誼的正能量故事,也是一個非常扯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扯的地方不是凸顯古代中國對周邊效果的強大向心力。恰恰相反,這主要說明了中華文化的衰落。而作為中國文化的最深入學習者,在中華文化傾覆後,自己就是最正統的繼承人。所以,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 崖山之後無中國,崖山海戰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江門市新會區向南約50公裡處有個地方叫崖山。735年前,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在這裡展開。  風雨交加中,被認為是南宋最後一支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力量,與追擊而至的元軍水師在崖門銀洲湖海面上進行了決戰。近20萬南宋軍民或戰死或投海。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崖山之戰通常也被視為南宋滅亡的標誌。
  • 謠言粉碎機,從來沒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說法
    有時候吧,這謠言不知道從哪兒就冒出來了,傳的有鼻子有眼兒,比如「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且不光捏造了這句話,還煞有介事弄了兩個出處。據我不怎麼靠譜的記憶力的不完全回憶,我至少在三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大V那裡,看到他們義正言辭,氣憤填膺的批駁這是日本人編造的謠言,美化侵華的罪惡手段。名為闢謠,可這也是不折不扣的謠言。據稱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觀點的,是日本京都學派創始人,內藤湖南。註:京都學派,以京都帝國大學人文研究所為中心的學派。
  • 為何崖山之後無中國?陸秀夫背帝跳海 其子在爪哇建順塔國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請點擊輸入圖片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
  • 崖山海戰,為何十萬軍民寧肯跳海自殺,也不上岸與蒙古軍拼命?
    一直以來,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的過程中,都有這麼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 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宋朝的滅亡和明朝的滅亡,都是異族入侵,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傳統的政權更迭、改朝換代,是亡天下之慘痛過往。
  • 南宋悲歌,崖山之後無中華!
    崖山,就是如今的廣東江門。在此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史稱崖山海戰。這場戰役發生在宋元之間,也是決勝之戰。中國歷史由此改寫,準確地說,是漢人命運由此改寫。崖山海戰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眾文武百官,王公貴戚帶著小皇帝逃到崖山就沒有地方可以跑了。於是在崖山跟蒙古族人進行了一場必死的戰鬥。
  • 中國的脊梁真的斷了嗎?崖山海戰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坊間一直流傳著「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明亡之後再無華夏」這樣的說法,圍繞這句話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過。700多年前的這場海戰真正意義上結束了南宋的時代,而特別之處在於這是漢民族歷史上首次敗給少數民族,因此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從此中斷了。小編對於這種說法是並不認可的,箇中原因且聽我細細道來。
  • 崖山之後無中華?我們是不是中國人,需要別人承認嗎?
    崖山一戰,顯示的是中國人的骨氣,想當初宋朝雖說積弱多年,但是對外徵戰無數能和遼金西夏一起能三分天下能坐穩江山的,絕對不是什麼孬貨!宋朝抵抗外來侵略時從楊業到嶽飛再到文天祥,反倒是出了無數的人才!最後崖山一戰那是孤注一擲豁出了命去打的,最後全體殉國,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的!
  • 南宋滅亡,日本人為何到海邊跪拜?還舉國吃素,從此以中華自居
    在中國史學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語:「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裡的崖山,指的是南宋和元軍在廣東江門崖山的最後一戰,從此南宋滅亡,元朝一統天下。為此明朝遺民錢謙益在《後秋興之十三》一詩中這樣寫道:「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 西方不承認元朝正統,提出「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種說法合理嗎?
    西方史學界不承認蒙古的正統地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以至於提出「是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論調。那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說,元朝算不算是一脈相承的正統王朝?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是按照蒙古帝國分封制繼承法嚴格選出來的。這是要承認的,哪怕其他汗國敵視忽必烈和他打仗,可是嘴上必須承認他是蒙古帝國大汗。如果不承認忽必烈的正統,那麼他們的正統也會動搖。
  • 崖山海戰,南宋10萬軍民寧可跳海自盡,為啥不與元兵拼死一搏?
    崖山海戰,永遠是中國人抹不去的痛。面對元兵的追殺,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跳海自盡,10萬軍民緊隨其後紛紛跳海。那麼,南宋10萬軍民為啥寧可跳海自盡,也不與元兵拼死一搏呢?此前,南宋朝廷從臨安逃到了福州,之後又逃亡到了廣東,最後在陸地已經沒有立腳之地,只能逃到崖山海上。張弘範帶隊追殺南宋小朝廷。
  • 裕仁之後無日本,什麼意思?
    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答了。但既然是邀請回答,我還是就我熟悉的領域內來給你理清思路,幫你提問和幫你回答吧。首先,裕仁二字用得有誤。裕仁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日本第124代天皇,他的年號是昭和,所以日本人稱他們的天皇,常常用年號來代替他的名字,以示尊稱。他們死後,日本就稱他在位的那段時間為昭和時期。所以,你說裕仁之後無日本,恰當的表述應該是「昭和之後無日本」。
  •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吃素跪拜,文天祥絕食八天,朝南而死
    最近,一直在看一部紀錄片《南宋》,大大顛覆了對於這個王朝一些固有的印象。也許是受《射鵰英雄傳》的影響,也許是受《嶽飛傳》的影響,一直對於整個朝廷不懷好意,以至於牽扯到其他方面。其科技水平領先同時期的世界一百年左右,是當時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中國歷史上一半以上的重要發明都來自這個朝代。著名的學者李約瑟所說:對於科技史家來說,唐代不如宋代那樣有意義,這兩個朝代的氣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義的,而宋代較著重科學技術方面。四大發明的說法也來自於李約瑟,雕版印刷使宋體字到現在仍在使用。火藥不僅用於製造鞭炮,火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史。
  • 如何理解「崖山之後已無中華」這句話?
    此戰過後,不僅意味著傳國三百一十九的兩宋覆滅,元蒙最終完成對整個北中國和南中國的真正大一統,而且還意味著中原政權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所消滅,顯現著華夏文明的衰敗和隕落。難怪,史學界會有「崖山之後已無中華」的提法。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和還原這段歷史,深入了解崖山之戰的慘烈程度和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