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與杜鵑

2020-12-24 詩詞話意

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蜀鳥、催歸、杜宇、子規、子娟等。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常夜嗚,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又因杜鵑高歌之時又是杜鵑盛開時節,古人便認為杜鵑鮮紅為杜鵑鮮血染就。

一、表現傷春、惜春之情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 宋代 · 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其中「瀟瀟暮雨子規啼」中子規便是指的杜鵑了,詞中上闕主要描寫清泉寺的景物風光,春日時分,小溪潺湲,瀟瀟細雨,子規聲聲,當真是好一副春日美景,面對如此生機勃勃的景色,作者不禁發出感慨「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髮唱黃雞。」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詞中便是用杜鵑聲聲來表現作者的惜春之情。

二、表達思家、思親之情

古人認為杜鵑的聲音似如「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因此詩人在聽到杜鵑鳥鳴時往往會聯想到自己孤身在外、無法歸家的悽涼,進而引發詩人歸家的願望。

我們便借李白的一首《宣城見杜鵑花》來了解一下此中表現用法: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 唐代 ·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在遙遠的故鄉,曾聽過子規鳥悽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遊子正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作者看到宣城的杜鵑花由此回憶起了故鄉曾聽過的杜鵑鳴叫。作者此時身在異鄉,乍然想起故鄉故景,一種讓人斷腸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遙想遠處的故鄉,如何能不令人感到悲戚呢。

三、表現環境的悽涼

杜鵑千裡啼春晚,故國春心折。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素車白馬夜潮來。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 近現代 · 王國維《虞美人·杜鵑千裡啼春晚》

這是一首眷念「故國」的詞,充滿了屈原式的孤憤。本詞大概作於1908年暮春,此時的清朝政府已風雨飄搖、名存實亡。開篇的杜鵑啼春暗含作者理想的破滅,此山河已非故國山河,作者借杜鵑為下文奠定了悽涼的感情基調。

四、借杜鵑啼血表示忠貞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宋代 ·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後南歸無望,等我死後讓魂魄歸來吧!此聯與詩人《過零丁洋》裡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謂是異曲同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詩人視死如歸、以死報國的堅強決心。

(圖片及文字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望帝春心託杜鵑,「春心」是什麼?結合傳說細思極恐
    望帝春心託杜鵑,「春心」是什麼?結合傳說細思極恐李商隱在《錦瑟》中寫道:「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採用了兩個典故,其中「莊周」的名氣很大就不用多說,而「望帝」許多人不甚了解,結合傳說細細剖析之下,其中的「春心」不由使人細思極恐。
  •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成都望叢祠探訪
    一、望帝、從帝的傳說1、望帝其人其事大約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杜宇在郫縣(現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稱為望帝。望帝杜宇善於農耕,他教子民農耕務農,使他們不再饑寒交迫。
  • 青島候鳥傳⑤丨望帝春心託杜鵑 企料這貨是「渣男」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花中有杜鵑,鳥中有杜鵑,人中也有杜鵑,詩詞中更少不了杜鵑。杜鵑,就在我們身邊,即使身在繁華都市,經常也能聽到它們鳴叫——布穀、布穀……但是,我們並了解它。布穀?我們脫口而出的「布穀」,就是杜鵑麼?十有八九的青島人並不知道,布穀鳥是杜鵑的一種,是大杜鵑,因其叫聲有「布」「谷」兩個音節,也叫二聲杜鵑。有二聲杜鵑,當然就有四聲杜鵑、八聲杜鵑,名字起得任性但妥帖,以聲辨鳥沒毛病。八聲杜鵑咱們青島沒有分布,這篇文章我們只講大杜鵑(布穀鳥、二聲杜鵑)和四聲杜鵑。
  • 探訪成都望叢祠,體味冷門詩人李商隱千古名句「望帝春心託杜鵑」
    小池旁邊種有杜鵑花,由於不是花季,只見一排排花枝。杜鵑花樹的後面,樹有一塊大石碑,上書「蜀魂」,讓人望而生敬。漸往裡走,樹木鬱鬱蔥蔥,小橋、湖水、古道、亭臺,一派古樸的景象。再慢慢往前走,前方出現一個高坡,順著石階上去,就到瞭望帝陵墓。望帝陵墓周長200餘米,高10餘米。陵上柏樹林立,是各種鳥雀的聚集之地。
  • 你喜歡的杜鵑花你了解嗎?別被有毒的杜鵑花騙了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錦瑟》裡有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句流傳千古的詩句裡有一個叫「杜鵑」的鳥。那你知道「杜鵑花」和「杜鵑鳥」的關係嗎?相傳,「杜鵑花」即「杜鵑鳥」淚盡後的血所化而成。而這句詩和著這種花陪伴了我們久久遠遠的時光,不問過去,也不問將來。
  • 杜鵑真的有毒嗎?
    杜鵑有很多別名,映山紅、照山紅、山石榴、山躑躅(音同「直竹」)等等,而它有這麼多別名是因為杜鵑在我國南方地區分布廣泛,並且栽培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甚至親子嘗試移植,並且留下詩句「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來記錄他第一次移植的失敗。其實這句詩藏有杜鵑生活條件的秘密,杜鵑一般生於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我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 讀詩|雲賞花2:杜鵑——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說的是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當時有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當了宰相。而那時洪水為災,民不聊生,鱉靈鑿巫山,開三峽,除了水患。望帝見他功高,便效法堯舜禪讓禮制把帝位讓於他,自己隱居於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務農,死後仍不改其本性,他化為子規鳥,每到春天,總要呼喚人們「布穀」、「快快布穀」,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
  • 李商隱最唯美的一首詩,每個字都美得令人心醉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望帝春心託杜鵑。望帝的故事,出處比較複雜,各種記載相互之間也有出入。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中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
  •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李賀《老夫採玉歌》中「杜鵑口血老夫淚。」等等,舉不勝舉。詩人們為何如此傾情杜鵑鳥?這與「杜鵑啼血」的傳說有關。有了典故,子規的啼聲就飽含詩意了,再加上杜鵑的叫聲像「不如歸去」,那就更有故事了。於是,詩人們就紛紛挖掘子規聲的豐富內涵,將其寫入詩中,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以下所選寫杜鵑鳥十首詩詞,是忍痛割愛後進行篩選的結果。
  • 李商隱最隱晦的一首詩,意境迷離朦朧,句句都是經典
    在他眾多的詩詞裡邊,有一首最為隱晦,千百年爭議不斷,有人說這是一首悼亡詩,寫給已經故去的妻子;也有人說這是一首感嘆也自己功名無成、身世坎坷的詩;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寫給令狐楚家的侍女的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愛詩之人想必對這首詩都不陌生,這首詩也是李商隱最難懂的一首詩。
  • 杜鵑哩咯花開紅豔豔
    在我這個江西老俵的眼裡,杜鵑花給人的印象首先是琦麗多姿。每年春暖花開之際,杜鵑花便如雨後春筍般綻放起來,花冠呈漏鬥形,有紅、淡紅、杏紅、白色等,花色雖不及牡丹之富貴,但卻繁茂豔麗,故有「花中西施」之稱。
  • 十首描寫杜鵑鳥的古詩詞,沒讀過子規悲啼,就不懂唐詩宋詞
    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種鳥兒卻晝夜不停地鳴叫,它就是杜鵑鳥。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斑點,腹部有橫紋,是一種可愛、有靈性和富有神奇傳說的益鳥。詩人們也喜歡這種鳥,估計它能給詩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又能寄託文人們許多情思。唐代詞人溫庭筠就寫過「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文中就表達了思念遠人不歸的情感。
  • 杜鵑爛漫時 紅映井岡山
    那八角樓的燈光、那黃洋界的炮火、那朱德記的扁擔、那筆架山的杜鵑,無不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尤如信仰伊斯蘭教者必去麥加,信仰藏傳佛教者必心向布達拉,井岡山自然也是每一名布爾什維克心中景仰的聖山,覓源之地、尋根之旅。在歷經千百次等待後,終於如願踏上這片神聖的土地,去一圓平生的夙願。在井岡山,紅色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色。
  • 《杜鵑》詩山爛漫,繁花似錦,落日羞紅
    【社長作品展示】採桑子-杜鵑作者:艾曉東杜鵑銜夢啼千古,血染春風。退隱山中,望帝何冤託鳥鳴。丹霞蜀道青天外,赤滿雲峰。四月麻城,又見江南煙雨紅。嵌名入句詩聯:艾曉東孤篷獨釣寒江曉;濁酒空斟雪嶺東。整首詩的意境與描繪都不錯,要是最後一句能接受前語句的襯託就更好了,這首詩不能算格律詩。興安杜鵑花作者:飄飛的葉子塞上雪冰難盡融,枝頭已是點苞紅。忽聽杜宇一聲喚,笑臉張開報煦風。嵌名入句詩聯:飄飛的葉子飄飛葉子情何寄;零落詩家韻自生。
  • 中國杜鵑花展首次來川千畝杜鵑花綻放成都市郫都區
    來自全國16個省,30多個城市的100餘家單位參展,同時還邀請到了德國和比利時的杜鵑花生產企業以及朝鮮花卉協會參展,展出杜鵑花品種和數量都為歷屆最多。走進蜀國鵑都,如同走進了花的海洋,放眼望去,一片緋紅。一株株杜鵑在匠人手中變得如此嬌媚,一盆盆杜鵑古雅秀美,神韻生動。
  • 杜鵑
    望帝從陡峭的山崖上摘下紅色的杜鵑花,他把盛開的花遞給她。姑娘問道:「望帝也喜歡紅色的杜鵑花嗎?」望帝遮擋住身上的傷痕,他並沒有回答姑娘的話。姑娘從望帝手中接過杜鵑花,她在花心上留下了一滴眼淚。姑娘雙手捧著紅色的杜鵑花走向洪水,她把花朵放到了洪流上。
  • 焦點| 第十一屆杜鵑節就是明天!花開爛漫時,等你看花來!
    現在換上輕薄的春裝,約上喜歡的人,一起來參加雲霧山第十一屆杜鵑節,看漫山花海,花開爛漫吧。當然杜鵑節的活動也是精彩紛呈,福利多多哦!第十一屆杜鵑節開幕活動時間:2019年3月22日——5月10日活動規則:購買景區門票或者規定時間內持年卡可賞萬畝紅杜鵑,還可購票體驗乘直升機賞杜鵑花海杜鵑花攝影大賽
  • 雲錦杜鵑: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杜鵑花品種繁多,五彩斑斕,花開鮮豔,蔚為壯觀,花色有紅色、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尤其是以紅色居多,因此俗稱映山紅,傳說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著名產區有貴州畢節的百裡杜鵑,為國家著名AAAAA級風景區,杜鵑林帶呈環狀分布,延綿50餘公裡,寬約1~5公裡,生長著杜鵑花6個亞屬中的全部品種。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所有被千古傳頌的詩詞都有這個特點不信拿來揣摩一下……再看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跟詞不一樣,就比較含蓄了。首、頷、頸三聯都在寫「物境」,但這些「物境」又都隱隱約約有人在「著意」,前兩聯的「純景物」,至頸聯轉折,這個「轉」在律詩的寫作過程中非常重要,沒有它,律詩就缺少魂魄、失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