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2020-12-24 王家無限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或子規。

在古詩詞中,子規啼聲是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之一。

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杜甫《子規》中「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柳永《安公子》中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

李煜《臨江仙》中子規啼月小樓西。」

李賀《老夫採玉歌》中「杜鵑口血老夫淚。」等等,舉不勝舉。

詩人們為何如此傾情杜鵑鳥?

這與「杜鵑啼血」的傳說有關。

有了典故,子規的啼聲就飽含詩意了,再加上杜鵑的叫聲像「不如歸去」,那就更有故事了。

於是,詩人們就紛紛挖掘子規聲的豐富內涵,將其寫入詩中,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以下所選寫杜鵑鳥十首詩詞,是忍痛割愛後進行篩選的結果。

1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簡評:這首詩將「杜鵑啼血」的典故用得精妙絕倫,極富詩意與美感。

2贈梁任父同年

(清)黃遵憲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簡評:這隻滿腔悲憤、至死不渝的杜鵑,就是詩人自己。

3金陵驛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簡評:這啼血杜鵑鳥,就是憂國憂民、赤膽忠誠的詩人化身。

4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簡評:杜鵑整夜啼血,是為了將流逝的春天喚回來,這是一隻堅韌執著的子規。

5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簡評:這首詞意境幽冷,斜陽中的子規啼聲,為全詩增添幾分難以言說的惆悵。

6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簡評:在這裡,布穀鳥的叫聲似乎在為春耕的村民喊「加油」,增添了幾分勞動快樂的氛圍

7子規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簡評:一叫一迴腸一斷,用誇張手法寫杜鵑鳥悲啼,渲染深切思鄉之情。

8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淨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簡評:這首詞基調樂觀向上、積極有為,子規啼聲在詞中也就沒有了悲傷色彩,灑脫的蘇軾,是「反其意而用之」,別具一格。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簡評:在這裡,飄飛的柳絮和悲鳴的杜鵑一起,營造了濃厚的思念朋友的氛圍。

10枕上聞布穀聲

(宋)陸遊

老去惟思日月遲,更堪青鬢總成絲。

無端催取流年去,最恨溪頭布穀兒

簡評:在這裡,詩人表面上是「恨」聲聲鳴叫的杜鵑,實際上「恨」的是時光飛速流逝,自己卻一生碌碌無為。

相關焦點

  • 十首描寫杜鵑鳥的古詩詞,沒讀過子規悲啼,就不懂唐詩宋詞
    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種鳥兒卻晝夜不停地鳴叫,它就是杜鵑鳥。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斑點,腹部有橫紋,是一種可愛、有靈性和富有神奇傳說的益鳥。詩人們也喜歡這種鳥,估計它能給詩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又能寄託文人們許多情思。唐代詞人溫庭筠就寫過「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文中就表達了思念遠人不歸的情感。
  • 在詩詞中,杜鵑、子規、布穀,指的是一種鳥嗎,營造怎樣的意象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靈秀的小鳥杜鵑,在唐詩宋詞中的上鏡率,還真是頗高的,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古典詩詞中的杜鵑鳥,還遠遠不只是這些呢,甚至,在有些詩句中,沒有使用「杜鵑」,而是使用了杜鵑鳥的其他名字,還有什麼鳥兒,比杜鵑鳥擁有更多的名字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杜鵑鳥和蜀國國主杜宇的關係,為何杜鵑又叫子規
    杜鵑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以外,還和它的一個同名的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叫杜鵑鳥,也叫布穀鳥,或者是子規。和杜鵑花不同的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杜鵑鳥。聽說,那是一種害羞的鳥兒,常常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方,只見其聲而不見其形。
  •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灣,盤點與杜鵑花有關的詩詞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灣,多美麗,像村家的小姑娘,這是讚美杜鵑花的歌兒,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著花,深受人們的喜愛。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被很多省市定位省花、市花,可見杜鵑花的魅力不凡。
  • 杜鵑花文化,以及杜鵑花和杜鵑鳥的優美離奇故事
    同時杜鵑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中我國的江西、安徽、貴州則以付款花為省花,而以杜鵑花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十八個。在中國,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而杜鵑花的栽培歷史,則至少有一千多年。 在唐朝時,則出現了供人觀賞的杜鵑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對杜鵑花情有獨鍾,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讚美杜鵑花的詩歌,同時他還親自移植栽培杜鵑花。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與杜鵑
    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蜀鳥、催歸、杜宇、子規、子娟等。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蘇軾的《浣溪沙》,如此昂揚,卻寫了一句「蕭蕭暮雨子規啼」
    唐代詩人盧延讓寫了一首詩叫《苦吟》:「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就提到寫詩與寫散文的區別之大,說寫詩可不是像寫散文那麼容易。所以,蘇軾在這首《浣溪沙》中突然寫到「蕭蕭暮雨子規啼」,必有他的用意。我們不妨來推測一下。首先,那天去遊蘄水清泉寺,確實下了雨,在傍晚時分仍在下,而且下得還比較大。因此這句是實寫當時所見之景。
  • 十首詠嘆花鳥的經典詩句!花、鳥、詩詞間的碰撞,竟如此驚豔!
    【譯文/點評】此寫暗夜之中螢火點點、夜宿之鳥喧戲水中的景象。2、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出自唐·虞世南《春夜》。排林,穿過樹林。【譯文/點評】此寫春夜鳥受驚動飛過樹林、風飄花香隔水而來的景象。3、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 花名or鳥名or人名,「杜鵑」這個名字為甚麼如此受青睞?
    這還得從一隻鳥說起。 杜鵑鳥名的由來:子規鳴 思望帝 杜鵑最早被稱作鳩。《夏小正 三月》中,就記載了「攝桑,委揚;……鳴鳩」,早在夏代時,人們就注意到杜鵑在農曆三月的鳴叫,並據此安排農事。 鳩的鳴叫因像「布穀」二字的發音,又恰逢播種時節,早在漢代又名布穀。
  • 一花一詩詞,人間最美是芬芳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這首詩起筆寫孤蘭的處境,雖說被野艾莠草所埋沒,仍一枝獨秀,臨風而卓然挺立,表明作者心境悽涼同時擔憂自己年華老去卻無法實現理想。「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表達了詩人感慨知音難覓的寂寞心情。
  •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鳥螞蟻莊園?杜鵑還是鷓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11月5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5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杜鵑  鷓鴣  答案:杜鵑  答案解析:出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古詩寫紹興十首傳世名篇:古代詩人熱門打卡地
    除了大氣磅礴的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之外,以下十首詩,均是點讚紹興的傾情之作,流芳千古。在欣賞了著名的寫揚州詩詞作品後(見王家無限《古代最著名的寫揚州十首詩詞》),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古詩寫紹興十首傳世名篇。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詩中 「楊花」「子規」有哪些特殊含義?
    聽說這個不幸的消息後,李白寫了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首詩簡單明了,感情充沛,但是四句詩中兩句有異文。第一句就有兩個版本。版本之一是「楊花落盡子規啼」。楊花是指柳絮。子規,杜鵑鳥。
  • 高紀明詩詞十首
    原創高紀明魯沂文學2020-12-10高紀明詩詞十首七絕六首*初冬門前樹上枝搖葉,只見清風正別秋三尺墨斗寫不盡,巨龍騰飛震八方。不懼四海生賊寇,東風亮劍滅豹狼。沂蒙冬語(古風)冰封不住大雪來,溫河兩岸柳成排。不是寒風嫌嶺小,只怨門前無亭臺。
  •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5日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關於詩詞歌賦的,問題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這個子規可能大家小時候老師有說過,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5日答案今天問題:「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色妖嬈的大王杜鵑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色妖嬈的大王杜鵑文:花木君《杜鵑花》【南唐】成彥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這是南唐進士成彥雄賦寫的一首詠嘆杜鵑花的詩,其中「謝豹」是杜鵑鳥的別名,《禽經》:「嶲周,子規也,啼必北向。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晉代張華註:「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杜鵑鳥名稱很多,有子規、杜鵑、杜宇、催歸、布穀鳥等等,傳說杜鵑鳥是蜀帝杜宇魂魄所變,因為啼叫哀怨,嘴角滴血,滴在花上,染成紅色,因而花朵也叫杜鵑。
  • 讀詩|雲賞花2:杜鵑——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務農,死後仍不改其本性,他化為子規鳥,每到春天,總要呼喚人們「布穀」、「快快布穀」,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李商隱有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其中的「望帝」就是杜鵑,取其悽愴哀婉之思。李白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也是取其叫聲哀婉悽切,讓人想到送別朋友的感傷。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這首詩是杜甫所寫,將其列為唐詩七律第一,爭議不大。前面說過,李白和王昌齡是最擅長寫七言絕句的,而杜甫就是最擅長寫七言律詩的,其他詩人的七律雖然也有不少佳作,但是從整體上都無法和杜甫相提並論。而這首《登高》,又是杜甫最精到的作品。
  • 飛花令,含有子規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現在叫布穀鳥,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那麼關於子規的詩句,你們知道多少呢?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二場: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嘉賓蒙曼點評:古代的鳥可以入詩。有鴻雁「揀盡寒枝不肯棲」的清高,有「子規啼」的悲悽。子規是什麼?就是杜鵑鳥。據說這種鳥,每次叫的時候像是悲叫。「聞道龍標過五溪」,王昌齡往南走,但是內心戀著皇上和宮廷,所以像子規鳥一樣,向北啼叫。「子規」是意象烘託,中國古代語言之美有很多方面,在不同時候和不同場合用不同意象。「楊花落盡」和「子規」啼叫,用得恰到好處,讓人能聯想好多典故和好多情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