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中,杜鵑、子規、布穀,指的是一種鳥嗎,營造怎樣的意象

2020-12-26 駭氏傳奇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靈秀的小鳥杜鵑,在唐詩宋詞中的上鏡率,還真是頗高的,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古典詩詞中的杜鵑鳥,還遠遠不只是這些呢,甚至,在有些詩句中,沒有使用「杜鵑」,而是使用了杜鵑鳥的其他名字,還有什麼鳥兒,比杜鵑鳥擁有更多的名字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除了「杜鵑」以外,在詩詞中,它還有些什麼樣的名字。

首先便是「子規」了,李白很喜歡用這個詞,他的《蜀道難》裡頭,用的就是「子規」這個名字,「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用「悲鳥」,「啼夜月」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子規」,很好地渲染了一種空寂蒼茫的環境,讓人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題目中所說的「蜀道難」,究竟是怎樣一種艱難,如果僅僅只是道路難走,就算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也終有登上頂峰的時候,可是,這子規的聲音,卻使得人的心也都被它叫亂了,這使得登山,變得難上加難了。

此外,李白還曾經在他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寫道:「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是一種多麼悽婉的場景啊,隨風飄搖的「楊花」,這已經足夠讓人傷感了,而這楊花,還不是一般空中飛舞的楊花,而是已經落盡了的楊花,無意中又多加了幾分惆悵。

如果再加上杜鵑的哀啼,就能夠將這悲愴的意味提升到頂點了。杜鵑一般都在夜裡啼叫,夜深人靜之時,更加會讓人覺得愁苦難當,於是,詩人只有將自己的一片愁心託給明月,明月千裡寄相思,他希望能將自己的思憶之情,通過月亮,寄送到遠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身邊。

另外,當然就還有「布穀鳥」這個名字了。和其他兩種名字不同的是,「布穀」在詩句中出現的時候,少了幾分哀怨,多了幾分清新。是的,這小鳥兒給人的形象,也不完全都是悽苦迷離的,它還是一種催促播種的鳥兒,從這一點上來看,應該與勤勉耕作和農家生活相關。

的確,在杜甫的《洗兵馬》中,就有這樣的句子:「田家望望惜雨幹,布穀處處催春種」,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飛來飛去的布穀鳥早就沒有了半點愁怨,它正一心一意地,提醒農民播種呢。還有李白的《贈從弟冽》中,也提到了布穀鳥,他說:「日出布穀鳴,田家擁鋤犁」,也是用布穀鳥來形容農忙時候的景象。

由此可見,「杜鵑」、「子規」、「布穀」,這三個名詞雖然指的都是同一種鳥兒,但是,所表達的意境,卻有著些許的不同。在使用「杜鵑」的時候,不是用來表現悲慟、憤怨之情,就是顯示傷春,悲愁之心,顯得悽婉動人。

可是,用「子規」的時候,就稍微有些不一樣了,「子規」這個名字,或許和布穀鳥的啼鳴聲「不如歸去」之間有些相類似吧,所以,它更多是表現羈旅之苦,體現思念親友,盼人早歸之類的情緒。而「布穀」這個名字呢,就和前面的這兩種又都不一樣了,它更多表現的是節令和農事,著重體現催種,布穀。

其實,這杜鵑鳥的名字,可絕對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很多更稀奇古怪的名字呢。比如「催歸」,這個名字,估計和「子規」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預示遊子早日歸來的意思吧,韓愈曾經在《贈同遊》中寫道:「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另外,還有「蜀鳥」這樣的名字,在杜鵑鳥悲哀的傳說中,有一位蜀國的君主杜宇,這個名字的由來,估計和這個傳說有一定的關係吧,所以,用這個名字的時候,同樣也是悲悲切切的。文天祥曾說:「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這又是一個讓人忍不住拭淚的句子啊。

相關焦點

  •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或子規。在古詩詞中,子規啼聲是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之一。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杜甫《子規》中「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李賀《老夫採玉歌》中「杜鵑口血老夫淚。」等等,舉不勝舉。詩人們為何如此傾情杜鵑鳥?這與「杜鵑啼血」的傳說有關。
  • 杜鵑鳥和蜀國國主杜宇的關係,為何杜鵑又叫子規
    杜鵑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以外,還和它的一個同名的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叫杜鵑鳥,也叫布穀鳥,或者是子規。和杜鵑花不同的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杜鵑鳥。聽說,那是一種害羞的鳥兒,常常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方,只見其聲而不見其形。
  •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鳥螞蟻莊園?杜鵑還是鷓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11月5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5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杜鵑  鷓鴣  答案:杜鵑  答案解析:出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5日答案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5日答案 2020年11月5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中更新了最新的問題
  • 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分別代表著什麼寓意?小編帶您一同探尋
    這些詩句中 分別描寫了哪種鳥 又寄託了怎樣的感情 往下看 讓我們通過詩詞 感受鳥兒們傳達的情誼
  • 十首描寫杜鵑鳥的古詩詞,沒讀過子規悲啼,就不懂唐詩宋詞
    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種鳥兒卻晝夜不停地鳴叫,它就是杜鵑鳥。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斑點,腹部有橫紋,是一種可愛、有靈性和富有神奇傳說的益鳥。詩人們也喜歡這種鳥,估計它能給詩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又能寄託文人們許多情思。唐代詞人溫庭筠就寫過「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文中就表達了思念遠人不歸的情感。
  •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1月5日莊園小課堂答案是什麼?
  • 杜鵑花文化,以及杜鵑花和杜鵑鳥的優美離奇故事
    同時杜鵑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中我國的江西、安徽、貴州則以付款花為省花,而以杜鵑花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十八個。在中國,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而杜鵑花的栽培歷史,則至少有一千多年。 在唐朝時,則出現了供人觀賞的杜鵑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對杜鵑花情有獨鍾,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讚美杜鵑花的詩歌,同時他還親自移植栽培杜鵑花。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楊柳和桃花一樣,楊柳成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起源於詩經。《詩經·小雅·採薇》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古詩餘韻在新詩中的還魂——余光中詩歌中的古典意象
    獲益於從小形成的深厚古典文學功底,余光中在創作詩歌時對古詩中的意象信手拈來,使這類意象與詩人的心靈相合,達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在其詩所運用的這類古典意象中,最突出的有三個:蓮、月、鳥。1、蓮蓮是余光中最鍾愛的意象之一,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典型意象。余光中在詩中為蓮賦予的寓意,在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中都能找到根源。余光中的詩集《蓮的聯想》中有無數歌頌蓮的詩篇。
  • 青島候鳥傳⑤丨望帝春心託杜鵑 企料這貨是「渣男」
    半島記者 李百明楊花落盡子規啼,聞到龍標過五溪。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花中有杜鵑,鳥中有杜鵑,人中也有杜鵑,詩詞中更少不了杜鵑。杜鵑,就在我們身邊,即使身在繁華都市,經常也能聽到它們鳴叫——布穀、布穀……但是,我們並了解它。布穀?我們脫口而出的「布穀」,就是杜鵑麼?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與杜鵑
    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蜀鳥、催歸、杜宇、子規、子娟等。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一起來了解一下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一起來了解一下時間:2020-11-05 06:44   來源:格雷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一起來了解一下 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1月5日莊園小課堂答案是什麼?
  • 杜鵑怎麼叫呢?「布穀」還是「不如歸去」
    杜鵑鳥,古時又有子鵑、子規、謝豹、杜宇、布穀之稱。民間傳說,杜鵑的叫聲是催促耕種,認為其鳴叫之聲為「布穀、布穀」,所以又被叫做布穀鳥。杜甫即有詩句「田家望望惜雨幹,布穀處處催春種」(杜甫《洗兵馬》) ;明代大詩人李東陽也有「春雨園林布穀聲,聲聲不住勸春耕」(李東陽《布穀》)之句。
  • 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
    最近玩森林驛站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9月11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給出的選擇有喜鵲、杜鵑、燕子。小夥伴們知道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9月11日的答案了,感興趣的玩家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杜甫《絕句》鴻雁【含義】「鴻」的本義是大雁,古人相傳,鴻雁可以替人傳遞書信,「雁信」「雁書」,往往代指書信。因其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例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 民間故事:杜鵑鳥的醒悟
    文/古往今來杜鵑鳥也稱布穀鳥、子規,由於沒有自己的巢穴,也不築巢和孵卵,這種習性,人們認為是一種「懶」的行為,與農以勤為善恰恰相反,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筆者小詩一首《杜鵑鳥的醒悟》與君分享,歡迎參與討論。七絕《杜鵑鳥的醒悟》喜鵲枝高置一隅銜泥紫燕瘦身軀無巢布穀悲啼血絕唱勞勤惜白駒我們家稱杜娟鳥「呱呱唱歌」。你們那叫這種鳥什麼?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原來是杜鵑的一種,經常把卵寄生
    最常聽到的是「布穀鳥」,這種鳥總是神出鬼沒,總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叫聲,非常洪亮,聲音能傳很遠,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不過很少能有人見到它的真實模樣,這是一種比較膽怯的鳥,稍有人離近直接就飛走。按照分類來說,布穀鳥的學名叫大杜鵑,屬於普通杜鵑的一個亞種,經常會出現農田和居民附近的高的樹木上。布穀鳥還有許多的別稱,人們常說的子規鳥、杜宇鳥、郭公鳥也都是指的它。
  • 鴻雁、杜鵑、黃鸝: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李商隱《重有感》杜鵑【含義】杜鵑,又稱布穀,子規,它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例句】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辛棄疾《定風波·杜鵑花》鷓鴣【含義】鷓鴣是鳥類的一種,體形似雞而比雞小,鷓鴣的叫聲嘶啞,聽起來像
  • 杜鵑花開奼紫嫣紅,布穀布穀
    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快快布穀,快快布穀」,那你布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