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杜鵑鳥的醒悟

2021-01-20 古往今來一貧翁

文/古往今來

杜鵑鳥也稱布穀鳥、子規,由於沒有自己的巢穴,也不築巢和孵卵,這種習性,人們認為是一種「懶」的行為,與農以勤為善恰恰相反,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位懶漢,成天遊手好閒,別人在忙碌著春耕夏種,他總認為還早,別人都在搶收麥子了,他也不急,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季節過了,他的地沒耕,秧沒插,麥子也在地裡也黴爛了,別人家收糧置地蓋新房,他卻一無所獲,懶漢無法生存,越想越後悔,最後鬱悶死了!死後醒悟,化成了一隻小鳥,整天悲鳴:「快快插顆,麥該割囉,不要學我,沒錢做屋」,就這樣起早貪黑,周而復始地叫著,直到滿嘴出血、嗓子啞了。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杜娟鳥的醒悟。筆者小詩一首《杜鵑鳥的醒悟》與君分享,歡迎參與討論。

七絕《杜鵑鳥的醒悟》

喜鵲枝高置一隅

銜泥紫燕瘦身軀

無巢布穀悲啼血

絕唱勞勤惜白駒

我們家稱杜娟鳥「呱呱唱歌」。你們那叫這種鳥什麼?

相關焦點

  • 杜鵑鳥和蜀國國主杜宇的關係,為何杜鵑又叫子規
    杜鵑花的名垂千古,除了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以外,還和它的一個同名的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叫杜鵑鳥,也叫布穀鳥,或者是子規。和杜鵑花不同的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杜鵑鳥。聽說,那是一種害羞的鳥兒,常常棲息在樹木茂密的地方,只見其聲而不見其形。
  • 杜鵑花文化,以及杜鵑花和杜鵑鳥的優美離奇故事
    同時杜鵑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中我國的江西、安徽、貴州則以付款花為省花,而以杜鵑花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十八個。在中國,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而杜鵑花的栽培歷史,則至少有一千多年。 在唐朝時,則出現了供人觀賞的杜鵑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不僅對杜鵑花情有獨鍾,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讚美杜鵑花的詩歌,同時他還親自移植栽培杜鵑花。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杜鵑鳥還有這個傳說故事你知道嗎
    我非常好奇的問奶奶是不是和那隻鳥說的一樣的,奶奶輕輕的回答:「嗯!」。是這樣的!奶奶的聲音不緊不慢,院子裡的人都能夠聽到。很久以前有一對非常貧窮的夫妻,男人沒有名字,人們都叫他哈爾,他什麼都不會,只能給有錢人家當背山工賣苦力,女人名字叫李慧娘,天天在家裡納鞋底換錢。夫妻倆雖然生活很清苦,但是他們卻相親相愛,彼此相處和睦,夫妻之間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紅臉話。
  • 雌杜鵑鳥借窩繁殖,只因雄鳥的「妻妾成群」
    我們對杜鵑鳥的了解大都從一些書籍的故事,比如杜鵑啼血。此外還有和它同名的杜鵑花。最有名的莫過於「鳩佔鵲巢」這個成語了,這個成語中的"鳩"指的並不是斑鳩,而是杜鵑。交配後的杜鵑都會將自己的蛋悄悄產在其它鳥的鳥窩裡,比如喜鵲的鳥窩,甚至一些較小體型的鳥如畫眉、葦蔦窩也不放過。孵化期的鳥媽媽們由於母性泛濫,很少會對自己巢穴中的蛋產生戒備心,會一視同仁,這樣它們就成了免費的代孵保姆。而杜鵑鳥的孵化期短,破殼早。當杜鵑鳥的幼鳥破殼以後就會本能地將窩裡其它還未破殼的鳥蛋驅趕到窩外。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一提到杜鵑鳥,大家都會想起這是一種託卵寄生的鳥。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杜鵑鳥有很多種,有的會託卵寄生,有的卻會自己築巢育雛。例如我們熟知的布穀鳥、四聲杜鵑、噪鵑、中杜鵑、小杜鵑等等都是託卵寄生的,而不會託卵寄生的有小鴉鵑、褐翅鴉鵑、綠嘴地鵑等等。
  • 故事:鳥類中的騙子——杜鵑
    的叫聲,這種聲音就是杜鵑發出的,清脆悠揚,悅耳動聽,人們都叫它「布穀鳥」。杜鵑是鳥類家族的普通一員,但是人們卻對它頗有微詞。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名著《動物志》中寫道:「杜鵑在群鳥中是以卑怯著稱的,小鳥們聚集起來啄它時,它就會逃之夭夭。」杜鵑為什麼要逃?自然是它明白自己做了虧心事。有人在動物王國評選出10大行騙高手,並列了一個排行榜,杜鵑名列榜首。
  •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或子規。李賀《老夫採玉歌》中「杜鵑口血老夫淚。」等等,舉不勝舉。詩人們為何如此傾情杜鵑鳥?這與「杜鵑啼血」的傳說有關。有了典故,子規的啼聲就飽含詩意了,再加上杜鵑的叫聲像「不如歸去」,那就更有故事了。於是,詩人們就紛紛挖掘子規聲的豐富內涵,將其寫入詩中,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以下所選寫杜鵑鳥十首詩詞,是忍痛割愛後進行篩選的結果。
  • 【鳥事瑣談】杜鵑來了麼?能看見麼?
    前兩周鳥類觀察公號發布了杜鵑前線情報|布穀、布穀是「不咕」的約定,一個關於物候的觀鳥遊戲,也是公民科學的一種實踐。
  • 花名or鳥名or人名,「杜鵑」這個名字為甚麼如此受青睞?
    四月,說賞花總是繞不過杜鵑。 聽到杜鵑,你或許會想到一種會「布穀布穀」叫的鳥。 這還得從一隻鳥說起。 杜鵑鳥名的由來:子規鳴 思望帝 杜鵑最早被稱作鳩。《夏小正 三月》中,就記載了「攝桑,委揚;……鳴鳩」,早在夏代時,人們就注意到杜鵑在農曆三月的鳴叫,並據此安排農事。 鳩的鳴叫因像「布穀」二字的發音,又恰逢播種時節,早在漢代又名布穀。
  • 民間故事~駱馬湖百鳥雲集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駱馬湖百鳥雲集的故事。走進新沂心曠神怡,這裡山清水秀,河流縱橫,湖泊蕩漾,鳥語花香,引人神思,使人流連忘返。那來到樹周圍的萬鳥齊鳴,聲音婉轉如歡歌笑語,駱馬湖龍王蟒仁聽得如痴如醉。躍出水面,見是彩鳳來到自己領地,忙向前和彩鳳打招呼,彩鳳很是高興,點頭回應蟒仁的問候。並向蟒仁介紹,自己從南海鳳庭飛往滕地,送張大貴回落鳳山。但是張大貴貪心不足,把自己鳳庭的金銀財寶幾乎搬運乾淨,使自己精疲力盡,才送回他到東山,自己欲回南海鳳庭到此又渴又累。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最近一下出了好幾個渣男新聞,有的是出軌,有的是強姦……借這股批判渣男的東風,我們來說說杜鵑鳥吧。我們對杜鵑鳥的印象,除了它和杜鵑花同名,杜鵑啼血一類的故事之外,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它們霸佔別人巢穴,生完孩子還要其它鳥的媽媽幫忙照顧這件事了。然而有科學家研究之後認為,雌杜鵑鳥之所以要做土匪,是因為雄杜鵑鳥太渣了!
  • 叫聲恐怖的「鬼鳥」,民間又叫它「冤魂鳥」,來聽聽這恐怖叫聲!
    本期分享主題:叫聲恐怖的「鬼鳥」,民間又叫它「冤魂鳥」,來聽聽這恐怖叫聲! 但是有一種鳥卻是非常不受人們的歡迎,因為它的叫聲實在是太恐怖了,民間又稱它為「冤魂鳥」在我國的一些丘陵地區,清明節前後就經常會聽見一些鳥的叫聲,他們的叫聲十分的恐怖,有人覺得這種鳥就像是冤魂一樣在慘叫
  • 民間故事:與鳥作伴的孤寡老人
    在那舊明時,南方某小村子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故事。據說有個身材魁梧的孤寡大爺名吳鐵,五大三粗的他偏偏被人叫做鳥人,這麼一個壯實的大男人著實跟鳥人掛不上鉤。然而聽了他孫孫孫..子(具體輩分排不清了)講述的一故事,我也只豎起大拇指稱果然是鳥人。故事說的是那年突然不知道從哪裡飄來很多泥沙,經常三天一小風,五天一大風,人們生活怨聲載道簡直無法生存。出一趟門能把鼻孔都給堵塞了。這樣不但人們關門避縫,還掛上了紗布過濾著空氣。好在痛苦的人也有一絲安慰,那便是外面的飛禽走獸無一存活。
  • 專欄|每周識鳥——大杜鵑
    【每周識鳥】是我館的原創欄目,我們會在每周介紹一種在我館展廳內展出標本的鳥類,並標註展品位置,
  • 民間故事: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真的是東方告死鳥?看故事吧!
    上次寫了一篇故事是關於烏鴉嘴的,反應還不錯,這次寫個真事兒,也是我們這邊發生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烏鴉是不是真的像民俗裡說的那麼邪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故事是我們這邊的一個老大爺講的,說是當時他還年輕,剛剛娶了媳婦,一家子過得和和美美的,家裡老太太是個心善的人,每天呢都愛在房前屋後的撒些五穀雜糧之類的東西,總是能引來些鳥雀之類的前來啄食,這也算是變相的施捨吧!
  • 民間傳說:原來關於杜鵑麻雀和斑鳩的來意還有這樣的傳說!
    人們根據它的叫聲而給它取名「官官都鋤」,學名「杜鵑」。第二隻鳥飛出井後,悲哀地叫「姑姑——苦、姑姑——苦。」人們一聽便知是樂川變的。根據叫聲得名「姑姑鳥,」學名「斑鳩」。它脖子上一圈白羽毛,就是那條白毛巾變的。第三隻鳥飛出井後,「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是兇惡嫂子變的。人們叫它「小小蟲兒」,即現在的「麻雀」。這種鳥常常宿在屋簷下,整天亂叫,還糟踏糧食,大家對它非常討厭。
  • 宰相與鷓鴣鳥的故事
    (鄉城苯教佔僕師,圖書館式的民間文化傳承者蒙欽饒,此故事源自這位老人的生前口述)
  • 在詩詞中,杜鵑、子規、布穀,指的是一種鳥嗎,營造怎樣的意象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靈秀的小鳥杜鵑,在唐詩宋詞中的上鏡率,還真是頗高的,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古典詩詞中的杜鵑鳥,還遠遠不只是這些呢,甚至,在有些詩句中,沒有使用「杜鵑」,而是使用了杜鵑鳥的其他名字,還有什麼鳥兒,比杜鵑鳥擁有更多的名字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鳥間故事:花喜鵲下蛋
    榕樹枝繁葉茂,綠蔭婆娑,引來眾多鳥雀在此聚居。一棵大樹,成就了一個鳥的村莊。  村莊裡雖然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鳥兒,諸如孔雀、烏鴉、喜鵲、杜鵑、鸕鷀、麻雀、鷓鴣、斑鳩等等,但彼此間一直能和平共處。鳥們之間也會發生摩擦,然而畢竟是鳥類之間的內部矛盾,一般都能在孔雀村長的調解下得以化解。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鳥村莊的盛大節日——蛋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