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楊柳
和桃花一樣,楊柳成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起源於詩經。《詩經·小雅·採薇》中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在這以後,楊柳就成為離別的象徵了。折柳送別也成了送別詩中最常見的句子。
當然,關於楊柳這一意象,也還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說「柳」字通「留」字,「折柳」表示希望故人能留下來,是一種依依惜別的深情;
另一種說法是,楊柳的生命力頑強,折下一支插在地上就能活。「折柳」的寓意是希望朋友離開之後,在遠方能像楊柳一樣很快適應下來。
至於和楊柳相關的詩詞,那就數不勝數了,大部分的送別詩都會寫。小仙隨意舉幾例: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白居易《青門柳》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由於楊柳常常作為送別時的信物,當在他鄉看到楊柳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起故鄉的戀人或故友,於是楊柳也成為思念的代言人。比如: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除了離別、思念外,詩詞的楊柳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和桃李一樣表示春天,因為楊柳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就連民間的《數九歌》裡也有「五九、六九,河邊插柳(一說沿河看柳)」的句子。代表的詩詞有: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值得注意的是,楊花、柳絮在詩詞中和楊柳的意思完全不同。楊花柳絮往往代表惆悵、惋惜、哀愁等情感,比如賀鑄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就是其中的代表。
《紅樓夢》第七十回大觀園起社填詞,題目就是柳絮,眾人的詞作都帶有頹喪悲戚之意,唯有薛寶釵獨出機杼,寫出了「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句子,令眾人擊節讚嘆。
笛
笛,也就是笛子,是中國最最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賈湖骨笛的出土,表示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使用骨頭製作笛子了。如今我們熟悉的竹笛,則是大約4000年前出現了。直到現在,竹笛依然是民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
笛子的聲音清越、透亮,穿透力極強,古人認為,笛聲有洗滌心靈的作用,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後來才演變成現在的笛。
由於竹笛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因此古人抒發心情的時候常常吹奏。此外,清亮的笛音也成為思念的最好媒介。詩詞中出現笛,一般就包含了這兩方面的內涵。詩詞舉例:
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閒夢遠》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不過要注意的是,笛和羌笛並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樂器。詩詞中出現羌笛,雖然有時也會有思念的意思,不過一般是作為邊塞詩詞中的意象,和竹笛有所區別。
梧桐
梧桐也是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同樣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之句。
梧桐在詩詞中的意象有三種含義。
第一種是和鳳凰一起,表示一種高潔的品格。比如: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
蒼蒼梧桐,悠悠古風,葉若碧雲,偉儀出眾。——晏殊《梧桐》
第二種是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比如: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孟郊《烈女操》
第三種表示離愁別緒與孤獨悽清之意。比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杜鵑
杜鵑鳥,又名杜宇、布穀、子規、望帝等,是古詩詞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意象。這齣自一個神話傳說: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每當桃花盛開之際,便一聲聲地叫喊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蜀國人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知道他們的國君又在思念自己的故國了。
從神話傳說就可以看出,杜鵑代表的是一個悽婉的意象。代表詩作有: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另外,杜鵑和鷓鴣雖然是兩種不同的鳥,但是在古詩詞的意象卻很相近,比如辛棄疾的「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同樣表達的是一種愁苦的心情。
而在西方的傳說中,與中國杜鵑相對應的是夜鶯(Nightingale),是悲傷的象徵。安徒生寫過一篇以中國為背景的童話《夜鶯》,裡面講述了一隻夜鶯和一位中國皇帝的故事。
希臘著名作曲家雅尼據此寫成了一首特別優美又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曲子《夜鶯》,曲子中特意用中國的竹笛模擬夜鶯的鳴叫聲。此曲曾在紫禁城演奏過,感動了億萬中國人。
芭蕉
芭蕉是中國南方(尤其是華南)常見的一種植物。兩漢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芭蕉還較少出現了詩人的筆下;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南方逐漸開發起來,芭蕉也成為詩人詞人常見的植物,從而被寫入自己的作品中。
枝葉肥大芭蕉,在下雨天會更加青翠欲滴,因此寫芭蕉的詩詞,往往是和下雨聯繫在一起的,芭蕉在詩詞中的意象,也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詩人詞人把傷心、愁悶借著雨打芭蕉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代表詩作:
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吳文英《唐多令·惜別》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芭蕉和海棠常常作為一對兒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芭蕉的綠和海棠的紅相得益彰,比如《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寶玉住的地方是怡紅院,裡面就種了芭蕉和海棠,牌匾上寫的是「怡紅快綠」。
因此芭蕉在詩詞中有時也代表一種夏日的閒適心情,比如: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裡《閒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韓愈《山石》
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錢翃《未展芭蕉》
《紅樓夢》第十八回,元春省親,讓寶玉以大觀園各處牌匾為題作詩,在「怡紅快綠」一首時,寶玉寫道「綠玉春猶卷」,用來比喻芭蕉,被寶釵看到。寶釵忙提醒他:元春不喜歡「玉」字,將原來的「紅香綠玉」改成了「怡紅快綠」,要寶玉趕緊換。在寶釵的提示之下,寶玉將此句改為了「綠蠟春猶卷」,出處就是上面錢翃的《未展芭蕉》。這首詩的名氣並不大,但是曹雪芹寫書的時候卻信手拈來,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啊!
以上就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10種意象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意象,小仙無法給大家說明了,比如浮雲、西樓、黃葉、青鳥、燕子、鴻雁、落花等等,詩詞讀得多了,就會體會到它們的內涵。
小仙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詩詞!
更多相關文章:
>>>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背下來!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這十首詞,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