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目前確診新冠肺炎感染數過萬,形勢越發不容樂觀,但疫情防控整體效果明顯遠優於美歐,至今經濟與生活基本正常,社會秩序依然穩定良好。這份看似平淡無奇的疫情防控業績,得來並不容易,也與日本政府在抗疫過程中重視科學、重用有世界衛生組織(WHO)工作經驗的抗疫專家等因素密不可分。
尾身茂是日本醫學博士,曾任WHO西太地區事務局局長,現兼任日本政府新冠感染症對策專家組副組長。疫情發生之初,尾身博士即活躍在最前線,協調內外渠道、收集分析疫情、提醒各界注意、制定防疫對策,等等。4月7日晚,安倍首相宣布東京等首批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時,尾身博士與安倍首相併列出現在記者會現場。安倍在發言中不時提及「專家意見」等關鍵詞,尾身博士則適時回答現場媒體提問。這種場面以往非常少見,由此可見日本領導人對抗疫專家的尊重、對科學性專業性意見的重視。
4月10日,德仁天皇夫婦在赤坂御所專門會見尾身博士,聽取他對新冠病毒特徵等與疫情有關情況的說明。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稱,德仁天皇夫婦直接聽取外部專家意見尚屬首次。
押谷仁是日本東北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曾作為WHO西太地區事務局感染症對策專家參與過抗擊「非典」,現兼任日本政府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專家組成員、厚勞省新冠病毒群體感染對策班首席專家。在NHK4月11日播出的紀錄片《來自阻止新冠感染擴大最前線的報告》中,押谷醫師講了以下一番話:「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在維持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促使疫情趨於結束。封城,重啟,然後再次出現疫情,重新封城,如此周而復始的話,世界經濟和社會將會破產,人們的心理也必定崩潰,年輕人會對未來失去希望,大企業將一個接一個倒閉,中老年人也將不能安享晚年。我們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態出現。」評論認為,這些專家奮戰在防疫第一線,「是懷著保護民眾生命和希望、確保社會存續與未來希望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
近藤奈邦子是日本醫學博士、感染症醫師、WHO高級顧問。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2日報導,接受該報採訪談到中國抗疫經驗時,近藤博士認為,中國採取「封城」措施並成功抑制新冠病毒流行,包括自「非典」疫情以來中國加強重症監護室(ICU)建設,還有4萬多名醫護工作者馳援重疫區湖北省和武漢市,這些措施和經驗對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來說是共通的,對應對感染症來說具有很高經驗值,「歐洲最初卻猶如隔岸觀火」。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支付WHO會費問題,近藤博士表示:「不清楚美國究竟是從根本上懷疑WHO的新冠對策,還是以此作為(美國國內)感染擴大後推卸責任的攻擊手段。但是,如果把WHO整垮就能解決問題的話,那是錯誤的和不可能的。」
至於新冠疫情給人類的教訓,近藤博士認為,進入21世紀後,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變立體,物量和速度今非昔比,感染症流行也往往會瞬間擴大。由此看來,新冠疫情並不是什麼異常事態,需要被理解為「新常態」並拿出對策,而制定對策的根本就是要相信科學。
在美國決定暫停資助世衛組織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至今仍秉承支持世衛組織的立場,世衛組織對日本抗疫也持肯定態度。WHO總幹事譚德塞3月14日曾表示,安倍首相領導下的日本政府全力抗疫,對抑制病毒在日本流行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譚德塞還感謝日本向WHO捐贈1.55億美元防疫資金。安倍首相則在4月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WHO在應對新冠疫情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或問題,要待疫情結束後再調查。他同時強調:「(日方)完全沒有考慮削減或者拒付WHO會費的意思,必須切實支持世衛組織。」
本報東京4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