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曹家灣站在外網「火了」。有華裔網友在國外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條關於曹家灣站的消息,並配發了兩張照片,分別是2017年和2020年的曹家灣站。幾年前,因為曹家灣站所處位置比較偏僻,道路坑坑窪窪,被網友們稱為「最荒涼的地鐵站」。如今曹家灣站則是另一番景象——通往車站的道路平整寬闊,周邊的煙火氣氤氳起來。兩張照片呈現的鮮明對比,得到眾多國外網友的點讚與評論。
曹家灣站的變化,從一個側面見證了重慶日新月異的發展蝶變。曹家灣站的「逆襲」,也生動印證了交通建設在城市發展大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這背後,蘊藏著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一條重要邏輯:交通條件改善了,資源才能夠升值。有了交通流,才會形成更多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人才流。可以說,抓交通就是抓發展,抓交通就是惠民生,必須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交通建設。
囿於特殊的地形地貌,交通一直是制約重慶發展的重要短板。為此,重慶於2017年謀劃實施了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改變了城市面貌。看重慶,2020年年末,交通建設領域傳來多條喜訊:軌道交通1號線朝天門段和6號線支線二期開通試運營,曾家巖嘉陵江大橋主線通車,兩江新區至長壽區快速通道等一批項目開工;看川渝,成渝高鐵「復興號」於2020年12月24日首發,一大波鐵路、高速公路相繼竣工。這些交通建設項目的實施,讓川渝兩地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交通基礎設施是建設雙城經濟圈的先行領域,也是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動脈血管」。共建經濟圈,互聯互通很關鍵。近日出臺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推動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建設,加速構建軌道多層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噸級、機場雙樞紐、管道一張網、寄遞村村通、運輸一體化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下功夫、見實效,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能夠豐富城市公共運輸網絡層次,提升公共運輸的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的空間布局發展。方案提出,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交通需求。這將有助於促進區域資源共通共享,拓展市民的生活生產空間,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
邁入「十四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走深走實,「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持續發力,交通互聯互通任重道遠、亟待提速。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臺為契機,加快發展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將為城市發展進一步暢通血脈,更好地提升區位優勢、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
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