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營收近500億,淨利潤超20億!賺錢的麥當勞中國為啥再被賣?

2020-12-21 牛熊交易室

2020年1月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披露,麥當勞中國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轉讓麥當勞中國22%股份,底價為21.72億元人民幣,另外加上麥當勞中國欠中信股份15.26億借款,購買方需為此筆股權支付的總價至少為36.98億元人民幣,約合41.43億港元。

截至目前,中信股份持股麥當勞中國32%股權,以當時中信股份51.65億港元的購入價來看,22%的股權交易若完成(對應購入價為35.51億港元),不考慮3年盈利分紅以及其它因素,中信股份將獲得5.92億的投資收益。此外,中信股份還將繼續持有麥當勞中國10%的股份。

2017年1月9日,中信股份發布公告稱,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和凱雷投資集團以最高161.41億港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從而獲得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長達20年的經營權。

尤記得2017年8月,完成股權交割後,麥當勞改名「金拱門」還引起網友和各路段子手的「群嘲」,洋氣的「麥當勞」變成閃耀著土豪氣息的「金拱門」後,消費者還一如既往喜愛嗎?麥當勞的生意這3年來怎麼樣?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此次股權轉讓公告顯示,2018年,麥當勞中國營收247.8億港元,淨利潤為11.5億港元。而截至2019年11月30日,前11個月實現營收243.9億港元、淨利潤8.6億港元。

據麥當勞中國官網介紹,中國是麥當勞全球第二大市場、美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特許經營市場。截至2019年11月,中國內地有超過3,300家麥當勞餐廳,員工人數超過19萬。此外,2017—2019年,麥當勞新開餐廳超1000家,其中2019新開餐廳超430家,註冊會員人數突破一億。

由上可知,中信股份在麥當勞中國項目上是賺錢的。那既然如此,收購麥當勞中國不過短短3年時間,中信股份為何就急著出手轉讓大部分股權?

對此,市場有分析認為,或是因為這筆買賣的投資回報率較低,3年盈利16.7%,年均增長率只有5.3%。

不過,這說法很難說得過去。因為,中信股份賣股權的同時,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本卻表示,將積極參與競標,很看好麥當勞中國的發展前景。此前的收購中,中信資本就已經持有麥當勞中國20%的股權,如若不滿意投資回報,那麼此番又為何要繼續出手收購?

由此看來,中信股份轉讓股權這和麥當勞中國賺錢多少並無太大關係。而至於麥當勞中國這部分股權最後將由誰接手,我們就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麥當勞中國再度賣身!3年金拱門賺錢多少?為何東家著急脫手?
    2020年1月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披露,麥當勞中國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轉讓麥當勞中國22%股份,底價為21.72億元人民幣,另外加上麥當勞中國欠中信股份15.26億借款,購買方需為此筆股權支付的總價至少為36.98億元人民幣,約合41.43億港元。
  • 深圳最富有的企業,日淨利潤達5億,營收9745億,卻不是騰訊恆大
    如果說加上華為和騰訊,那麼這7家公司中哪一家才是最賺錢的呢?想必大家各自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事實上,中國平安集團的盈利才是最多的。大家也許聽說過平安保險,而平安集團便是一個綜合性的金融性集團,其中還涉及到許多的行業。
  • 麥當勞2018第三季度淨利潤16.37億美元 同比下滑13%
    騰訊證券10月23日訊,據雅虎財經報導,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NYSE:MCD)周二發布了該公司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麥當勞第三季度營收為53.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7.55億美元下滑7%;淨利潤為16.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84億美元下滑13%。
  • 麥當勞營收增速放緩淨利下滑2%頻繁跨界增強用戶粘性
    「好消息:麥當勞賣包包了!壞消息:我買不起……」近日,一則網絡熱點消息,將在中國市場已經走了近30個春秋的麥當勞,以時尚品牌商的身份推向了公眾視野。很顯然,麥當勞跨界賣包醉翁之意不在酒,賣包賺錢顯然不是目的。如此大張旗鼓的跨界圖什麼?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玩出位」的品牌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博眼球、掙流量」。單純依靠砸錢打廣告的模式,顯然已經不是這個數字時代下的品牌傳播方式了。互動、社交、製造更多更大的話題,增加曝光度、吸引流量才是各個品牌追求的。
  • ...5000萬元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券發放;麥當勞Q1營收47.14億美元
    亞馬遜第一季度營收754.5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9%新浪科技報導,亞馬遜今天發布了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亞馬遜第一季度營收754.52億美元,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淨利潤為25.35億美元,同比下降29%;淨銷售額為754.52億美元,同比增長26%。
  • 「早餐店」巴比食品上市:靠賣包子年入10億 近9成營收依靠加盟店
    靠賣包子年入10億,這家「早餐店」上市!創始人夫婦白手起家,財富已超27億  2塊錢一個包子,5塊錢就能吃飽的包子店,是很多人眼中的「小生意」。沿街開個小門店,夫妻兩人搭夥就可以做,起早貪黑、客單價低,並且利潤微薄,十分辛苦。  但是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 中國最賺錢的代工廠,一年營收2380億,利潤相當於2個富士康
    雖然富士康在龐大的訂單下,營收客觀,但是中國最賺錢的代工廠並不是富士康,而是臺積電。根據此前臺積電發布的2018年財報,臺積電一年的時間,營收便達到2380億元,其中淨利潤高達838億。而富士康的營收僅為1.23萬億元,淨利潤為300億元。由此來看,臺積電的利潤已經相當於2個富士康一年的淨利潤。
  • 麥當勞中國又要易主,起拍價21.72億,洋快餐也不好做了
    中信股份和麥當勞中國的緣分開始於2017年。當時,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與麥當勞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新合資公司收購麥當勞在內地和香港業務。這家新合資公司成了麥當勞在美國之外的最大特許經營商,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持有52%股權。交割完成不久後,麥當勞中國還因改名為金拱門引起刷屏。
  • 在肯德基背後賺錢的中國人:每年賣5億多隻雞,年營收超160億
    肯德基作為遠近聞名的美式知名快餐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也已三十年,因為考慮成本問題,中國肯德基的雞肉不可能從大洋彼岸的美國運來,那麼向肯德基提供雞肉的人是誰呢?他就是聖農公司的創始人傅光明,到現在為止,聖農集團每年宰殺5億多隻羽雞,員工也已超過3萬多人。
  • 賣醬油的,真的這麼賺錢?
    作者:喬令來源:雪球已被發現的消費龍頭企業,股價幾乎都被推升到了近幾年乃至歷史的高位,以海天味業為例,2014年上市至今5年,股價從最初的13.36(復權)上漲至108.55,對應的市值是361億至2930億,期間漲幅712.26%。
  • 麥當勞(MCD.US)Q2淨利潤15億美元 預計2019年新增800個門店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麥當勞(MCD.US)於美股周五盤前公布財報,第二季度淨利潤增長1%至15.169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5.77億美元;營收為53.4億美元,市場預期為53.28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增長4%(按固定匯率計算為
  • 淨利潤攔腰斬、負債近40億的 「中國宜家」如何翻身
    原標題:《淨利潤攔腰斬、負債近40億 「中國宜家」吃掉武漢國企仍未翻身》 去年年底,居然之家在深交所敲鐘。成為繼紅星美凱龍、富森美之後第三家登陸A股的家居賣場。在中國家居品牌中,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是老對手。一直以來,市場也樂於將兩者對比,但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情況,居然之家總是排在紅星美凱龍身後。
  • 收購三年後再賣出,中信股份為何放棄麥當勞中國?
    2017年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從而獲得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20年的特許經營權。根據本次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30日,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 營收、淨利潤分別為243.9億、8.6億港元。其2018年營收、淨利潤分別為247.8億、11.5億港元。假設12月的財務數據為全年平均值,2019年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營收、淨利潤預估在266億、9.4億港元。
  • 裕同6億投紙塑,鴻博9億欲跨界。及這家紙包裝大佬年營收近15億,在...
    2017年,該大佬實現營收3.03億新元,約合人民幣14.79億元,在圈內絕對算得上是一線企業。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是2.69億新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高達86.81%。這家大佬就是:達成包裝集團。達成包裝是誰?與合興、美盈森等本土企業相比,達成包裝在圈內並不算十分有名。
  • 麥當勞和肯德基中國「賣身」,馬雲帶頭去當接盤俠
    「巧合」的是,百勝中國旗下的肯德基9月6日還要在天貓上線……網上立刻炸開鍋,甚至流傳出馬雲爸爸買肯德基是在雪洗當年未被錄用的恥辱……撇開八卦,DT君先得聲明,4.6億美元可買不下百勝中國的業務。按照之前《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百勝中國的估值在100億美元左右,而百勝出售的僅是其中19.9%的股份,折算下來,土豪全買也要20億美元。
  • 日均虧1.26億!近500億市值幾乎虧淨!兩桶油總營收超27省GDP
    今日首先發布上市公司營收百強榜和上市公司淨利潤百強榜。兩桶油總營收超27省GDP半數上榜公司「富可敵省」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019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總營收50.54萬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速9.54%,較前兩年放緩。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09992.HK)。上市當天,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38.5港元漲幅超過100%,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1065.2億港元。轉折發生在2015年,泡泡瑪特代理日本超人氣娃娃Sonny Angel的盲盒產品,也是第一次將盲盒的概念正式帶入中國。這款日本IP玩具產品的銷售額快速增長,單個玩偶可以佔到整個門店三分之一的銷售收入。這讓王寧意識到,IP玩具可能是個引流的爆款。
  • 靠賣耐克、阿迪一年進帳325億,「中間商」滔博國際有多賺錢?
    截至2019年2月底,擁有8343家直營門店,和1880家下遊零售商運營門店。2018年公司收入逾325億元,佔據中國運動鞋市場15.9%的份額,居行業第一。行業的高景氣度下,滔博國際近三年營收和淨利都取得較快增長。2017至2019財年,公司營收分別約為216.9億元、265.5億元和325.6億元,三年營收複合增速22.53%。公司歸母淨利潤從13.17億元增至22.00億元,三年複合增速29.23%。
  • 賣雞開出2萬家店!做雞的餐飲品牌有多賺錢?
    比如,三月份餐飲復業初期,麥當勞、肯德基就搶去了80%的消費者,其他餐飲品牌只能分剩下20%客流;正新雞排門店一復工就開始排隊,一天賣出超過500份;金戈戈豉油雞深圳福田coco park店也出現排隊等位現象;老鄉雞還沒復業,就有大批網友嚷著疫情結束後要去喝雞湯......
  • 2019年淨利潤合計10088億,分紅3031億,這才是中國最賺錢的行業
    眾所周知,2019年裡國內有不少的行業都不太景氣。一個是線下零售行業,外資企業紛紛出售中國市場的業務,比如家樂福中國賣給了蘇寧控股集團,麥德龍中國則賣身給了物美集團,除此之外,還有卜蜂蓮花超市由於持續多年業績不佳,從港交所退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