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犯下令人髮指的暴行被曝光,引起國際社會強烈譴責。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引用一張諷刺漫畫發推譴責澳士兵的暴行,澳總理莫裡森竟親自上陣,無理要求中方道歉,還揚言中國應為此「感到羞恥」。
莫裡森可能沒有料到,以一己之力對華挑起事端,卻闖下大禍,讓澳大利亞陷入困境。已經有澳專家擔憂,如果和中國爆發全面貿易衝突,那麼澳方將遭到「毀滅性打擊」,其GDP將下跌6%,民眾實際可支配收入將損失14%。
由於澳政府拒絕承認錯誤,並倒打一耙攻擊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連續推出《國際銳評:倒打一耙的莫裡森把澳大利亞變成一個悲哀的笑話》《國際銳評:那些給莫裡森撐腰的西方政客真的是「睜眼瞎」?》和《國際銳評:既攻擊中國又想從中國賺錢的莫裡森們難道神經錯亂了嗎?》三篇文章進行強勢反擊,並有力揭露部分西方政客的虛偽與雙標。
國際銳評三連發後,迅速引起境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俄羅斯、日本、印度、菲律賓、伊朗等20多國40多家主流媒體紛紛行動,進行轉載轉引。例如,俄羅斯《俄羅斯報》官網轉載國際銳評3篇報導,並批評一些打著和平旗號的西方國家縱容戰爭犯罪和蔑視正義,正成為恐怖分子的幫兇,成為和平與正義的踐踏者。日本最大的中國信息網站Record China也連續轉引國際銳評3篇報導,並指出莫裡森上臺後一直都在採取投機主義政策,一步步把澳大利亞帶入作繭自縛的困境。
頗為意外的是,令澳大利亞備受打擊的,是那些口頭上「挺澳」,背地裡卻想盡辦法挖澳方牆腳,欲下狠手搶走其在華生意的盟國。其中表現最為迫切的是美國。有美媒報導,如果拜登政府能夠緩和與中國的貿易衝突,美國葡萄酒廠商希望搶佔中國市場。此外,美國還想趁機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
除了美國外,法國和加拿大公司也嗅到了商機。據路透社報導,貿易商和分析師表示,中澳之間的貿易摩擦,極大地促進了法國大麥對華出口。加拿大特克資源公司表示,利用澳運煤船「在中國港口滯留」的機會,希望明年增加對中國的煉焦煤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