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夕節的風俗習慣你們還記得嗎?

2020-12-14 鄉村往事播報

大家好,我是鄉村往事播報員。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七夕節的風俗習慣,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的話題,請記得關注我。你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關心和支持。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之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半。翻看日曆一看,2019年七夕節是8月7日,星期三,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

一說起七夕節,我的思緒一下子就被拉回了30年前一大群小丫頭片子一起過七夕的場景,那一幕幕生動有趣的畫面就像昨天剛剛發生過一樣在眼前一一重現。那個時候的我還不諳世事,每到七月初七,我們小孩子們就會按照母親大人的吩咐,偷偷地商量著黃昏後該去哪家菜園子偷韭菜包餃子,大家一邊割韭菜,一邊述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時不時還會抬頭望向深邃的夜空,看看到底哪裡是」鵲橋「。等大家把上好的韭菜弄回來準備就緒後,就開始比賽包餃子,誰包得又快又好又多,誰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還有的小夥伴包餃子的時候在餃子餡裡放一枚錢幣,誰吃到這個帶錢餃子,誰就是最幸運的孩子。後來慢慢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我們這樣過七夕的方式就叫做」乞巧「。

包餃子

那麼,到底七夕節是怎麼來的?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我國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關於乞巧節的傳說故事,牛郎織女應該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故事了。話說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在老牛的幫助下娶織女為妻。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

後來,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擔上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划,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長日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七夕節又有哪些主要的風俗習慣呢?

一、穿針乞巧、投針驗巧

這兩種方式都是小姑娘、婦女們通過穿針引線的方式來檢驗誰是巧女的方法。是明清兩代盛行的七夕節習俗。

乞巧

二、喜蛛應巧

通過晚上捉來的蜘蛛在夜間織網的疏密情況來檢驗誰是巧者的方法。

三、吃巧果,捏花瓜

巧果和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

四、種生求子

每逢七夕到來前幾日,家庭婦女通過種生來求子,種生為宜子之祥。

五、為牛慶生

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為牛慶生

六、拜織女、聽夜話

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

七、染指甲、洗頭髮

少女們在七月七晚上染紅指甲,用七月七晚上接的露水洗頭髮。傳說這樣做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來說,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八、吃麵條、包餃子

這個應該是我國北方的風俗,我作為地地道道的北方農民對這些習慣記憶猶新。七月七的晚上,麵條啊,餃子全部都是純手工,看誰的麵條擀得又細又長,看誰的餃子包得又快又好。

吃麵條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國家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快到了,播報員真心祝福打開文章的你們:每分的每秒有人想你;每時的每分有人愛你;每天的每時有人關心你;每月的每天有人陪你;每年的每月有人疼你!七夕快樂!

/完/

相關焦點

  • 七夕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簡介30字40字 織女是七仙女嗎
    七夕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簡介30字  窮苦孩子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從此,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的生活。  王母娘娘派神仙把織女抓回天庭,牛郎只好每年的7月7日在喜鵲搭的橋上見織女上一面。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嚴肅規矩著稱,相對於西方人的浪漫熱情來說顯得十分保守。然而在古人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有一些突破世俗的愛情故事,被傳頌了幾千年。而七夕節和牛郎織女故事的聯繫,也是古人對自然崇拜的產物。古人崇拜數字「七」,天上最亮的北鬥七星在那個時代成為人們指路與辨別方向的最好的標尺。七夕節這一天,本來是有很多習俗。
  •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的簡介、由來、傳說、習俗與詩詞
    七夕佳節(網絡圖片)七夕節的簡介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 明日七夕,農村有什麼習俗?牛郎與織女在哪裡相會?答案來了
    時間好快,今天是8月24號,農曆的七月初六,明天就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們農民常說的「七夕節」,也是我們傳統情人節,是中國人的自己的情人節。說到明天到七夕,今天是不是很多少男少女都開始激動起來了,今年大家錯過了「2.14」西方的情人節,我相信明天七夕節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吧,我也相信,明天牛郎一定能打動織女成功相會的。七夕節,在民間有很多叫法,比如說七巧節、七姐節、牛公節、牛婆節還有叫女兒節和乞巧節的,總之這個節日與男女之間的愛情有關。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七夕節的到來,中華千年習俗和典故的流傳,古代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夏季的到來,有很多小夥伴都會尋覓良辰出遊避暑,即將到來的八月份,將迎來七夕節,這裡的七夕節其實不是7月7日,而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在廣東會被稱為「七姐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要知道,其實七夕節並不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而是源自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七夕」這個詞語應該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因為七與期同音,還待予厚望。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 農曆七月初七到,牛郎織女會「鵲橋」!七夕節的傳統民俗知多少?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七夕起源於什麼時候?七夕的由來及風俗
    七夕節是星星的節日,是人類的童年,古代夜裡沒有燈,看天上繁星滿天,給人一種朦朧神秘的感覺, 古人對星星心存憧憬,因而產生了許多傳說。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但你對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都了解嗎?細細研究下七夕的由來和風俗, 其實蠻有意思的!
  • 七夕節除了鵲橋會、拜七姐與鬥巧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七月七原本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天讓國人變得格外多愁善感。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一、鵲橋會鵲橋會,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才會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七夕日多雨正是他們哭泣的淚水。
  • 織女就是七仙女?七夕的故事究竟如何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7日訊 (記者王超然 實習生吳雨婷)「七月七,傳說本是天河配,牛郎織女淚雙流。」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卻有很多人分不清楚「牛郎織女天河配」的故事和「董永七仙女天仙配」的傳說。
  • 中國情人節——七夕的風俗習慣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 七夕還得吃餃子?你們北方人是要過年嗎?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也被當做中國傳統的情(虐)人(狗)節。
  •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星期幾
    七夕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七夕情人節時間及七夕活動習俗,預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牛郎和織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故事版本二(牛郎織女傳說詳細版)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 你真的了解「七夕節」嗎? 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真的了解七夕節嗎? 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七 夕 節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   原標題:你真的了解「七夕節」嗎?
  • 夜讀 | 七夕,七娘媽生
    七夕節文字整理:張洵農曆七月初七稱「七夕節」,亦稱「乞巧節」。民間傳說這一天是「七娘媽」的生日,故俗稱「七娘媽生」。七娘媽是保佑孩子的神靈,有七位,織女是其中的一位。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古時,人們把牽牛、織女二星視為傳說中的牛郎織女二人,他們的愛情傳說千古傳頌。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人間的喜鵲都上天在銀河上搭鵲橋,讓牛郎、織女當晚在鵲橋相會。「七夕」又稱「乞巧」。
  • 「七夕節」拜七姐神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節日。
  • 七夕節真的是情人節嗎?其實不是鵲橋,而是烏鴉橋?真相在這裡!
    很多人都聽說過七夕佳節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美好故事,然而,七夕的鵲橋卻惹得更多人津津樂道,因為之前有一個臺灣學者說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可能是由烏鴉搭建的,所以這就惹得很多人爭相討論。為什麼同一個傳統節日會有不同說法呢?牛郎和織女他們到底是在喜鵲橋上相會的,還是烏鴉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