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2020-12-18 語嫣然的暖心故事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嚴肅規矩著稱,相對於西方人的浪漫熱情來說顯得十分保守。

然而在古人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有一些突破世俗的愛情故事,被傳頌了幾千年。

在那個婚姻和愛情被藏在屋子裡不能拿出來見人的時代,那些愛情故事就像天空中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星,讓人心懷神往。

而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就是古人對天空中的星星進行研究,然後加以想像行成的情感故事。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湖北雲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可能之前的年代也有記載,只不過時間太久,資料遺失,後人很難考證了。

古人的世界科技並不發達,很難探尋地球以外的世界。

雖然他們不能像現代人一樣進入太空,但對星星的崇拜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幾千年前中國的農耕業和紡織業都在飛速地發展,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也脫離不開那些年的時代背景。

天上有兩顆星,被當時的古人分別被命名為牽牛星和織女星,在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兩側,還分布著兩顆較小的星星,仿佛是一家四口的模樣。

充滿崇拜與想像力的古人,堅信人死之後的靈魂會飛上天空化作星星,這四顆星也許就是哪個地方的一家人在天空中的樣子,於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就開始有了雛形。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最早被記載的文獻是《詩經小雅大東》,書中寫道:「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織女星像分開兩隻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

描述天體運行的史書《史記天官書》中寫道:「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

文中提到的「河鼓」,就是牽牛星,中間一顆大星,左右分別是兩顆小星。這就是牛郎和一對兒女的原型。織女星,又叫天孫星,故事中織女是天帝孫女的說法也有了原型。

牛郎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被古人想像成了一對夫妻,為後期愛情故事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記載了一首很美的詩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曹丕所著《燕歌行》中說:「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漢代末年戰亂頻繁,很多年輕的男子都被迫走上戰場,戰死殺場的人比比皆是。即使最後能活著回來,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了。

戰場上不能帶妻攜子,分離和思念在那些年變成常態。此時「牽牛星」和「織女星」已經被描述成了一對很久不見的夫妻,寄託了古人的相思之情。

而七夕節和牛郎織女故事的聯繫,也是古人對自然崇拜的產物。

古人崇拜數字「七」,天上最亮的北鬥七星在那個時代成為人們指路與辨別方向的最好的標尺。

七夕節這一天,本來是有很多習俗。

據說,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云:「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後來關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傳說牛郎是個窮苦的放牛娃,養了一頭會說人話老牛。

有一天,老牛告訴牛郎說,有七個仙女將要到池塘裡洗澡,你偷偷把那件粉紅色的衣服藏起來,然後你就會有媳婦了。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藏起了仙女的衣服,仙女因為找不到衣服無法回到天庭,於是便和牛郎留在人間生活。(按照現代人的理解,牛郎的做法不被認可,太歧視女性了)

牛郎耕田放牛,織女紡紗織布,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然而就仙女在為牛郎生下兩個孩子之後,被王母娘娘抓回了天庭。

老牛告訴牛郎用自己的皮披在他的身上,他就可以飛去天庭追媳婦去了。

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飛上天空,卻被王母娘娘用一條銀河阻擋了去路。

於是,牛郎和織女只能遙遙相望,每到七夕這一天有喜鵲飛上天空搭成鵲橋,兩個人才能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相關焦點

  • 七夕為何雨紛飛?那是牛郎和織女的眼淚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七夕的時候會下雨。不過那時候只是模糊的記憶,並沒有太多的考慮這其中的意義。後來年齡大了一些,知道了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再到七夕的時候變明白了七夕的雨水是牛郎和織女相見與別離時留的淚水。為什麼要哭?為什麼還要連續哭好幾天?
  • 明日七夕,農村有什麼習俗?牛郎與織女在哪裡相會?答案來了
    說到明天到七夕,今天是不是很多少男少女都開始激動起來了,今年大家錯過了「2.14」西方的情人節,我相信明天七夕節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吧,我也相信,明天牛郎一定能打動織女成功相會的。七夕節,在民間有很多叫法,比如說七巧節、七姐節、牛公節、牛婆節還有叫女兒節和乞巧節的,總之這個節日與男女之間的愛情有關。
  • 「農曆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夕節的風俗習慣你們還記得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七夕節的風俗習慣,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的話題,請記得關注我。你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關心和支持。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之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半。翻看日曆一看,2019年七夕節是8月7日,星期三,農曆七月初七。
  • 七夕|| 牛郎與織女那不為人知的故事
    他會不會有過拋棄織女的心?他會經歷些什麼呢?」想到這個糧先生同樣也陷入了疑惑牛郎會經歷什麼呢?牛郎一人帶著兩個孩兒生活真的艱難織女不在人間無人分擔生活壓力牛郎含辛茹苦身兼母職唯一的發洩就是在長夜裡痛哭第二天繼續生活愛情不在身邊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又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 織女就是七仙女?七夕的故事究竟如何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卻有很多人分不清楚「牛郎織女天河配」的故事和「董永七仙女天仙配」的傳說。7日,長江日報記者街訪了20多人,僅有一位準確說出了七夕鵲橋會的故事,甚至有人脫口而出:「七夕節就是為了紀念董永和七仙女的」。串戲!
  • 七夕節:一對農人悲愴的愛情故事
    其實,七夕並不美。牛郎是一個放牛的小子,織女是個織布縫衣、相夫教子持家的農家女子,從這個角度看,氣息就是一場農人悲愴的愛情往事,有著深深的傷痛,這種傷痛一直持續到今天。關於七夕節的傳說有不少版本,在這裡我只講一個。很早以前,南陽有個放牛的小子叫牛郎,父母早亡,跟著哥哥嫂子生活,嫂子為人狠毒,一天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 七夕為什麼下雨?織女為什麼流淚?我這樣看
    然而,與上句話一起被我記住的,還有一句:七夕這天會下雨。為什麼?好像聽到這話的年紀很小,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每年七月初七,我都會有意識關注,今天下雨否?白雲蒼狗七月七,不一定有巧雲。七月七,也不一定會下雨。相比來說,有巧雲和下雨的日子居多,是大概率事件。尤其下雨。總以為,或者我的感覺,下雨就下細小的毛毛雨最好。
  • 掌門道:「七夕話牛郎」,男人骨子裡的幻想,是愛情還是不齒?
    文丨二指禪掌門今天是七夕節,大小群裡基本都是這個話題。看了很久,看到一個全新的觀點:中國古代傳說裡大部分都是男屌絲和仙女,窮書生和女妖精;想出這個故事的,肯定是個窮屌絲。以前,七夕這天女孩子都是祈禱自己能夠像織女般心靈手巧,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收穫一段美滿的愛情,而現在,這樣的觀點在女孩子嘴裡說出來,是時代進步了,還是故事不適合潮人了?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節的來歷由來100字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 「七夕節」你不知道的故事傳說
    最後一句將兩人愛情的長久,並不局限於朝朝暮暮,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尤其是後來有節目將這首詞譜曲後演唱出來更讓人覺得情深意切。但是你知道七夕中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傳說呢?老牛死之前給牛郎託夢,讓牛郎在它死之後剝下牛皮留存,等七月七日那一天,披著牛皮就可以上天和織女相會了。乞巧節這是河南魯山的傳說,相傳牛郎死後藏於魯山,其後備子孫在魯山生活。魯山有兩大習俗,一個是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後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這算是對先輩牛郎的老黃牛的尊重吧。
  • 七夕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簡介30字40字 織女是七仙女嗎
    七夕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簡介30字  窮苦孩子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從此,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的生活。  王母娘娘派神仙把織女抓回天庭,牛郎只好每年的7月7日在喜鵲搭的橋上見織女上一面。
  • 為什麼牛郎和織女七夕相遇,而喜鵲要搭鵲橋?原來這不僅因為傳說
    關於天河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其中有一個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天帝的一個女兒叫做織女,她是個負責編織天空中的雲霧和彩霞的美麗小仙女。但小仙女是非常活潑的,天天日復一日地工作,她當然就厭倦了這種無聊的生活。有一天,織女聽說人間熱鬧好玩,於是就下凡到人間。巧的是,織女遇到了牛郎,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彼此吐露心聲相愛了。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介紹 這個神話故事為大家熟知
    七夕節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現如今這個節日漸漸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在這天會有很多情侶相伴在一起出現在街頭,那麼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最早源自於漢代,在《西京雜記》有相關的記載,例如「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變異」的日本七夕節,從中國傳過去的七夕,經歷了什麼?
    「變異」的日本七夕節為什麼說日本的七夕節產生「變異」?這和日本近代史有關。當時的日本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發起了改革,就是之後的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得日本走上強國之路,日本開始全盤學習西方的科技、制度等。
  •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被秦觀一首鵲橋仙,展現出愛情的悲歡離合
    秦觀這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脫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秦觀此詞格調哀婉,悽楚,相比歐陽修蘇軾等人的這一題材,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詞一開始寫「纖雲弄巧」顯示出織女精巧絕倫的手藝,把絢麗多姿的雲彩,變化出優美巧妙的圖案。「飛星傳恨」可是這樣美好的可人兒,卻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過上美好的生活,只能通過飛馳長空的星星,來傳遞著他們的情愁別恨。「巧」和「恨」,將人間七夕「乞巧」的主題人物牛郎和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
  • 七夕節: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 牛郎和織女本是兩顆小星星,如何發展為戀人到夫妻的曲折故事
    再有幾天,就是七月七,傳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為牛郎織女這個動人的愛情傳說,現在,中國人往往把七夕當作中國的情人節。大家都熱熱鬧鬧的過情人節,都知道情人節是因為牛郎和織女,但是對於情人節的起源,卻鮮有人知。牛郎和織女本來是兩個星座名稱,是怎麼一步步發展成戀人,夫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