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觀歷史城牆殘缺之美

2020-12-25 曉逄探視

北京明城牆長24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現存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 北京 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也是僅存的一段。北京 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 北京 市東城區崇文門東大街、 北京 站西街、 北京 站鐵路線合圍區域內。佔地面積15.5公頃,其中城牆遺址及城東南角樓佔地3.3公頃、綠地面積12.2公頃。

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

公園突出展現城牆的殘缺之美,以保護城牆為出發點,以展示古城牆的真實面貌為目的,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清靜、自然、古樸、蒼涼的環境。公園內古樹掩映,綠草茵茵,綿延古樸的明城牆,深沉凝重的角樓,結合城牆遺址自然面貌和各綠化景區的風格特點,由西向東依次建成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雉堞鋪翠等景觀。

相關焦點

  • 遊學假期帶你身臨其境走進明城牆遺址公園研學旅行在北京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裡,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裡,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明代城牆,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臺座上。
  • 明清北京城內城城牆之城牆遺址:殘缺的城牆下,百年的鐵路印記
    明清北京城內城的大致情況,前一篇「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二北京內城東南角樓」中已經描述過,這裡就不贅述了,想看的同學,可以向上倒一集看一下哈!今天講的是兩段城牆:一段在東南角樓附近的南城垣東段及東城垣南段遺址;一段在今西便門附近的內城西城牆遺址;1984年,這兩處明代內城城牆遺蹟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又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又一精品公園,歷史底蘊不輸頤和園,免門票是北京城的標誌
    說到北京這個城市嗎,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國家之根基,城市的榜樣,現代化新型科技的發展,或是美麗的景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個地區的一處精品公園,像這裡的頤和園,北海等諸多的公園早已經是聲名大噪的存在了,一直都受到了大眾的關注,是一處外地遊人去到必玩的景區。
  • 星辰文藝|張健:登北京明城牆遺址有感
    (圖片均由星辰拍客 晚報大道/攝)  側記:  餘暫赴京公務,趁冬日暖陽,散步街頭,偶遇明城牆遺址。  冬至初過,北方肅殺。此時,老樹明牆,枯枝草黃,更增蕭索。登城樓,細感往事。層端,懸內九外七門圖、明時北京城圖。其側,乃八國聯軍侵華舊照,數「洋大人」立城頭,其貌猖狂。又見販夫牽駝,身形俱瘦,往來舊城內外,其狀辛苦。時光飛逝,觀黑白照片,仍可感國之羸弱、民之無奈。  出箭樓,漫步城垣,旗臺空立,鐵炮鏽滿,舊時兵營今猶在,槍刀弓弩寒。城牆內外,高樓林立,行人如織,車流不息,兼有喜鵲灰鴿,食於林草間,一派祥和。  嗚呼!
  • 忻州古城明城牆遺址公園
    元丁/圖文今年夏天,忻州的光明東街修起一個小型公園,在明城牆南,所以這個公園就叫忻州古城明城牆遺址公園我對明城牆遺址屢不鮮見,而遺址公園卻是初次見面。城牆遺址公園修在城牆遺址底下,地勢平坦,參觀古城牆十分安全。這段城牆遺址由來已久,但默默無聞,甚至成了新型城市的瑕疵。隨著忻州古城的發展,這段古城外的城牆遺址才得以重見天日,成了一處景點,並修好了公園。
  • 北京又一精品公園,歷史底蘊不輸頤和園,免門票是北京城的標誌
    說到北京這個城市嗎,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國家之根基,城市的榜樣,現代化新型科技的發展,或是美麗的景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個地區的一處精品公園,像這裡的頤和園,北海等諸多的公園早已經是聲名大噪的存在了,一直都受到了大眾的關注,是一處外地遊人去到必玩的景區。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說到中國的古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陝西的西安,江蘇的南京,河南的洛陽、開封,浙江的杭州,以及我們的首都——大北京……其中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西安、南京和北京三座代表性歷史古都。首次去這三座城市旅遊的遊客,總會有許多人想登上古城城牆一遊。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最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其中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西安、南京和北京三座代表性歷史古都。首次去這三座城市旅遊的遊客,總會有許多人想登上古城城牆一遊。而現實的情況是,西安和南京兩地還保有古城城牆可以登上一覽,而北京的明城牆幾乎所剩無幾!
  • 梅花節在北京城牆遺址公園開幕了,萬千梅花悄悄綻放
    梅花節3月8日到3月底,這期間梅花將陸續開放,靜待遊人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向大家展示的是保存完好的一段明城牆,長度大約1.5公裡,梅花節期間是梅花最好的花期,在這個咋暖還寒的早春,梅花爭奇鬥豔,競相 開放。自古詩文「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北京站附近的開放式公園,距今已有600多年,古老城牆是歷史見證
    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南角綠地位於北京火車站東側,毗鄰東二環路,與東便門角樓遙相呼應,綠地面積1.47萬平方米,綠地中存有明城牆遺蹟。遊人行走的公園的散步道上,右側可以看到綠樹掩映中的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側緊鄰著東二環,坐公交車在建國門南站下車,二環內側就是這個公園。
  • 廣東惠州:明清古城牆遺址公園規劃敲定
    根據該草案,遺址公園規劃分為「古樓新韻」、「老樹明牆」、「殘垣漫步」三段,是一處文化休閒公園。公園長廊約1.2公裡規劃草案顯示,明清古城牆遺址公園規劃範圍北起惠州大橋,南至中山東路,東起濱江西路,西至環城西路和中山北路,總用地面積約7.6公頃。
  • 很多人來北京玩,都漏掉了這個景點,青磚古城牆歷史比肩故宮
    很多人來北京旅遊,都會去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等知名景點。這些景點作為見證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一定要去的。但有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去西安看過城牆,去南京看過城牆,去洛陽看過城牆……北京作為京城幾百年了,怎麼沒有城牆可以看(故宮的外牆屬於宮牆)?一名話把我問住了,確實,在北京十餘年了,還沒認真關注過北京城的城牆。
  • 「北京篇」 北京遺址類景點推薦
    地址:北京市延慶縣八達嶺鎮石佛寺村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4A)標籤:文化古蹟,遺址,是北京城歷史發展的重要標誌,其東南角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牆遺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明城牆遺址公園屬於古建築遺址類型的景區。位於北京市中心地域,崇文門東大街至東便門。東起東便門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其中城牆遺址及城東南角樓佔地3.3公頃,綠地面積12.2公頃。東便門至崇文門明城牆遺址是北京城內僅存的兩處明城牆之一。歷史上明城牆全長40公裡,始建於明朝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由於歷史原因,北京原有的城牆在整體上已經不復存在。
  • 北京東城區4A級景區,你確定你都知道?
    北京東城區4A級景區,你確定你都知道?北京東城區景區匯總,帶你領略它的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龍潭公園、明城牆遺址公園、中山公園......如畫風景,等你來觀!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示北京悠久的歷史和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的偉大成就。
  • 南京太陽宮劇場、明城牆今天正式開放
    原標題:南京太陽宮劇場、明城牆今天正式開放   老門東的金陵戲坊今天也將開張,南京市領導昨晚邀市民看戲聽曲遊城牆  仇惠棟宋嶠站在新修好城牆上遠眺,前湖的風景很美。據悉,前湖這段缺口,是1991年形成的,當時南京暴雨,這段明城牆崩塌,形成50多米長的「大口子」。後來文物部門到場清理,竟在碎磚中發現了一面完整的「矮牆」。一個歷史之謎解開——南京明城牆部分段落,其實是牆裡有牆,「牆包牆」。工程竣工後,市民可以走在鋼結構通道上,俯視觀察矮牆。目前這段矮牆依舊完好,它的高度為明城牆一半,厚度僅為七八分之一。
  • [分享]城牆遺址公園設計資料下載
    內容簡介 東便門明城牆遺址公園在設計上緊緊圍繞明城牆遺址展開,注重環境氛圍營造,以保護城牆為出發點,展示明城牆的真實面貌為目的,給城牆提供一個最自然的環境。
  • 觸摸歷史 渝中區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受遊客青睞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渝中區通遠門建於明朝年間,是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四座城門之一,見證了重慶的歷史,這幾天,不少遊客登上城牆,觸摸歷史,感受老山城的味道。在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裡,遊客們三三兩兩,從城牆到主樓,大家打卡留念,斜風細雨中,再喝上一杯清茶,仿佛曆史在這一刻停止。
  • 窺見北京悠久歷史,領略明朝遺留古城,盡在北京明城遺址公園
    窺見北京悠久歷史,領略明朝遺留古城,盡在北京明城遺址公園小編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北京的明城牆遺址公園。這個公園位於北京市的中心地域。這個明代城牆的公園佔地16公頃,在東起東南角塔,西起崇文門的地方。這個公園採用簡單的設計,突出了明朝遺留下來的古城牆遺蹟的美麗。公園裡最重要的景點包括城牆遺蹟和東南角塔。而且,在公園裡漫步時,就會看到許多高大的樹木和大面積的草原。城牆文物和東南角塔佔地約3公頃,自然面積約12公頃。來看看這個城牆的遺蹟,進入公園,首先就會被城牆遺蹟所吸引。這個城牆始建於1419年,據說長達40公裡之長。
  • 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之辨
    留下滄桑遺址的殘缺之美明代初年的南京宮殿曾極盡輝煌,是北京宮殿營造的範本。《明實錄》載永樂十八年(1420年)「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明代遷都北京後,明故宮即逐漸殘破,至南明福王時,明故宮殿宇已大半坍毀。
  • 留住了歷史的春天,元大都城牆遺址上的風景,與眾不同的海棠花溪
    雖然北京市政府在1957年,便已經將元大都城牆遺址定為市級文物,但生活在北京城裡的人們,似乎對坐落在家門口的這長長的土山包,並不感興趣,甚至不知道它也是北京歷史重要的一部分,它就那樣存在著,似乎是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卻又是那麼不起眼,雖然高高地矗立在那裡,但不刻意提及,誰也意識不到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