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慶攝
市規劃局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王芙蓉:
在地圖上描繪美麗城市的人
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見習記者 嚴常坤)市規劃局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王芙蓉的辦公室裡,幾幅巨大的南京主城圖、市域圖和主城影像圖格外顯眼。作為住建部、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的智慧城市評審專家,她先後多次參加國家智慧城市申報以及國家工程實驗室申報的評審工作,並擔任智慧社區專項評審的組長。
測繪地理信息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和基礎。而編研中心是集城市規劃、信息集成、城市測繪等多專業融合的新型城市規劃研究機構,是市規劃局測繪行業管理的重要技術後盾。
「中心84名員工中,一半是黨員,而且超過65%的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如何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的引領帶頭作用,更好地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履職責任,是中心黨支部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工作。」王芙蓉告訴記者。
2012年,編研中心承擔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建設「天地圖•南京」平臺,這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建設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介紹,「天地圖•南京」平臺建設需要收錄涉及的地理信息超過13大類、130小類、37萬條興趣點數據,不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對數據表達的美觀性要求非常高。作為黨支部書記和項目團隊負責人,王芙蓉組織黨員帶頭加班加點、克服難點,最終,經過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當年就正式開通了「天地圖•南京」門戶網站,使南京成為第一個接入國家主節點的副省級城市節點,率先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公共地理信息的互聯互通。
近年來,在「天地圖•南京」的基礎上,編研中心又進一步搭建了區級平臺,為社會提供個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務模式。「這些都是在全國其他同等級城市還沒有任何先例的情況下,從頭幹起,攻克了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的一系列難題,尤其是簡政放權背景下的市、區兩級測繪地理信息協同共享技術。」王芙蓉介紹,2016年,她又和團隊一起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子地圖自動縮編技術探索。目前全自動電子地圖縮編技術可達到80%的準確率,可實現「一鍵式」地圖縮編,大大減輕了人工縮編的工作量。
付出總有收穫。今年上半年,王芙蓉帶領團隊負責的「智慧城市『多規合一』空間信息融合與智能決策」項目,從400多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2018年度中國地理信息科學進步特等獎,「特大城市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體系構建關鍵技術與應用創新」獲得2018年度中國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王芙蓉表示,榮譽屬於過去,技術鑽研和創新永無止境,自己和團隊一刻都不能停息。
如今,王芙蓉和團隊又開始了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編制工作。為了更好地推進工作,王芙蓉提出並成立了由2名博士黨員和7名碩士黨員構成的「國際標準編制黨員先鋒隊」。目前,黨員先鋒隊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IS0 37156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編制,以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智慧城市系統委員會規劃仿真研究等工作,努力把南京市城市規劃和測繪地理信息的優秀成果推送成國際標準,讓南京市城市規劃和測繪地理工作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擁有了自己的「聲音」。
工作推進力度越大,越需要一支過硬的黨員隊伍,王芙蓉談到自己的體會時說。作為一名有著28年黨齡的支部書記,她牽頭設立了「黨員教育實境課堂」,鼓勵黨員在日常學習中加強研究並形成教案,主動走進課堂、走上講臺,開展互學活動。她本人帶頭推出的「信仰•實幹•創新•務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與思考」黨課,一舉奪得2015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精品課堂」及示範課堂。通過組織大家說身邊人、講身邊事,講述各自的初心理想和事業奉獻,並推薦中心優秀黨課積極參加更高層面的黨課賽課活動,使黨員日常學習效果得到不斷深化。
支部年輕黨員王亞平說:「以前覺得黨課很嚴肅,但在王書記帶領下,大家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用鮮活的案例去闡釋黨的方針政策以及作為規劃人應該怎麼做,黨課一下子就鮮活起來了。」
黨建工作的強化和黨員作用的發揮,凝聚了人心、推動了業務工作的發展。截至目前,編研中心已先後獲得省部級獎項60多項,承擔國家及部省級行業課題20多項。王芙蓉本人在今年7月1日前,也被評為全市「新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