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新規提高上市門檻 業內人士:新經濟、獨角獸公司影響不大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網

對於正在準備香港IPO的一些中小企業而言,一則消息讓他們有些緊張。

近日,港交所發布了有關提高主板上市公司門檻的諮詢文件,一些打算赴港上市的公司也因此加快了各項工作推進的步伐。投行人士預期,明年7月前會迎來一撥赴港上市的高峰。

港交所新規提高上市門檻

11月27日,港交所官網發布了有關主板盈利規定的諮詢文件。港交所方面表示,《主板規則》中的最低盈利規定自1994年推出後,從未調整過。同時,這也是2018年港交所就主板上市公司最低市值由1億港元調高至5億港元後,再一次計劃提高赴港上市門檻。

港交所認為,最低盈利規定與修訂後已調高的最低市值規定不相適應,引起了監管對於申請主板上市的公司質量的關注。因此,港交所建議將盈利規定按市值規定於2018年的增幅百分比調高150%,或按恒生指數平均收報點數(由1994年至2019年)的概約增幅調高200%。

具體說來,對應的盈利要求有兩條:其一,最近一個財政年度須不低於 5000萬港元,且最近兩個財政年度累計須不低於 7500 萬港元;其二,最近一個財政年度須不低於6000 萬港元,且最近兩個財政年度累計須不低於 9000萬港元。

港交所還表示,若調高盈利規定的建議最終落實,考慮到此建議對已計劃按現行盈利規定申請在主板上市的公司的影響,港交所將推出過渡安排。此外,港交所也將會推出針對調高后的盈利規定的有條件臨時寬限,讓財務業績暫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不景影響的高素質公司仍能上市(港交所對上市申請按個別情況作出考慮)。

而此次諮詢為期兩個月,公眾可於2021年2月1日(星期一)或之前提交意見。

華泰證券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港交所設置主板上市要求為滿足盈利測試、市值/收入測試、市值/收入/現金流測試中的任意一個測試,此外要求主板申請人至少前三個會計年度的管理層維持不變(即有大致相同的管理層)及至少最近一個財務年度的所有權不變(即控制權不變)。

其中,盈利測試要求為最近3年最低總盈利5千萬港元,最低市值5億港元;市值、收入測試要求最低市值40億港元,收入為最近財務年度最少5億港元;市值、收入、現金流測試則要求最低市值20億港元,收入為最近財務年度最少5億港元,現金流為最近3個財務年度最少1億港元。

相比於A股,香港的上市門檻一直較低,時間也更短,評級的上市周期為為6到8個月,因此成為內地企業首選的海外上市地。但近年由於低門檻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港交所此舉的核心在提高主板上市公司的質量,對於一些質地一般的的公司,從源頭上做了一定篩選,自動過濾了一批公司,對於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近幾年,港股主板市場中,頻頻出現一些低市值發行人為了上市而上市,導致上市後股價大跌後以賣殼為生,這也造成港股市場一度賣殼成風的現象,對於港股市場的聲譽、發展等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對於完善市場環境也是一個全盤的考慮。

新經濟、獨角獸公司影響不大

2020年前三季度,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在集資額方面位列全球第三,新股上市數目上排行全球第四,而新經濟公司已經成為香港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此次提高上市門檻對於未盈利的企業上市也並不影響,還是延續以往的規則。

2018年港交所進行上市規則改革,更有利於「新經濟」公司上市,進一步增加港股市場吸引力。統計數據顯示,以2010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為例,港股市場新經濟公司的佔比不斷提升,目前已經接近6成,這意味著新經濟成為香港IPO市場的半壁江山以上。

而最近包括短視頻巨頭快手、新式茶飲公司奈雪的茶等多個新經濟公司的代表企業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記者諮詢了香港中資券商的相關投行人士,有觀點認為,新經濟公司影響則甚微,對於一些中小型物業公司和香港本地質地本來就較差的公司會造成一定影響。

物業公司最近一年成為港交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紛紛分拆赴港上市,但並不是所有的物業公司都是優質的,也分為三六九等。雪球有統計數據顯示,根據2018年物管行業的成績單, TOP10公司的營收均值是48.83億元,淨利潤均值是4.42億元,淨利潤率是9.05%。這是第一梯隊的情況,但隨著排名的上升物業公司賺錢能力和盈利質量的效應越來越弱,TOP51-100的企業營收均值只有2.99億元,淨利潤均值更是少得可憐,只有0.21億元。這意味著很多想蹭熱度去香港上市的小公司概率會更小 。

今年以來隨著赴港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創投機構也迎來了被投公司在香港集中上市的爆發期。松禾資本合伙人袁宏偉則認為,香港市場一是對科技創新類企業沒有價值發現功能,另外就是A股上市對企業吸引力越來越大,所以尚未擔心港交所提升上市門檻帶來的影響。

也有券商人士坦言,不管門檻如何變化,香港上市的一些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比如真正國際化的資本市場環境、擁有充沛的一級市場資本可容納大型上市、發行架構豐富、再融資及併購市場高效、資本運作自由、衍生金融工具豐富,管理資產組合便捷等,都能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公司赴港上市。

相關焦點

  • 「四新企業」港交所喊你來上市!
    近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自4月30日起,港交所將開始接受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申請。
  • 老虎證券對話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已在香港市場佔據半壁江山
    來源:全景網作為亞太最國際化的市場,香港已成為眾多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尤其是在2018年港交所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後,據德勤統計,以今年首九個月的融資總額計算,香港奪得全球新股發行排名第三位。在港交所上市浪潮持續洶湧的大背景下,近日老虎證券CFO John Zeng與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市場發展科副主管及環球上市服務部主管鮑海潔對話討論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及機遇。「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了25年來最大的改革。可以看到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對港股市場影響巨大。
  • 流血也要上市,獨角獸怎麼了?
    市場驚魂未定,這邊又有一大堆獨角獸排隊等待上市:6月21日,同程藝龍赴港遞交招股書;6月25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6月27日,手機直播平臺映客在港開啟路演;6月26日,知名鋼鐵電商「找鋼網
  • 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11年間,成功推動了港交所歷史上多項重要改革,包括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
  • 廊坊再添一家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通訊員竇廣益 記者霍相博)今天上午,廊坊市再添一家港交所主板上市企業,中國萬桐園(股票代碼:6966.HK)在香港聯交所由創業板轉主板掛牌交易。12月17日,中國萬桐園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 【見聞】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11年間,成功推動了港交所歷史上多項重要改革,包括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
  • 獨角獸概念股什麼意思?獨角獸斑馬型企業的定義
    現在歐美成熟市場中估值超過6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俯拾皆是,但很多卻至今游離於資本市場之外,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優步便是一例。  原因就是註冊制的審核門檻,以美國股市為例,雖然企業在證監會層面不需要審核即可註冊,但不同交易所及交易所內部不同板塊為證券上市設定了不同的標準,事實上審核權在交易所。企業是否能夠虧損上市?
  • 券商布局獨角獸IPO指南:優選「四新」項目,盈利能力是關鍵
    也就是說,優質且無明顯瑕疵的公司,方能邁進A股IPO的門檻。但這只是一個方面。事實上,從去年開始,A股市場就初現擁抱新經濟、新技術的苗頭。在獨角獸IPO綠色通道開啟後,新技術、新經濟類企業在A股IPO大概率還將呈現加速趨勢。有業內人士對火山君透露,目前擬IPO排隊等待上市的平均周期為1年左右;如果上述四大類獨角獸企業IPO可以實行即報即審的話,審核周期可能會縮短9~10個月,它們的IPO審核周期預計只有2~3月。
  • 港交所高層涉「IPO放水」醜聞 餐飲類上市公司被指「重災區」
    廉署在行動中還拘捕了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一名前聯席主管及兩名與他相關的人士,懷疑他們在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審批過程中涉及貪汙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香港證監會於同日發布公告,表示作為上述聯合行動的一部分,香港證監會正在對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執行或處理上市及其他事宜的方式進行特別檢視,而該等事宜或與上述調查有關。
  • 醫藥界華為過會 又一家獨角獸來了!
    隨著國內管理層頻繁發聲支持新經濟,交易所明確表態歡迎新經濟在A股IPO,藥明康德作為   原標題:醫藥界華為過會 又一家獨角獸來了!     前有富士康只花了36天「閃電過會」,現有藥明康德從今年2月6日招股書預披露更新,僅僅過了49天,就成功過會,第二隻IPO的獨角獸即將誕生。
  • 漢坤律師事務所李濤:擬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需注意的問題|WISE...
    12月8日-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 復盤網際網路公司赴港潮:上市制度變革成關鍵 中概股回港熱潮大猜想
    上市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小米和貓眼娛樂上市首日破發,美團點評市值一路攀升,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由於收入結構不平衡,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近一年,小米股價仍持續走低。影視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貓眼娛樂已經跌超20%。資本卻看好美團,由盈利轉虧損,股價仍逆勢上揚。
  • 「獨角獸」公司的股價為什麼會腰斬
    讓「獨角獸」公司通過綠色通道制度進入國內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我國現行新股發行制度的缺陷,讓更多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進入國內股市,讓國內投資者可以分享高科技龍頭公司成長的成果。同時也讓國內的股票市場參與全球上市資源的競爭,培育和壯大國內的股票市場。
  • ...擬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需注意的問題|WISE2020 新經濟之王大會
    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漢坤律師事務所李濤在大會上發表演講。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從美股近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中概股似乎並未受到明顯的大面積影響,有漲有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企業及第三方專家,大多數持樂觀態度,認為實際影響不大。隨著國內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準入門檻降低,美國納斯達克不再是中國企業謀求上市、打開募資通道優先考慮的「香餑餑」了。
  • 未盈利生物藥企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記者 | 金淼編輯 | 馬蕾1根據港交所信息,8月18日,中國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消息表示,和鉑醫藥計劃募資4億美元(31.2億港幣),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史坦利招股書顯示,和鉑醫藥是根據上市規則第18A章申請於港交所主板上市。2018年港交所發布上市新規,其中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本次募集資金將部分用於FcRn抑制劑、TNF-α抑制劑和抗CTLA-4抗體三款支柱產品的臨床開發。
  • 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
    在國內新經濟公司裡,這一體量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超級巨頭。談及上市目的,螞蟻集團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同時,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道,上市可以讓我們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時也將更好地跟全社會分享我們的成果和未來。
  • 兜售份額、轉讓老股、尋求投資,獨角獸項目一級市場太火爆,真有...
    自從支持「獨角獸」上市的相關政策文件相繼推出,獨角獸企業在近幾個月可謂賺足眼球,其在一級市場上的融資也異常活躍,估值也明顯水漲船高。近期,記者在多個投資機構交流群中發現,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表現出對獨角獸項目極大的熱情。今年2月,小米Pre-IPO融資項目悄然開售,據傳,小米計劃今年第三季度末將在港交所上市,估值或將達到900-1100億美元,市盈率達60倍。據悉,如今各種各樣的開曼基金和財富管理機構都在瘋狂兜售這家公司的老股。
  • 王健:2018年是散戶平權化投資獨角獸「元年」
    「綠色通道」和CDR的出臺為國內獨角獸企業上市及從海外回歸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選擇在A股上市,散戶投資者終於有了平權化參與獨角獸投資的機會,所以今年可以稱為散戶平權化投資獨角獸「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