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豐雄設計的巴洛克藝術文化博物館

2020-12-12 藝術中國

說起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喜歡建築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 2013 年的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我們也曾介紹過他的作品日本歧阜市圖書館。

最近,他的新作落成,是距離墨西哥中東部城市普埃布拉約7公裡遠的一座巴洛克藝術文化博物館,佔地約 5 公頃,坐落於兩條道路的交口處,亦是一座公園的邊緣地帶。

從繪畫、雕塑、時尚、建築、音樂、戲劇、文學到食物,這裡將展示有關巴洛克藝術的一切。伊東豐雄賦予了博物館一個醒目的外觀,連續捲曲的純白色混凝土外立面和一個充滿水元素的庭院,讓整個博物館看上去生機勃勃。一個月牙狀的水池環繞建築而建,意在創造與整體園區的視覺聯繫。

 

 

 

 

坐於階梯上可俯瞰臨近的綠地,以噴泉為中心的水景區域則覆蓋了整個中央庭院。

 

伊東豐雄強調,這個項目的設計目的就是要從方方面面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僅從概念上來說,我們是真的希望那個噴泉就像從地底下自然生長出來的一般。」

設計團隊在其博物館正面設計了一個大型廣場以便接納遊客,汽車、公共運輸、自行車等皆可直達,他們在博物館東側設置了停車區域,包括 440 個停車位、4 個公交車位、50 個自行車位以及 42 個摩託車位。

進入一層大廳,便是中庭空間和展陳空間,前者承擔了售票處、商店和辦公空間的角色,亦有為遊客準備的特別定製的凳子休息區。

 

永久性展廳設有 8 個,主題各異,共同構築起巴洛克藝術的全景。特別的是,這 8 個永久性展廳均與露臺相連,可以一覽周邊公園和湖泊的美景。

臨時展廳的特點則在於其可靈活組合的優勢,當然也可以獨立使用。此外,一層還設有一個可容納 312 人的禮堂,舉辦文化活動。

二層主要用於研究和教育項目,遊客也可以來此觀看巴洛克藝術品的保護修復過程,還可在後方一個可俯瞰花園的露臺上享受巴洛克風味的餐廳。

在伊東豐雄的設想中,巴洛克博物館應是一個懷抱國際野心的項目,他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來此觀展,交流想法和感受,把這裡做成一個文化交流中心。

 

 

  圖片來源:Dezeen攝影:Patrick Lopez Jaimes

相關焦點

  • 11 年了,伊東豐雄給臺灣設計的歌劇院終於要落成了
    11 年前,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擊敗勁敵扎哈·哈迪德,以 6 位評審全票認同的優勢,贏得了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建築的競標,當時,作為評審之一的臺北大學都市計劃所教授郭肇立稱:「這是目前為止臺灣首座真正前衛的建築。」
  • Toyo Ito 作品(伊東豐雄) 作品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八代市博物館,仙臺傳媒中心等。他在職業生涯中將極簡主義與技術相結合,融合日本文化傳統和當代的元素。除了2013年的普利茨克獎,伊東還獲得了2006年英國建築師皇家金牌皇家金獎和2010年第二十二屆帝國皇室獎。01(墨西哥普埃布拉)巴洛克博物館  伊東豐雄(Toyo Ito )
  • 巴洛克建築,極致的建築流動感表達
    巴洛克文化,其實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風格。跟建築的形式聯繫異常的緊密。它體現在建築的外部形態、內部空間和室內裝飾上。 在裝飾上,它色彩奢華豔麗,使用了很多貴重材料,使建築與雕刻融合在一起 02 當巴洛克遇見博物館 早年,在畢爾巴鄂,蓋裡設計的古根海姆博物館顛覆了經典建築美學的原則,提取出符號捲軸、絲帶、和螺紋,使現代藝術博物館激發了城市建築的理想從而實現現代大都市
  • 關於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波折,伊東豐雄有很多話要說
    伊東豐雄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回顧展如果要畫伊東豐雄的漫畫形象,白框眼鏡大概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伊東豐雄卻說,這是為了突出自己那張毫無個性的臉才做的特別裝飾,不過,這位建築師的設計卻不如他形容自己的面容那樣無趣。輕盈、靈動是他建築建築語言的特色,而變化則是貫穿他四十多年職業生涯的關鍵詞。
  • 來首都博物館,穿越到17世紀西裡西亞,看看巴洛克藝術
    今天上午,《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佛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76件極具代表性的展品首次來到中國,為中國的觀眾展現17世紀下半葉西裡西亞地區巴洛克藝術的繁榮和社會經濟的復甦。肖像畫目光「鎖定」觀眾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
  • 伊東豐雄:設計靈感來源於與他人的談話
    【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香港設計營商周是亞洲領先的設計界年度盛事,於2013年12月2至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PChouse直擊展會現場,深入一線看各設計企業如何亮劍,觀各家名作爭奇鬥豔,聽行業領軍人物解析設計行業潮流趨勢,以下是對日本設計師伊東豐雄的專訪。
  • 伊東豐雄,「拒絕風格者終被承認」
    伊東豐雄曾說:「我認為我的建築沒必要存在一百年或更長的時間,在我設計某個項目時,我只關心它在那個時期或之後的20年有什麼用。」他的建築追求短暫、臨時,既對應了這個浮躁的消費主義時代,也順應著日本地域文化背景。在地震、海嘯、颱風等災難頻發的日本,並不存在西方那種紀念碑式的建築理念,日本傳統木結構的非耐久性,深刻影響著伊東豐雄的建築觀。
  • 短暫而又永恆的締造建築師——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知名的日本當代建築師,曾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獎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出生於日據時代的京城(即今韓國首爾)。個人履歷:1941年 出生於日本1965年 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1965-69年任職於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1979年 事務所更名為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現為該公司董事長
  • 2016全球最具影響力Top.10博物館出爐
    近日,國際著名設計網站DesignBoom盤點了201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大博物館建築。  在這份榜單裡,我們欣喜地發現,不僅有今年完成的新項目,如墨西哥巴洛克國際博物館,還有舊館改造的建築,如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 17世紀巴洛克藝術在義大利孵化,今天巴洛克建築有了新的語言形式
    巴洛克國際博物館巴洛克國際博物館位於墨西哥普埃布拉市旁邊的一個公園邊上,用來展示巴洛克藝術作品,從繪畫、雕塑、時裝到建築、音樂、戲劇、文學和美食。巴洛克藝術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巴洛克國際博物館的設計能夠體現17世紀巴洛克運動的各個方面,這些運動讓藝術家們擺脫了過去文藝復興時期的嚴格規定。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共同特點是正方形、圓形和十字形。首先,建築採用彎曲而非平直的白色混凝土板,以此來體現對嚴苛準則的瓦解,並且在展廳之間創造空間的流動性。
  • 伊東豐雄的上海展覽,可以讓你更好理解這個在災民安置點建公共空間...
    「眾人之家」項目被收錄在4月22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的「伊東豐雄:曲水流思(ToyoIto:ontheStream)回顧展中。與伊東豐雄在四十年間的代表作仙臺媒體中心、臺中歌劇院、墨西哥巴洛克美術館相比,「眾人之家」被集中在一張圓形的展臺上,沒有模型,連項目的名字也很平淡——大家的家。
  • 「仙臺媒體中心」為什麼改變了伊東豐雄的設計生涯?
    仙臺媒體中心,1995.4~2000.8,仙臺,圖片來源於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如果提到伊東豐雄,你會最先聯想到的建築是哪個?想必「仙臺媒體中心」可能是最先浮現在你腦海的項目。建築名稱:仙臺媒體中心‍建築所在地:日本仙臺建築類型:區立圖書館市民藝術空間為中心的複合機能設施建築規模:七層空間及兩層地下室空間建築面積:2933.12平方米(佔地面積
  • 伊東豐雄:日本東京Tama藝術大學圖書館
    美國洛杉磯 -- 普利茲克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於2013年3月18日宣布,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榮獲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 國家博物館開新展:走近古羅馬 觸摸巴洛克
    原標題:國家博物館開新展:走近古羅馬觸摸巴洛克 《阿維拉的聖特雷薩臉像》 巴洛克藝術是17世紀歐洲廣為流行的藝術風格,羅馬作為巴洛克藝術的發源地也成為17世紀義大利和歐洲的藝術中心。
  • 裡加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博物館改造設計
    建築由波羅的海的德國建築師及藝術歷史學家Wilhelm Neumann設計,他也是博物館的第一位主管。 博物館由公園和林蔭道環繞,是裡加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建築之一。建築結構以及展廳尺度根據當時對藝術博物館的需求設計;宏偉的立面採用巴洛克和古典主義形式;中央山牆上的雕塑由雕刻家August Volz創造。
  • 從印加黃金到庫斯科巴洛克:秘魯的藝術
    從印加黃金到庫斯科巴洛克:秘魯的藝術  從安第斯山脈山坡上梯田所展示的古印加人的建築壯舉,到前哥倫布時期人民的精雕細琢的黃金和紡織品,秘魯的歷史藝術實力不可置否。來到利馬和庫斯科等城市的遊客一定會被生動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和裝飾室內的藝術品所震撼,這些建築和藝術品講述了這個多元化國家豐富多樣而古老的藝術傳統。
  •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榮獲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中新網3月19日電  北京時間18日,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榮獲201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中國建築師王澍去年曾獲得這一「建築界諾貝爾獎」。  伊東豐雄今年71歲,其建築師事務所位於日本東京。他是第六位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  普利茲克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勳爵在英國的家中引用今年評委會評審辭來說明獲獎原因:「伊東豐雄在其職業生涯當中,創作了一系列將概念創新與建造精美相結合的建築。
  • 伊東豐雄:等待還是行動?
    剛得普利茲建築獎的伊東豐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依然拿中國開涮一把。據說,伊東豐雄曾參加過CCTV新址招標。「他的設計方案是個Mini城市,整個建築空間是一個直徑600米的公園,依然是他一貫注重公眾的共享空間的思路。」但伊東豐雄的方案最終並未能被選中。受挫於CCTV項目,伊東豐雄傷得不輕,不知問題出在哪,因此,他認為「市場對建築師是殘酷的扼殺,而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殘酷的」。
  • 伊東豐雄作品:日本仙臺媒體技術中心
    伊東豐雄  人物介紹  伊東豐雄(英語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日本當代建築師,曾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獎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作品:日本仙臺媒體技術中心  伊東豐雄的建築設計的要素:流動的空間、水晶式的半透明體、被抽象的光。伊東豐雄認為:人具備兩個層面(現實的層面和假象的層面)。作為人的自然體需要自然的光和風,而作為被媒體浸透形式假象的層面渴求信息媒體的人。這兩個層面的關係常常變化,建築和城市要對應這兩者的需求,要面對的人和假想的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