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分雲水臺男主竇驍,為何演藝生涯高開低走和周冬雨漸行漸遠?

2020-12-21 想刊刊

最近播出的《雲水臺》豆瓣只有4.8評分,連及格線都不到,網絡討論度越來越低,就算有還都是負面聲音。這樣的反響和口碑,對於一部大製作的電視劇來說,真的是很慘了。

而竇驍作為這部劇的男主角,網上卻意外的沒有任何質疑聲,反而因為其反差式的表演獲得一定的稱讚,但是這樣的稱讚對於竇驍的加持意義真的不大,畢竟這樣一部沒有什麼口碑反響度很低的劇,給予演員的幫助寥寥無幾的,

《燕雲臺》這部古裝劇投資毫無疑問是巨大的,請到了當紅女星唐嫣挑大梁,TVB前一姐佘詩曼加盟,這部戲其它演員,也時當紅流量演員和老戲骨,就像經超飾演耶律賢,譚凱飾演罨撒葛,劉奕君飾演蕭思溫,盧杉飾演烏骨達,讓這部古裝大劇顯得星光璀璨。

只是這部劇,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個不穩定因素,導演!導演蔣家駿他既有《神話》《射鵰英雄傳》那樣精品大製作,也推出過《倚天屠龍記》《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等讓人崩潰的流水線作業,所以《燕雲臺》在最初時候,精彩與否都是說不好。

《燕雲臺》不是竇驍和唐嫣的第一部合作劇,上一部《時間都知道》也是撲得無聲無息,豆瓣5.3分,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過這部劇,只給大家說一句:魔改遭天譴啊!算是給你們避雷一部電視劇了。

竇驍在這部劇裡飾演男主葉珈成,女主時簡(唐嫣飾)因為一次飛機事故重回十年前去尋找他的丈夫葉珈成,葉珈成從大學時候青澀不得志,到後來的事業有成,竇驍其實演的是遊刃有餘,形象氣質也都是頗為優秀的,但是劇本真的差,原著裡的三觀搬到電視裡已經面目全非,深情男主人設搖搖欲墜。

這部劇的明星陣容也配很強,另一個男主是楊爍飾演。

女星的陣容也是很強大的,藍盈盈、呂一、周奇奇的加盟真的超級有看點了。

電視劇也是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時間都知道》改編的。

但是這樣的配置依舊撲得無聲無息。

有人說竇驍是因為沒有好的團隊,借接不到大的製作這點,我就很不贊同,因為從其他幾部電視劇來看,竇驍接的劇都是賣相很好,看著能爆的劇。

去年的《十年三月三十日》,竇驍和古力娜扎主演的這部劇同樣撲街。

這部劇想刊刊看了前兩集,尷尬擦擦了眼睛,默默地退了出來。霸道總裁用力過猛,老套的劇情無釐頭的誤會讓人沒有想法繼續看下去,當然,如果你衝著顏值去看肯定不虧。

這些情況也同樣在《九州·海上牧雲記》、《愛上你治癒我》上或多或少的複製,這兩部劇還相對好一些,竇驍在裡面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屬於無功無過的類型,竇驍也沒有通過這些劇聚集到什麼人氣。

反而讓竇驍賺到人氣的是他主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楚喬傳》,苦情的男二號燕洵,輕鬆圈了不少粉。戲裡他從一個陽光率性的大男孩一夜失去整個家族而變得充滿仇恨怨念的心機男,演技自然,把美好的人性毀滅的瞬間演繹得讓人絕望,角色因為他得到很好的詮釋。

然而,這部劇還是沒能讓他爆紅。

還記得竇驍在剛步入演藝圈就驚豔了眾人,一部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演繹出了至純至臻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取得1.6億票房,打破國內文藝片票房紀錄。

這部電影獲得很多獎項,但是讓人意外的是,竇驍雖然在劇中表現的非常出色,獲獎情況卻不容樂觀,大部分的獲獎都是周冬雨。

兩人的發展之路從那時就略見端倪,如今的周冬雨,已經是90後小花中榮膺和作品最耀眼的了,而竇驍卻連個專業大獎都沒拿到。

但是竇驍真的就是沒有任何作為的庸庸碌碌麼,其實並不是。

竇驍在出演《山楂樹之戀》後,依舊繼續發力,出演了不少電影,《秋之白華》、《賽車傳奇》、《傾城之淚》,還和張藝謀再次合作《金陵十三釵》,不過是一個很小的角色。

但很遺憾的是,這些電影都反響平平,我想很多觀眾聽都沒有聽過,所以這些電影對於竇驍事業的幫助並不大。

後來竇驍就逐漸開始電視劇、電影雙棲發展。電影《狼圖騰》上映的同年,電視劇《海上牧雲記》播出;電影《一切都好》上映的同年,電視劇《楚喬傳》播出。

關於這些作品的反響,相信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水花很小,不能說沒有,竇驍也為大家越發熟悉,但是離爆紅一直都有些距離。

我們再回頭看周冬雨,昔日一樣的素人進圈,周冬雨經過《山楂樹之戀》被大眾嘲諷長相路人,無明星像,小黃鴨等。

也撲過一些電影,如《暴走神探》、《少年班》、《奔愛》,反響平平。

但是她值得讓人敬佩的是她一直專心錘鍊自己的演技,雖然不是每部電影都很優秀,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實力,最終還是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最終在《七月與安生》電影裡大放異彩。

憑藉這部電影,周冬雨獲得第53屆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一時風頭無限。

但是周冬雨並沒有止步,繼續在演藝生涯上再創輝煌,《少年的你》就是另一份讓人信服的考卷。

《少年的你》製作班底是《七月與安生》的原班製作團隊,包括導演曾國祥、監製許月珍、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攝影指導餘靜萍、造型指導吳裡璐、聲音指導黃錚等。

《七月與安生》的成功在前,說明這樣的製作班底的強勁實力,而周冬雨的選擇無疑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她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在哪裡。

最後的結果顯然是讓人驚喜的,周冬雨也再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演員。

周冬雨選擇劇本非常的聰明,沒有譁眾取寵,沒有華麗狗血,她的劇本更加寫實反應社會現象,比如《少年的你》,這部劇聚焦「現實青春」,反映現實校園暴力,向觀眾傳達影片對青春的態度,「所謂青春就是勇敢無畏,懷抱希望」,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或許會經歷許多不快和困難,但少年仍然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脫離了簡單的談情說愛,拒絕了了狗血劇情,周冬雨把自己的定位在更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題材上,這幾年把重心都放在電影方面,方向準確而清晰。接著通過積累的好口碑,開始陸續接一些電視劇,口碑也都不會差。

就在外形條件一般卻把自己的事業走出新高的周冬雨躍居一線女藝人的同時,竇驍卻還在不溫不火拍著古裝偶像電視劇,曾經的《山楂樹之戀》的形象離他越來越遠。

而聽到竇驍的消息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他和賭王千金的感情故事。

日常的花式秀恩愛。

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感情非常甜蜜,且漸入佳境,竇驍秀女友倫敦大學會計師博士證書,並表示希望女友給他留點私房錢。網友紛紛表示,應該是好事將近了。

所以,這樣看下來,竇驍和周冬雨的演藝之路差異的行程就很明顯了。

想刊刊也是很替竇驍著急的,畢竟他本身是一個用演技有實力的演員,卻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了事業的停滯不前,而娛樂圈是非常缺乏竇驍這種外形的男星的,想刊刊真的很希望竇驍可以為了事業再拼一把。

第一步:找準自己的定位。

不能再胡亂劇本了,請更加注意製作班底,好的演員離不開好的導演和編劇,否則再強大的明星陣容也火不了口碑的。

第二步:戀愛要談,事業也要搞,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非常喜歡竇驍和何超蓮甜蜜的感情,希望竇驍可以繼續做一個寵女友的好男人,同時也不要忘記,在最好的年紀裡全力衝刺自己的事業,只有自己站的足夠高,你們兩個人的關係才夠足夠穩定。

看到這裡,記得隨手關注《想刊刊》哦~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颱風「娜基莉」漸行漸遠 明天七夕杭城最高32度
    浙江在線杭州8月1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鵬)颱風「娜基莉」將與浙江漸行漸遠,今天下午到夜裡,經舟山群島東部海域北上。不過,舟山還會受到影響,目前已啟動防臺Ⅲ級應急響應。另外,杭城今天白天最高氣溫只有29度,並有中到大雨,明天七夕,最高32度。
  • 家鄉宜豐的點茶---漸行漸遠的人間原味!
    小時候,缺吃少喝時看到父母曬點茶笑啦,最苦生活也有甜蜜的盼頭;上了年紀之後,嘗著嘗著老家的點茶不經意就哭啦,漸行漸遠的美食就是找不到當年母愛的原味
  • 漸行漸遠的火塘
    一家人,在老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每天早晚夜裡都會圍坐火塘邊,粗茶淡飯有親情相伴,格外香甜;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者,只要有時間,比如中秋、春節,都會不辭舟車勞頓,千裡迢迢,趕回老家,圍坐在火塘旁,品味帶著濃濃鄉愁的家鄉美食,用彼此永不會忘記的方言,盡情地交談著彼此的艱辛和對家人的思念。
  • 曾經以為她可以獲得大滿貫,如今卻漸行漸遠
    曾經以為她可以獲得大滿貫,如今卻漸行漸遠帕夫柳琴科娃,出生於1991年,目前,27歲的她世界排名第42位,她出道的時候,被寄以厚望,以為她可以很快獲得大滿貫女單冠軍。然而,從2005年就轉入職業賽場的她,在經過13年的努力之後,那樣的期望似乎是漸行漸遠了,讓人覺得可惜。
  • 這秋天,就像來不及開口的告白,漸行漸遠
    一汪汪池水層層疊疊,向下蔓延,無疑是深山間的一處驚喜。站在田壟間,低頭是一汪汪清澈的水,抬頭是湛藍湛藍的天,青山秀麗,叢林幽深,讓人情不自禁的大口大口的呼吸,仿佛連空氣裡都是泥土的氣息。珍貴的百年銀杏樹讓這個小村莊顯得古樸和深邃,你可以盡情地在這裡撒歡,讓靈魂在金黃之間自由飄逸,為那一樹樹燦若黃金的奇特景觀嘆服。
  • 登上雪國的綠皮火車,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登上雪國的綠皮火車,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初冬時節 懷著熱切的期盼 我們登上這趟「開往雪國的列車」 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記錄迴蕩在千裡林海不變的鄉音 4184 海拉爾開往滿歸的綠皮火車
  • 導演田七創作歌曲《漸行漸遠》物是人非彈指一瞬間
    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武夷影業集團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在打造中華紫薇園、籌備大型3D神話愛情電影《武夷仙凡戀》之際,回想公益電影《金甌》拍攝,憶往昔歲月,突然發覺物是人非,好多人與事都已漸行漸遠,即興創作歌曲《漸行漸遠》,獨自面對這種處境,雖不說,但萬語千言猶存心中。歌曲誕生於中國原創音樂產業孵化基地,由武夷影業集團和東方國韻集團聯合出品,將收錄在田七《東方國樂原創音樂作品專輯》。
  • 漸行漸遠的人生旅途
    人生大概就是一段漸行漸遠的旅途。在這段叫人生的旅途裡,我們碰見各類各樣的風光,會履歷不一樣的神色,大概是歡喜,大概是哀思,大概是激情四射的拼搏,大概是無盡心傷的創業,大概是碰見收成滿滿的天堂,大概是幾經失蹤的地獄!
  • 清夜那堪空對夢,可憐花落悵離分;漸行漸遠的春,銷魂又傷心
    柳岸下、乳燕穿雲。垂絲窈嫋,誰管花落紅塵。情深緣淺,就此離去,已是語不成句,泣不成聲,淚雨紛紛。在漸行漸遠的春,銷魂傷心。——皛玊題記《醉翁操·悵離分》(中華新韻九文) 聽琴,傷神,何因?悵離分。思君,天涯望斷人銷魂。
  • 東江古渡 漸行漸遠
    在企石博夏村和惠州博羅龍叫村之間,每天從日出東江到日落西山,都往返著一艘鐵駁輪渡,她像鯉魚一樣,敏捷地在東江上劈波斬浪。每當旭日緩緩升起,渡船從金色的江面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波紋;傍晚的夕陽餘暉裡,渡船在流光溢彩中划進優美的夕陽裡。在渡船上,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東江江景,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東江之水的雋意纏綿。
  • 在火樹銀花中漸行漸遠,快速死去
    大連和山東隔海相望,聽說,不久的將來,祖國會修建起一條海底隧道,連接起大連和山東。我想,那時候,我坐在車裡,望著玻璃隧道外廣袤蔚藍的大海,嗖的一下,就到了山東的大海邊。真的太神奇了!相信,這個神奇的夢,很快就會成為現實的!
  • 評論:與書漸行漸遠的誠品書店(圖)
    看著鍾愛的書店如此變化,阿丁不免感慨:「有點像看著一舊識出人頭地,但與他漸行漸遠。」  漸行漸遠的感受非消費者獨有,對老誠品人來說,也有不如歸去之嘆,當誠品書店日漸成為百貨商場,凡事都講求「坪效」,斤斤計較,過往與吳清友一同打拼的老臣無法接受改變,一一離開。  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生存的誠品來說,為了擺脫年年虧損,空間利用與坪效計算或許就是他們克服困境的新出路。
  • 粵東行:梅州,斑駁暗淡,漸行漸遠的客家圍
    粵東行前,朋友跟我說梅州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在梅州你碰到的人十有八九是客家,客家本來就是漢族人,我們之間分不清彼此。不過,當你走進鄉鎮就會看到異樣。下面圖片攝於南口鎮塘肚村,在眾多沒有規劃、顯得雜亂的新民居中,凹陷了許許多多圍屋,老舊黯淡,無精打採。
  • 臺式奶茶愈加繁盛 港式奶茶漸行漸遠?
    追根溯源,奶茶有2股發端的力量:臺式奶茶和港式奶茶。   伴隨著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茶飲迭代創新,臺式奶茶愈加繁盛。   而曾同樣火極一時的港式奶茶,卻正在漸行漸遠?   港式奶茶對茶底原料十分講究,其講究不在茶的名貴,而在於茶葉的選擇和拼配。一般選用紅茶,按照高、中、低海拔挑選,而且選用粗、中、幼茶葉不同比例搭配,即所謂「三分細茶七分粗茶」,豐富不同層次的口感。再加入新鮮淡奶調配,不添加奶精、糖精等化學添加劑。   新奇的製作手法,加上貨真價實的健康原料,讓港式奶茶進入大陸後不久,便開始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 別了,川藏線上漸行漸遠的搭車「窮遊女」
    當然,徒步是艱辛的,修行,是痛苦的,在負重前行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女生因為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原因不得不停止了徒步,選擇了搭車,這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能走背起行囊走上這條川藏線,已經需要莫大的勇氣和膽量了,對於她們,我也表示出由衷的讚賞。什麼是搭車窮遊女呢?
  • 為什麼臺式奶茶愈加繁盛,而港式奶茶卻正在漸行漸遠?
    奶茶有2股發端的力量:臺式奶茶和港式奶茶。伴隨著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茶飲迭代創新,臺式奶茶愈加繁盛,而曾同樣火極一時的港式奶茶,卻正在漸行漸遠?
  • 武漢漸行漸遠的後花樓街
    1994年佳麗廣場拆遷把我家給拆掉了----從小董家巷往下走,三家門面依次是醬油鋪,賣糊湯粉油條的田恆啟餐館,副食店(老棺材鋪)。我家就住在棺材鋪樓上。棺材鋪在後花樓的歷史並不長,大約是在1962年,前進二路老萬成隔壁的江漢木作在後花樓開了一家分店,分店主要是將半成品的棺材刷上外黑內紅的油漆,正面普通的棺材畫圖案、上等棺材雕刻圖案,爾後銷售,整個後花樓只此一家,所以很多人都知道。
  • 親人,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去年春節回家,我和哥哥,還有堂哥堂姐們去給奶奶送紙錢。堂哥堂姐在大城市生活,小時候奶奶照顧的多,也熟悉。我們每個人輪流跪在地上,給奶奶磕頭。這個堂姐嬉笑著說:「奶,您保佑我玩麻將不輸。」那個堂姐虔誠地拜:「奶,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
  • 父母和孩子註定是漸行漸遠的旅程
    幾天,陝西79歲母親被親生兒子活埋的事件一直在熱搜上,因為老母親癱瘓在床,無法自理,被親生兒子活埋的事件大概是很多人在小說中從未見過的情節,他真的讓廣大網友目瞪口呆,並受到各種人性和道德公眾的嚴厲譴責。「活埋」這個詞真讓人害怕,更何況,在當今法治社會,把法律當成兒戲,顛倒人之初性本善的本能,有點反人性。這和日本鬼子的動物性有什麼區別,更別說他們自己的母親了。
  • 傳統的農耕漸行漸遠,農村也難得一見的牛犁地,秦嶺大山裡遇見了
    犁地是先前農村一項再普通不過的耕作方式,是農耕時代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用牛耕地的場景已經漸行漸遠,今天幾乎成了一種奢望。犁地的大哥今年52歲,在外地打工,趁放假期間回家抓緊時間犁地收洋芋。走在前面拉牛的大嫂今年50歲,平常在家帶孫子,今天收洋芋只好把倆歲的孫女也帶到地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