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慶祝節日的方式和特色,大家都來「開開眼界」吧!

2020-12-24 三句半腦洞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到了三月三,中國的很多民族都會慶祝這個節日,而中國幅員遼闊,各個民族的慶祝方式都有所不同。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各民族的慶祝方式都有什麼不同與特色吧。 漢族慶祝三月三的風俗各有不同,這裡就不多介紹了,主要介紹少數民族的。

1. 壯族:如今,三月三是中國南方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最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五天假期。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

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繡球,「山歌傳情,繡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先後舉辦了多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歷來都是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三月三這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擺上五色飯等貢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圩時,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裡,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圩時還要「碰蛋」。

2. 侗族:侗家傳說,古時他們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為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了。侗族多於三月三這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故亦稱「花炮節」。

侗族三月三,節期為5天。每逢農曆三月初一,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初二,姑娘們相邀到河邊撈魚抓蝦,並與小夥子們在坡上備辦野餐;初三清晨,姑娘們精心打扮後,提上精巧的竹籃,到菜園採來滿監蔥蒜,在泉邊用水洗淨。她們排成一字長龍,站在水邊小路上,羞澀地揮動籃子,悄悄向山坡上張望,等待情郎討取。此時山坡上早已站滿了人,裡邊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後生討走了籃子。

一群穿著整潔青布對襟上衣的小夥子,在人們善意的鬨笑中,一個跟一個地走上水邊的小路。這時小夥子們當眾向意中人討籃,得到者會迎來一陣「噢噢」的讚嘆聲。小夥子可與姑娘悄聲約定還籃的時間。

討不到籃子的小夥子,會招來圍觀者「噓噓」的嘲諷聲;而後在寨旁山坡上對歌,以歌聲繼續尋覓知音,一直唱到天亮。這天中午,人們集中在寨中心的場地上歡歌狂舞。三月初四還要舉行盛大的化裝舞會。初五下午要為前來觀看的鄰近村寨的客人舉行歡送儀式。

3. 瑤族:相傳在很久以前,野獸經常出入瑤族村寨,傷害人畜、損壞莊稼。為保衛家園,寨子的民族英雄盤古,率勇士上山狩獵、捕殺猛獸。後盤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頂破腹部,當場死亡。那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為記念民族英雄、瑤族始祖盤古,人們把每年三月三日定為記念他的日子,取名為三月三,又名「乾巴節」。

即每年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狩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4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

過去三月三,瑤族人民放下手中的農活,集體休息1天,以祭奠盤古。即婦女們休息做針線活,男人們讀經書、喝酒、娛樂,姑娘和小夥子們則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樹林裡對歌、玩耍、談情說愛。

4,布依族: 三月三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但節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是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貴州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 。

他們都用炒包穀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來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裡的禾苗,讓五穀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穀花撒向田土中。北部壩王河一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著色,以三月三日為「楓葉節」。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著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為節日的禮物。貴州安龍縣部分布依族傳說三月三是掃寨祭「山神」的生日,以避免山神放出蝗蟲傷害莊稼,確保農業豐收。

人們到村寨山神壇前擺設雄雞、刀頭等供品,還要殺一頭狗,將血灑在紙旗紙馬和寨子進出要道口的石頭上。然後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員攜帶淋有狗血的紙旗、紙馬到各家各戶掃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門口要設置一張長凳,凳上擺一隻裝滿清水的「水碗」和一隻裝有瓦礫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門口咒念「魔經」,打幾個「農陽卦」,再將瓦礫石粒向這家房屋內亂撒。

將水碗的水四處亂潑,掀翻大門前的長凳,扣起水碗,意為掃除了魔鬼。最後給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紙旗紙馬,另赴他家去掃。村寨住戶都輪掃完畢,「老魔公」來到神壇,將收掃的妖魔鬼怪集中鎮壓於神靈之前,然後全寨男人於神壇處就地會餐,稱為「陪神吃飯」。該縣德臥鎮稱三月三為「趕毛杉樹」,又叫「毛杉樹歌節」,為期3天,聚會者達數萬之眾。

雲南羅平八達河一帶布依族的三月三,是男女青年唱歌對調的節日。這天,男女老少都來到河邊,聽青年們唱山歌,觀看孩子們比賽劃竹排、打水槍。有的人家還給孩子們做花糯米飯,分送到邊和寨旁。有的則用小花布口袋裝上雞蛋和各類食品,供玩耍和參加比賽活動的青少年吃。

羅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則要在這3天中舉行盛大的遊山、對歌和交友活動。方圓幾十裡的各族青年屆時也來到馬把山腰一帶,參加和觀賞這一傳統的賽歌對調活動。歌手們可以在這樣的場合中大顯身手,憑著即興作詩吟唱的天才,能和對手連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長的時間。有許多男女青年通過這些活動建立了愛情關係。

5.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

在畲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天舉辦婚禮。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各地的畲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裡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槓、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

但由於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著現代化進程和居住環境的改變,其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於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6.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上古洪水時期,有兄妹兩人躲在南瓜中,倖存了下來。為成家立業,他們決定分頭尋找其他人,並約好來年農曆三月三會合。結果幾年過去,兩人均無功而返。

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的來歷。至今在東方市東方鎮中方,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黎族青年男女匯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8. 土族:北方極少數過三月三的少數民族。其傳統節日「雞蛋會」,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三月初八、三月十八,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東溝鄉,舉行一年一度的土族「biangbiang會」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小編就不一一敘述了。 您覺得哪個民族的慶祝方式最特別?歡迎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那些年,人民大會堂收藏的名畫,每一幅都是世界級,來開開眼界吧
    人民大會堂,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每個人都很嚮往,在今年,人民大會堂重新裝修了一次,正式入駐了35幅名畫,這裡面包括大師級的名畫,還包括文物級的名畫,很多畫,可能大家見都沒見過,今天咱們就來一起開開眼界吧。
  • 慶祝建國七十周年,一種特殊的慶祝方式,紀念幣的慶祝方式
    七十年,我們的祖國已是今時不同往日,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建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主要有十大安排,其中一個就是發行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題材,發行的一套紀念幣和一套紀念郵票。我國目前為建國慶祝髮行過三套流通紀念幣和一張紀念鈔。
  •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時間:2017-05-09 12:03   來源:火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開齋節?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在新疆地區被稱之為肉孜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也是回族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那你知道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嗎?
  • 絢麗多彩的菲律賓特色節日 下次去一定不要錯過!
    菲律賓還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文化之國,一個出了名節日多的國家,不管你在一年四季什麼時候去,都有可能遇上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節日,值得大家去親身體驗!讓我們帶領大家走進菲律賓的街頭巷尾,看看菲律賓人的節日盛典,來一場亦真亦假的文化之旅,真正體會到「菲」比尋常的魅力。
  • 各民族怎麼過年:和水族的過年習俗相比,我們的過年只能叫聚會
    也就是說,在農曆的九月到十月間,水族同胞們會相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據民間傳說,之所以要過這個節日,是因為水族的祖先最早從廣東、廣西渡過洪水河來到三洞地區,日子久了以後,人口越來越多,這個地區地方不夠居住了,因此,大家就紛紛外出尋找新的住所。等到穀物成熟,一年的農業工作結束了,這才有了空閒的時間相互走訪、慶祝豐收、敘說家常。
  • 盤點世界各國慶祝復活節的方式,各具特色一起看看吧!
    在阿爾薩斯,迷人的市場裝飾奇特,到處都是毛茸茸的兔子、山羊和你可以撫摸的鴨子。與此同時,距離土魯斯半小時車程的貝塞雷斯村每年用1.5萬個雞蛋和12名廚師做出一個巨大的煎蛋卷。一旦完成,它被切成數千份,與麵包一起提供給村民。
  • 貴州傳遞顯民族特色 12世居少數民族各有火炬手
    在這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2個世居民族各有一名代表光榮地成為奧運火炬手。他們將戴起銀飾,穿起盛裝,唱起飛歌,跳起蘆笙舞,用最樸素、最隆重、最古老也最熱烈的方式,迎接奧運聖火。  記者從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接力活動貴州省組委會新聞中心了解到,貴州境內火炬手共有624名,其中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瑤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白族、壯族12個少數民族各一名代表。
  • 聖誕節,世界各地的慶祝方式,和國內有哪些不一樣
    聖誕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外來事物,是一個西洋節日吧,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比較關注和注重,也被一些商家所利用或炒起來的,更多的是形態各異的店面裝飾的奇奇怪怪,喜慶洋洋的,以達到吸引眼球提高人們的關注率的從而提高銷售額,在中國是有很多主流聲音抵制過西洋節日,也是不提倡過的節日。
  • 中國穆斯林慶祝節日方式悄然發生變化
    傳統與時尚並存中國穆斯林慶祝節日方式悄然發生變化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楊靜 曹軼 阿依努爾)微博上,一個名為「回族人的快樂生活」的微群中,穆斯林同胞們正在互致開齋節的問候。網友「法魯格利刃」向大家推薦節日禮拜地點,「北京市花市清真寺開齋節當天上午9點講沃爾茲10點開拜。……這裡相對於牛街人要少一些,大家基本都能在殿裡禮拜聽沃爾茲。另外花市清真寺有女禮拜殿和女盥洗室,女同胞可以不必擔心。」8月31日,中國兩千一百萬穆斯林迎來了開齋節。
  • 今天十一,臺灣慶祝嗎?看看大陸和臺灣節日的不同處
    可能很多人就好奇了,臺灣人會在今天慶祝嗎?  答案當然是——慶祝!  別高興太早,雖然臺灣人今天也慶祝佳節,但是他們只慶祝中秋,不過十一國慶。  同時還有一些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1.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2.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歲的人為青年) 3.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4.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我們還承認少數民族節日(例如藏族和伊斯蘭新年),並且允許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休假。
  • 德國節日裡哪些是比較有傳統特色的?德國特色節日盤點
    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他們為此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雖然在德國不同的地區復活節的風俗不盡相同,但有幾點在整個德國都一樣:畫彩蛋,找彩蛋遊戲和復活節兔子是這裡過復活節不可或缺的部分。
  • 盤點各國最具特色的節日氛圍和文化主題
    TOP1,美國 聖誕節了解美國文化的人都知道,12月25日聖誕節是美國最大最熱鬧的節日。聖誕節的許多風俗來源於《聖經》中的傳說,根據耶穌誕生在夜裡的說法,慶祝活動一般在24號夜間開始,這一夜又被稱作為聖誕夜。
  • 馬來西亞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曆法以及風俗,當然慶祝新年的時間以及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我們就來看看馬來西亞人一年裡頭,到底可以慶祝多少次的新年吧!馬來族新年:Muharram馬來西亞,最大的民族是馬來族,佔了人口比例的近六成。馬來族最重視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哈芝節,一個是開齋節,然而這兩個都不是所謂的「新年」。
  • 萬聖節來襲~來康康各國不同的慶祝方式!
    奇裝異服,南瓜和糖果成為了萬聖夜的標配。不過,世界各地的人們在萬聖節當夜又有著不同的慶祝方法。到底這一夜會有什麼「群魔亂舞」的大場面呢?日本土味沙雕cos大賽日本一年一度的,只許cos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接地氣萬聖節大賽」最近如期舉行。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節日定義的比較與界定
    烏丙安教授西南各民族的節日、祭祀,既有已完善成形的,在舉行時間、主題、形式上都約定俗成地形成規定性的節日,但更多的則是處於祭祀、集會、社群活動向節日過渡階段。其民族現代文化與其文化母體的臍帶早已斷裂。相對於以上海洋型民族文化,漢文化作為內陸型封閉文化,其文化母體仍在,文化臍帶未斷。西南民族節日文化的主導因素是祭祀儀典,這些對應於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農事生產、性生殖的祭祀,在時間凝結點、主題上都自成體系。
  • 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帶大家一起聊聊最具特色的三月三
    紋面老人不再神秘不可及,她們大方地與遊客進行合影留念,給大家展現黎錦的傳統手工藝,每壓下一根線,都是智慧和傳承。三月三的來歷:"三月三"歷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與"三月三"相關的記載。宋範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則鞦韆會,鄰峒男女裝束來遊,攜手並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劇。"
  • 聖誕節節日特色
    聖誕節是來自西方的節日,如今在中國已是十分流行,並且有著各種各樣的過法,但在西方人們是怎樣過聖誕節的呢?又有什麼樣的地區特色呢?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複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
  • 今日中秋節|我國各民族過中秋節有哪些特色?國外有中秋節嗎
    到了周朝時期,江浙一帶出現一種邊薄心厚的餅,人們拿它來祭祀商朝亡故的太師聞仲,當時命名為「太師餅」,據說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我們可以推測,月餅是古先民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於中秋大豐收,於是先民們為了慶祝豐收,便用收穫的穀物包皮做餡兒,一邊吃一邊回想一年的勞作!
  •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有兩個國家性的節日
    國際在線消息(駐印度記者 胡唯敏,駐巴基斯坦記者 孫伶俐):今天是國慶長假的第六天了,在各國是如何過國慶節的系列節目裡,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東南亞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是近鄰,之前還同屬一個國家。1947年的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宣布獨立,因此這兩天也就成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獨立日。除此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還各有一個國家性的節日。
  • 今天又是一個節日,我慶祝節日的方式是這樣的
    一年12個月,居然每個月都有個有名字還有深意的情人節......真是讓人匪夷所思。中午加了會兒班就不回家煮飯了,為了慶祝這個讓我摸不著頭腦的節日,女同事提出要我請她吃午飯的誠—懇—請—求(無理要求)......原因是她男朋友都送她花了,坐在隔壁的我也理應沾光請她吃情人節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