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遊看臨滄 | 深呼吸耿馬四方井的清風雨露
你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南邊境上的傣族小村寨。追憶四方井的過去令人驚訝的是,景信村四方井村民小組——這個漂亮得如同別墅小區一樣的村莊在四方井,很多高齡的老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裡。他們大部分記憶都還停留在傳統的傣式竹樓裡。頭髮斑駁的老爺爺在茶亭裡納涼,對我們講起他記憶中的村子,很簡單:竹樓、一條土路、30 多戶人家,房前屋後都是茂密的森林。而從竹樓變成漢族式的茅草屋,用了30多年的時間。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因為在這裡能找到村裡的日子能看到過去的日子也能看到現在的生活還能想像到將來的美好這間小屋就是王曲街道新建成的唐村鄉愁記憶館外牆上的黃土頗具鄉土風,歷經歲月洗禮依舊屹立不倒。街村由來、歷史傳承,小屋牆上的一張張展板追溯著王曲街道的歷史沿革,講述著一段段故事,帶大家共同回味王曲的傳奇往事,為一個個戀鄉的人們留住了鄉愁。
-
留京工作的除夕,是種不一樣的鄉愁
馬上就要到除夕了,2019年的央視春晚又要開始了。今年的春晚不太一樣。在講述這個故事前,我們把時光拉回到第一屆春晚的1983年。這個傳統從1983年豬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年2019年的豬年,並會一直繼續下去。12年輪迴了3輪,又到了十二生肖的最後一個生肖年豬年,豬年對我來說意義不同,而今年的春晚和除夕之夜也會不太一樣。
-
鄉土散文:鄉愁在懷舊的記憶中
懷舊是一棵樹,鄉愁是一棵草;鄉愁是一碗酒,鄉愁是一杯茶;鄉愁是一種糾結的混亂,鄉愁是一種不清楚和不清楚;懷舊是在記憶中。最真實的夢想,鄉愁是一種生活;思鄉之情是遊蕩的靈魂,心靈得到支持。 一個遠離家鄉的流浪者,心中沒有人。只有熟悉和熟悉的聲音才能平息它的騷動和焦慮。無論你有多遠,你都會想到它。
-
故園的記憶 久戀的鄉愁
鄉愁 是風吹麥浪的田野氣息鄉愁 是兒時記憶的老牛耙犁鄉愁 是炊煙嫋嫋的撩人村韻鄉愁 是父老叮囑的難忘鄉音鄉愁非愁 是回歸自然的桃源意境 是魂牽夢繞的故園記憶>是熨平疲憊的心靈雞湯 是振奮精神的能量驛站聽鄉音、感鄉愁、思鄉情,盡遊蓬萊美麗鄉村!
-
讓南陽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玉見南陽卅五|讓南陽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南陽益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王玉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您的老朋友王玉,玉見南陽,遇見不一樣的老南陽,遇見更好的自己。再有三天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
-
雷佳《難忘茉莉花》:不一樣的音樂記憶
雷佳《難忘茉莉花》:不一樣的音樂記憶2016年09月19日 08:55:06來源:新華娛樂這樣一首最中國最江南的經典樂曲,最容易共鳴的音樂記憶,以如此全新的方式呈現。《茉莉花》是中國人的鄉愁,不同的人演繹是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時候聽到有不同的感受。很多年以前,我還是個愛寫詩的小女孩,課餘時間,最愛打理自己的剪貼簿,每過一段時間,就是厚厚的一大本。剪貼簿的扉頁上,就是《茉莉花》歌詞,有點小小的自卑,有點小小的期盼。歌詞裡滿是朦朧的憂傷的少女情懷。
-
鄉愁:記起「我從哪裡來」才知道「我要到哪裡去」
而人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無根的生活,總要試圖以各種方式抗拒著現代性實踐的流動性、多變性、快速化以及對物理距離的終結,去憧憬多元的、個性化的生活。這樣,鄉愁便與人類的現代化結伴而行,或確切地說——鄉愁是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一種反撥。 誠然,思鄉、懷鄉之情古已有之。翻開中華文化史我們會看到,鄉愁是古人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
舌尖上的鄉愁:記憶中的泡湯肉
微信朋友圈除了詩和遠方與所謂的「心靈雞湯」外,圈裡刷屏嗮出的殺豬飯、泡湯肉不由得勾起微友們舌尖上的鄉愁和久違的記憶。一張張熟悉的圖片,一道道兒時過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美味佳餚,衝擊著在外遊子的腦洞,童年塵封的往事,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地閃過。
-
保留「鄉愁」維護我們的集體記憶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的城鎮化建設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如何「保留村莊原始風貌」似乎是個不值得考慮的問題,老民居、老池塘、老樹、老井一個個在消失,讓無數人悲嘆:故鄉回不去、城市進不去,我們的鄉愁還有多少? 其實,保留村莊原始風貌與城鎮化建設並不矛盾,保護村莊、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是讓鄉村有魂,有魂的鄉村才是真正美麗的鄉村。
-
記憶|到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近年來,建水縣高度重視田園休閒鄉愁旅遊工作,高位謀劃、快速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取得明顯效果,瀘江河畔變得更加詩情畫意,不僅成為本地人周末休閒的首選,也是外地遊客到建水遊玩必去的打卡地。
-
記憶|到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近年來,建水縣高度重視田園休閒鄉愁旅遊工作,高位謀劃、快速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取得明顯效果,瀘江河畔變得更加詩情畫意,不僅成為本地人周末休閒的首選,也是外地遊客到建水遊玩必去的打卡地。
-
「番仔樓」化身鄉愁記憶館
沿著龍蒼村的村道一路尋去,可見各具特色的「番仔樓」,既有出磚入石、雕梁畫棟、曲線燕尾脊、閩南紅等閩南古大厝特色,又有廊柱式騎樓的南洋式建築特點,中西合璧彰顯時代特徵。如何留住「番仔樓」,使其成為當地鄉村旅遊的優勢資源,是近年來東園鎮振興鄉村的重要課題。
-
抹不去的文化記憶 中秋佳節盼團圓 僑批寄鄉愁
許自謙寄給妻子的僑批泉州網10月5日訊(記者吳志明 通訊員劉揚宇 吳陽裕 文/圖)對於身在異客他鄉的華僑而言,中秋節是抹不去的文化記憶,更是消不掉的濃濃鄉愁。特別是在交通、信息溝通不便的年代,這種鄉愁只能靠一封封的僑批來傳達……1919年7月18日菲律賓華僑謝徽全寄給南安詩山石古林慈母的僑批中寫到,「時逢中秋之節,順繳龍元弍拾陸大元,如到查收」,把心中的思念寄託於信中,寄託於一點點的錢款之中。
-
尋找鄉愁哪裡去?嵩縣石頭部落鄉愁博物館幫你找回童年的記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沈若宸 通訊員 羅孝民10月1日,嵩縣九皋鎮石場村石頭部落景區又添一處景觀——鄉愁博物館開館了。走進全部是石灰巖壘砌成的石頭房子——柴家大院,保安樓、大門樓、前屋、後堂、廂房等整修一新,院內石牆上掛著過去用過的農具和生活用具,一下子就讓人走進了那過去的歲月,回憶起童年的記憶。
-
【食匯經開】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品味安順美食 感受鄉愁文化
位於安順經開區多彩萬象城的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是經開區重點打造的全域旅遊示範項目。主要以旅遊文化餐飲為主,融合現代元素,打造文化+旅遊+美食的網紅打卡點和旅遊目的地。>貴州安順百年婚宴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班靜說:「為迎接2020年貴州省首屆餐飲產業發展大會,我們作為觀摩點從12月7號就開始準備,當天將在主會場位置展示我們安順有名的特色小吃,中間位置還準備了8口大鍋現場製作安順有名的酸湯粉,牛肉粉,羊肉粉等,會場另一側有我們黃果樹景區的直通車,遊客可以直接到這裡購買票
-
水做的新蔡:鄉愁裡的地理記憶
是那一方山水,是永存心中永不褪色的畫卷;是那一縷鄉愁,是登樓極目時「雖信美而非吾土」的喟嘆。如果說家是一個人的心靈寄託,那麼故鄉就是一群人的心靈歸宿。 新蔡是我去過最少的縣城,無他,路遙而已。印象中那是一座水做的城。新蔡和水很有緣。夏朝初年,炎帝裔孫、華夏鑿井術的發明人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在此地建立呂國。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遼寧盤錦市大窪區榮興街道,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在吸引眾多省內外遊客前來體驗稻作文化、感受遼河口文化的同時,也摸索發展出農村第三產業的新業態:民宿。
-
肥城徐廟村:留住最美鄉愁記憶
藉助美麗鄉村建設,徐廟村充分挖掘人內心追憶的鄉愁記憶,帶來村容村貌的美麗「蝶變」,同時作為泰安市首批「淘寶村」,徐廟村抓住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機遇,帶領群眾致富,實現了富民強村。 整潔亮麗的街道,整齊劃一的白牆灰瓦房屋,生機盎然的綠化帶,一優美宜居的庭院,生動的新民風宣傳畫行走在徐廟村,一幅秀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讓人不禁讚嘆它美的有氣質。
-
留得下記憶 記得住鄉愁
「鄉愁記憶館的建成,就是為了講好鄉土故事,展現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通過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和厚重的文化積澱,進一步傳承鄉村文明,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移民百姓記住鄉愁,提高文化修養,融入城市生活。」記憶館負責人楊軍介紹,他是該縣文化部門去年4月專門安排到聯山街道專職負責鄉愁記憶館場館建設和藏品物件收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