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吸耿馬四方井的清風雨露
咕咚,咕咚,沸騰的溫泉喚醒了靜謐的村落,氤氳的霧氣中隱隱約約飄起婉轉的清歌,傣家人善歌舞,伴著歌舞的日子自在歡愉。
芭蕉、菠蘿蜜、蜜柚、桂圓、菊花簇擁著嶄新的傣式小樓,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的噴泉廣場,明黃色的牆壁和屋頂金光閃閃的孔雀雕飾將天空映襯得一片明媚。你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南邊境上的傣族小村寨。
追憶四方井的過去
令人驚訝的是,景信村四方井村民小組——這個漂亮得如同別墅小區一樣的村莊,很多村民十多年前都還住在茅草房裡。
在四方井,很多高齡的老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裡。他們大部分記憶都還停留在傳統的傣式竹樓裡。頭髮斑駁的老爺爺在茶亭裡納涼,對我們講起他記憶中的村子,很簡單:竹樓、一條土路、30 多戶人家,房前屋後都是茂密的森林。
而從竹樓變成漢族式的茅草屋,用了30多年的時間。20 世紀 90 年代初,得益於邊貿的蓬勃發展,這個落後的小村莊迎來了第一次新生,一部分「走出去」的人率先用青磚瓦房取代了茅草屋。不過,「走出去」的範圍也僅限於 30 公裡外的清水河口岸。老人們穿上了「的確良」新衣,青磚房裡放上了黑白電視機。每到放露天電影的時間,一個村的人都很高興,走上十多公裡路到孟定鎮去,絲毫不覺得疲倦。所以,當新式的傣族磚混結構小樓建起來時,老人拍著大腿直呼:「變化太大了!變化太大了!」從吊腳竹樓到青磚瓦房,他們等了整整70年。然後,臨滄市第一批新家園計劃的實施,為四方井村民小組帶來了「別墅」式的新民居,帶來了水泥路、自來水、太陽能……這一切,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在傣家小洋房裡住下來
一樹樹光豔四溢的鳳凰花,一幢幢、一排排漂亮的、金光燦燦的傣式小別墅錯落有致,塔形屋頂更是一律塗上傣家人鍾愛的黃色,傣味十足,金碧輝煌。房頂上是太陽能熱水器,小河邊是汙水處理設施,進村的大路兩旁聳立著花形的路燈,花圃、草地等小景觀隨處見……這就是現在的景信村四方井村民小組。下午,附近遮哈小學的學生們放學了,一路嬉鬧來到村民文化活動廣場上,為四方井注入了蓬勃的生氣。
村民們的小別墅就建在廣場邊,有 230 平方米,分二層樓,設有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金頂白牆,寬敞明亮。房前草地上種植了各種熱帶水果,一年四季皆能聞見果香。在寬大的院子裡,村民們還辦起了農家樂,來這裡,可吃到純生態的農家菜,住傣族風情的農家小院。
若給我一次機會,我倒願意留下來,在這裡墾殖一塊良田沃土,陽光彩雲下犁鏵奏響歡快的幸福樂章,等待那瓜果蔬菜在清風雨露的蜜語中開花結果。
沐浴溫泉和山風
雲海深處,有片神秘的森林已經在一個叫四方井的地方沉睡了幾千年,仿佛一個古老的約定,讓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景信村四方井村民小組的群眾相信,森林就是他們的守護神,是孟定這個會彈琴的壩子琴弦上一個美麗的音符,這便是四方井的珍稀樹種天然鐵力木林。在這裡,民間一直有個傳說:即使天荒地老,待到世界末日,這片鐵力木也將長存不朽……
四方井自然村背靠一座綿延環抱的青山,位置優越、視野開闊、景色秀麗,除了有珍稀樹種鐵力木林,還有天然優質的溫泉,水質清澈,溫泉周圍山峰環繞,流水潺潺。想像一天的勞作之後,便跳入這溫泉池中泡一泡澡,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老人說:「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
來源:臨滄融媒體新聞社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