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用反攻就贏了!美國貿易大棒2年過去,對華進口反而更多了

2020-12-24 騰訊網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2018年之後美國便對華掄起貿易大棒,不斷升級貿易摩擦,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2年多過去了,美國對華進口反而更多了。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出口達2.82萬億元,同比增長6.9%;尤其是11月,更是以75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創下自199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一家研究機構高級研究員瑪麗就曾表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美國從全球範圍內的進口量會減少,但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可能會增加。那麼問題來了,美國貿易大棒2年過去了,為啥對華進口更多了?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籤署。中美是世界兩大國,兩國經濟總量加起來佔世界的40%,所以中美貿易摩擦對中美兩國乃至世界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基於此,當初美國不斷升級對華貿易摩擦時,就曾引發廣泛擔憂。然而經過差不多2年的試探、交鋒、對立,今年1月中旬,中美兩國便籤署了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這無疑釋放了兩國經貿關係緩和的積極信號,為2020年兩國貿易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其次,全球多國疫情反彈,部分國家供應鏈中斷,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中國也較早的控制住疫情,大量工廠得以順利復工復產,自然能夠滿足美國源源不斷的消費需求。說白了,美國不買中國產品,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因為它很難找到替代國。

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部分用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催生的「宅經濟」使美國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對醫療用品的需求更是「創紀錄」,其中大部分用品都是從中國進口。比如今年9月美國福布斯就曾報導,在美國進口的N95口罩、其他一次性和非一次性口罩、手術用毛巾等產品中,85%以上都是「中國製造」。

另一方面,據《環球時報》報導,臨近感恩節與聖誕節,美國對「過節必需品」的需求大增,紛紛搶購家具、電器、自行車等中國製造產品,這推動了11月中國對美出口激增45.2%,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全年對美出口的增長率。

不過,這恐怕不是川普想看到的,其當初還曾宣揚「貿易摩擦很好,很容易贏」,如今美國自己反而買買買,這不是啪啪打臉嗎?事實上,美國正輸掉這場貿易摩擦。

當初川普對華挑起貿易摩擦,目的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顯然這個目標是落空了。從貿易來看,如今不止是美國對「中國製造」商品買買買,中國還鞏固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10月初,世界貿易組織曾發布了一份《貿易統計與展望》報告,該報告預測今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將下降9.2%,而中國前11月對外貿易已實現正增長。尤其是11月創紀錄的進出口數據,甚至引發美媒感嘆:18個月前,在中美貿易摩擦最激烈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預料到2020年中國的出口會打破紀錄。可見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並沒有奏效。

而貿易「成績單」靚麗的背後,是中國經濟向好發展。在新冠疫情肆虐當下,全球經濟遭到重創,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是唯一有望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反而成為疫情的「震中」,陷入衰退。中美經濟此消彼長,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趕超美國的時間或將提前。

說到這,美國恐怕就更難受了,因為遏制中國發展的目標失敗的同時,美國自己反而「很受傷」。除了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重創經濟外,中美貿易摩擦2年多下來,美國也是損失慘重。

比如美國民眾不得不為該國從中國採購的商品付出更多的錢,增加了生活成本;而受貿易摩擦影響最大的農業領域,2019年美國就花了280億美元進行補貼,相當於全美農場在2019年收入的1/3;另外,根據穆迪分析公司估計,2019年,因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就業機會就減少了30萬個。

可以說,川普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或許是因為「扛不住」,美國才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稍微回了一點血。總之,這場貿易摩擦,並沒有像川普所說的「很容易贏」,相反,美國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相關焦點

  • 川普怎麼也沒想到,中美貿易戰持續2年,對華進口反而更多了
    2018年中美之間逐步展開貿易戰爭,川普發布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中美貿易總額持續下跌,而且增加的關稅不僅損害了中方企業的利益,也使得美國消費者承擔更多的負擔,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領域,川普希望通過貿易戰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兩年過去,美國對華進口反而有增多的跡象。
  • 美國失算了,中國打破全球出口記錄!「最大金主」還是美國?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2018年之後美國便對華掄起貿易大棒,不斷升級貿易摩擦,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2年多過去了,美國對華進口反而更多了。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出口達2.82萬億元,同比增長6.9%;尤其是11月,更是以75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創下自199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一家研究機構高級研究員瑪麗就曾表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美國從全球範圍內的進口量會減少,但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可能會增加。
  • 6807億,中國成越南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卻再對越揮起「大棒」
    近年來,越南這顆亞洲新星冉冉升起,利用其在全球貿易的地理優勢,瘋狂加群——加入東協、WTO,先後籤署CPTPP、EVFTA、RCEP等重大自由貿易協議等等。但就在越南不聲不響快速崛起之際,美國的大棒揮了過來。
  • 美國高舉貿易大棒歐盟日本驚恐不安
    此前,川普曾表示數百萬輛日系汽車在美國道路上奔跑,而在日本道路上的美國汽車卻寥若晨星,使人「怒不可遏」。日本給出的解釋是美國汽車不適合國人生活習慣,因而購買者較少,川普則說日本以非關稅壁壘阻止進口美國汽車。美國放出話來,要將日系汽車的進口稅從目前的2.5%猛增至25%。  美國2017年自日本進口1713億美元,對日出口1127億美元。
  • 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或向越舉貿易大棒,越卻成美債接盤俠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路透社12月21日援引專家分析報導,美國財政部上周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匯率及貿易專家指出,美國可能在1月20日前公布對越南產品課徵關稅計劃。美國聯邦現任團隊可能將最後的貿易大棒對準越南。專家表示,進口越南產品的美國企業應做好準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越南匯率估值行為展開的301條款調查,或將導致對越南大幅加徵關稅。
  • 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或向越舉貿易大棒,越卻成美債接盤俠...
    美國聯邦現任團隊可能將最後的貿易大棒對準越南。專家表示,進口越南產品的美國企業應做好準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越南匯率估值行為展開的301條款調查,或將導致對越南大幅加徵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個月,美國企業從越南進口了價值約650億美元的商品,而2019年全年進口額為666億美元。
  • 新華社:對華關稅大棒將令美國節日失去"煙花絢爛"
    (原標題:對華關稅大棒將令美國節日失去「煙花絢爛」)
  • 貿易赤字達3663億!美國突然對越南商品發起調查
    近年來,越南這顆亞洲新星冉冉升起,利用其在全球貿易的地理優勢,瘋狂加群——加入東協、WTO,先後籤署CPTPP、EVFTA、RCEP等重大自由貿易協議等等。但就在越南不聲不響快速崛起之際,美國的大棒揮了過來。
  • 美國匯率大棒砸得越南有點懵!
    而美國受疫情影響巨大,導致美國經濟在今年下滑嚴重,持續低迷。這種情況下,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幅增長。今年前11個月,越南對美出口增長了25.7%,在與美國的經濟貿易中獲得的順差額高達573億美元。面對不斷加大的貿易逆差,繼中國之後,美國這次把匯率大棒砸向了越南。
  • 美國對華關稅阻礙防疫器械進口
    美國對華關稅阻礙防疫器械進口「川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嚴重影響醫療物資進口。」美國CNBC電視臺13日報導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總值約33億美元的關鍵醫療產品進口到美國時被徵收7.5%的關稅,而總值11億美元的新冠肺炎治療物資被徵收高達25%的關稅。美國《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正推動呼吸機轉產工作的通用汽車希望取消自中國進口的呼吸機零部件25%的關稅。
  • 美國貿易逆差收窄了!原因是中國買了美國大豆?
    據財經日曆顯示,北京時間周三(27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月,美國整體貿易逆差顯著縮小,止住了三個月連續增擴的趨勢。具體數據來看,1月,美國整體貿易逆差511億美元,低於預期的570億美元,較去年12月收窄88億美元。
  • 美國印度都能擴大對華出口,唯獨澳大利亞「受罰」,澳方不平衡?
    而令澳大利亞最為不平衡的恐怕就是美國和印度反而在此時擴大了對華出口。1、美國農產品進一步擴大在華市場。彭博社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我方已經開始向美國預訂2021年的大豆,比往年提前了很多。這些大豆將於2021年10月從美國港口裝船。
  • 人民日報評論員:美國「貿易零和論」是一種危害世界的心魔
    「試圖用關稅壁壘解決本國在多邊貿易中的赤字問題,只會適得其反」「美國政府繞開世貿組織對華加徵關稅將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這幾天,美方對中國產品強徵關稅的舉動招致國際社會一片噓聲。   美國決策圈裡未必沒有人懂得這些道理。
  • 川普關稅大棒砸向墨西哥,挨板子的是歐盟和日本
    反之,關稅將在2019年7月1日提高到10%,8月1日增加到15%,9月1日增加到20%,10月1日增加到25%,直到解決非法移民不再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受這個消息的影響,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下跌都超過1%,墨西哥比索兌美元繼續貶值,跌超2.2%。隨後,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表示,墨西哥不會向任何挑釁行為屈服,並火速派外交部長前往美國「滅火」。
  • 促進對華貿易,泰國稱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越南卻相反?
    摘要:促進對華貿易,泰國稱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越南卻相反?|泰國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中油網】訊:據人民網報導,9月17日,泰國國際貿易促進廳廳長邦宗潔女士在9月16日採訪的時候表示,泰國國際貿易促進廳對中國市場機遇厚望,並採取積極措施促進對華貿易。事實上,中國已經連續成為泰國最大貿易合作夥伴,泰國是中國在東協第三大貿易夥伴。
  • BIMCO: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關稅產品下降
    2019年前1100萬輛(增長1.6%)的出口量同比小幅增長遠遠不足以抵消2018年的損失,出口量仍遠低於貿易戰前的水平。貿易戰的特點是,美國多次對中國徵收關稅,促使中國宣布對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這些報復性關稅分4輪徵收,2017年分別從美國進口30億美元、340億美元、16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累計佔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的90%以上。
  • 美國成為中國大豆第一大進口國
    洛杉磯:從中國進口量跌至11年最低美國上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洛杉磯港從中國的進口量跌至11年來最低的月度數據,該數據首次開始揭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影響。與1月份相比,美國排名第一的港口下降了41.58%,儘管幅度很大,但沒有2月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和甘迺迪國際機場記錄的下降幅度那麼大,這兩個機場從中國的進口下降了50%以上。
  • 美媒:過去三周美國收到超百個申請要求減免中國進口產品關稅
    央視新聞客戶端4月15日消息,CNN13日報導,隨著美國疫情蔓延,洗手液、消毒液、溫度計等產品出現短缺,一些商家抱怨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讓進口更加困難。過去三周以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收到100多個申請,要求減免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
  • 232,301:中美貿易摩擦中最火的兩個數,是什麼意思?
    2017年4月20日,應美國總統要求,美國商務部對進口鋼鐵產品啟動232調查; 2017年4月27日,應美國總統要求,美國商務部對進口鋁產品啟動232調查 。華盛頓時間2018年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國家安全調查(232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了美國內產業,威脅到美國家安全。
  • 2019年全球貿易數據:中國穩居第一,美國第二,肉類市場成亮點?
    但2019年,由於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世界貿易情況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前不久,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僅為1.2%,大幅低於2018年3%的增速。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依舊錶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