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見綠移步見景 南京城市綠化大變樣

2020-12-14 荔枝網新聞

  玄武大道環境整治顯成效。記者 徐琦攝

  邁皋橋老街新添小遊園。記者 徐琦攝

  邁皋橋廣場一角,灌木和草坪被毀壞,黃土裸露。實習生 周悅磊攝

  增建遊園綠地,布置城市綠雕,擴容「三化」樹種

  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城市綠化大變樣

  南報網訊 (記者 馬金 實習生 周悅磊)怎樣讓綠色更多、城市更美?今年我市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十項行動明確,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新改建41個遊園綠地,城市重要節點新建9處綠雕,主幹道全線節點布置100處花境微景觀,完成繞城公路綠色通道示範段、機場路綠色通道示範段和向陽河濱河綠地的楊樹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綠化「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水平。 

  市綠化園林局局長黃輝說,新改建遊園綠地可以提高布局均衡性,綠雕、花境微景觀可以營造形態豐富、精緻宜人的園林藝術景觀,楊樹更新改造則減少「飄絮之惱」,「通過全市綠化景觀提升,讓百姓出門見綠、移步見景,擁有更多獲得感」。

  現場直擊

  邁皋橋廣場:灌木草坪毀壞嚴重

  走出地鐵一號線邁皋橋站就是邁皋橋廣場。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市民廣場,位於紅山路、和燕路、北崮山路、華電西路、地鐵一號線的「四路一線」交匯處,周圍車輛川流不息,汽車鳴笛、地鐵運行等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4月18日上午,記者在廣場上轉了一圈發現,辛夷樹、樸樹、玉蘭樹這些高大喬木都種在廣場中央,外圍基本都是紅葉石楠、八角金盤等灌木,防噪音的能力很差。邁苑小區居民李國熙牽著孫女在廣場上溜達,他說:「噪音確實大得讓人受不了,但是附近沒有其他休閒場所,也只能帶小孩在這廣場上轉轉。」 

  邁皋橋廣場靠紅山路一側,幾處灌木和草坪已被毀壞,黃土裸露。「有些人不太文明,直接從草地上、灌木叢裡穿行,時間長了,植物就被踩死了。」家住和燕路275號小區的吳秋華說,每天有很多居民要到這個廣場來休閒、散步、健身,陳舊的設施、長勢不好的綠植確實需要提升改造了。

  苜蓿園大街:楊絮紛飛惹人惱

  4月11日下午,雨後放晴、空氣清新,適宜騎自行車外出。可當記者騎行至苜蓿園大街時,麻煩來了,一團團白色的楊絮迎面撲來,不僅眯了眼睛,還嗆得喉鼻難受。

  家住苜蓿園大街第六幹休所的李成發告訴記者,道路沿線居民區很多,公園、綠化配套也很完善,但是到了春天景色最美的時候,很多人卻不敢出來散步,「楊絮太多了,出門得把頭臉裹嚴實才行。有些居民皮膚過敏、呼吸道過敏,年年都要遭罪。」 

  不過,記者了解到,近期啟動的苜蓿園大街環境綜合整治,將把沿線92株楊樹全部伐除,替換成香樟、欒樹等優良樹種,徹底解決楊絮擾民問題。聽到這個好消息,李成發高興不已,「這次整治如果解決了楊樹擾民這個大問題,那就是真正造福沿線居民!」

  三條巷:家門口遊園盼了很多年

  4月14日,秦淮區三條巷、文昌宮交叉口,存在多年的破舊房屋已被拆除,工地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這裡要建一處800多平方米的遊園綠地。 

  家住三條巷某小區的居民劉園園,每天都要透過圍擋縫隙看看裡面的施工進度。「我家就住在工地後面,家門口建遊園這事,已經盼了很多年了。」劉園園說,家裡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代五口人,其中有一個3歲的孫女和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孫子。小小的套房關不住活潑好動的孩子,劉園園每天上午都得帶兩個小傢伙出門轉轉,「最近的公園是太平南路的鄭和公園,要走七八百米,帶著兩個小孩走一趟累得夠嗆。」 

  如今,家門口就要新建遊園了。「我打聽過了,這裡以後會有草坪、樹木、健身器材,每一棵樹還會建樹池凳。小孩玩耍、老人休息都方便。」劉園園興奮地說,等遊園開放了,隨時都可以帶孩子出來玩,一天跑兩三趟都不會累著了。

  精細化舉措

  遊園綠地:注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園 

  其實,南京以往每年都會在主城區新建20個左右的遊園綠地,但今年建設數量尤其多,結合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整治、河道整治,見縫插針,共要新建、改建41個遊園綠地。「既提升全市遊園綠地總量,更能提高布局的均衡性。」黃輝說,今年將結合部分遊園綠地的實際,注入文化元素,打造專類園。 

  位於鼓樓區的小桃園二期遊園,總面積2.5萬平方米,將以桃花為主題、櫻花為點景,建成後與護城河對岸的小桃園一期遊園遙相呼應,形成具有桃園文化的開放式濱河休閒綠地。

  「五一」前將建成開放的韓家苑小區南側綠地,因為緊鄰三山門城牆,採用磚鋪地與城牆呼應,兩側布置三山門文化地雕,抽象表達歷史文化。

  今年將改造的和平公園(西園),規劃種植櫻花,從而使解放門、雞鳴寺路、和平公園、北京東路櫻花景觀連點成片,形成「花海」景觀。

  …… 

  市綠化園林局規劃建設處處長朱海琦說,這次綠化景觀提升,除了要在部分缺少遊園綠地的居民區實施新建,也要對一些設施老化的遊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每個項目都必須通過『綠色圖章』審查,從源頭上把控建設定位、植物配置、設施布局等,建設更加精細化。」

  道路花境:因「路」制宜,豐富綠化色彩層次 

  「濃蔭蔽日,風格雄渾」是南京城市綠化的最大特色。市綠化園林局園林綠化管理處處長李銘說:「南京的綠量很大,在保持原有風格前提下,在城市主幹道不同節點布置100處道路花境微景觀,豐富綠化色彩、展示園藝水平。」

  花境的布置因「路」制宜,目的是改變以往道路綠化以行道樹、綠籬為主的單一景觀,達到色彩豐富、主題活潑。

  剛剛完成快車道整治的北京東路,西段從成賢街到鼓樓廣場,行道樹為市樹雪松,鬱蔽度很大,因此取消了以前的灌木,在樹下種植八仙花、玉簪、礬根、石蒜等耐蔭地被;東段從龍蟠中路到北京東路小學,行道樹為落葉樹種梧桐樹,光照條件較好,樹下搭配了紅花繼木、金邊黃楊、宿根花卉等彩色綠植,島頭選種了南京本土培育的彩色樹種——金陵黃楓。金陵黃楓春夏季葉片為黃色、秋季為橙紅色,觀賞期可達200天,是優良的彩葉雞爪槭新品種。 

  梅花是南京市花,北京西路東段以前一直以梅花為主要觀賞樹種。去年整治完成後新栽了497株美人梅,今年春天怒放,給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園林部門告訴記者,之所以在眾多梅花品種中選擇美人梅也是有講究的,就單朵花而言,美人梅雖然並不是最好看的,但是它著花繁密,花朵為醒目的粉紅色,種植在以車輛快速通行為主的北京西路上,整體觀賞效果很好,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景觀。

  楊樹改造:減少楊絮擾民,增加彩色珍貴樹種比例 

  綠化景觀改造,還將讓春季楊絮漫天飛舞的惱人場景越來越少。我市已啟動楊樹更新改造,今年,鼓樓廣場北側綠地內32株楊樹、河西向陽河周邊191株楊樹、繞城公路3.3公裡示範段和機場高速1公裡示範段楊樹將進行伐除,代以彩色珍貴的優良樹種,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市綠化園林局林業發展處處長齊佩文介紹,全市外圍18條綠色通道的樹種中,楊樹佔比近40%,且普遍呈現中度病蟲害,其中機場高速全線楊樹病蟲害已達中度以上,部分楊樹甚至出現重度病蟲害。「每年夏天葉子被害蟲吃得光溜溜的,景觀性很差,而且楊樹樹幹容易空心,大風一刮攔腰折斷非常危險,春天的飄絮也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齊佩文說,從生態綜合效益考慮,楊樹已經不適合作為主要的綠化樹種。 

  楊樹更新改造嚴格按照「兩個不降低」的基本原則實施,即,改造後林木覆蓋率不降低,林木蓄積量不降低。代替楊樹的,是銀杏、烏桕、櫸樹、紅楓、楓香、薄殼山核桃、香樟等彩色化、珍貴化優良樹種。特別是在繞城公路和機場高速示範段,部分防護林區域將進行水系、地形梳理,種植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增加景觀層次,營造特色主題景觀,體現道路不同段落的節奏變化。

  城市綠雕:高密度種植網防水土流失,智能系統精準澆灌 

  去年10月,鼓樓廣場中心綠島一組巨型孔雀綠雕驚豔亮相,為南京城添了一處新地標。今年,全市還將選擇道路主要節點和重點區域,再建9處新綠雕。

  「綠雕彰顯較高的園林藝術水平,對城市綠化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市綠委辦工作人員馬麗雲說,今年計劃新建的綠雕,將選擇經典主題元素,充分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和諧一致。 

  綠雕能否長期展示美好形象,精細化、高標準的養護十分關鍵。馬麗雲說,建設綠雕首先要搭建立體鋼架,然後在兩層種植網之間填入約10釐米厚的土壤,最後栽種綠植。這就帶來兩個問題:水往低處流,上層的植物特別容易乾枯;長期雨水衝刷下,泥土容易流失,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去年新建綠雕時,園林部門在種植網和灌溉系統上下足了功夫。以鼓樓廣場孔雀綠雕為例,選用了密度達90%以上的種植網,能夠有效防止泥土流失,還有很好的保溼作用;同時排布了自動滲灌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天氣狀況,對每一株植物進行精準澆灌。「今年綠雕建設時,仍將採用這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馬麗雲說。

  百姓聲音

  梅庵遊園裡,混凝土材質的紫藤花長廊已經嚴重破損了,風格也落後了,這次改造建議建一個更加時尚美觀的長廊。到這兒來的居民,有附近的也有較遠地方騎車來的,最好能劃一塊非機動車停放區域,為大家提供方便。 

  ——進香河路附近居民 張洪敏 

  政府部門花大力氣建設遊園綠地、提升城市綠化景觀,市民的文明素質也要進一步提高。道路兩側綠化帶上,個別市民把剛種的花拔回家了,有些遊園廣場植物被踩踏,垃圾亂扔,這些行為既破壞了建設成果,也損害城市文明形象。城市綠化要大家共同愛護。 

  ——三條巷附近居民 趙成發

  他山之石

  上海:拆舊建綠,打造「都市森林」

  上海市中心、南北高架和延安中路高架交匯處,原來是舊房危房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熱島效應最嚴重的地區。2000年起,上海通過拆舊建綠,打造了總面積23萬平方米、由19塊相互呼應的綠地組成的城市生態公園——延中綠地,既緩解了中心城區熱島效應,更明顯改善了城市景觀和環境質量。 

  延中綠地是目前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的公共綠地,也是上海都市森林的奠基之作。如今,整個城市建起了158座公園及總面積26平方公裡的環城林帶。綠化植物的品種從200多種增加到了800多種,奼紫嫣紅,四季爭豔。

  新聞附件

  這些遊園綠地「五一」前建成開放

  王家灣綠地、梅庵遊園、韓家苑小區南側遊園綠地、華舫置業遊園綠地、小桃園二期遊園。

  這些遊園年底前完工

  富貴山24號綠地、前半山園綠地、富貴山25號東側綠地、建鄴路195號遊園綠地、天妃巷遊園綠地、金鷹天地綠地、大廟溝綠地、二仙溝綠地、金陵灣綠地、老虎山東側綠地、老虎山北側綠地、寅春路遊園綠地、邁皋橋創業園保障房地塊休閒廣場、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北十裡長溝西支遊園綠地、行知園遊園綠地、和苑小區南側山體公園、建寧一村綠地遊園、文化公園、天隆寺綠地、市審計局門口綠地、明城牆遺址景觀工程(一期)遊園綠地、石城橋南廣場、沙洲東河綠地、護城河西岸遊園、柳塘溝南支遊園綠地、言和路西側遊園、菊花臺外側綠地、岱山姚南石刻公園、漢中門北廣場、鼓樓廣場(東)、漢中門廣場(南)、勝利廣場、邁皋橋廣場、和平公園(西)、內橋遊園、建鄴路遊園。

  計劃新建9處綠雕選址

  江東中路中分帶奧體中心段、江東中路萬達廣場島頭、南京南站玉蘭路北側島頭、北京西路虎踞路口東北角綠地、仙林大道和紫氣路交叉口綠地、宏運大道與雙龍大道交匯處西南角綠地、金箔路與上元大街交匯處島頭、金箔路與小龍灣路交匯處東南角綠地、天印大道與宏運大道東延交匯處西南綠地(章村公園)。

相關焦點

  • 推窗見景 出門見綠 株洲天元區深度打造城市綠洲
    過去一說到綠化就是栽樹,但株洲市天元區的綠化是彩色的。天元區重點打造「一路一景」綠化品質提升項目,讓綠化從單一平面走向多彩立體,讓市民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層層疊疊的花色。近年來,天元區不斷完善「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小遊園」園林綠化建設體系,推動城市品質、「顏值」雙提升,讓老百姓開門見綠、推窗見景、臨園而居。
  • 城市綠化公共綠地 「見縫插綠」到「規劃植樹」
    大型城市,每隔五百米;中型城市,每隔三百米必建          [背景]          中國園林網4月13日消息:兩會剛結束,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就傳來消息,我國城市綠化工作原來的「見縫插綠」方式將轉變,綠化將被納入城市的基礎設施和整體規劃
  •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深圳成為「公園裡的城市」
    新華社深圳9月25日電 題:推窗見綠、出門見園——深圳成為「公園裡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王豐、周穎  40年,從兩個公園到「千園之城」,深圳公園數量的變遷,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特區的發展。  出門500米可達社區公園,2公裡可達城市綜合公園……在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深圳,大大小小的公園遍布山林、海邊、社區、街邊,這些公園夯實了特區的生態基礎,串聯起千萬深圳人的宜居夢想。  「全域公園」塑造綠色特區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時,全市只有兩座公園。
  •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山東各地積極打造「公園城市」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韓蓓蓓)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近年來山東多地因地制宜,著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通過打造康養公園、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園」等形式,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 杭州這些小區大變樣了,真正實現「推窗見綠,開門看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通訊員 屈姣 成徐芳推窗見綠,開門看花。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美好的生活願景吧?最近,很多家住杭州上城區望江街道的居民,都有一個驚喜的發現,那就是家門口的綠化變美了,垃圾分類的標識標牌也更加清晰。比如,轄區內的婺江一園、江韻園、錢江時代等小區,原來,小區裡的綠化覆蓋率都比較小,而且,植物配備率也不是太合理。
  • 合肥市2017年植樹造林綠化菜單出爐 「增花添彩」 300米見綠500米...
    「增花添彩」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這是合肥今年建設公園遊園、街頭綠地的總方向。重點區域包括:城市重要門戶地帶、重要節點、河流湖泊、舊城改造項目,這些區域將新建一批綜合性公園及城市街頭遊園。
  • 深圳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80%的市民參與了這事
    原標題:深圳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80%的市民參與了這事深圳特區報2019年11月8日訊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圍繞「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深圳已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在「美麗中國」「美麗灣區」建設中始終走在最前列。
  • 騰退土地留白增綠 北京這些口袋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是對較小地塊進行綠化種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務設施的小微綠地。一處處口袋公園,雖然佔地面積小,但都小巧精緻、設施齊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生態空間本就有限,近兩年,市民家門口卻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一處處口袋公園。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留白增綠的妙筆。
  • 三百米見綠 五百米見園 公園綠地增多刷新城市「顏值」
    在曾先生眼中,他生活了多年的這座城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城市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還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有效名片。我市大力提升城市品質,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新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園。露天礦生態公園、潘茂名紀念公園、官渡公園、上賓體育公園……一個個風景如畫的公園相繼落成、競豔生輝。石墶、荔紅、嶺咀等多個遍布社區的「口袋公園」的建成投用。
  • 推窗見綠、出門爬山,泉城山色添新意
    推窗見綠、出門爬山,泉城山色添新意大眾日報記者 晁明春2020-09-21 20:35:4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的絕美山色古已有之。近年來,隨著山體綠化提升及山體公園建設,濟南的山不僅更具觀賞性,也給市民帶來更多舒適體驗。「推窗見綠,出門爬山」已經成了市民的生活日常。自然生態修復,打造休閒好去處 近段時間,整修之後的燕翅山西坡成了居民張先生和家人散步休閒的好去處,既可賞景又能娛樂,十分愜意。
  • 福州打造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綠島鏈」——推窗見綠 出門進園
    這些綠道依山傍水,各有特色,但是大都建設在市民家門口,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讓美麗的榕城山水融入百姓生活。」談起綠道建設,福州市園林局局長楊曉非常自豪。福州市發揮山水優勢,對城市山體、水體、綠化進行修復整合,建成12條、108公裡的生態休閒步道和15個生態公園,打造最美晉安河,連通西湖左海,改造提升冶山公園、屏山公園。結合全市107條內河主幹河道和49條支流共156條內河系統性綜合整治工作,福州市在內河沿岸建設串珠式公園綠地。
  • 「口袋公園」,出門見綠
    南昌市城市管理局供圖江蘇海安市新世紀廣場上的小公園。翟慧勇攝(人民視覺)宋家香口袋公園鳥瞰。福建莆田市園林管理局供圖口袋公園,因其面積小、常散落或隱藏在城市中而聞名。一般而言,公園景色優美,植物種類豐富,配套設施齊全,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立體綠化建設 美化城市環境
    城市建設中,立體綠化是利用三維空間提高城市綠量,美化城市環境的新方法、新途徑,它以最節約土地的綠化形式,被世界各大城市所採用和推廣。目前,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實現立體綠化,首先從屋頂綠化入手,然後逐步推進。屋頂是土地資源的另一種形式,一平方米的屋頂就是一平方米的地面土地。
  • 郟縣冢頭鎮:大整治 大提升 路域環境大變樣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志丹「道路寬敞了,環境乾淨了,路邊景致越來越漂亮了,出門轉轉心情也舒暢了……」近段時間來,郟縣冢頭鎮路域環境的大變樣,得到來往群眾的紛紛讚許。從年初開始,冢頭鎮積極開展路域環境整治行動,搶抓春季有利時機,著力對鎮域內金孟線、前石路、柏堂路、書香路等路段綠化亮化,讓四好公路成為冢頭最美麗的名片和風景線。路域整治要黨員群眾齊抓共管。據了解,本次路域整治行動共12條主幹道,涉及路段長、面積廣、集中整治工作量大的實際,冢頭鎮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有力地推動了路域整治工作的開展。
  • 從人人「香山看紅葉」,到市民「出門見彩葉」,他們為首都增彩延綠!
    從人人「香山看紅葉」,到市民「出門見彩葉」,他們為首都增彩延綠!工程計劃利用2015年到2022年8年的時間,在北京推廣80多個植物新品種,建設若干個示範區,構建完善的以研發引領的增彩延綠產業化體系,解決首都園林綠化色彩少、綠期短的問題,加大鄉土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增加城市生物多樣性,推進園林綠化景觀質量提升,建設「三季有彩、四季常綠」的宜居之都。王小平說,想要增彩、延綠,就要在植物品種上苦下功夫。
  • 成都:推窗見田 開門見綠 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總規提出全域增綠建設公園城市,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強化生態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龍門山植被提升增綠、龍泉山植被恢復增綠、生態廊道增綠、天府綠道增綠、公園增綠、濱水增綠、道路增綠、小區綠化和立體綠化增綠。
  • 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建設口袋公園46個,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
    原標題:2020年三民活動丨市園林和林業局:新造林9.5萬畝,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成真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建設口袋公園46個;新造林9.5萬畝,超額完成「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造林任務;建立線上「古樹醫院」,對古樹名木提供健康檢查、診療、救治、日常保健四項服務;開辦首個園藝市集,助農增收,累積銷售額超120
  • 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北京建50處「口袋公園」、小微綠地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為拓展城市生態空間,今年北京計劃建成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在百姓身邊「見縫插綠」。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宋學民介紹,口袋公園是對較小地塊進行綠化種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務設施,而小微綠地則是針對面積更小地塊,栽植喬灌花草。
  • 連雲港城市綠地增至8200餘公頃 出門500米即可親綠
    在基本完成連雲港大劇院主體工程裝修之際,12月27日,施工人員如期完成了劇院外上千平方米的綠化,這為年內城市園林綠化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城區新增綠地270公頃  我市今年城市園林綠化以建設綠色生態港城為目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抓好各項城市綠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