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經過幾代建設者的辛勤付出,三明從原來落後的山區城市建設成為福建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昔日閉塞的閩中小城已蛻變為今天的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發源地之一。
「開明、清明、文明」。三明,將文明寫入城鄉、融入血液,為這座城市的繁榮發展注入力量之魂。
品牌的力
說起精神文明,自然想到三明。
上世紀80年代,從解決群眾反映的「髒亂差」問題入手,以「五講四美三熱愛」為抓手,「滿意在三明」活動正式啟動,進而迅速在三明大地鋪開。隨後,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三明的一種常態,並持續至今。
32年的堅守,彰顯品牌的力量。「滿意在三明」創造了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樣板,並連續兩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三明,成為以「滿意在三明」聞名全國的文明城市。「它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三明人民創造開明、清明、文明的社會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三明市委文明辦負責人介紹。
「滿意」,是口碑,更是實績;「滿意在三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1987年,全市開展「滿意在窗口」「滿意在公交」「滿意在學校」等系列活動,著力打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逐步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購物難、上廁難、住房難、乘車難等「八大難」的實際問題。近年來,又持續拓展「滿意」內涵,將「滿意在三明」創建活動與精準志願服務、「放管服」改革、誠信體系建設等內容相結合,培育文明風尚。
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這成為三明文明城市社區共建共享的鮮明特徵。
當一座城市以「滿意」作為追求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終將收穫滿滿的幸福感。今年7月23日,「e三明」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這款三明人民自己的網上公共服務平臺,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讓市民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也讓我市的精神文明創建有了更好的載體。
「『e三明』平臺投入運行後,居民辦事真的方便很多!」梅列區列東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邱菊珍有著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回想起原來辦事要層層審批的流程,對比當下方便、高效的辦理模式,她感觸頗深。「以前,居民想反映身邊的問題往往要耗時許久才能得以解決,居民有意見,我們又出不了力。現在有了『e三明』,解決問題方便又快捷,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連接醫保、社保、公積金辦理等51項便民服務,開通教育學歷證明等21項全程網辦事項,「e三明」正成為「滿意在三明」的一塊「金」字招牌,讓群眾真正成為城鄉治理的主人翁。
「滿意」,在三明開花結果,蔚然成風。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能從「滿意」上收穫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碩果,從而轉換為這座城市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三明文明城市創建有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這股活水之源,將持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推動力,為三明的文明城市創建迸發出更加昂揚的鬥志力和創造力。
紅色的力
三明是全國精神文明城市創建的發源地之一,在這片文明的土地上,曾經燃燒起紅色的革命之火。
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紅色,是三明的底色。這片紅土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勞的三明人民。風展紅旗如畫,革命精神永存,在三明人民心中,紅色的種子早已深埋。
多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弘揚工作,近期以來,更是積極打造「風展紅旗如畫」紅色品牌,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發揮紅色優勢,讓散播在三明大地上的紅色文化「活」起來,直抵人心。
「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比賽。
今年4月,「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比賽在三明拉開帷幕,從農村、社區到企業、機關單位,共有1.64多萬名選手參加了2544場比賽,近20萬觀眾現場聆聽,390多萬人次觀看融媒體直播。通過比賽,紅色三明故事得到傳頌,一批優秀的紅色三明故事宣講選手被發掘。6月底,經三明市委決定,三明市中央蘇區工作組和市委宣傳部牽頭組建,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組成的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分隊正式成立。
講好紅色三明故事,是責任,更是一種使命。「比賽過程中,我對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有了更深的了解,被革命先輩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感動。三明作為原來的中央蘇區縣,這裡的人們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歷史不能被遺忘,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打動觀眾,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分隊隊員王莉莉說道。
8月29日,一場大型交響詩組歌《風展紅旗如畫》在三明影劇院隆重上演。這場演出挖掘本土紅色文化,塑造了以小號手為代表的寧化英雄兒女形象,生動再現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紅軍號譜的英勇事跡。「歌頌紅色經典是為了讓後人繼承先輩遺志,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童桂賢說。
紅色的故事春風化雨,滋潤心田;紅色的種子開出文明之花,十裡飄香。其實,三明不僅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歷史、現代文化同樣影響深遠。以萬壽巖遺址為代表的史前文化源遠流長,以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以「老工業基地」「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等為代表的現代文化特色鮮明……
深耕文化沃土,三明的精神文明發展有了力量源泉。三明始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根本土文化,融入群眾血脈。
道德的力
山清水秀的三明,好人風氣濃鬱。
1998年,三明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成立,如今已成長為在國內較有影響力的同類型社團。目前,協會共有團體會員40家,個人會員3155名。個人會員中,累計無償獻血1000毫升以上的已有2612名,累計無償獻血1萬毫升以上的,也高達251名。其中,林瑞班20多年來僅個人獻血量就高達43.78萬毫升。
山城好人多,愛心聚成河。今年7月,在央視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中,出現了一個三明人民熟悉的面孔,他就是三明市盲人協會主席江華。14歲時因罹患青光眼雙目失明的他,憑藉堅強的意志苦練推拿技術,被三明市殘聯聘請為殘疾人康復中心按摩推拿培訓老師。
學有所成後,他創辦了三明市梅列區「華一盲人推拿所」。多年來,為300多名盲人學員提供了實習機會,安置了100多名盲人就業,培訓了500多名盲人按摩師走上工作崗位。「過去,我們都是受助對象,現在學到了一技之長,可以回饋社會、幫助他人。」江華說。
知恩圖報的江華並沒有停下行善的腳步。2012年,他聯合全市盲人按摩師,成立福建省首支盲人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他們秉承「一雙手推出健康,一顆心回報社會」的服務理念,以公益按摩、健康講座為主要服務內容,用一技之長服務社會。7年來,服務隊共組織公益按摩300多場,服務人數超過2萬人次。
三明有大愛,處處見善舉。更多的好人湧現出來:有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從旅長退役後,甘當義工帶領村民將薄弱村發展成為「五美鄉村」的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上鬥;有獨自贍養了20位孤寡老人的「中國好人」、國家電網清流供電公司女工黃小清;有堅持志願服務,累計幫助了360多名貧困孩子和100餘名貧困母親的「中國好人」、三明市學雷鋒優秀志願者張銀珠;有見義勇為、勇敢擒賊的三明市三八紅旗手、年輕女民警付櫻……
走訪慰問道德模範。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為深化市民的文明教育,三明市充分利用「e三明」平臺創建網上文明市民學校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設「文明三明」抖音號講述「文明城裡的故事」,同時開設網上精神文明建設展館展示先進典型文明風採,推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並不斷強化市民群眾和幹部職工的文明素養,培育新風正氣,提升社會文明水平。
在弘揚新風中,市民的文明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發生了變化,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三明人,正不斷地向這座城市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2008年以來,我市發動幹部群眾從平凡崗位和日常生活中,推薦出一批可信、可敬、可親、可學的「身邊好人」,其中有1人當選「全國道德模範」、10人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6人當選「福建省道德模範」,9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30人榮登「福建好人榜」,入選人數位於福建各設區市前列。三明市級道德模範(含提名獎)共76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福建省委文明辦公布了第七屆全國和第六屆福建省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福建推薦10人,其中三明就有4人。
倡導好風尚,弘揚正能量,道德的力量溫暖人間。如今,漫步三明,一幅誠信和諧、文明安樂的絢麗畫卷盡在眼前。
制度的力
今年7月底,三元區富興堡街道新南社區明珠巷路段安裝了安全路障,來來往往的車輛、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
「道路擁擠一直是這一路段的難題。由於路面狹窄,違章停車多,來往車輛擁擠,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富興堡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靜說,好在有共建單位,不久前,轄區的共建單位福建城建建設有限公司出資購買路障,另一共建單位永嘉天地為施工方,共同在該路段安裝路障,確保了車輛、行人的安全、有序通行。這一方便,要得益於我市「六聯六建」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共建活動。
一切為了人民。30多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注重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始終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三明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標準,堅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創建活動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創建的過程變成為服務群眾和讓群眾滿意的過程。「六聯六建」「門前三包」「道德評議」「市民文明業餘學校」等一系列率先在全國推出的工作方法和舉措,就是最生動的詮釋和例證。
合理的制度設計,勝過繁瑣的說教。上世紀80年代起,我市逐步建立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以市委書記為主任、市長為第一副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各部門單位的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市文明委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成員會議,及時對中央、省文明委和市委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貫徹落實;建立競爭激勵機制,把精神文明建設實績作為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政績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據,全力推進創城各項目標任務,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明文明城市建設新面貌,文明城新風如潮。
進入新時代,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四篇文章」之一,以二次創業精神強力推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實踐新文明、滿意在三明」主題活動,著力在完善機制、拓展內涵、創新載體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出臺《三明市區市民文明行為促進辦法》政府規章,從法律規章層面規範市民文明行為。
同時,圍繞做好文明城市文章總體要求,針對停車難、如廁難、農貿市場整治難、背街小巷通行難、小區物業管理難等城市管理「五難」問題,大力實施「現代山水名城」建設工程,通過規劃建設一批項目,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實施難點、堵點整治,有效解決市民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問題。充分運用三明市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三明)的信息技術,做好「網際網路+精神文明創建」文章,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群眾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任接著一任抓,一級帶著一級做,一年連著一年幹。正是對文明的這份堅守,才讓文明之花結出豐碩果實:三明市蟬聯兩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沙縣首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泰寧、永安進入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4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將三明市列入「志願之城」試點城市;在2018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暗訪測評中,三明市成績位居全省5個同類城市(三明、泉州、漳州、莆田、龍巖)首位。(三明日報記者 聶藝璇 通訊員 蘇貴丁)